「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石頭村裡遊人多

2020-09-05 國際在線

初秋時節,天津市薊州區府君山後,「石頭村」西井峪村吸引了大量遊客。

「兩棵銀杏樹」,這是周雲龍給自家民宿起的名字。周雲龍認為,「石牆、青瓦,院落裡兩棵參天的銀杏樹,濃縮了西井峪古樸、自然的美」。

周雲龍是「90後」,他放棄了外地穩定的工作回到家鄉,開起了民宿。從走出大山求學、工作,再到回鄉創業,周雲龍說,「這是因為村子環境越來越好,鄉村旅遊給家鄉帶來了巨變」。

西井峪村四面環山,村裡到處是石頭屋、石頭巷,因此也被稱為「石頭村」。村委會主任周維東回憶說,以前村民們大多以開採石料為生,大山被炸得「遍體鱗傷」,村子總是被煙塵籠罩。由於村集體幾乎沒有收入,直到2014年,村裡的路還是石頭路。

近些年,西井峪村選擇了發展旅遊。但村裡沒有旅遊景區,如何吸引人?靠山吃山!村裡的石屋、石牆、石凳、石巷、石路,都是頗具特色的旅遊資源。如今,西井峪村的石頭都成了「金疙瘩」。

2015年,薊州區漁陽鎮大力發展特色農家旅遊,為西井峪村引進旅遊公司,把村裡老宅打造成高端民宿。天津市交通運輸委還改造提升了西井峪路。「好政策+好路子」成就了這個「網紅村」。2019年,西井峪村入選全國首批鄉村旅遊重點村名單。

這些都讓周雲龍看到了致富奔小康的希望。2019年,周雲龍貸款20多萬元改造民宿。如今,加入攜程等網絡平臺後,他家民宿的入住率不斷攀升。「今年營業額超過了20萬元,目前正在籌建新的民宿院落。」周雲龍介紹。

在西井峪村,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回鄉創業。周維東介紹,截至2019年,西井峪村高端民宿和優選農舍已經開辦了43家;今年又新開業了10家。2019年,西井峪全村旅遊收入突破800萬元,村集體收入突破80萬元,村民人均收入2.3萬元。「年輕人回鄉創業,還帶來了新理念、新管理方式,相信西井峪村會發展得越來越好。」周維東說。

記者在西井峪村看到,各具特色的高端民宿依山而建,咖啡廳、水果店依街而立,村子裡古樸與現代交匯,文化與建築融合,遊客絡繹不絕……西井峪村正奔跑在綠色發展的大路上。(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商 瑞 李 傑 武自然)

相關焦點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石頭村裡遊人多
    初秋時節,天津市薊州區府君山後,「石頭村」西井峪村吸引了大量遊客。西井峪村四面環山,村裡到處是石頭屋、石頭巷,因此也被稱為「石頭村」。村委會主任周維東回憶說,以前村民們大多以開採石料為生,大山被炸得「遍體鱗傷」,村子總是被煙塵籠罩。由於村集體幾乎沒有收入,直到2014年,村裡的路還是石頭路。近些年,西井峪村選擇了發展旅遊。但村裡沒有旅遊景區,如何吸引人?靠山吃山!村裡的石屋、石牆、石凳、石巷、石路,都是頗具特色的旅遊資源。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民宿旅遊火了 村裡百姓樂了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民宿旅遊火了 村裡百姓樂了 2020-08-17 17: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石頭村裡遊人多
    來源:經濟日報初秋時節,天津市薊州區府君山後,「石頭村」西井峪村吸引了大量遊客。「兩棵銀杏樹」,這是周雲龍給自家民宿起的名字。周雲龍認為,「石牆、青瓦,院落裡兩棵參天的銀杏樹,濃縮了西井峪古樸、自然的美」。周雲龍是「90後」,他放棄了外地穩定的工作回到家鄉,開起了民宿。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記者手記:元古堆村的新變化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記者手記】元古堆村的新變化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朱 婕>6月10日一早,我們剛進村,就遇到一戶農家樂紅紅火火地開張。村道上,不時有大群長尾巴喜鵲在踱步覓食,不怕人;鹿場裡,溫馴的梅花鹿已習慣與遊人相處,看到手機拍照,它們還會萌萌地湊過來和遊客合張影。一批批遊客來村史館聆聽習近平總書記在元古堆村的故事,來自各地的黨員幹部通過在這裡學習調研,更加堅定了理想信念。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王雅莉的幸福生活
    位於太原市晉源區蒙山腳下的寺底村,是一個近年來依託當地旅遊資源發展起來的村莊,現在,村裡很多人都做著和旅遊相關的營生,有在景區打工當保安、幹環衛、開電瓶車接送遊客的,也有開飯店、做小買賣的,王雅莉就是其中的一個,從2008年蒙山景區開園時來到這裡工作,一幹就是十幾年,用她的話說,這樣的日子她覺得很幸福。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臨洮縣衙下集鎮中河路...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中河路「變形」記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崔銀輝 通訊員 王亞海 趙彥雷「中河路變得乾淨平整了,前來收購農產品的經銷商也多了,村民們心裡的石頭也終於放下了!」「碼上監督」推行以來,有群眾在「碼上監督」留言反映,邊海公路通向衙下集鎮中川村肖家河社的中河路,到處坑坑窪窪,影響通行,給附近村民的生產生活帶來不便。臨洮縣紀委監委接到反映問題線索後,立即派第五紀檢監察室工作人員趕赴中川村了解情況。通過實地走訪,發現中河路有一些碾起的泥土和塌陷的坑窪,無論行車還是步行,的確不便。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靜樂:藜麥香 日子旺
    開欄語小康承載初心、小康屬於人民。小康源自奮鬥、小康點亮生活。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全市上下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堅持人民至上理念,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將人民過上好日子作為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強化責任擔當,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我們從今日起推出「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專欄,貼近火熱生活、走進群眾心坎,在充滿溫度與感動的小康故事裡,感受共建美好家園、共享幸福生活的生動實踐,匯聚起同心同德奔小康的強大力量。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黃土地上「文化莊稼」正繁茂
    從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到文化大院,從村民示範性文化室到民間文藝團隊,寧夏從各個層面完善公共服務體系,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27日推出《黃土地上「文化莊稼」正繁茂》。在寧夏中寧縣大戰場鎮紅寶村活躍著一支農民合唱團。目前合唱團成員有80多人,平均年齡在40歲以上。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豆腐香自秦嶺來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26日推出《豆腐香自秦嶺來》。2020-8-26 新聞和報紙摘要全文>>>秦嶺腹地,雨後微冷的清晨,山水間的綠意愈發青翠。陝西省商洛市柞水縣營盤鎮朱家灣村,就坐落在這九山半水半分田當中。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我們村裡的年輕人——賈家莊追求美好生活的...
    這是7月25日拍攝的山西省汾陽市賈家莊村「我們村裡的年輕人」主題文藝聯歡會。新華社發61年前,取材於賈家莊的奮鬥題材電影《我們村裡的年輕人》火熱上映,這個黃土高原上的村莊因此名動全國。時間長河奔流不息,歷史現實交相輝映。從「有女不嫁賈家莊」的「恓惶村」,到遠近聞名的鄉村生活樣本,山西汾陽賈家莊村靠著一代代年輕人自強不息的奮鬥,上演著一幕幕追求美好生活的生動劇情。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丹東河口村:鴨綠江邊萬畝桃園助力村民小康...
    中國日報7月21日電(記者 張小敏 鄭伊然 吳勇)日前,記者隨「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採訪團走進遼寧省丹東市寬甸滿族自治縣河口村,採訪當地依託良好的生態優勢助力村民奔小康情況。(攝影 劉海東)當被問及「你認為的小康生活是怎麼樣的」時,村民王忠武說:「一家人在一起和和睦睦、健健康康的就是最重要的。每個人心中的小康生活標準可能不一樣,但是我認為小富即安。現在政策好,只要肯出力,沒有苦日子。」5年前,王忠武辭去公職回到家鄉,和妻子管理起自家房前屋後的二畝桃園,並經營著名為「閒舍庭院」的民宿飯莊。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僑港鎮——心安是歸處
    央廣網北海8月21日消息(記者王逸群 張壘)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在廣西北海市僑港鎮,這裡生活的絕大多數人都是上世紀七十年代從越南漂洋過海,回到祖國的歸僑和僑眷。如今,幹了一輩子打漁生意的周勝林已經退休安享晚年,僑港鎮也成為了擁有2000多艘漁船、10多家海產品深加工企業,成為廣西重要的漁業生產、海產品加工基地。40多年彈指一揮間,僑港鎮從一片人煙罕至的海邊荒灘,發展成為了一座現代化的濱海新城鎮。除了傳統漁業,新一代僑港人用自己的方式為小康生活奮鬥著。周末下午2點多,僑港鎮港灣糖水店鋪裡的客人絡繹不絕。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魅力東臺村
    走進村委會,接待我們的村書記是一個中等身材的男子,他濃眉大眼、身穿藍色圓領T恤,下著深藍色休閒褲,腰扎一條花紋腰帶,腳穿一雙黑色休閒皮鞋,年約五十多歲,特別健談,一嘮村裡的工作就滔滔不絕,那雙大眼睛特別亮。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橫坑山裡尋茶香
    目前,惠東縣全縣茶葉種植面積由8000畝發展至3萬多畝,從白盆珠、多祝、安墩擴展到高譚、寶口、馬山、梁化,帶動農戶超過3000戶,年總產值約3億元,每年平均為農戶增收超過3000元,全縣茶農走上了一條小康致富之路。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崇明島上的太陽村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8日走進《崇明島上的太陽村》。2020-08-08 新聞和報紙摘要全文>>>已經退休的瀛東村老支書陸文忠,會經常來到村史館,向遊客講述艱難的創業史。陸文忠:原來是崇明68個窮村之一,農民要發展,關鍵要土地。那時候的主要思想就是帶領老百姓來圍墾,向大海要土地。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搬出來的幸福生活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搬出來的幸福生活 2020-11-16 17:38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瑞金華屋村「華嬤嬤」:小康生活「泡」出來
    「民亦勞止,汔可小康」,千百年來,我們從未停止對小康生活的憧憬。如今,全面小康終於觸手可及。今年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收官之年。我們即將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邁向更加壯麗的新徵程。東方女報推出「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專欄,透過平凡生活的溫度與感動,一個又一個的小康故事,生動體現出人民群眾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匯聚起同心同德奔小康的強大力量。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呼瑪縣鷗浦鄉三合村:做民宿、打漁、種地...
    近日,記者跟隨「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活動來到三合村,村道旁木質長椅、各色花朵競相開放,村民種莊稼、打漁、經營民宿,春種秋收,怡然自得。呼瑪縣鷗浦鄉三合村村民張超經營民宿。「2018年,我來到三合村的時候道路不好,一起風滿臉是土,村容村貌也不好。
  • 灑向山鄉都是愛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灑向山鄉都是愛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2020-08-18 16: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姚世鋒:許家窯村的「城裡親戚」
    喜悅,不僅僅是因為滿目豐收自己做了不少貢獻,更是因為紮根村裡,為這些「親戚」們致富奔小康發自內心的喜悅。走出寫字樓 鑽進「土窯洞」  2019年4月,姚世鋒從大同市人社局派駐到天鎮縣許家窯村,當起了第一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