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網絡,感謝不知名的攝影家)
( 姚筱瓊/ 文 )
長峪城又叫「長城村」,位於北京昌平區流村鎮西北部,過去是明軍戍邊城堡,為屯兵、演武、駐防等軍事重地,村裡百姓多為當年守城將士後裔。
——引子
去長峪城要翻過白羊溝,穿過老峪溝,有一百多裡地,不知嚴黃為什麼總覺得那是劉姥姥他們村,劉姥姥講故事騙賈寶玉,賈寶玉倒真打發人去村裡實地考察,騎馬來回也就大半天功夫,怎麼也應該比長峪城近吧?
對於炎黃來說,長峪城是一個具有文學魅力的地兒,對我來說,只要能看見古長城,我的血液就會在夢中燃燒奔流,靈魂就找到了棲息地。
村子是明代守城將士留下的,不過500年歷史,而橫亙在黃土西嶺、海拔1400多米的燕長城卻有著2300年歷史。
歲月把古長城變成白色,殘破使它更加顯得鋒利,一如刀刃筆直地切割著蜿蜒崎嶇的山梁,深陷、冷硬、掙扎、滄桑,帶給我前所未有的心靈震撼和視覺衝擊。
那年夏天,我和詩人張鏵有過約定,要一起行走古長城,今天,我在長峪城見到燕長城的第一時間便想起遠在數千裡之外病榻上的詩人。
另外,還想起他許多柔軟嫣紅的桃花詩,它們的鮮豔仍似當年,甚至連印在詩集封面的一朵小桃花也都嬌美如昔。
詩人衰竭的身體在病榻上等待死亡,但他的靈魂活著,感念猶存。
「就這麼個口頭之約,難道非要拖拖拉拉到下輩子去不成?不行,你速速前來踐約。」
我一動念,就有一陣清風喜悅而怯怯地在棠梨花與綠葉間穿梭,聲音仿若竊竊私語,跟著聲音一起穿梭的還有蝴蝶和喜鵲,在村口低低徘徊。
有一刻,我倆在甕城門口站著,和每天盤坐在城門口的老嫗一同眯起眼,視線不受約束,也不需要任何暗示地沿著村莊。
沿著陡然而升的山梁,沿著春天剛發新綠的原野,沿著古老漫長的歲月,沿著尖嘯的風暴,沿著瀰漫的沙塵,沿著太陽的光芒,沿著月亮的清輝往長城盡頭延伸,直到蒼穹盡頭,無可延伸。
城門口水泥做的松樹長凳上鋪著坐墊,那是老嫗的舊棉衣。曾經有人看見她成天坐在那裡以為石化了。
我經過那裡,看見坐墊裸露著棉花,紅布裡子一半在外,青布面子一半在裡,突然萌生上去坐坐的念頭。
怎麼,她在那裡坐了一輩子,我就不能坐幾分鐘麼?是不是坐在這裡就能望見山梁上的城牆和垛口?
是不是坐在這裡就能清晰地聽見歷史的腳步聲?是不是坐在這裡就可以傾情演繹一段悽美的愛情故事?是也不是?
很久很久以前,一位守城將軍邂逅一個美麗痴情女子,兩人一見鍾情,很快結成連理。新婚之後,丈夫每天要去長城巡視,臨行依依惜別,拉住女子的手:「等我回來……」女子送到城門口,看著將軍坐在馬上,頭也不回地登上長城,絕塵而去。
女子每天都坐在城門口等著心上人回來,遇守城換崗歸來的士兵便上前詢問見沒見過將軍,沒有將軍的消息,女子便愁眉苦臉,有了將軍的消息,女子便笑靨如盛開的棠梨花,潔白嬌羞,馨香撲鼻。
女子日復一日在城門口等待將軍,從未放棄。日升日落,雲散雲聚,她的肚子圓了,尖了,鼓了,平了……
漸漸有了一大群兒女在城門口玩耍,長大。而她,依然如故在城門口等候將軍。後來,將軍也老了,退役了,被特許留在城堡繼續做軍事顧問,女子也變成了老嫗。
再後來,女子的女子前赴後繼,一輩接一輩繼續坐在城門口等下去,等她們心愛的丈夫,長峪城英俊神武的將軍……
那天傍晚,老嫗的小兒子帶我們穿過甕城城門,縱身走進古城。
長峪城現分為兩半,一半為古城,又稱舊城、石頭城,新城為磚城,是近年新建的旅遊商業街區,我們白天大部分活動在新城。
甕城外觀為圓形,當地人稱圓樓,使用傳統無梁曲拱工藝以石灰磚塊砌成,裡面很大,按照多層分布至少可容納幾十上百人。
城門一度殘破,後經修整恢復大體原樣。兩端城牆被村莊斷開,斷痕清晰可見,埠處的磚石基本上被村民拆光了,只剩下搬不動的基石裸露在青天白日之下,從村口往遠處延伸,山梁上清晰可辨城牆垛口及烽火臺。
村不大,百餘戶人家,磚石鋪路,清一色平房四合院,傳統布局,明清式樣,村裡青壯年多數進城打工,另一部分村民集中在新城做生意,留守的寥寥無幾。
隨山體緩坡上升,後山植物茂盛,果木成林,尤顯幽靜。
村西半山腰有一座「高臺」,那裡有一座蕭寂的古廟和幾棟並排作廢的老房子,古廟叫永興寺,傳說故事很多,但沒有專業導遊,我也只能大致看看門樓、殿堂、戲樓、鐘鼓樓等。
據說寺裡供奉的是三位娘娘,但眼下前殿已無羅漢,後殿已無娘娘,正經空空如也一座廢廟而已。
一起廢掉的還有廟門下幾棟並排的老屋,那是曾經的學校。
廟前古木參天,據說這是一棵千年榆錢樹,風骨遒勁,滿身斑駁,高高的枝頭噴吐著新綠,像是向天要來的盎然生機,融人文環境與歷史氛圍於一體,散發著古老滄桑的歷史氣息。
站在樹下可以看到海拔最高的長城烽火臺就矗立在正前方。
嚴黃讓我做出手扶城牆斷壁殘垣,極目遠眺的姿態照相,那樣出來的視覺效果就像兩條臥龍(明長城和燕長城在一個平行位置)不是蜿蜒盤旋於一望無際的巒峰之中,而是在我手掌心。
高山在我腳下,長城在我手上,我站在兩山之間的隘口,真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何等巍峨壯觀。
山風呼嘯,暮色肅靜,悠悠天地只有我獨行的背影。
【作者簡介】:
姚筱瓊,女,苗族,湖南沅陵人,中國少數民族學會會員。曾任《懷化日報》《邊城晚報》編輯記者,作品散見《北京文學》《民族文學》《人民日報》《湖南文學》《山花》《飛天》《世界警察》等報刊,著有長篇小說《罪名成立》《失手》《危情布局》、短篇小說集《芭蕉雨》、散文集《遠山陽光》。
長篇系列散文《即將消逝的古村落》為2015年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少數民族作家重點扶持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