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激辯中國改革:走向凱恩斯還是哈耶克?

2020-12-16 新華網客戶端

  今天,當改革進入深水區,與當年四萬億的政府投資幹預相比,「微刺激」能否讓中國經濟頂住下行壓力?加強市場的資源配置作用,是否意味著政府就不再「插手」經濟的實質性運作?凱恩斯與哈耶克,誰的藥方更「靈」?真理越辨越明——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BiMBA於2014年8月8日晚,展開了一場關於凱恩斯、哈耶克與中國改革未來的「激辯」。

  校友王瑞斌:德國弗萊堡學派的「第三條道路」值得中國借鑑

  與美國和歐洲其他國家不同,二戰之後的德國則選擇了另外一條道路,政府並不去幹預經濟的實質性運作,而是負責立法,以保證經濟秩序,從而較好地處理了經濟中自由與秩序的關係,這些做法正是源於凱恩斯與哈耶克的折衷路線——弗萊堡學派的新自由主義思想。王瑞斌表示,當今深陷經濟危機的歐洲,是德國率先復甦走出泥潭,其思想值得中國改革者借鑑。

  校友劉磊:凱恩斯與哈耶克「雙管齊下」

  劉磊認為,凱恩斯與哈耶克,追本溯源,其思想都是來自英國哲學家洛克的「財產不可公有、權力不可私有」這一基本理念。凱恩斯主義指向財政政策,而哈耶克主義則傾向於運用貨幣政策;今天的中國可以將兩種宏觀調控工具結合起來運用;當政府對投資方向不甚明了的時候,可以通過減稅來發揮企業的積極性,同時在必須由政府投資的公共基礎設施方面投放更多財力,這就是凱恩斯政府干預與哈耶克之自由精神的「完美結合」。

  校友武雪松:新一屆政府與哈耶克主義更接近

  武雪松透過凱恩斯與哈耶克的論戰,看到了其背後的人文精神。凱恩斯成名作《和平的經濟後果》指出了凡爾賽和約將給德國等戰敗國帶來的深重苦難,這背後正是經濟學家的使命感和入世情懷;而哈耶克在其《致命的自負》一書中則為國家可能出現的獨裁統治、人類可能失去的思想自由憂心忡忡,人文關懷亦令人動容。武雪松認為從新一屆政府的舉措來看,發揮市場的基礎性作用,顯然與哈耶克主義更為接近。

  校友習永斌:新興國家呼喚新的經濟學體系

  關於新一屆政府的經濟舉措,習永斌與武雪松「英雄所見略同」:當前政府比較接受了自由市場的觀念,但同時又一切盡在掌握,哈耶克與凱恩斯主義都有所奉行。他還關注到了時代的變化——凱恩斯主義與哈耶克主義均產生於上個世紀的三四十年代,有其特定的歷史條件;而隨著經濟和技術的深刻變化,中國作為新興經濟體,其變革模式需要新的理論來指導。

  校友左迪:科技進步將瓦解集權

  中國自古道家推崇「道法自然」、「無為而治」,而法家則注重用嚴刑峻法來管束民眾,這與哈耶克的自由主義、凱恩斯的政府干預主義有些異曲同工。左迪指出,如果說文化的影響來自歷史傳承,那麼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信息透明化、政府管理扁平化趨勢加強,過往的集權統治將越來越難以為繼。

   校友常繼生:經濟制度與政治制度互為表裡

  作為一名律師,常繼生選擇了從政治、經濟、法律的多重視角來看待凱恩斯與哈耶克的孰是孰非。在美國,政治上是三權分立,而經濟中的企業是基於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的、具有自我糾錯能力的有機體,政治制度與經濟制度是處在一個框架下、互為表裡、相互支撐的。中國與美國、歐洲處在不同的地域、文化和語境之內,改革會有自己的新路徑,但今天我們應該更為強調政治制度與經濟制度的契合性,而非衝突性。

  楊壯院長:市場化將使中國改革進入到新階段

  楊院長表示,如果說,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凱恩斯的政府干預主義幫羅斯福總統「挽狂瀾於既倒」,解救了美國;那麼,今天的中國,哈耶克主義則引領改革者不僅關注GDP的增長,更關注人類的發展方向,注重發揮每個人的積極性,讓每個人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感到幸福和愉悅。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市場化進程將使中國改革進入到一個新階段。

  機械工業出版社副總編輯周中華:凱恩斯與哈耶克「你方唱罷我登場」

  機械工業出版社副總編輯周中華先生對凱恩斯與哈耶克的生平事跡及主要觀點做了詳盡介紹。凱恩斯面對大蕭條時期的「哀鴻遍野」——失業率高居不下,為羅斯福政府開出了增加政府支出的財政政策藥方,從而奠定了其宏觀經濟學開山鼻祖之地位;而奧地利學派的哈耶克,則崇尚自由主義,相信經濟自有其自然規律,周期性衰退與繁榮是自然現象,政府不必也不應幹預,否則很可能會導致獨裁主義。

  幾十年來兩大學派一直論戰不斷,裡根和柴契爾夫人更傾向於哈耶克主義,其中柴契爾夫人直接推動了英國的私有化浪潮;而在二戰之後,世界上更多國家的政府對經濟施予了不同程度的幹預,凱恩斯主義成為他們推行財政政策的理論依據。兩派經濟學家都曾斬獲諾貝爾經濟學獎,其理論地位不言自明。

  在演講的最後,周中華拋出了問題:中國當前改革更需要凱恩斯主義還是哈耶克主義?改革三十年,中國推行了凱恩斯主義還是哈耶克主義?還是其他?三、 讓經濟主體自由選擇重要,還是政府合理幹預重要? 拯救失業和治理通貨膨脹,哪個目標應該優先?

相關焦點

  • 凱恩斯與哈耶克誰贏了
    文 / 葉雷  今天,我們對凱恩斯和哈耶克幾乎針鋒相對的經濟主張,已經不陌生了。凱恩斯認為經濟危機的根源是資本家對投資預期沒有信心而減少投資所造成的,主張政府對社會經濟活動進行有效的幹預和控制;哈耶克則認為經濟危機的根源是資本家的投資過度造成的,認為政府干預只會損害市場發展運行的機制,堅決捍衛自由市場秩序的理念。
  • 哈耶克與凱恩斯之爭:要市場還是要政府
    作 者:[美]韋普肖特(著) 閭佳(譯)機械工業出版社在中國,至少表面看起來,哈耶克比凱恩斯吃香。我採用了一個謹慎的措辭,「表面上看起來」至少表明了兩個層面的意思:第一種,哈耶克在國內學界的長盛不衰,不是因為他主張自由放任的市場經濟學,而是因為他的自由思想理論;第二種,哈耶克在作為古典自由主義思想家在民間受到了極大的推崇,但是中國的執政者的意識形態歸屬上天然傾向於凱恩斯的國家幹涉市場的經濟政策——有海外學者曾經分析說,中國新上任的領導層可能不會鍾情於凱恩斯,而開始轉向哈耶克,如果真的存在轉向
  • 一路同行的凱恩斯與哈耶克
    ,甚至時代的軌跡似乎也是圍繞他們身前身後延展交錯,無論被人頂禮膜拜還是遺忘塵埃。譬如關於在德軍轟炸倫敦的40年代,哈耶克和凱恩斯曾經守在劍橋國王學院的教堂屋頂上,輪流提防德軍空襲,這一戲劇性細節並非憑空想像,而是來自哈耶克的兒子勞倫斯的訃告,和凱恩斯一樣,他也是國王學院的教員。    當哈耶克最初向凱恩斯發起火藥味十足的尖刻批判之際,也就是他在1931年針對凱恩斯的《貨幣論》在《經濟學刊》發表了一則被不少人認為苛刻的評論。
  • 凱恩斯大戰哈耶克:自由市場還是政府干預?
    自由市場還是政府干預? 凱恩斯與哈耶克從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廢墟之上研究商業繁榮和蕭條的周期,卻得出了截然不同的結論。 哈耶克認為,改變經濟的「自然平衡」會導致嚴重的通貨膨脹。
  • 《哈耶克傳》讀書筆記:凱恩斯大戰哈耶克
    【財新網】(專欄作家 周文淵)人生若只如初見  凱恩斯是一位紳士,他們不是一代人,在哈耶克面前,凱恩斯更像一位富有魅力的長者。特別是在巴黎和會之後,《凡爾賽合約》籤訂的短短幾個月之後,凱恩斯很快地寫出了《和平的經濟後果》,睿智地預言對於德國苛刻的賠款將會造成經濟的崩潰和政治的不穩定,很快帶來新的戰爭。這是相當一針見血的批評,並且很快得到了應驗。這本書為凱恩斯帶來了世界聲譽,哈耶克回憶說,凱恩斯是「我們中歐人的英雄」,哈耶克和他那一代年輕的維也納人都稱讚「這本書(《和平的經濟後果》)文採斐然,因為它直言不諱,思想獨立」。
  • 凱恩斯VS哈耶克:一個世紀的決鬥
    凱恩斯主義的對立者是哈耶克,他的學說似乎和他的性格很相似,溫文爾雅。他所提倡的自由主義是徹底的經濟自由主義,他反對社會主義,反對計劃經濟。他認為計劃經濟會導致政府集權,從而導致人民走向奴役的道路。哈耶克除了在經濟學有很大成就之外,在哲學、法學等多個領域也有很大的影響力,凱恩斯甚至說「哈耶克研究經濟學也許是個錯誤」。  儘管凱恩斯和哈耶克相繼去世,但不意味著爭議結束。
  • 中青報:凱恩斯與哈耶克誰贏了?
    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和奧地利經濟學家哈耶克,是20世紀經濟學思想史中兩位著名的人物。他們的思想,不僅對過去的經濟社會產生了巨大影響,在更有說服力的經濟思想主導之前,仍將對現在乃至將來的經濟社會發展產生巨大影響。凱恩斯和哈耶克的論爭,被稱為「歷史上最經典最著名的經濟學決鬥」。
  • 巔峰對決——《凱恩斯大戰哈耶克》
    銀華基金/文網絡上曾經流傳過一部火爆的說唱紀錄片,兩名說唱歌手分別出演了主張政府調節市場的凱恩斯,以及主張自由市場的哈耶克,並以說唱的方法幽默地表現了他們之間的辯論。而這個視頻的原著,就是由資深記者維普肖特撰寫的《凱恩斯大戰哈耶克》一書。
  • 《凱恩斯大戰哈耶克》
    凱恩斯和弗裡德裡希?馮?哈耶克,隔著一道巨大的深淵,凝視著彼此。這道深淵,拉開了我們這個時代最轟轟烈烈的經濟學之戰:政府是否應當幹預市場。兩人同時從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廢墟之上研究商業繁榮和蕭條的周期,卻得出了截然不同的結論。哈耶克認為,改變經濟的「自然平衡」會導致嚴重的通貨膨脹。凱恩斯認為,標誌著一個周期結束的大規模失業和困難,可以靠政府開支來緩和。終其餘生,兩人始終無法認同對方的觀點。
  • 20世紀30年代凱恩斯與哈耶克之爭:同袍抑或敵手
    YouTube「凱恩斯vs.哈耶克」搞笑視頻截圖一、引言長期以來,無論是國際學術界還是國內經濟學者們的一般認識,凱恩斯與哈耶克的理論對手形象均可謂根深蒂固。對於這場爭論,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約翰·希克斯曾這樣寫道:「如果要撰寫20世紀30年代最完美的經濟分析史的話,那場大戲(那可真是一場大戲)中的一個要角,非哈耶克教授莫屬。」雖然哈耶克的貨幣、商業周期和資本理論現在已經不大為經濟學專業的學生所知,但是,「曾經有一段時期,哈耶克的新理論是凱恩斯的新理論的主要對手。到底誰才是對的,凱恩斯還是哈耶克?」
  • 經濟學世紀之戰rap:凱恩斯vs哈耶克,誰是最強rapper
    凱恩斯和哈耶克兩位大師的理論精華全部展現於此。正如視頻中所看到的,凱恩斯被全民推崇、哈耶克無人認識,這個時期的凱恩斯威望聲隆、意氣風發,而哈耶克只是一名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不過轉機出現在1928年,素未謀面的兩人在倫敦一個會議上相逢,一番唇槍舌戰後,這場世紀之站就此拉開序幕。
  • 蔣碩傑挑戰凱恩斯
    ,而是蔣院士在英國倫敦大學政治經濟學院就讀時就發現凱恩斯理論的錯誤,終其一生對凱恩斯的批評不遺餘力,而他在一九八零年代和王作榮教授打筆戰的所謂「蔣王論戰」,簡直就是哈耶克和凱恩斯論戰的翻版。他觀察經濟局勢,加上哈耶克引領他進入自由經濟,體認到凱恩斯學說並非經濟學界的蜜糖,反而可能是毒藥,就開始對凱恩斯學派提出批評,他對凱恩斯的第一篇批評文章,就在這時完成。 倫敦大學政治經濟學院的研究院有兩個研討會,一個由哈耶克主持,蔣碩傑參加的則是由三位凱恩斯學派的年輕教授主持的研討會,分別是卡爾多(Nicholas Kaldor)、羅賓遜夫人(Mrs.
  • 《凱恩斯大戰哈耶克》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作者:尼古拉斯·韋普肖特  版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3年3月  本世紀的經濟學領域最大的爭議,莫過於政府干預與自由市場之爭,而雙方的理論創始人凱恩斯與哈耶克之間的故事更是流傳甚廣。前幾年,網絡甚至流傳了一部火爆的《哈耶克大戰凱恩斯》的說唱視頻。這兩人之間的關係,其實並非想像中的那樣劍拔弩張、水火不容,學派之間的對立更多是後輩學人的過度想像和解讀。  本書作者是《倫敦時報》的記者,雖然是以故事的筆調和新聞從業者的視角寫作,但寫作此書當然不只是為了講述經濟學上的花邊新聞,而是進一步挖掘經濟決策與經濟環境之間的關係。
  • 經濟學十人十書:凱恩斯的中國聚會
    張五常對他的評價是「純為真理而追求、為興趣而思考的學者,經濟學行內不多見」。推薦書目:University EconomicsArmen.A.AlchianPublisher: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3rd editionPublishing Date: January 1, 19723.凱恩斯vs哈耶克:敵人還是朋友?
  • 凱恩斯壓倒了
    這些問題驅使凱恩斯和哈耶克思索鑽研。這兩位現代經濟學大師的對決其實也是一場互動,而他們的思想在當下這場全球性的經濟危機中更顯現出特別的現實意義。同一背景下的針鋒相對尼古拉斯·沃博少特在其新書《凱恩斯與哈耶克:決定現代經濟學的衝突》中論證,不管對於經濟政策還是對於彼此的理論,這兩位經濟學家的真正看法都要更為錯綜複雜些。
  • 凱恩斯的救贖
    凱恩斯們面臨的挑戰哈耶克曾經在《關於凱恩斯和「凱恩斯革命」的個人回憶》一文中提到凱恩斯是天才,但不是偉大的經濟學家。凱恩斯出身高知家庭,父親是劍橋經濟學家,母親當過劍橋市長,自小耳濡目染,他自己當過財政部官員,在劍橋大學教過書,參加過布林頓森林會議。在出版《通論》之前,凱恩斯還曾經是自由貿易論的堅定擁護者。
  • 書單︱何帆:你理解,或是不理解,凱恩斯就在那裡
    斯德爾斯基早年隨父母在中國長大,二戰期間被日本人關進了集中營,二戰快打完了才被放出來。他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花了大約30年的時間寫《凱恩斯傳》。在斯德爾斯基的書中,你讀到的不僅僅是凱恩斯的一生,而是一個時代的縮影。凱恩斯的朋友和同事,和凱恩斯同一時代的大人物們,在書中個個栩栩如生。
  • 中國式凱恩斯主義帶有"發展經濟學"因子
    凱恩斯主義可從來沒有主張過要淘汰落後產能,中國經濟治理從來都是從實際出發的,「實事求是」才是中國政府進行治理的真正信條。  中國部分學者一見改善基礎設施就大喊凱恩斯主義,但改善基礎設施僅僅是凱恩斯學派的主張嗎?
  • 高連奎:中國式凱恩斯主義帶有「發展經濟學」因子
    批評凱恩斯言論  經不住推敲  如果將中國的經濟政策統統歸結為凱恩斯主義的話,那中國治理過剩產能,又是什麼主義呢?凱恩斯主義可從來沒有主張過要淘汰落後產能,中國經濟治理從來都是從實際出發的,「實事求是」才是中國政府進行治理的真正信條。  中國部分學者一見改善基礎設施就大喊凱恩斯主義,但改善基礎設施僅僅是凱恩斯學派的主張嗎?
  • AIER:凱恩斯沒有發明總量分析
    不了解20世紀初經濟學發展的人可能會認為20世紀30年代的經濟思想主要是由哈耶克-凱恩斯(Hayek-Keynes)的辯論所界定的。也許是因為凱恩斯和哈耶克之間辯論的名氣,許多人認為總量分析法是凱恩斯理論的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