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有四本駕照:蒸汽機車、內燃機車、電力機車和高鐵動車組

2020-12-16 新民周刊

人才培養一定要和新職業對接,其中關鍵在於產教融合。

主筆 | 姜浩峰

生物學知識、農業知識和管理知識,這是吳思雨為了成為農業職業經理人而自學的課程。2014年高中畢業的她,曾經做過服裝銷售員,在打拼數年後,「95後」的她感覺賣衣服無法滿足自己「做事業」的渴望。2016年,她開始在微信上賣水果。她賣水果的平臺,從最初註冊的4個微信號,到如今開發農場小程序。短短不到4年時間,吳思雨通過一系列的銷售手段,使得經營的四川省成都市大邑縣欣邑源家庭農場年銷售收入達到300萬元左右。

除了賺錢以外,對吳思雨來說,更大的收穫是學到了知識,並學為所用。就一門新職業來說,「農業職業經理人」是2019年4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以下稱「人社部」)會同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統計局向社會發布的13個新職業之一。今年7月,人社部、農業農村部共同頒布了農業經理人的技能標準。可見,如何培養出符合標準的新職業人員,或者說如何讓風口上的新職業後繼有人,這絕非一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一定是先有職業標準,再有符合職業標準的人。

職業定義、內涵、外延之變

吳思雨剛在微信上賣水果的時候,她感覺自己做的仍是銷售。從賣服裝改為賣水果而已。2019年4月,當人社部等發布13個新職業的時候,她發現自己從事的工作,可以歸到農業職業經理人範疇。

比之2019年4月公布的13個新職業中諸多與信息產業、移動網際網路相關的新職業來,農業職業經理人並不是一個網際網路前沿職業。根據今年7月人社部、農業農村部共同頒布的技能標準,農業職業經理人的職業定義是——「在農民專業合作社等農業經濟合作組織中,從事農業生產組織、設備作業、技術支持、產品加工與銷售等管理服務的人員。」

從這一職業定義上看,譬如曾經印上過第三套人民幣一元紙幣的女拖拉機手梁軍,放在如今的角度衡量,可以分門別類到農業職業經理人行列了。而吳思雨這樣專事銷售農產品者,也在此範疇。或者這麼說——不會開拖拉機的銷售員,就不是合格的農業職業經理人。

根據現在頒布的職業技能等級,農業職業經理人分為四級、三級、二級和一級,或者稱為中級工、高級工、技師和高級技師。在技能標準上列明職業環境條件——室外,常溫。也就是說,想坐在空調房間當經理的白領,也不是合格的農業職業經理人。

「有些新公布的職業,具體工作內容中的一部分,並非新近出現,而是經過人力資源管理部門重新梳理以後,重新定義的職業。」上海市教科院職成教所所長郭揚研究員如此認為。隨著經濟、技術等的不斷發展,對職業定義、內涵、外延進行更改、充實,實屬必要。譬如同為拖拉機手,在計劃經濟時期農場裡當農業工人的拖拉機手,和如今21世紀網際網路條件下的農業職業經理人,還是有很大差別的。

當年農場中的僅有柴油動力的「鐵牛」,與如今許多地方連上北鬥衛星、有大數據管理的拖拉機,還真不是一回事。這就如同當年燒煤「轟隆轟隆」運行的蒸汽機車,和如今貼地飛行的高鐵,有內在的傳承聯繫,然而技術規範等等早已有雲泥之別。

陳茂正駕駛高鐵動車組

陳茂正在杭州地區的鐵路職工中名氣很大。「很厲害的大車!」不少人對《新民周刊》記者如是說。「大車」,是鐵路職工對火車司機的暱稱。許多新入路進入機務段的職工,夢寐以求的就是能成為「大車」。而陳茂正的厲害之處在於——他擁有蒸汽機車、內燃機車、電力機車和高鐵動車組四本駕照。

在蒸汽機車時代,「大車」意味著和煙燻火燎的蒸汽機車作伴,在成為正司機跑車之前,往往還要在司爐工、副司機等崗位錘鍊七八年。值乘一趟要燒掉好幾噸煤,都是司乘人員一鍬鍬投進爐膛的。全身上下除了眼白外,都是黑的。陳茂正當年憑著年輕、聰敏好學,從司爐到副司機,只花了一年時間。從副司機到司機,經過了四年成長期。然而,等待他的是蒸汽機車退役,內燃機車上崗。

從蒸汽機車司機轉崗內燃機車司機的過程中,確實有一些人遭到了淘汰。陳茂正卻從蒸汽機車司機轉為內燃機車司機,之後又轉崗到電力機車司機,在高鐵時代,陳茂正這位老司機正在譜寫一部「老兵新傳」!比起陳茂正來,新疆哈密三道嶺煤礦蒸汽機車司機班組60多名50多歲的蒸汽機車老司機,卻大多數辦理了內退。原因是他們駕駛多年的蒸汽機車面臨報廢,而開了一輩子蒸汽機車的他們,在幾十年職業生涯中,沒有遇到東南沿海地區國鐵司機所遇到的機會,沒有從蒸汽機車、內燃機車、電力機車逐步過渡到開上高鐵。

與陳茂正一樣擁有多本火車駕照的瀋陽機務段動車運用車間王平稱,與內燃機車要求瞭望間隔不超過3秒相比,高鐵動車組要求全程一直保持瞭望。「因為普通內燃、電力機車每秒走30米,而高鐵每秒80米就出去了,如同駕駛飛機貼地飛行一般,不敢有絲毫閃失。」王平說。光是這瞭望間隔,就讓一部分內燃機或者電力機車司機在高鐵司機的門檻外被淘汰。甚至出現師傅被淘汰,徒弟卻考出駕照的事。

與煤礦上提前內退的蒸汽機車司機幾乎同齡、擁有多本火車駕照的陳茂正也有遺憾。他近日看到一則新聞,時速600公裡的高速磁浮試驗樣車在青島下線,「下一個新時代,我趕不上了,還有5年我就退休。」陳茂正說。而他的徒弟們,新一代的高鐵司機們也稱,師傅擁有的蒸汽機車駕駛證,是年輕人不可能再擁有的了。至於內燃機車駕駛證,在高鐵司機中還算吃香的。技多不壓身——即使是高鐵線路上,一些調車機車仍需要內燃機車上線。如果一名火車司機同時擁有內燃機和高鐵駕照,在單位一定是能者多勞的明星級人物。

《新民周刊》記者注意到,在今年初人社部與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統計局公布的16個新職業中,有「鐵路綜合維修工」這一崗位。此前,中國高鐵已經有了十餘年運營歷史,當時也曾產生諸如動車組機械師等新職業。從綠皮車時代檢車員只需檢修轉向架等機械部位,到空調列車需要複合型車電鉗工對機械、電力設備進行綜合檢修,再到動車組機械師承攬了原本車輛系統和機務系統的一些工種,並掌握各型動車組機電系統、電子系統一般維護、修理,鐵路系統檢車崗位職業定義、崗位要求、學歷要求都發生了大幅度變化。當年初高中學歷退伍軍人培訓一下就能跟著師傅上崗,如今這些技術工種的初任人員都需要相關專業大學本科畢業生了。

而最新的鐵路綜合維修工,則是在高鐵時代鐵路路網、電力系統「重組」而來的工種。原本工務段負責路網維護、水電段負責電力維護的格局,已無法滿足高鐵網絡維護需求。高鐵系統需要基礎設備維修一體化作業,原有職業設置已經無法滿足工電供複合型人才培養要求,設立鐵路綜合維修工,是適應高鐵發展的必然趨勢。

中國鐵路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鄭州高鐵基礎設施段組織接觸網專修隊,採取「手摸眼看」的形勢,對管內接觸網設備進行全面「體檢」。

新職業培訓需要學制「立交橋」

記者從鐵路部門了解到,鐵路綜合維修工這一職業,假若細分的話,還包括鐵路網線維修工、鐵路信線維修工等工種,負責鐵路線路、橋涵、信號、牽引供電等運輸設備維修維護。也就是說,在一個大的職業領域之下,仍有具體的專業領域之分。如何讓足夠多的人員達到職業標準?

近日,黃浦中華職教社一份調研報告《國際經驗對我國職業教育的啟示》提到,瑞士的職業教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學徒制。與我國國有企業內部曾經流行的學徒制不同,瑞士的學徒制,「學習內容包括文化知識、專業知識和實踐操作三部分。其中,文化知識和專業知識在職業學校和職業培訓中心學習,實踐操作在企業中跟著師傅學習。學徒在企業中學習的時間佔整個學習時間的70%以上。在學習期間,學徒都有工資,由企業支付,而在職業學校或職業培訓中心的學習則是免費的。專業機構和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相關事務,各種學會、協會組織負責制定職業教育的學習與培訓內容、資格與證書考試要求、培訓方法與教材等,企業則提供培訓場所、學徒崗位和學徒薪酬。」

瑞士學徒制的好處在於——讓學徒既能夠從職業學校學習到相應的文化知識和專業知識,又能跟著師傅傳承技藝。兩者兼顧的同時,還能在學徒期就獲得一定的工資。

在很長一段時間,我國國有企業也曾實行學徒有一定工資的制度,甚至一些技校、職業學校甚至大中專生到企業實習期間,有工資或者飯貼、車貼。而如今,《新民周刊》了解到,絕大多數在校生到企事業單位實習,沒有工資。譬如記者日前在某三甲醫院住院部發現,一些尚未畢業的大學生在醫院實習崗位工作,做一些導醫諮詢,甚至有人已能獨立進行注射工作。然而,在長達一年之久的實習期間,她們並沒有工資。醫院方面認為,這些大學生是來實習的,醫院提供實習機會已經很不容易了,不可能再支付工資。然而,支付工資,哪怕是支付象徵性的工資,實際上能夠儘快讓實習者獲得職業榮譽感。

調研報告還提到美國職業教育中的「產學合作」模式——「以學校為主、企業為輔的一種職業教育模式。學生入學半年後,由校方根據其所學專業與相應的企業聯繫,雙方籤訂合同,企業負責提供勞動崗位及一定的報酬,並指導學生工作及進行最終的工作評價等,在教學時間上按在企業和學校1:1的比例分配。」

報告認為,美國職業教育的CBE模式——以能力為基礎的教育模式(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CBE),主要特點是:首先由學校聘請行業中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專家組成專業委員會,按照崗位群的需要,層層分解,確定從事這一職業所應具備的能力,明確培養目標。然後由學校組織相關教學人員,按照教學規律,將相同、相近的各項能力進行總結、歸納,構成教學模塊,制定教學大綱,依此施教。其科學性體現在它打破了以傳統的公共課、基礎課為主導的教學模式,強調以崗位群所需職業能力的培養為核心,保證了職業能力培養目標的順利實現。

以中國2019年至今公布的三批共38個新職業來看,未來5年用人需求9000萬。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會長魯昕認為,人才培養一定要和新職業對接,其中關鍵在於產教融合。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常務副會長、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主任陳鋒稱:「數字科技對整個教育的影響,首先是對學科專業體系結構的巨大衝擊。比如新能源汽車、影視業,隨著行業的數位化轉型,人才的需求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我們近年來一直在推產教融合,事實上很多高等院校和職業院校對職業人才如何培養,目標仍不清晰。」

就目前國內對新職業的培訓來看,確實有人開始注重產教融合。對於院校來說,注意到這一點,並能科學規劃,則也在人才培訓市場上能率先收到第一桶金。

以吳思雨心心念念的農業職業經理人來說,8月30日,廣東海洋大學管理學院承辦的2019年廣東農業職業經理人培訓班已結業。記者觀察到,這一培訓班,由廣東省農業農村廳主辦,湛江市農業農村局協辦,面向廣東全省21個地級市招生,共計320多名學員參與培訓。

在理論培訓領域,廣東海洋大學管理學院選派多位教學經驗豐富與實踐能力強的老師承擔培訓任務,精心設置了農業職業經理人相關知識模塊的課程體系,每期為120課時。在實踐教學方面,則帶領學員赴廣東省重點農業龍頭企業、合作社以及農業產業園等開展現場教學與實地考察活動,以培養學員在市場營銷、生產管理、經營模式等方面的職業素養和能力水平。這儼然已經是一種「產學合作」模式的雛形了。只是,廣東的這一期農業職業經理人培訓的招生對象,仍是「具有大專及以上學歷和有著豐富農業經營管理相關經驗的人員」,換言之,旨在令一些其他技能型人才轉崗或者獲得崗位資格,而非從非技能型人才中選拔、培訓新職業領域的新的技能型人才。

日前,人社部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等發布的《新職業在線學習平臺發展報告》顯示,在職業發展方面,「80後」「90後」群體相對更有職業危機感,這一年齡段群體也更希望通過學習新職業來掌握多種職業技能,從而提升自身發展潛力和職業發展空間,為未來職業生涯掌握自主擇業主動權,最終達到「職業自由」的工作狀態。

如何注意到這一趨勢,來讓這一現在或者不久的將來的職業中堅年齡群體更有獲得感?黃浦中華職教社的調研報告介紹了日本的「院校主導的集團化辦學」模式——通過有相當實力的主導院校來聯繫不同類型的院校、職業學校、企業、行業,建立聯盟,構建學制上的「立交橋」。這一「立交橋」的好處在於能夠打通培訓領域,令學習者缺啥補啥,儘快成為新職業領域的複合型人才。而政府對於學習者特別是完成學業者的補貼,也成為催化更多新職業合格人才的有效手段。

在江蘇省贛榆中等專業學校,建築工程系學員在觀看無人機實操項目演示。

相關焦點

  • 從蒸汽機車到「復興號」 這位火車司機26年考了8本駕照
    人民網北京12月3日電(李楠樺、楊曦)今年45歲的韓軍甲是北京機務段動車組運用車間高鐵司機,他1992年參加工作,從蒸汽機車學員、司爐、副司機開始,到現在的高鐵司機,一幹就是26年。從蒸汽到內燃、從電力到動車、從和諧號到復興號,從未斷檔的全履歷火車司機生涯中他考了8本駕照,也見證了中國火車的動力變革與升級。下面請跟隨人民網記者一起和這位高鐵司機聊聊,聽他講講那些年和火車有關的故事。
  • 從蒸汽機車到復興號動車組 一組珍貴圖片看懂火車進化史
    春節假期結束,返程高峰正在上演,隨著西成高鐵、渝貴鐵路正式開通,在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公司管內西南地區,大量動車組取代普速火車,越來越多的旅客選擇乘動車出行。從上世紀的蒸汽機車、到內燃機車,再到九十年代的電力機車,再到和諧號、復興號動車組,西南鐵路不斷經歷更新換代。
  • 祖孫三代機車駕照見證鐵路發展變遷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在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南京東機務段,有這樣一家人:祖孫三代都是火車司機,爺爺姜福臨駕駛蒸汽機車,父親姜愛舜駕駛內燃機車、電力機車,孫子瞿俊傑駕駛復興號列車。可以說,祖孫三代機車駕照見證鐵路發展變遷,更見證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鐵路建設發展所取得的輝煌成就。祖孫三代火車司機、三本機車駕照見證了鐵路發展變遷,更見證了鐵路建設發展成果。爺爺姜福臨生於1934年。1952年參加工作,開的是解放型蒸汽機車。食物和水全部自帶,投煤拼的是體力和耐力。姜福臨在這個崗位上一幹就是42年,直到1994年光榮退休。
  • 蒸汽機車、「老東風」「子彈頭」……太原有個火車頭「博物館」
    10種主力機型 再現車輪上的記憶 「這裡有10臺不同歷史時期的機車,它們在完成了時代所賦予的使命後,本應報廢,卻在太原機務段相聚在一起。」太原機務段太北檢修車間書記郝啟旺介紹。 太原機務段從誕生、發展到如今擁有華北最大的電力機車檢修基地、現代化的機車整備場以及國內先進的和諧型機車,經歷了機車動力裝備的發展變遷。對於蒸汽機車揮鍬加煤的 「苦」、內燃機車裡外擦油的 「累」、電力機車手柄提速的 「力」,每個太機人有著獨特的體驗和感受。▲北京型內燃機車,是我國鐵路史上最成功的液力傳動柴油機車車型之一。
  • 25年駕齡火車老司機:4本駕照見證"中國速度"(圖)
    羅志忠於1996年1月獲得了內燃機車司機第一本正式駕照。「夏有風扇,冬有暖氣,內燃機車條件好了很多。」和蒸汽機車相比,內燃機車駕駛室也乾淨。駕駛室內機車信號和剛軌上的地面信號更是司機的「千裡眼」,可以觀察到運行前方的線路情況,列車行駛時的噪聲和顛簸感都減少了很多。「因為12個站每站都要停,所以130公裡的距離也要開4個小時。」
  • 7本火車駕照見證中國鐵路發展歷程
    50歲的薛軍有著33年火車駕齡,是一位名副其實的「老司機」,擁有蒸汽機車、內燃機車、電力機車、動車組4個時代的7本火車駕照,是中國近萬名火車司機中為數不多的全能火車司機。薛軍駕駛過「前進」「東風」「韶山」「和諧號」「復興號」等系列的22種車型,經歷了列車從蒸汽機車到內燃機車、電力機車再到動車組的交替,見證了中國鐵路發展的轉型升級。回想30多年前,薛軍還是蒸汽機車司爐工,「蒸汽機車時速60公裡,不僅跑得慢,還最怕遇到風。火車逆風行駛時,風從煤鬥子裡刮進來,司機室裡全是煤灰」。
  • 火車司機楊斌和他的5張機車駕駛證
    這是楊斌今年在昌贛高鐵上的首趟春運值乘任務,30年火車司機生涯的他擁有5張機車駕駛證,經歷了中國春運從蒸汽機車到內燃機車,再到電力機車、動車組列車、高鐵的變化,也見證了中國火車從時速40公裡到350公裡的變遷。18歲那年,受父親影響,楊斌踏進蒸汽機車駕駛室,當上了司爐工。看著機車黑得發亮的機身、巨大的爐膛、閃亮的儀表,楊斌堅定了成為火車司機的夢想。
  • 從蒸汽機車到「復興號」,來看看中國鐵路發展史
    中國保存最古老的機車——「0號」蒸汽機車(東郊館) 由於機身上有一個大大的「0」字,人們便把它稱為「0號」蒸汽機車。此後,到1988年12月大同機車工廠停止生產蒸汽機車,36年間共製造蒸汽機車9787臺。「前進」型幹線貨運蒸汽機車,是中國生產數量最多、功率最大、技術性能最好的蒸汽機車。
  • 開過30種車型 手握8本火車駕照 「全履歷」司機見證「中國速度」
    央視網消息:《七十年 我們的家》系列報導今天帶您走近一個普通的鐵路世家,他們一家幾代人見證了中國鐵路從蒸汽機車到內燃機車,從電力機車再到動車和復興號的演變,也親歷了中國鐵路從時速30公裡到時速350公裡的飛躍。
  • 從蒸汽機車到標準動車組 火車頭見證中國鐵路百年變遷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楊瓊 實習記者 周茜穎、何詩雅、鄭雅文):26日,「復興號」中國標準動車組在京滬高鐵首發。從100多年前的引進外國蒸汽機車,再到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鐵,不斷發展的火車頭見證了中國鐵路的高速發展,也見證著車輪上的中國高速奔跑。
  • 從蒸汽機車到內燃機車再到電力機車……他見證了鐵路飛速發展的歷史
    回憶起與蒸汽火車結緣的那20年,老翟這樣回憶道。老翟名叫翟連文,71歲的他是鐵路部門的一名退休職工。從駕駛蒸汽機車的灰頭土臉,到駕駛內燃機車的激動,再到退休後,看著如今動輒時速300多公裡的高鐵,他感慨萬千,又倍感驕傲。
  • 從內燃機車到復興號,這位長沙高鐵司機開了20種不同型號的機車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10月6日訊(全媒體記者 吳鑫礬 通訊員 王霞)從內燃機車、電力機車到和諧號、復興號,長沙的高速發展與越來越快的火車同步脈動。中國鐵路廣州局集團有限公司長沙機務段動車組司機周冬長是這一變化的見證者和參與者。
  • 電傳動蒸汽機車?這兩款機車是美國蒸汽機車的絕唱
    上兩個章節我們介紹了通用電氣的電力機車發展歷程,從整個發展過程中大家可以看到,美國鐵路的發展時間線是從蒸汽時代到電力機車再到內燃時代,這和我們國家是截然不同的。今天我們要介紹的則獨立於這三種機車的一種機車,雖然說獨立,但是這兩款機車在本質上又和蒸汽機車和內燃機車有著一定的聯繫,接下來我們將逐一對這兩款機車進行介紹。
  • 從「蒸汽機車」到「復興號」——火車司機陳承儀的「飛躍」人生
    福州機務段動車組司機陳承儀中國日報6月25日北京電 (記者羅望舒)44歲的火車司機陳承儀年紀不大,但卻開過蒸汽機車,內燃機車來自福州機務段動車組的司機陳承儀出生在鐵路家庭,在鐵路邊長大。1993年,陳承儀從廣州鐵路機械學校畢業,被分配到福州機務段工作。他學的是內燃機車專業,單位卻只有蒸汽機車,他只好從學習司爐開始幹起。3個月後,單位引進了內燃機車,陳承儀成為第一批學習內燃機車司機。
  • 從蒸汽機車到和諧號 「老司機」楊自然開了個遍
    由我國1956年研製的前進型機車,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蒸汽機車之一。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蒸汽機是中國鐵路運輸的主要牽引動力。一臺蒸汽機車的駕駛室內,通常有司機、副司機和司爐3種崗位。司機主要負責操縱機車,副司機協助司機瞭望前方,並與司爐替換燒火;司爐負責給蒸汽機車鏟煤燒火。
  • 從「前進型」到「復興號」,機車相冊裡的故事說不完
    「建設型」蒸汽機車  1956年  大連機車車輛廠  對「解放型」蒸汽機車  進行改進設計  1957年7月         試製成功  「東風型」內燃機車  作為中國內燃機車的主力  共生產706臺  此型號是個大家族  有「東風」到「東風12」等系列
  • 蒸汽機車的好夥伴
    本期瀋陽晚報邀請瀋陽鐵道國際旅行社集團有限公司機車陳列館館長郭寶權為讀者權威介紹瀋陽機車陳列館。蒸汽機車是以蒸汽機為原動力的機車。它利用煤將水燒成蒸汽,將蒸汽引入汽缸,推動活塞,帶動搖杆進而帶動車輪轉動。
  • 蒸汽機車為什麼被淘汰了?
    蒸汽機車為什麼被淘汰了?時間:2017-05-07 11:14   來源:360問答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為什麼火車沒有火? 蒸汽機車為什麼被淘汰了? 1804年2月21日,英國發明家特裡維西克在威爾斯展示了他發明的世界上第一臺蒸汽機車。從此蒸汽機車開始了長達100多年的獨領風騷的時代。
  • 從蒸汽機車到高鐵動車,祖孫三代接力開火車
    在甘肅嘉峪關的一個小區裡,79歲的張幹臣坐在搖椅上,凝視著他曾經最親密的夥伴:一張照片上的老式蒸汽機車。1970年,張幹臣開上了蒸汽機車,載著國家建設需要的石油、鋼材等貨物,常年行駛在河西走廊。冬天,冰雪天氣駕駛室內四面漏風,他被凍得發抖,還不得不把頭和胳膊探出去隨時觀察路況。夏天,身旁是蒸汽鍋爐,高溫炙烤得滿頭大汗。熬得住夜、挨得了餓、扛得住冷、受得了熱、修得了車,是他們那一代火車司機必備的基本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