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油潑麵「潑」出幸福生活 「95後」他的「小康夢」...

2020-12-14 三秦網

三秦都市報——秦聞訊(記者 石喻涵 馬昭 )火紅的辣椒麵覆蓋在一指多寬的面上,伴隨著熱油美意的一潑,「嗞啦——」滿屋撩人的香味,帶著一種過日子的爽快,嫋嫋飄散開來……

這樣的一碗油潑麵,已經伴隨了食客37個年頭,也貫穿了白起源從小到大22年的記憶。




白起源是測繪東路上老白家麵館的第三代傳承人。「從記事起,我就經常在店裡。爺爺在後廚忙活,我爸招呼客人。現在來店裡的很多老顧客,都是看著我長大的。有的都有孫子了,他們就抱著孫子來店裡吃。」


油潑麵在陝西人心目中佔有什麼樣的地位?在這家小麵館裡就能窺見一二。麵館開門的時間是上午10時30分,白起源一般會10點到店裡。11時一過,陸續會有顧客進店,11時30分,店裡23張桌子會被陸續坐滿。服務員穿插其間給顧客端面,由於人太多不得不側著身子,嘴裡還要用陝西話喊著「小心小心」。門外實在等不及的客人,可以坐在街邊的小矮桌上。即便如此,就餐尖峰時段,店外的桌子也需要等位。




「面和水的比例如何,經驗豐富的老師傅一碰麵團就知道了。」在後廚,白起源說,從1983年開店至今,那一碗油潑麵的味道一脈相承,從未改變過。你知道這樣一家店裡,每天附屬品的消耗量是多少嗎?四名服務員專門用來剝蒜,一名服務員專職熬製油潑辣子。

從爺爺到父親再到他,「95後」的白起源嘗試著讓這家店做一些改變。2018年他幫著店裡註冊了商標。在他看來,有了這樣的智慧財產權保護,不僅讓麵館有了辨識度,也讓麵館長期發展有了保障。

2019年對於白家麵館來說,是變化最多的一年——搬離老店,開了分店,嘗試新的經營內容。「以前我們店的地址在李家村分村108號,後來因為修路,搬到了馬路對面。作為西安市民,咱要支持城市建設。」

關閉老店的前一晚,白起源和他的爺爺、父親,在開了36年的店鋪門口合了張影。

白起源說,目前在店裡吃麵的80%是老顧客,而且一碗麵10塊錢的價格五年沒變過。為了將這些顧客分流一部分出去,去年他們在電子西街開了第一家分店。此外,白起源還嘗試在店裡推出了燒烤。「平時會帶著師傅去一些老饕口中的店裡吃飯,看看人家的好吃在哪,回來改進我們的燒烤味道。」

今年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麵館4月份才開張。不過,5月他們就在吉祥村開了第二家分店,6月第三家分店也在礦山路開門接客。「疫情的影響對我們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上線外賣讓更多人吃到了我們的油潑麵。」白起源表示,有的老闆撐不下去轉行了,店鋪就騰出來了,房租也便宜。

談及對未來的期待,白起源希望能不斷的嘗試,在堅守其本的基礎上,與更多年輕人產生共鳴,找到傳統油潑麵和現代年輕人消費習慣相融合的點。「現在不是都提倡『餐飲新掌柜』麼,我也在進行這方面的嘗試,希望用新思維、新模式能夠增加門店的收入。」

相關焦點

  • 吉林印記 一碗正宗的油潑麵
    吉林印記 一碗正宗的油潑麵油潑麵是陝西的美食,陝西人愛吃麵,電影《白鹿原》中黑娃蹲在地上吃麵的片段,相信很多人看著食慾大增。吉林市的外地小吃很多,異鄉人也不少,我比較愛吃麵,吃過好多麵館,唯獨有一家大碗油潑麵,特別正宗。
  • 做油潑麵時,直接潑油不對,牢記這兩個小竅門,油潑麵鮮香筋道
    上面的這些麵條,筆者最喜歡吃的還是陝西的油潑麵,油潑麵作為陝西的傳統特色面,起源於明代,已有300多年的歷史,雖然油潑麵是一種很普通的麵食,但是在全國卻非常出名,吃過的人無不稱讚其美味
  • 油潑麵掌握2個步驟,好吃有口感,只是潑油做出的面可不是油潑麵
    導讀:麵食人人都會做,北方的麵食更是發展得十分繁榮,其中又以山西和陝西的麵食最為聞名,今天我要說的就是陝西的——油潑麵。 油潑麵顧名思義就是用油潑過的面,可是光用油潑就能做出油潑麵嗎?用油潑出的面就是油潑麵嗎?如果不知道這些問題,做出的油潑麵只是徒具其神,是沒有靈魂的油潑麵。
  • 「手工油潑麵」的做法+配方,一碗美滋滋的油潑麵,實在太好吃了
    對於自製手工面,一直都停留在擀張麵皮切成條,最近麵食做多了,就想試試油潑麵,嗯,比想像的簡單,有點膨脹。油潑麵的用料麵粉300g 食鹽3g 溫水150g 辣椒麵適量 大蒜適量 蔥花一根 香菜一根 生抽適量 醋適量 花椒粉適量 食用油適量 萵筍葉適量 胡蘿蔔一根 西葫蘆半根油潑麵的做法步驟1和面。
  • 美食天地 | 春雨:油潑麵
    但凡在陝西生活過的人大抵知道,肉夾饃,羊肉泡,涼皮與油潑麵是陝西眾多小吃中的代表。尤其,油潑麵更是三十多年來我與同學們一直想念的那一口兒,是青春歲月的見證,是魂牽夢繞在心底的濃濃鄉愁。 油潑麵是陝西傳統特色麵食之一,色香味俱全。據說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
  • 看完《白鹿原》 我想去白鹿原影視城咥上一碗油潑麵
    根據陳忠實先生原著改編的電視劇《白鹿原》火遍了全國,這是一部關於關中平原50載歷史變遷的大劇,盡顯白鹿原的風土人情,一聲秦腔,一片廖原,一碗油潑麵,就是老陝的風味。陝西的女人會做面,麵條做好後放在碗裡,一層一層鋪上各種調料,油燒熱後澆上去,隨著「嗞啦」一聲,頓時香味就蔓延開來~
  • 簡易油潑麵的做法,教你陝西油潑麵的正宗配方
    快速地做出一碗好吃的油潑麵,可謂是人生必備的技能點。一碗成功的油潑麵,麵條要勁道、彈滑、有嚼頭。醋也是最重要調味品,K香型的鎮江香醋基本可以滿足油潑麵之需。最精到之處,就是將一大瓢燒得滾燙的菜籽油,一股腦地潑在那撮辣子上,辣椒頓時在碗裡滋滋跳躍,滿碗紅光,一時間各個食材將香味綻放到極限。
  • 那一碗讓人慾罷不能的油潑麵,酸辣鮮香,吃完酣暢淋漓
    油潑麵是陝西特色麵食之一,麵條像褲帶,面寬油香,值得品嘗。 說到油潑麵,就讓我想起了《白鹿原》,粗獷豪邁的陝西關中,劇集獨特的精緻感。
  • 田坤道|一碗油潑麵,一瓶啤酒,這就是人生
    小編覺得時間的流逝真的會讓各種回憶變得更加美好,過去三年了早就不糾結吃完是否很快就會餓肚子,而是想到了油潑麵。當看到嘉軒大手裡那一大碗油汪汪的油潑麵順之間就想吃了,更是想到了在西安的時候吃的味道。看到《白鹿原》裡的油潑麵光滑勁道,就勾人的是滾燙的熱辣油澆在面上的時候滋滋作響的聲音,你會覺得都聞到了香味。
  • 《白鹿原》張嘉益吃油潑麵,隔著屏幕都覺得香,一種吃出影帝的面
    文/阿宏《白鹿原》張嘉益吃油潑麵,隔著屏幕都覺得香,一種吃出影帝的面。油潑麵是威震三秦的麵食,源於陝西,整個西北都流行。在電視劇《白鹿原》中張嘉益吃油潑麵的場景,隔著屏幕都覺得香,一碗油潑麵吃出影帝的氣魄。
  • 老闆,給我來一碗油潑麵
    有煙火氣的地方,才是市井生活的所在。說起龍蝦,我想起了前些年我在武漢吃的小龍蝦。個大、肉肥、味道美,每次我們都直接打車到石牌嶺肥肥蝦莊,點兩盤龍蝦,再來點蝦球,幾個小菜,冰鎮啤酒,吃美之後再回學校。讀書到現在,我走過很多城市,每個城市都有她的招牌食物,如今定居在西安,我最喜歡吃麵。「老闆,給我來一碗油潑麵!」「好的,扯麵還是拉條?」「扯麵,給我多加點辣。」
  • 中國的油潑麵,外國的咖啡
    還是一碗白麵條加幾片菜葉,還是加點鹽、醬油、醋,但是,要把沒有炒過的生蔥花、辣椒麵放在麵條上,將熱油潑上去,耳邊響起一聲「刺啦」,鼻子聞到一股濃香。好吃嗎?Yes,好吃得根本停不下來!這就是陝西的油潑麵。完全一樣的配料,完全不一樣的味道,為啥?回答只有一個字:潑!最近看了知乎上的一篇文章,詳細介紹了油潑麵的製作方法,從和面到裝碗,面面俱到。
  • 油潑麵想要好吃,可不是潑油那麼簡單,老陝教你做法,香辣又勁道
    油潑麵想要好吃,可不是潑油那麼簡單,老陝教你做法,香辣又勁道對於「油潑麵」這道麵食,最深刻的印象是在《白鹿原》這部電視劇中,張嘉譯端著大碗呲溜呲溜地吃著那碗油潑麵,讓人看著就想咽口水,相信看過這部劇的朋友對於油潑麵的印象都會比較深刻
  • 油潑麵不好吃?沒掌握精髓吧,老陝這樣做,一碗不夠吃
    油潑麵不好吃?沒掌握精髓吧,老陝這樣做,一碗不夠吃!你們有沒有吃過油潑麵呢?相信只要去過陝西旅遊的人,大家都是吃過這碗面的,有些人吃過覺得挺美味的,有些人卻覺得一點都不好吃,沒有什麼特色。如果你覺得油潑麵不好吃的話,那只能說明你吃到的油潑麵不正宗,做的人沒有掌握油潑麵的精髓所在。
  • 陝西小夥用油潑麵招待客人,熱油一潑兩碗下肚,食材調料很簡單
    圖中的青年叫做九斤,他比較喜歡做陝西的麵食,拉條子扯麵等等都做的挺好的,從14歲開始就在別人的店裡打工,那時候因為家裡比較窮,很早就不上學了,早早去就麵館裡當學徒了。這是搓好的面劑子,有的要做成扯麵,有的要做成拉條子,都是刷好油放在託盤裡面的,用保鮮膜封起來,防止面的表面發乾,一般用來做這種麵條都是用高筋粉,今天九師傅用的是中筋粉,也可以做的。有個從外地來的朋友,說今天就想吃拉條子,九師傅開始準備做拉條子了,先把面劑子搓成更長的條狀,一般四根面就是一碗,面搓好後就開始準備拉麵了。
  • 油潑麵要如何製作才能美味?
    麵條他在我們的北方人看來的話,他是非常傳統的一種麵食,一般情況下我們三天都是吃麵食。除非是特殊情況,否則不是饅頭就是麵條,一般說到麵條的話,有非常多的種的方式。有刀面,還有刀削麵,還有傳統特色的一種麵食,那就是油潑麵。
  • 電視劇《白鹿原》竟然用了2000斤麵粉做油潑麵!
    在看劇的同時,有一份美食也悄悄的俘獲了大家的心,它就是熱氣騰騰的「油潑麵」。劇裡的人物對於這一碗油潑麵有著深厚的情感,小麥是該地區主產的糧食,麵食是該地區的主食,油潑麵則是一種地方特色美食,豐收的喜悅,生活的美好都在一碗油潑麵中得到體現,也許出了渭河平原,油潑麵的味道就不一樣了吧。
  • 油潑麵學習做法配方
    油潑麵學習做法配方,就像油潑麵的發源地陝西一樣,在充滿詩意和鄉土氣息的黃土地上,飽含著厚重的生活經驗,和粗獷深厚的文化歷史沉澱,喜歡陝西的油潑麵,不只是喜歡油潑麵本身的味道,還有油潑麵裡融入的鄉情。油潑麵,單說這個名字,似乎就聞見了它的香氣,嘗到了它的味道,綿軟勁道的麵條,加上鮮香過癮的油辣子,一下子就拉近了口舌與這片土地之間的距離,讓人迫不及待的想要深入的陶醉在油潑麵的百般滋味裡。
  • 清風徐:我和油潑麵的故事
    我少年時候去西安並沒有油潑麵的印象,只記得羊肉串和涼皮,其他全忘記。對油潑麵的好感得從我們哈爾濱的果戈裡大街說起。十多年前我經常出沒在果戈裡大街一帶,距離我的住處並不近,但順腳,便常去。我的遊蕩不見得要有購物收穫,但必須以一碗麵畫上句號。同時又往往會在蘇氏牛肉麵還是西安面莊的油潑麵上糾結半天。牛肉麵的湯值得圈點,濃濃的原湯喝下去自然會舒緩大半天的疲勞,湯裡若隱若現的花椒味道使得回甘更為悠長。而油潑麵呢?吃的更多的是風味,那遙遠的西北的信天遊的白羊肚手巾紅腰帶的風情,盡在這一碗麵的紅綠之間了。
  • 當油潑麵遇到番茄汁會成為什麼樣的美食?
    提起油潑麵,可能很多人最先想到的就是電視劇《白鹿原》中張嘉譯吃麵的鏡頭,看的人口水直流感覺瞬間就餓了。油潑麵,傳統特色麵食之一,歷史悠久,起源於周,以陝西的油潑麵最為著名,一個「潑」字,最能展現大西北人的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