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支付機構罰單分析報告:處罰金額歷年之最

2020-12-25 和訊銀行

支付行業嚴監管常態化,其中一個重要表現是關於第三方支付機構的罰單。

據行動支付網了解,連續三年人民銀行每年針對第三方支付機構開出的罰單(按處罰字號)總數量均超過100張;過去兩年人民銀行每年針對第三方支付機構開出的罰單總金額均超過1億元。

儘管在罰單數量上2019年不如前幾年,但處罰金額卻為歷年之最,這與近年來的支付嚴監管趨勢不無關係。以下為2019年罰單具體情況。

一、罰單金額

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人民銀行對第三方支付機構的115張罰單,罰沒金額共計16615.35萬元(約1.66億元),平均每張144.48萬元。其中罰單金額最低0萬(警告處罰),最高為5939.4萬。

註:0-10萬組包含10萬,10-30萬組含30萬、不含10萬,以此類推

30萬以下罰單數量合計74張,佔總數量64%,從數量上看人民銀行對第三方支付機構罰單呈現「小額、高頻」的特點。

註:0-10萬組包含10萬,10-30萬組含30萬,以此類推

9張500萬以上罰單合計金額12940.23萬元(約1.29億元),約佔總罰金78%,這9張罰單分別來自8家不同的支付機構,從金額來看它們「貢獻巨大」。

在全部罰單中,同時涉及對個人處罰金的有20張,數量佔比為17.39%。

針對個人罰款合計211萬元,金額佔比只有1.27%,其餘均針對公司進行。近年來,人民銀行罰單對機構、人員採取「雙處罰」措施,但對個人處罰比例不高,畢竟支付機構違法所得利益的大部分仍歸公司所有。

二、罰單類型

2019年第三方支付機構罰單違規名目,分別與預付卡管理、備付金、清算管理、銀行卡收單、網絡支付、支付結算、反洗錢等相關。

註:部分罰單處罰名目可能涉及兩個或兩個以上

違規進行支付結算、違反收單管理規定頻率最高,二者合計出現107次,幾乎覆蓋2019年所有罰單,堪稱「兜底式」的存在。

註:部分罰單名目可能涉及兩個或兩個以上,且人行並未一一對應載明罰款金額,因此金額部分存在交叉重疊情況

從金額來看,收單類罰單涉及7037萬罰金,名副其實的第一「處罰土壤」,支付結算、反洗錢分列二、三位。

三、其他

本次統計結果顯示,2019年人民銀行共對65家不同支付機構開出罰單。受罰機構業務覆蓋所有第三方支付業態,幾乎遍布全國,也貫穿整個2019年。

1、業務分布

註:同一家第三方支付機構牌照可能同時獲準開展兩種或兩種以上業務

所有的65家機構中,獲得網際網路支付資質的有51家、獲得銀行卡收單資質的有39家。換句話說2019年受罰支付機構,至少具備上述兩種資質之一,二者也是當前最為普遍的第三方支付業態。

2、地域分布

2019年,人民銀行32個分支機構對第三方支付機構開過罰單,對支付機構的嚴監管措施,在全國範圍幾乎實現「無死角」覆蓋。

金額方面,上海以6839.4萬位居首位,北京4243.08萬緊隨其後,杭州1160.34排在第三,北、上、杭三城罰單金額均超千萬。數量方面,內蒙古以16張罰單排名第一,上海、北京分別為14張、10張,分列二、三位。

上海、北京、廣東、浙江四地共產生43張罰單,合計罰沒13712.58萬元(1.37億),分別佔總數量37.4%、總金額82.5%。在經濟活躍地區,人民銀行對第三方支付機構的處罰頻率更高,罰金也更大。

2019年全國27個省級行政區出現過支付業務違規情況,除去香港、澳門、臺灣地區後,2019年只餘吉林、河南、貴州、西藏等地未現罰單。

3、時間分布

2019年,人民銀行平均每月對第三方支付機構開出9.6張罰單,七月份最多25張,九月份最少只有1張。?

2019年,人民銀行平均每月對第三方支付機構開出1384.6萬元罰單,七月份最多6095.4萬元,九月份最少只有19萬元。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行動支付網。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李崢 )

相關焦點

  • 2018年內支付罰單超50張 半年罰沒金額超去年一年
    作為支付行業的「裁判」,央行今年對支付行業「犯規」行為不曾手軟。據新京報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央行(含各地分支行)對支付公司開出超過50張罰單,合計罰沒金額超過3000萬元。據央行官網,包括支付寶、財付通在內,目前持有《支付業務許可證》的非銀行支付機構共有243家,已註銷機構達到28家,除了因為業務合併等原因正常註銷外,不乏機構因為嚴重違規被監管部門「摘牌」。另一方面,行業在遭遇「嚴監管」的同時迎來良性發展。《中國支付清算行業運行報告(2018)》顯示,行動支付業務的比重大幅提升,條碼支付快速普及,交易量不斷擴大。
  • 罰單不斷,易寶、匯潮、環迅等第三方支付機構為利潤鋌而走險!
    來源:鐳射財經2019年,第三方支付行業收到上百張罰單,罰款超過1.5億元。其中,既有易聯支付、匯潮支付、環迅支付這樣被罰上百萬的機構,也有盛付通、海科融通、隨行付等數次被罰的企業。對於支付行業的亂象,監管部門已有清醒的認識。
  • 傳化支付、便利通等支付機構吃罰單 有公司違規變更信息未獲批
    來源:網際網路金融新聞中心近10家支付機構被央行公開處罰,合計罰沒超5000萬元又一批第三方支付機構被罰。日前,央行杭州中心支行發布的罰單顯示,傳化支付有限公司(下稱「傳化支付」)因違反清算管理規定,被央行給予警告,沒收違法所得23.2萬元,處罰款70萬元。
  • 去年罰單數量和金額均呈快速上升趨勢
    上述處罰信息可見,這是對近4年安信信託違法違規經營事項所進行的全面排查,而從時間節點看,這些違規事項發生的時間正處於安信信託業務「突飛猛進」之時。《金融時報》記者梳理發現,2013年至2017年,安信信託營業收入從8.38億元增至55.92億元,歸母淨利潤從2.8億元增至36.68億元。
  • 工行「領銜」,2019年銀行都吃了哪些罰單?
    回顧2019年,「一行兩會」均出臺不少監管政策,開出不少罰單。銀保監會尤其重拳頻出,既包括對銀行、保險、信託等機構的罰單,也包括對個人瀆職、濫用職權、挪用資金等問題的罰單。為幫助銀行吸取教訓,總結分析經營中存在的風險點,以公布時間為準,《財經國家周刊》記者梳理了2019年銀行機構的各類罰單。
  • 杉德支付再收百萬級罰單,母公司遭5家機構「拋棄」
    杉德支付再收百萬級罰單。中國人民銀行太原中心支行近日公布的行政處罰信息公示表顯示,杉德支付網絡服務發展有限公司(下稱「杉德支付」)山西分公司因五項違規被罰226.5萬元。據記者不完全統計,自2017年以來,杉德支付已被處罰9次,有三次罰沒金額超過百萬。
  • 普華永道:二季度保險業罰單總額超5000萬元 單筆處罰最高達295萬元
    來源:證券日報本報記者 冷翠華普華永道近日發布的《2020年二季度保險行業合規監管分析》指出,二季度,銀保監系統共開出344張監管處罰罰單,罰單總金額達5115.8萬元,涉及114家保險機構,行政處罰決定涉及罰款
  • 新浪支付 裕福支付等六家機構違規 商銀信「吃」億元罰單
    中國消費者報訊(記者聶國春)為加強支付機構監管、規範支付行業發展,央行營業管理部近日對6家支付機構處以逾1.78億元罰款。其中,對商銀信支付服務有限責任公司開出國內支付機構最大罰單——近1.16億元。
  • 中信銀行連續三年罰單金額達兩千萬級 支持實體經濟不力教訓慘重
    令人遺憾的是,針對上述問題,發現網致函中信銀行要求解釋,但截止發稿,中信銀行方面並未能給予回復,記者只能就公開資料進行客觀分析。中信銀行連續三年罰單金額達2000萬級2020年上半年,監管對銀行業的處罰力度有所緩和,但金融嚴監管的態勢依然持續。
  • 7家支付公司受罰過百萬 易票聯居首杉德支付三接罰單
    《投資者報》根據公開資料統計,截至10月初,今年已有逾70家支付機構因違規遭罰,數量之多,範圍之廣為近年少見。其中7家機構受罰總額超過了百萬元,多次受罰的公司也越來越多。同時,從公示的央行第四批非銀行支付機構《支付業務許可證》續展決定可見,在已註銷的24張支付業務許可證中,有約20張牌照在今年完成註銷。
  • 再遭處罰的「開店寶」:亞聯發展持股45%,關聯多家支付機構
    2016年12月,央行公布了53家第三方支付機構的續展決定。其中,1張牌照不予續展,2張牌照被合併至關聯公司。根據央行要求,點佰趣合併溫州之民信息服務有限公司的支付業務。因此,點佰趣在原有的銀行卡收單(全國)業務範圍的基礎上,增加了浙江省、山東省、福建省、廣東省地區的預付卡發行與受理業務。同時,央行要求其應於2017年6月21日前完成。
  • 2019年第4季度國際反洗錢處罰
    2019年第4季度,據不完全統計,國際反洗錢、制裁及相關綜合執法行動共計21筆,涉及金融機構26家,個人1名,處罰內容包括罰款、撤銷經營執照、警告和其他限制措施等,涉及金額約計6226.5萬美元(約4.3億人民幣)。
  • 中小支付機構:2020太難了
    今年上半年,疫情「黑天鵝」對消費市場造成重創,而作為與消費市場強相關的行業,第三方支付的不少機構都出現交易量陡降、收入縮水的問題,加之行業嚴監管趨勢不減,中小支付機構生存更加艱難。年內罰金倍增今年以來,支付行業監管高壓態勢不減,處罰力度更呈現加碼趨勢。
  • 中小支付機構:2020太難了
    「對於支付機構而言,今年是雪上加霜的一年。」一位業內人士直言。  今年上半年,疫情「黑天鵝」對消費市場造成重創,而作為與消費市場強相關的行業,第三方支付的不少機構都出現交易量陡降、收入縮水的問題,加之行業嚴監管趨勢不減,中小支付機構生存更加艱難。  年內罰金倍增  今年以來,支付行業監管高壓態勢不減,處罰力度更呈現加碼趨勢。
  • 千萬罰單後連續被罰 杉德怎麼又是你?
    杉德被罰15萬杉德支付網絡服務發展有限公司江西分公司(以下簡稱杉德)因「違反《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銀行卡收單業務管理辦法》,被人行南昌中心支行處以15萬元罰款,處罰決定日期是2019年1月17日。
  • 165家中介機構收近3000萬罰單:撤銷任職 停1年新業務
    經紀公司罰款TOP5:4家被罰超百萬2019年,25家經紀公司被監管機構開出罰單,被罰款最高的5家公司全年被罰金額大於50萬。其餘多數經紀公司的全年罰款普遍在10萬元以下,主要是與代理公司相比,經紀公司的單張罰款金額普遍較小。
  • 銀行業2019年罰單1531張、罰款8.08億 轉型陣痛仍在持續
    來源:十字財經作者:李意安2019全年,銀行嚴監管態勢仍在持續深化。據銀保監會網站披露信息統計,2019年全年,銀行罰單數量1531張(銀行系租賃機構罰單未納入在內),處罰總金額達到8.08億。相較於2018年銀保監會對銀行業開出超2000張罰單和超逾20億的處罰金額,2019年的罰單數量和處罰金額整體下滑較為明顯,但期間百萬級罰單出現次數頻仍,甚至出現了不乏千萬元級罰單。近年來,銀行監管態勢整體收緊,金融創新不再是行業發展的主題。2018年初,銀監會發布《進一步深化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的意見》,此後將近兩年的時間裡,罰單如雪片下。
  • 多家金融機構被罰 裕福支付被罰超千萬元
    「九罪並罰」的千萬元級別罰單根據上述處罰信息顯示,裕福支付存在9宗違法行為。資料顯示,裕福支付於2011年獲得支付牌照,業務覆蓋全國預付卡發行與受理、網際網路支付,牌照有效期至2021年5月份。據其官網介紹,合作夥伴包括中國石化、蘇寧電器、新世界百貨及各大銀行。近年來,處在嚴監管中的支付機構領到罰單已並非新鮮事,甚至不少支付機構多次被罰,罰單金額也在不斷創新高。
  • 深圳銀監局一天公布8罰單,多機構遭頂格處罰
    從處罰依據來看,四家機構均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第四十六條相關規定。該規定顯示,銀行業金融機構有下列情形之一,由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責令改正,並處二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款;情節特別嚴重或者逾期不改正的,可以責令停業整頓或者吊銷其經營許可證;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一是未經任職資格審查任命董事、高級管理人員的;二是拒絕或者阻礙非現場監管或者現場檢查的;三是提供虛假的或者隱瞞重要事實的報表、報告等文件、資料的;四是未按照規定進行信息披露的
  • 易票聯支付被罰533萬 監管機構對第三方支付平臺管理日趨規範化
    央行廣州分行官網近日披露,易票聯支付有限公司因為違反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規定、銀行卡收單業務管理規定,被處罰約533萬元。這張「百萬級」罰單是2017年央行廣州分行開出的第一張罰單。此外,其他地區的第三方支付機構也陸續收到了央行開出的罰單。專家表示,第三方支付平臺管理日趨規範化已然成為共識,面對監管趨嚴,支付機構調整業務方向、尋求新的增長點成為探索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