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十字財經
作者:李意安
2019全年,銀行嚴監管態勢仍在持續深化。
據銀保監會網站披露信息統計,2019年全年,銀行罰單數量1531張(銀行系租賃機構罰單未納入在內),處罰總金額達到8.08億。相較於2018年銀保監會對銀行業開出超2000張罰單和超逾20億的處罰金額,2019年的罰單數量和處罰金額整體下滑較為明顯,但期間百萬級罰單出現次數頻仍,甚至出現了不乏千萬元級罰單。
近年來,銀行監管態勢整體收緊,金融創新不再是行業發展的主題。2018年初,銀監會發布《進一步深化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的意見》,此後將近兩年的時間裡,罰單如雪片下。
「處罰金額的認定是一個相對主觀的過程,罰單的意義很多時候是一種信號,向銀行警示展業邊界。」一位接近監管的人士告訴十字財經,「對銀行業務的縱深經營,監管的了解程度在不斷加深,罰單數量的井噴一方面說明銀行對自身舊有的盈利路徑依然保持著高度依賴,表外業務的回表進度與中小微下沉力度都遠未達到監管期許;另一方面,監管在持續深化的過程中,也在不斷提升自身操作的透明度。相較於前些年,眼下的處罰結果已經走出暗箱,網站公示等公開透明方式,客觀上也放大了外界對罰單的感知程度。」
1
監管持續縱深
據十字財經統計,2019全年,銀保監系統共發出1531張行政處罰決定書,罰款金額共計8.08億(80766.54744萬)元。整體來看,罰單數量和金額與經營規模呈正相關,國有大行遠超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商行則整體低一個數量級。
從罰單的區域分布來看,浙江、河南、山東、廣東、遼寧為全國前五,其中浙江、河南、江蘇三省份罰單數量過百,為違規經營的重災區。
六大行總共包攬罰單408張,罰單金額總計2.09萬億。其中,中國銀行為全行業最巨,獨攬7392.56萬,為第二名工行的1.86倍,10月17日,中國銀行開出2900萬天價罰單,也成為全年最大罰單。而工行罰單數量則是全行業最多,達到了106張。
12家股份制商業銀行,共獲罰單274張,罰單金額總計1.6萬億。在股份制銀行梯隊中,民生銀行無論是罰單數量還是罰單金額都遙遙領先,罰單數量達到了51張,罰單金額為3103.7171萬,興業銀行因為領到了千萬罰單,雖然罰單數量並不居前,罰單金額亦遠超同行,達到了2875萬。二者罰單金額均超過了建設銀行、交通銀行和郵儲銀行。
相較而言,城商行梯隊儘管機構數量眾多,但無論罰單金額還是罰單數量都低得多。26家上市城商行罰單數量僅為81張,罰單金額共計4803億。罰單金額和罰單數量折桂的銀行,也僅僅涉及為855萬罰金和12張罰單。而杭州銀行、程度銀行、闡述銀行、無錫銀行、江陰銀行、吳江銀行和張家港銀行7家銀行全年未收到罰單。
「近年來,監管不再鼓勵金融創新,整個金融系統轉向穩健。」 一家股份制銀行合規部人士表示,監管檢查力度較往年頻密了許多,「不同於對網際網路金融,監管對於銀行等金融機構的監管思路已經從『』法無禁止即可為『』切換為『』法無規定不可為『』。」
而前述接近監管人士認為,某種程度而言,網際網路金融雖然擁有很大的創新空間,但其大量業務依然處於妾身不明的經營狀態。而銀行在坐享牌照紅利的同時,確實需要在合規經營上更加恪守本分。
2
銀行業轉型陣痛
相較於2018年超逾2000張的罰單數量和近25億的罰單金額,2019年整體處罰力度有所緩和,但金融嚴監管的態勢依然在繼續。
從具體處罰原因來看,銀保監會對銀行機構監管處罰的重點主要集中在違規貸款、貸款三查不盡職、貸款資金挪用等貸款業務的管理層面,而究其違規細節來看,大量違規場景存在於房地產貸款融資和信貸資金違規流入股市等方面。此外,從處罰細節來看,由從業機構滲透到從業人員也是一個處罰新常態。除了警告、罰款以外,工商銀行、光大銀行、上海農商行等多家銀行的從業人員受到不同年限的行業禁入處罰。
事實上,過去幾年,隨著經濟寒冬的持續,一貫依賴對公業務的銀行開始感受到「轉型」的必要性。
一方面,銀行們開始齊齊發力零售板塊,並下沉小微金融,但下沉過程卻並不容易,零售金融的數據斷裂導致銀行難以建立合理的風險定價;而另一方面,銀行們也意識到科技手段升級的必要性,尤其對於資產規模萬億以上的大中型銀行而言,「科技轉型」均被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囿於人才儲備、戰略調撥、系統建設周期等因素的影響,大多數銀行對於科技手段的運用仍浮於表面,並非所有銀行都真正實現了科技手段的落地。
銀行業經歷了數十年的粗放式增長,向集約化發展轉變仍需漫長的摸索過程。就當下銀行業的整體發展來看,無論是零售轉型還是科技轉型都仍然存在巨大挑戰。而銀行自身也是經營主體,有利潤增長和規模擴張的追求,對固有增長模式的依賴存在慣性,或許這也能在相當程度上解釋違規涉房貸款比例高企和影子銀行的久攻難克。
得益於近年來的嚴格監管,銀行業審慎經營的正向效應也在釋放。迄今為止,多家銀行披露的2019年年報和業績快報的數據顯示,不良率都在呈現不同程度的下滑。
而從開年以來的監管層表態來看,作為金融體系的根本,銀行業嚴監管的思路將繼續延續。
今年年初,銀保監會發布的《關於推動銀行業和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提出今後一段時間仍要堅持強化監管,以防範系統性風險為底線,精準有效防範化解各類風險,確保銀行業和保險業穩健發展。
銀保監會召開的2020年全國銀行業保險業監督管理工作會議上亦強調,2020年是打好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的收官之年,要堅決打贏這場戰鬥,使金融工作始終置於嚴密監管之下,並重點提及高風險機構、影子銀行、違法違規搭建的金融集團、網絡借貸等幾個高風險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