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業2019年罰單1531張、罰款8.08億 轉型陣痛仍在持續

2020-12-25 金融界

來源:十字財經

作者:李意安

2019全年,銀行嚴監管態勢仍在持續深化。

據銀保監會網站披露信息統計,2019年全年,銀行罰單數量1531張(銀行系租賃機構罰單未納入在內),處罰總金額達到8.08億。相較於2018年銀保監會對銀行業開出超2000張罰單和超逾20億的處罰金額,2019年的罰單數量和處罰金額整體下滑較為明顯,但期間百萬級罰單出現次數頻仍,甚至出現了不乏千萬元級罰單。

近年來,銀行監管態勢整體收緊,金融創新不再是行業發展的主題。2018年初,銀監會發布《進一步深化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的意見》,此後將近兩年的時間裡,罰單如雪片下。

「處罰金額的認定是一個相對主觀的過程,罰單的意義很多時候是一種信號,向銀行警示展業邊界。」一位接近監管的人士告訴十字財經,「對銀行業務的縱深經營,監管的了解程度在不斷加深,罰單數量的井噴一方面說明銀行對自身舊有的盈利路徑依然保持著高度依賴,表外業務的回表進度與中小微下沉力度都遠未達到監管期許;另一方面,監管在持續深化的過程中,也在不斷提升自身操作的透明度。相較於前些年,眼下的處罰結果已經走出暗箱,網站公示等公開透明方式,客觀上也放大了外界對罰單的感知程度。」

1

監管持續縱深

據十字財經統計,2019全年,銀保監系統共發出1531張行政處罰決定書,罰款金額共計8.08億(80766.54744萬)元。整體來看,罰單數量和金額與經營規模呈正相關,國有大行遠超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商行則整體低一個數量級。

從罰單的區域分布來看,浙江、河南、山東、廣東、遼寧為全國前五,其中浙江、河南、江蘇三省份罰單數量過百,為違規經營的重災區。

六大行總共包攬罰單408張,罰單金額總計2.09萬億。其中,中國銀行為全行業最巨,獨攬7392.56萬,為第二名工行的1.86倍,10月17日,中國銀行開出2900萬天價罰單,也成為全年最大罰單。而工行罰單數量則是全行業最多,達到了106張。

12家股份制商業銀行,共獲罰單274張,罰單金額總計1.6萬億。在股份制銀行梯隊中,民生銀行無論是罰單數量還是罰單金額都遙遙領先,罰單數量達到了51張,罰單金額為3103.7171萬,興業銀行因為領到了千萬罰單,雖然罰單數量並不居前,罰單金額亦遠超同行,達到了2875萬。二者罰單金額均超過了建設銀行、交通銀行和郵儲銀行。

相較而言,城商行梯隊儘管機構數量眾多,但無論罰單金額還是罰單數量都低得多。26家上市城商行罰單數量僅為81張,罰單金額共計4803億。罰單金額和罰單數量折桂的銀行,也僅僅涉及為855萬罰金和12張罰單。而杭州銀行、程度銀行、闡述銀行、無錫銀行、江陰銀行、吳江銀行和張家港銀行7家銀行全年未收到罰單。

「近年來,監管不再鼓勵金融創新,整個金融系統轉向穩健。」 一家股份制銀行合規部人士表示,監管檢查力度較往年頻密了許多,「不同於對網際網路金融,監管對於銀行等金融機構的監管思路已經從『』法無禁止即可為『』切換為『』法無規定不可為『』。」

而前述接近監管人士認為,某種程度而言,網際網路金融雖然擁有很大的創新空間,但其大量業務依然處於妾身不明的經營狀態。而銀行在坐享牌照紅利的同時,確實需要在合規經營上更加恪守本分。

2

銀行業轉型陣痛

相較於2018年超逾2000張的罰單數量和近25億的罰單金額,2019年整體處罰力度有所緩和,但金融嚴監管的態勢依然在繼續。

從具體處罰原因來看,銀保監會對銀行機構監管處罰的重點主要集中在違規貸款、貸款三查不盡職、貸款資金挪用等貸款業務的管理層面,而究其違規細節來看,大量違規場景存在於房地產貸款融資和信貸資金違規流入股市等方面。此外,從處罰細節來看,由從業機構滲透到從業人員也是一個處罰新常態。除了警告、罰款以外,工商銀行、光大銀行、上海農商行等多家銀行的從業人員受到不同年限的行業禁入處罰。

事實上,過去幾年,隨著經濟寒冬的持續,一貫依賴對公業務的銀行開始感受到「轉型」的必要性。

一方面,銀行們開始齊齊發力零售板塊,並下沉小微金融,但下沉過程卻並不容易,零售金融的數據斷裂導致銀行難以建立合理的風險定價;而另一方面,銀行們也意識到科技手段升級的必要性,尤其對於資產規模萬億以上的大中型銀行而言,「科技轉型」均被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囿於人才儲備、戰略調撥、系統建設周期等因素的影響,大多數銀行對於科技手段的運用仍浮於表面,並非所有銀行都真正實現了科技手段的落地。

銀行業經歷了數十年的粗放式增長,向集約化發展轉變仍需漫長的摸索過程。就當下銀行業的整體發展來看,無論是零售轉型還是科技轉型都仍然存在巨大挑戰。而銀行自身也是經營主體,有利潤增長和規模擴張的追求,對固有增長模式的依賴存在慣性,或許這也能在相當程度上解釋違規涉房貸款比例高企和影子銀行的久攻難克。

得益於近年來的嚴格監管,銀行業審慎經營的正向效應也在釋放。迄今為止,多家銀行披露的2019年年報和業績快報的數據顯示,不良率都在呈現不同程度的下滑。

而從開年以來的監管層表態來看,作為金融體系的根本,銀行業嚴監管的思路將繼續延續。

今年年初,銀保監會發布的《關於推動銀行業和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提出今後一段時間仍要堅持強化監管,以防範系統性風險為底線,精準有效防範化解各類風險,確保銀行業和保險業穩健發展。

銀保監會召開的2020年全國銀行業保險業監督管理工作會議上亦強調,2020年是打好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的收官之年,要堅決打贏這場戰鬥,使金融工作始終置於嚴密監管之下,並重點提及高風險機構、影子銀行、違法違規搭建的金融集團、網絡借貸等幾個高風險領域。

相關焦點

  • 2020年銀行業罰單一覽:3800餘張罰單罰超15億 千萬級別罰單頻現
    銀行業監管力度持續加強。企業預警通App顯示,2020年,銀保監會及各級銀保監局共披露了3878張罰單(以銀保監會官網公示日期計,下同),合計被罰約15.42億元,罰單數量與數額均超過去年全年,且多家銀行單筆罰款金額超過千萬。  從罰單數量看,下沉至各地的農商行為領取罰單的主力軍。
  • 銀行也有人嚴管,銀保監會2億巨額罰款,21張罰單開給了哪家銀行
    2021年伊始,銀保監會就開出了一大巨額罰單,銀行業嚴格監管其實已是常態,高規格處罰更是經常有。巨額罰單又來了2021年1月8日,銀保監會一口氣開出21張罰單,這也是今天開出的第一批罰單。此次對7家金融機構共計處罰1.995億元。
  • 2018全年開具超3800張罰單 2019銀行「嚴監管」仍為主旋律
    2018年對銀行業來說可謂「跌宕起伏」,2018年也是「嚴監管」執行貫徹最徹底的一年,2018年全年銀保監系統對銀行業金融機構開具超3800張罰單,其中涉及貸款管理問題、票據業務違規、同業投資違規、理財銷售違規等多個領域。在監管格局的重塑下,展望2019年,強監管仍將繼續,隨著穿透式監管的逐步深入,銀行的潛在風險將會有所緩解,整體槓桿率也將呈現穩中有降的趨勢。
  • 「嚴監管」仍是銀行業關鍵詞全年13張千萬級罰單涉及這些違規高發區
    截至2020年12月31日,銀保監會和各地銀保監局針對銀行業開出超900張罰單,處罰金額超過9.45億元(註:罰單統計以作出處罰日期為準)。其中,銀保監會對銀行及從業人員共罰款約4.62億元,各地銀保監局對銀行以及從業人員共罰款約4.83億元(註:統計不含各地銀保監分局開出的罰單)。
  • 銀保監會年內開2000張罰單,涉房貸款是重點
    特殊的2020年行進過半,隨著「嚴監管」步入常態化,銀保監系統也進一步加大了對銀行業、保險業、信託業違法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
  • 工行「領銜」,2019年銀行都吃了哪些罰單?
    其中,規模最大的「宇宙行」工商銀行以196張罰單居數量之首。從具體原因來看,貸後管理、內控失守、騙貸是各家銀行被罰較多的原因。業內人士分析,2020年,金融嚴監管的勢頭並不會放鬆,銀行業將轉向更加精細化的經營與管理。
  • 上半年監管對商業銀行開524張罰單 中信銀行2020萬罰單居首
    來源:資本邦原標題:上半年監管部門對商業銀行開罰單達524張,中信銀行2020萬元罰單居首!7月13日,資本邦獲悉,2020年上半年,監管對銀行業的處罰力度有所緩和,但金融嚴監管的態勢依然持續。據不完全統計,截至6月30日(以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日期為準),包括銀保監會、銀保監局、銀保監分局在內的監管系統統計,對商業銀行(不含個人)開出的罰單數量達524張,金額累計約2.87億元人民幣,千萬元以上的罰單僅中信銀行。
  • 2019年支付機構罰單分析報告:處罰金額歷年之最
    儘管在罰單數量上2019年不如前幾年,但處罰金額卻為歷年之最,這與近年來的支付嚴監管趨勢不無關係。以下為2019年罰單具體情況。一、罰單金額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人民銀行對第三方支付機構的115張罰單,罰沒金額共計16615.35萬元(約1.66億元),平均每張144.48萬元。其中罰單金額最低0萬(警告處罰),最高為5939.4萬。
  • 穿透式監管持續滲透,金融反腐不斷加碼,從不平靜到不平凡,細數銀行...
    當然,2019年對於銀行業來說,也是不平凡的一年。據《證券日報》記者梳理,截至12月3日,今年(按照公告日期計算)銀保監會對銀行業、保險業共開出罰單3484張。其中,銀保監會機關開出罰單16張,銀保監局本級開出罰單1358張,銀保監分局本級開出罰單2110張。從銀行業收到的罰單來看,處罰重點主要集中在影子銀行、同業業務、違規擔保、違規挪用信貸資金、改變信貸資金用途、違規貸款尤其是違規房地產貸款等方面。
  • 11.8億「天價罰單」,瑞幸咖啡處罰結果出來了
    北京時間12月17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宣布,瑞幸咖啡同意支付1.8億美元(約11.8億人民幣)和解對其會計欺詐指控。11.8億天價罰單達成和解瑞幸咖啡官方微博今日發表聲明,稱瑞幸咖啡與美國證交會已就部分前員工涉嫌財務造假事件達成和解,目前公司和門店運營穩定、運營正常。
  • 2019年銀行業運行形勢分析及2020年展望
    新華財經北京1月8日電(新華社經濟分析師梁穎、張威)2019年以來,我國經濟運行繼續保持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主要經濟金融指標運行在合理區間。經濟可持續發展離不開高效的金融支持,只有通過金融供給改革才能實現金融業成功轉型,滿足高質量發展需要。
  • 兩萬億大行連收5張罰單!員工私售理財產品、違反審慎經營規則...
    11月25日,上海銀保監局一口氣公布8張罰單,其中5張開向上海銀行,違規問題涉及績效考評管理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未按規定延期支付2017年度績效薪酬、員工私售理財產品等行為。值得注意的是,有一名直接責任人被終身禁止從事銀行業工作。
  • 華夏銀行涉多項違規被罰款173萬,近年房地產貸款佔比呈上升趨勢
    記者 李娜 實習記者 王婷妍 報導年關將至,華夏銀行又收百萬罰單。1月6日,中國人民銀行石家莊中心支行對華夏銀行開具了2張罰單,合計罰款173萬元人民幣。涉多項違規,遭罰173萬元人民幣1月6日,華夏銀行因未按照規定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等多項業務違規,收到中國人民銀行石家莊中心支行兩張罰單,合計罰款173萬元人民幣。具體來看,華夏銀行石家莊分行因未按照規定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超過期限或未向中國人民銀行報送帳戶開立、變更、撤銷等資料被處罰168萬元,對兩名有關負責人分別處罰款人民幣3.5萬元。
  • 銀保監會對中信銀行開出超2000萬元罰單
    8月9日,中國銀保監會公布中信銀行與郵儲銀行的行政處罰信息,其中中信銀行被開出超過2000萬元巨額罰單。罰單顯示,中信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存在未按規定提供報表且逾期未改正;錯報、漏報銀行業監管統計資料;未向監管部門報告重要信息系統運營中斷事件;信息系統控制存在較大安全漏洞,未做到有效的安全控制等13項違規事實,被沒收違法所得約33.67萬元,罰款2190萬元,合計約2223.67萬元。
  • 社保基金2019年投資收益率達14.06%;銀行業再現億元級罰單;廈門...
    社保基金2019年投資收益率達14.06% 9月11日,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公布2019年年度報告。數據顯示,其2019年末,社保基金資產總額26,285.66億元。
  • 青海銀保監局開8張罰單:中信銀行、農業銀行等合計被罰123萬元
    來源:網際網路金融新聞中心青海銀保監局開出8張罰單,涉及5家金融機構。日前,青海銀保監局開出8張罰單,涉及金融機構包括中信銀行、光大銀行、農業發展銀行、太平人壽以及青海湟中農村商業銀行。據柒財經旗下柒聞網梳理統計,農業發展銀行被罰25萬元;光大銀行及相關責任人合計被罰35萬元;中信銀行被罰25萬元;青海湟中農商銀行被罰25萬元;太平人壽被罰13萬元。
  • 上海銀行成收罰單「大戶」,新規之下「王牌」消費貸業務面臨調整
    被譽為城商行「消費貸之王」的上海銀行,為何年內連收多張大額罰單?值得注意的是,有一名直接責任人被終身禁止從事銀行業工作。而這並不是上海銀行今年第一次被罰了,該行曾在今年8月份接到過監管一張1652萬元的巨額罰單。上海銀行除了連續遭受罰款的重擊,而且其王牌業務——個人消費貸業務也因為政策的變化遭受了打擊。
  • 銀監會8月公布罰單174張 花旗銀行收單筆千萬巨額罰單
    千龍網北京9月1日訊 據記者統計,8月份銀監會公布的銀監系統罰單共計174張,涉及信貸業務的罰單最多,佔到64%。罰單數與7月份的225張相比有所減少。174張罰單中,單位罰單110份,個人罰單64份。有45張處罰到相關負責人,佔當月罰單總數的26%左右,其中取消董(理)、事、高級管理人員任職資格的3人,被處罰款的24人。
  • 罰款5萬!日照嵐山警方開出2019年首張旅館業反恐罰單
    齊魯網日照9月22日訊近日,日照嵐山警方對一未履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恐怖主義法》(以下簡稱《反恐法》)法定職責的賓館開出了5萬元反恐罰單。據悉,這是2019年嵐山警方開出的首張旅館業反恐罰單。9月18日,針對該賓館的違法行為,嵐山警方依照《反恐法》第91條之規定,作出對該賓館處以5萬元罰款的決定,同時對相關責任人處以500元罰款。記者了解到,賓館以及其它具備提供住宿功能的營利性場所行業必須對入住人員的身份信息進行核查登記,這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五十六條、五十七條有著詳細規定。
  • 網商銀行2019年淨利潤大增9成至12.5億 2020年收4張罰單被罰254萬
    WEMONEY研究室訊 背靠螞蟻金服的民營銀行浙江網商銀行4月27日發布2019年年報。2019年該行實現淨利潤12.5億元,較2018年6.58億元大幅增加近九成,不良貸款率1.3%,與2018年末持平。除了業績以外,網商銀行2019年多位高管資格獲監管核准,包括董事長、行長、副行長等職位。2020年開年收央行和銀保監會4張罰單,合計被罰254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