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醫堂1800%利潤揭秘:成本0.7元假藥賣20元

2020-12-26 環球網

成本價僅0.7元的產品,終端價格卻為15~20元,妙醫堂如何堂而皇之地拿著「正規身份」在渠道中暢行。

河南南陽靳崗鄉大連莊103號,是一處鐵門緊閉的農家院。在這個院子裡,熱熔膠在兩個大罐中加熱並保持恆溫,然後通過一根塑料(10575,-95.00,-0.89%)管輸送到運行中的一臺敷料設備上,就這樣,一張張貼劑不斷生產出來。

這些不含任何中藥成分的貼劑被冠以數十種品牌和上百種名稱,號稱能夠治療降糖、瘦身、暈停、痛經、風溼、肩周炎、骨質增生等各種疾病。但是,據記者了解,所有號稱可以治療各種疾病的「膏藥貼」都出自同一條生產線,使用的是同一種原料——熱熔膠(熱熔膠是一種可塑性的粘合劑,在一定溫度範圍內其物理狀態隨溫度改變而改變,而化學特性不變,其無毒無味,屬環保型化學產品,主要用於塑料、五金件、手機視窗框和前蓋等的粘接)。

這種「膏藥貼」在市場上標價「15元」至「20元」不等,對於大部分患者來講,這個價格並不算貴,而且這些「膏藥貼」雖然沒有療效,但也不至於對患者身體造成傷害,所以極少有患者對這種「膏藥貼」的「假冒性質」較真。而以較低的違法成本來獲取利益正是這些「膏藥貼」的生產者持續違法的動力。

本報記者了解到,一盒貼劑從生產到患者購買的整個環節,能產生1800%的利潤,而這些利潤被生產廠家、批發商、區域代理商和銷售終端分享。不合格的產品卻能夠在合法的外衣下進行產銷,妙醫堂的背後,僅是醫藥行業黑幕的冰山一角。

生產:危險的OEM模式

儘管僅憑一條生產線就可生產出各種功效的「膏藥貼」,妙醫堂在參加廠家的藥品招商會時,仍會以「一家專業研發、生產和銷售膏貼類健康產品的現代企業」的面目出現,並告知將提供三種服務:尋求產品代理、經銷;產品加工貼牌生產;半成品等初級產品供應。

妙醫堂藥業成立於2009年,50多歲的法人代表陳榮彥基本深藏不露,公司全靠身擔經理的34歲的張永獨當一面。張永是銷售出身,最開始在南陽市月季開發中心銷售鮮花,後在南陽市天新醫藥和南陽衡淯製藥兩家公司擔任業務經理。

妙醫堂的生意越做越大。2012年3月16日,陳榮彥以每年80元/平方米的價格,租下了南陽市北郊小王莊村民張明均的700平方米倉庫。大連莊從此專注於「膏藥片」的生產,而小王莊不僅僅負責生產,還負責產品的再加工和包裝業務。

一個胡姓員工告訴記者,他經常從大連莊將貨「倒騰」至這個倉庫,進行包裝後通過物流發往全國各地。他還告訴記者,這兩個生產場地的產品原料為同一種產品,都是熱熔膠。熱熔膠被加熱到一定溫度時,由固態轉變為熔融態,被塗到各種貼片上,冷卻後就成為貼劑,最後直接與患者的皮膚接觸。記者獲得的一張內部考勤表顯示,這裡有一處約20人的生產車間。從現場來看,這裡的產量遠大於大連莊103號的20萬至30萬貼的日產量。

坐擁兩個生產場地,妙醫堂給超過50家企業進行代工。但是,妙醫堂或許不甘心只做代工。2010年10月26日,妙醫堂在香港註冊了京都妙醫堂股份有限公司,開始走自主營銷模式。遭到大量客戶投訴並被央視曝光涉嫌虛假宣傳的「苗老太降糖貼」正是其自營品牌之一。

與妙醫堂生產模式比較類似的安陽博康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平時也是以代工膏藥為主,兼自主銷售。這個公司的一位郭姓經理告訴記者,他們的客戶通常是一次性訂10萬至15萬貼,有一個遼寧的客戶每年訂購500萬貼。

博康代工每貼的代工費是0.5元,平均利潤率為20%~30%。「我加工一個月,10年也賣不完。」郭經理告訴記者,貼劑生產很簡單,機器一開動,貼牌就一張張生產出來。關鍵是在包裝環節(比如說打上生產日期、批號、裝箱)需要人工。

鄭州李濟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妙醫堂的老客戶,負責人李長傑告訴記者,他們曾讓妙醫堂生產藥公公品牌的「寶寶咳喘貼」系列貼劑。包裝盒上打著鄭州李濟堂生物科技出品,生產地址則是妙醫堂兩個生產地之一的——南陽市大連莊103號。李長傑對記者表示,雖然公司與妙醫堂有合作,但自己從未去過妙醫堂的生產場地。

在「寶寶咳喘貼」的外包裝上顯示,這種貼劑的用途為:「用於氣管炎、支氣管炎、哮喘及風寒等引起的咳嗽、喘息、氣急、呼吸不暢。」但是其成分卻並未有藥物成分,主要是由醫用膠帶、駐極體膜、防沾紙組成。

2013年央視「3·15」晚會對妙醫堂藥業曝光後,南陽市藥監局局長張樹華稱:「妙醫堂生產的標註一類醫療器械的貼劑並不能起到治療的作用。」

流通:合法賺取暴利

在國家藥監局備案的「國產醫療器械」目錄中查到的名為「靜電理療貼」的146種產品,有140個在河南生產,其中70%在河南南陽生產。南陽目前生產貼敷類的企業有10多家。除「靜電理療貼」之外,還有冠以各種品牌名稱、型號規格和各類包裝的跌打止痛貼、舒絡消痛貼等名稱的貼劑,散布在全國各地的醫院、衛生室、醫藥超市,並被患者誤以為「膏藥」而購買。

但膏藥和貼劑的區別在於,膏藥之所以產生療效,關鍵在於其中含有藥物成分,而醫療器械只是工具型的、物理形態的貼劑,沒有任何藥物的成分。兩者的包裝通常無法讓消費者辨別。

實際上這類產品屬於一類醫療器械產品,而非國藥準字產品。南陽市藥監局也承認醫藥公司在對貼劑的宣傳中,都不同程度地進行了誇大。

鄭州仟益方保健品有限公司給妙醫堂的代工價格是每盒2元至3元,加價1.5元後批發給下面的銷售渠道。而李長傑從妙醫堂的拿貨價是每盒1.2元,內裝4貼,而成本價0.7元每盒。每盒加價0.2元批發給區域代理商。最終在櫃檯的銷售價格至少在15元~20元,利潤率高達18倍左右。

李長傑說,這個價格還包括通過妙醫堂支付給第三方公司印製包裝盒、說明書、檢驗報告甚至防偽標籤的成本。李長傑估計:「生產廠家肯定要保持20%~30%的利潤,要不然他們也不會幹。」

而安陽博康的代工價格似乎要高些。郭經理告訴記者,以常用的9釐米×12釐米的規格為例,生產一盒3貼裝的「靜電理療貼」的成本是2.3元,其中包括產品說明書、檢測報告以及防偽標籤的費用。

湖北恩威製藥也是妙醫堂的老客戶,他從妙醫堂拿到貨後給區域代理商的價格為每盒3.9元,每季度再返利6.6個點,年終則會根據銷售額再返利8至10個點。恩威製藥的建議零售價是每盒15元起。

南陽和協大藥房張老闆告訴記者:「有人上門以每盒3至4元的價格推銷,聲稱可以放在藥店代賣,賣不出去還可以退貨。」在南陽張仲景大藥房,標註一類醫療器械的貼劑每盒售價在15至18元,擺放在最容易被看到的位置,而標註著國藥準字號的膏藥則放在下排。

一位人士告訴記者,膏藥因為有中藥成分,且生產門檻比較高,其成本大約是一類器械貼劑的兩倍。對於藥店銷售人員來說,推銷後者意味著更大的利潤空間。

3月19日,南陽市七裡園衛生室的醫生拿出一盒「靜電理療貼」遞給患者:「貼貼試試,效果很好,一盒裡是兩貼,總共才20塊錢。」

監管:靠企業自律

妙醫堂生產的各類貼劑均歸屬於醫療器械範疇。而醫療器械只是工具型的、物理形態的。將醫療器械產品註冊為降糖貼等名稱的產品,本身極易誤導消費者。事實上大多數患者都是被誤導為膏藥而購買這些貼劑的。其實,將貼劑作為醫療器械管理本身也不合適。

根據國家規定,醫療器械分為三類:第一類是「通過常規管理足以保證其安全性、有效性的醫療器械」;第二類是「對其安全性、有效性應當加以控制的醫療器械」;第三類是「用於植入人體,用於支持、維持生命,對人體具有潛在危險,對其安全性、有效性必須嚴格控制的醫療器械」。

國家規定,含藥膏藥屬於三類醫療器械,不含藥但含藥石同源成分的屬於二類醫療器械。這意味著含藥膏藥的生產工藝複雜,且準入門檻高。而第一類醫療器械產品的生產牌照,可由市級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審查批准,發放產品生產註冊證書。這正是包括妙醫堂在內的廠家爭相進入不含藥物成分的一類醫療器械掘金的原因,也是監管部門最容易忽略的一點。

「沒什麼大不了的,找到我就退款,找不到我就算了。」南陽市藥監局局長張樹華嘗試解讀妙醫堂的心態。

妙醫堂獲得南陽市24種醫療器械產品的生產許可。其中在2010年3月17日,一次性獲得了將近20個產品的生產許可證。

以生產一類醫療器械產品的資質來生產宣稱可以治療各種疾病的貼劑,並非南陽妙醫堂個例。目前市場上的「膏藥」大多是醫療器械一類的。

然而,以南陽妙醫堂為例,一條生產線生產出上百種包括治療肛腸、美體、腹瀉、降糖等不同功效的產品,如何保證療效?

南陽市藥監局無法回答這個問題,相關人士對記者承認其後置式監管存在問題。

在央視「3·15」晚會前一個月內,南陽市藥監局接到兩起對妙醫堂的舉報,稱使用妙醫堂產品引起身體不適。醫療器械科科長李憶忠對其中一起投訴的處理是,將妙醫堂負責人招至藥監局,囑其全額退款。李憶忠處理依據是廣告稱「7天內沒有療效的話全額退款」。

而《河南省醫療器械生產經營企業日常監督管理規定》:因產品質量引起顧客投訴,應調查企業是否按照規定履行了質量控制的義務,並對相關產品抽樣檢測。

藥監部門對流通和銷售環節的檢查內容主要為程式上的:是否持有從正規批發資格的醫藥公司進貨單據,是否有國家批文,是否有生產許可證等。這等於人為將包括妙醫堂在內的、在國家藥監局備案的一類醫療器械生產企業歸為「免檢產品」。

據記者了解,關於妙醫堂的產品在接觸皮膚時是否有靜電理療的成分和療效,至少在南陽地區從未有人對此檢測過。法律也未明文規定必須要檢測或進行臨床試驗。張樹華承認其對一類醫療器械產品的監管不到位,他說:「一類產品的檢測比較粗放,主要靠企業自律。」

相關焦點

  • 假藥團夥炮製「補腎藥」 成本0.15元的藥丸最高賣100元
    在玉米面裡兌違禁原料  假藥團夥炮製「補腎藥」成本0.15元的藥丸最高賣100元調查發現,這些所謂的「補腎藥」來自河南的一個假藥窩點,其主要成分是玉米面和一種違禁原料。而且,該窩點用同一配方,炮製出了42種「藥品」。每顆成本僅0.15元的藥丸,市場售價高達24元至100元。昨日,鄂州警方披露了此案的偵破過程。目前,4名涉案嫌疑人落網。警方搗毀假藥生產窩點1個、假藥產品倉庫3處,繳獲假藥成品1.9萬餘盒、半成品100萬餘顆。
  • 酒店月餅利潤曝光:一盒月餅成本50元標價288元
    她說,在這個環節上,飯店淨賺20%的利潤,員工則能賺20到30個點的利潤。「現在我推銷出去了近500盒,每盒大概能拿到40元的差價,差不多能賺兩萬元左右吧。」她說,銷售得好的員工,在月餅券促銷期賺三五萬也是挺常見的。  江寧經濟開發區一家食品生產企業的許經理告訴記者,月餅的生產材料成本的確不高。
  • 8元一碗的蘭州拉麵,其中利潤是多少錢?
    熟牛肉按一斤可以分放到90碗面,每斤熟牛肉成本計算為50,每天需要20斤熟牛肉,共需要1000,三十天就需要30000。現在很多牛肉麵館用的天然氣或者電,這樣一個下來估計也有10000左右的費用。餐具的消毒費用每個月估計也會達到15000左右,還有其餘的各種費用。算下來其實一個能賣十袋面的牛肉麵館,一個月的純利潤也就在100000左右。
  • 南京假藥廠造假「安宮牛黃丸」輸港 成本2元賣500多
    中新網8月28日電 據香港《明報》報導,南京秦淮警方破獲一個假藥工場,該工場生產假「安宮牛黃丸」,部分假藥懷疑已流入香港,每顆藥丸成本僅2元人民幣,包裝後輸入香港以700多港元(577元人民幣)出售,已賣出假藥約值278萬元人民幣。  據報導,假藥工場負責人姓胡,他向警方稱自己曾是南京一間中藥廠的科長,現已退休。
  • 街邊「最暴利」的4款小吃,成本2元賣30元,利潤高得難以置信
    很多吃貨每天不是在品嘗美食,就是在尋找美食的路上,而在我們生活中,最經常見到的美食的地方,應該就是街邊的美食攤位了,經常會給我們不一樣的美食享受,但是你知道擺攤這麼辛苦,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人出來擺攤賣小吃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分享下,街邊「最暴利」的4款小吃,成本2元賣30元,利潤高得難以置信。
  • 成本2元夜店賣20元 仿冒高端啤酒暴利渠道揭秘
    記者以購買瓶蓋為由聯繫到了山東菏澤的一家制蓋廠,該廠的負責人表示,如果有正規的手續每個瓶蓋報價4分錢,如果沒有手續報價則是7分錢,可以先打樣驗貨,貨主滿意即可合作。  酒瓶在仿冒過程中屬於成本較高的支出,據濰坊某啤酒廠的銷售負責人王先生(化名)介紹,定做新瓶的成本每個在7毛錢左右。但如果使用回收瓶,每個僅為2毛左右,而且廠家可以代為回收各種瓶型。
  • 江蘇警方破獲假藥案辣椒精做膏藥一盒賣660元
    新華網南京8月20日電(記者朱國亮)19日,江蘇省宿遷市宿豫區關廟鎮治安志願者張先生獲得當地公安800元獎勵。
  • 男子日本買藥淘寶賣掙80元 被判銷售假藥罪
    晚報訊  從日本買來藥品,沒經批准就在淘寶上銷售,近日,日本籍的A某被判處銷售假藥罪,但因銷售數量少,沒有造成危害,被免予刑事處罰。2013年11月12日,A某以人民幣59元的價格銷售「EVEA止痛藥」1盒。同月21日,銷售給孫某「EVEA止痛藥」1盒。次日,A某將藥品通過圓通速遞寄給孫某。後被查獲。公安機關從A某的暫住處繳獲「EVEA止痛藥」7盒、「太田胃散」10盒、「NAZAL鼻炎噴霧」4盒。經青島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鑑定,「某日本綜合會館」銷售的「EVEA止痛藥」,未經批准並取得進口藥品註冊證書,應按假藥論處。
  • 80元一盒的藥成本2元 卻被吹成「特效藥」販售
    假藥利潤高達幾十倍。  巴南警方近日聯合安徽警方搗毀一個假藥銷售鏈條,查獲了一批與治療哮喘、胃病、筋骨勞損等病症相關的假冒偽劣藥品,此類偽劣藥品製造成本僅2元不到,卻被吹噓成「特效藥」進行販賣。經查,該團夥在外省進行生產,在全國各地設置代理商,最終通過鄉村遊醫販賣給病患,團夥涉案金額高達2000餘萬元。
  • 10元VS20元!洗車店真實利潤成本大起底
    洗車市場日益火爆,從5元洗車到20元洗車,價格紛亂。記者近日對成都市內多家汽車美容店進行了實地考察,並對其成本和利潤進行了詳細分析。  記者先後暗訪了3家收費在20元的汽車美容店,對其車流量、人力及營運成本進行了多方了解,得到了第一手數據,下面是具體的成本分析:  平均店面:300平方米 日均車流量:120輛  月毛收入:20×120×30=72000元  月支出:月租15000元  水費:按1噸水洗8輛車一天用水15噸15×7.5
  • 澱粉葡萄糖制「保健品」 警方破獲特大製售假藥案
    至此,這起特大生產、銷售假藥案的21名主要犯罪嫌疑人全部歸案。誘惑:物流公司老闆轉行經營假藥40歲的倪某出生於河南駐馬店,經營一家物流公司,由於業務關係,與一名寄遞「保健藥」的蘇姓男子熟絡起來。蘇某稱「保健藥」的利潤遠遠高於物流公司的收入,建議倪某找一找發財的門路。
  • 北海燒烤成本大曝光,夜市老闆不會告訴你這些利潤高得嚇人!
    ▲如果每天其銷售20盤售價8元的烤韭菜,整個夏季經營3個月的話,這家店將賣出1800盤烤韭菜,按照790%的毛利潤計算,只賣韭菜一項的毛利潤就將達到12780元。烤韭菜售價:8元每盤(每盤約0.5斤)成本其實是——約0.9元毛利潤:790%烤土豆片毛利超過500%|蔬菜類
  • 散養一頭牛多賣600元
    2020年12月10日,楊福滿又賣了40頭牛,欄裡剩下的牛不到300頭了。對於剩下的這些牛,楊福滿一點也不愁賣不出去。  2019年12月下旬,楊福滿從東北買來了1800頭牛犢子,每頭500多斤,平均價格是12700元。
  • 千元眼鏡成本僅為20塊,高達100倍的利潤被誰賺走了?
    是誰在瓜分眼鏡利潤一款高端眼鏡在到達消費者手上之前,主要需要流經三個環節:第一,源頭工廠;第二,品牌方;第三,零售商。溫州眼鏡外貿廠的老闆曾舉例子說,一款知名大牌的墨鏡,他們工廠的成本價是20到50元,市場零售價則在2000至5000元左右。
  • 養300隻土雞的利潤和成本是多少
    1、雛雞成本:一般市場上一隻雛雞的價格在3元左右,如果養殖戶是自繁自養,一隻雛雞的價格要比市面的價格低1.5~2.0元左右,以市場價格算的話大約900元。 2、疫苗成本:雞的疫苗的成本費用以養雞戶的規模而定,一支疫苗的費用是20元,可以注射1000~2000隻,一般做疫苗3~4次,每隻雞的疫苗費用在2毛錢以下,300隻合計60元。
  • 20多元中草藥號稱抗癌賣298元
    以廉價中草藥冒充麝香、穿山甲、冬蟲夏草等名貴中藥材,一小盒假藥生產成本20多元,轉手卻以每盒298元的高價對外銷售。假冒抗癌藥不僅侵害了廣大患者的合法權益,更可能延誤癌症患者的最佳治療時機。19日,濟南市連續破獲兩起特大製售抗癌假藥案,總案值3000多萬元。
  • 夜市小吃深藏大利潤 烤翅一晚賺千元
    樣本一:  花甲每份成本5元賣20元  在小吃攤中,海鮮的價格最貴。記者在正寧路東口的一家海鮮攤上看到,冷凍牛蛙兩隻35元。活的小龍蝦一盤10隻左右,價位也在30元。另一家海鮮攤蟶子25元/份;花甲20元/份;大、小田螺20元/份;鯧魚30元/份等。
  • 通遼警方破獲特大製售假藥案:澱粉葡萄糖攪拌製成「壯陽藥」
    蘇某稱「保健藥」的利潤遠遠高於物流公司的收入,建議倪某找一找發財的門路。2015年3月,倪某在鄭州隱蔽地段租了一處平房,通過在展銷會上收集的名片與上家聯繫進購第一批假藥、包裝盒等半成品後,購置了打碼機,開始包裝並經營所謂的「壯陽藥」。
  • 燒烤食品成本大揭秘:你絕對想不到淨利潤最大的食材居然是它
    每串成本:成本約為1元至1.1元(成本包括菜品原料、調料及扦子等費用,下同)  毛利潤:約80%至120%  肉筋串:2元一串  市場售價:16元至20元每斤(約25串)  每串成本:約0.9元至1元每串  毛利潤:約100%至120%  雞翅中售價:6元一串(2個)  市場售價:18
  • 日入1800元的生鮮電商-水果蔬菜配送營銷推廣解決方案
    所以,如果您做的是生鮮電商平臺,例如賣蔬菜、水果等。新用戶贈送5元優惠券,然後滿5.01即可使用。目的是讓用戶熟悉下流程操作,花費0.01元體驗一次購物環節,相信大多用戶不會拒絕。例如,網上很多9.9元包郵的淘寶客,其實成本很多都在7元左右。如果您用這個,相當於花費2元拉來一個新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