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南唐後主,他是一個入錯行的男人,明明可以風花雪月吟詩作賦度過一生,但老天卻給他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在他22歲那年,他的兄長太子弘冀病逝,太子之位從天而降,這本來是個天大的喜事,但對李煜來說皇位卻是一個燙手的山芋。
李煜登基後因缺乏治國能力,後期又整日和小周后飲酒作樂,南唐終於被北宋所滅。李煜也從一國之君變成了階下囚,在汴梁的囚徒生活終於讓李煜有所感悟,其詞風也大有轉變,哀婉悽涼,意境深遠,極富藝術感染力。
公元978年的一個中秋,悔恨欲絕的李煜寫下了人生最後一首詞《虞美人》,這首詞既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煜的絕命詞。因為這首詞中有懷念故國的情感,因此宋太宗認為李煜有復國之念,於是命人賜藥酒,將他毒死。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李煜 〔五代〕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回首往事,自己終究為什麼會淪落到如今的天地呢?據史書記載,李煜當國君時,日日縱情聲色,不理朝政,枉殺諫臣……,通過這句詞我們不難看出,李煜此刻的心情不只是悲苦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詩人被囚禁汴梁,看著院子裡的花朵開了又謝,年復一年。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國卻早已被滅亡。一個「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現,這精神上的痛苦真讓人難以忍受。
「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這句是李煜對故國故地的思念,那金陵的宮殿應該還在,但是那些宮女的容顏已改。這一句暗含著李煜對故國改姓,山河變色的感慨!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是一句震撼千年的名句,也是詞人把蘊蓄於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傾瀉出來,凝成的千古絕唱。自己心中的悔恨,就像那奔流不息的江水一樣無窮無止。
唐圭璋《李後主評傳》指出:"他身為國主,富貴繁華到了極點;而身經亡國,繁華消歇,不堪回首,悲哀也到了極點。正因為他一人經過這種極端的悲樂,遂使他在文學上的收成,也格外光榮而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