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當表率 爭做示範 走在前列
市縣委書記縱橫談 ⑨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考察時,對江蘇提出了「爭當表率、爭做示範、走在前列」的要求,體現了黨中央在新徵程上對江蘇的殷切期許。
蘇州市委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重要指示精神,明確提出了「踐行總書記『勾畫現代化目標』殷殷囑託,努力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市」的部署要求。姑蘇區作為蘇州「一核四城」戰略之「核」,坐擁2500多年歷史的姑蘇古城,是全國唯一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區。市委高度重視姑蘇區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與發展,主要領導多次就古城的保護更新、景觀風貌提升、文化產業升級等工作進行研究部署。
對於姑蘇而言,推動總書記重要講話指示精神和市委部署要求落地生根,就是要把高質量、高標準、可持續發展要求貫穿古城保護與更新的全過程,為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作出新的表率和示範。我們將全面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積極順應「滬蘇同城化」發展趨勢,立足資源稟賦、汲取先進經驗、加強改革創新,用精品思維和「繡花」功夫建設品質高、產業強、環境優、人文興的魅力古城,以爭當表率、爭做示範的實際行動,奮力書寫走在前列的「姑蘇答卷」。
01
聚焦「最江南」,打造近悅遠來的魅力古城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歷史文化保護工作,提出要「突出地方特色,更多採用『微改造』的『繡花』功夫,對歷史文化街區進行修復。」
姑蘇古城歷來是世人看蘇州、讀蘇州、品蘇州的最重要窗口,是江南水鄉的一張靚麗名片。近年來,我們堅持整體保護古城,《蘇州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等地方性法規推動出臺,「吳中第一名勝」虎丘地區綜合改造取得突破性進展,「中國歷史文化名街」山塘街保護性修復進展過半,最具古城韻味的平江片區重點功能區保護修繕紮實推進,中張家巷河成為建國以來古城內第一條恢復的河道。我們強力推進「靚麗姑蘇」違法建設專項治理,僅今年第四季度拆違3萬平方米,有效推動了古城風貌保護和安全隱患消除。我們持續深入開展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徵收搬遷掃尾清零等專項行動,城中村、背街小巷等環境頑疾得到有效治理,主要路段常態化達到「可席地而坐」標準,黑臭河道全部消除。
下一步,我們將按照「讓城市留住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的要求,持續深化整體保護和活態保護,全面對標借鑑上海、北京等先進城市和地區的成功經驗,不斷擦亮「東方水城」「人間天堂」的金字招牌
一是以傳統風貌肌理勾勒「古城之韻」。著力完善集整體保護、多元投入、項目儲備、績效評估、考核獎勵等環節於一體的「一攬子」制度體系,積極推動古城有機更新。計劃利用2—3年時間全面完成平江片區保護修繕、七裡山塘全線貫通、虎丘地區綜合改造等重點項目。同步深入開展名人故居梳理保護、歷史街區文化遺存展示、綠化景觀提升等三大工程,打造一批蘇式傳統民居老宅、吳地水鄉特色街巷,實現架空線全面整治入地、背街水巷風貌整體提升,做到「一街一特色、一巷一品牌」,切實保護古城傳統風貌景致和空間肌理,高標準做好城市綠化的規劃設計和建設管養,儘早實現古城景觀「舊貌換新顏」。
二是以靚麗城市品質彰顯「古城之秀」。按照「城市客廳」標準,鞏固擴大「兩掃」「兩小」綜合整治工作成果,實現啟動5年以上徵收搬遷項目清零。全面推進「靚麗姑蘇」違法建設專項治理行動,力爭三年內拆除全部存量違法建設,堅決遏制新增違建。持續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圍繞10餘個重點片區、5條主次幹道、120餘條街巷試點開展整治提升,綜合實施危舊房解危改造、老舊片區交通安防、居民家庭「改廁」、老住宅小區整治等工程,加快農貿市場、垃圾亭、城市公廁的提標升級,逐步提升古城城市品質。
三是以優良生態環境詮釋「古城之美」。貫徹落實「美麗江蘇」「美麗蘇州」各項工作部署,深化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進一步加強生態環境系統保護修復。常態化開展餐飲服務、廢舊物資回收、五金加工、農副產品交易等「四類行業」專項綜合整治,對不適宜古城發展的低端落後業態進行擠壓和清理。全面推進垃圾分類,加快構建分類投放、收集、運輸和處理的良性循環,確保於年內實現全覆蓋。打好大氣、水、土壤汙染防治攻堅戰,嚴格落實「河長制」,加快水汙染防治重點工程項目進程,全面提升生態環境質量,做到水體清澄、空氣清新,讓「美」在姑蘇無處不在。
02
聚焦「最現代」,打造生機蓬勃的活力古城
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江蘇時強調:「要堅持把經濟發展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圍繞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發揮協同聯動的整體優勢,全麵塑造創新驅動發展新優勢。」
保護和發展是辯證統一的關係,古城的發展離不開產業的支撐,關鍵要立足自身實際,找準「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之間的轉化路徑。近年來,我們依據姑蘇自身特點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引進華貿中心、中信出版、中國電子等一批具有較強輻射力的重點項目,建成了藍·芳華等一批具有主題鮮明的特色產業園區,成功舉辦三屆蘇州國際設計周,獲評「中國商旅文產業發展示範區」「國家文化新經濟開發標準試驗區」。我們加快古城文旅融合,浸入式崑曲《浮生六記》等一批品牌享譽中外,獲評「國家古城旅遊示範區」和「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我們打造文旅消費盛宴,率先啟動「姑蘇八點半」夜經濟工作,積極融入「雙12蘇州購物節」,觀前、石路、南門三大商圈同步啟動,各大商超、綜合體單日銷售總額同比增長150%,觀前地區獲評「省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今年,姑蘇區GDP、公共預算收入和固定資產投資預計實現正增長,在疫情影響巨大而深刻的背景下,這對於服務業佔比超過90%的主城區來說實屬不易。
下一步,我們將堅持以畝產論英雄、以質效配資源,緊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機遇,主動借力上海的城市能級、示範效應和產業帶動能力,用創新賦能傳統產業轉型,用改革推動新興產業集聚,加速推進產城融合,激活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一是推動文化資源「創新轉化」。充分發揮歷史文化資源豐富、歷史人文積澱深厚的優勢,全力打響「江南文化」品牌。推進「文化強區」建設,推動「文化+科技」「文化+旅遊」「文化+商業」融合發展,力爭明年底實現文化產業佔GDP比例貢獻翻番。營造文化經濟新生態,圍繞動漫遊戲、影視傳媒、創意設計等數字文化產業的細分行業,大力發展IP經濟、授權經濟。加快全域旅遊發展,開發一批具有較強交互性、體驗性的特色文旅融合產品,策劃一批具有話題度、視覺感的「網紅爆款」和「流量活動」。深入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姑蘇段建設,全面完成蘇州「運河十景」中「姑蘇六景」的打造,挖掘弘揚軋神仙、吳地端午、石湖串月等運河民俗文化,努力將姑蘇段建設成為大運河文化帶中「最最精華的一段」。
二是推動產業集群「能級躍升」。圍繞產業載體優化升級、新型產業創新發展、古城新城協同發展等要求,繼續加快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進程。依託老舊廠房、古建老宅等優質資源,加大新業態、新經濟的培育力度,加快星輝1976等產業園改造升級步伐,強化科技賦能和項目引領,大力發展以文創設計、科技創新、技術服務為主的新型都市產業。以古城以北34.5平方公裡的北部經濟區創新發展為抓手,系統整合併有效激活產業基礎和空間資源,精準招引一批龍頭企業和總部項目,著力打造數字經濟、口岸經濟、總部經濟、信創經濟等四個產業功能園區,推動物聯網、網際網路等新興產業快速發展,助力古城傳統產業向信息化、智能化、數位化轉型。
三是推動傳統商圈「蝶變新生」。瞄準國內外頂尖水平,積極借鑑上海黃浦區在商圈打造、數位化推動傳統企業轉型升級上的先進經驗,加大傳統商圈的轉型力度,推進觀前商圈老字號和傳統商業的提檔升級,促進石路商圈現代和文化深度融合,加快南門商圈「蘇式精品生活」元素的策劃打造,積極招引一批首開店、旗艦店、品牌店、網紅店、特色餐飲店入駐,加快打造更多兼具文化特色和產出效益的現代化商圈。深化與喜馬拉雅、小紅書、嗶哩嗶哩等一批網際網路頭部企業的合作,引導商圈內的傳統行業向高端化、定製化、品牌化方向發展,加快推出一批特色網紅品牌和「拳頭」產品。
03
聚焦「最舒適」,打造和樂和美的宜居古城
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江蘇時要求:「要加大就業、教育、社保、醫療投入力度,促進便利共享。」
姑蘇古城之所以獨特,在於其至今依然是蘇州的城市核心,發揮著完整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現代城市功能。只有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將古城保護成效與本土生活宜居相結合,才能真正打造「活的古城」。近年來,我們始終堅持黨建引領,聚力辦好群眾大大小小的事,「蘇式教育」「虛擬養老」等民生服務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國前列。我們著眼打通城市治理「最後一公裡」,深入開展星級美好社區建設,創新網格化治理模式,將各類執法力量、服務資源最大限度靠近基層、貼近群眾,實現第一時間發現問題、最快速度解決問題,獲評「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全國和諧示範城區」。
下一步,我們將把「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理念貫穿全過程,積極探索具有姑蘇特色的社會治理創新之路,真正實現群眾生活更加整潔一點、有趣一點、便利一點、溫馨一點、安全一點。
一是對標社區建設水平的「尺碼」。持續深化「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建設,對照居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盼,客觀衡量社區整體建設水平,進一步完善「美好指數」指標體系。聚焦社區居民自治管理、社區服務精準供給等「六項能力」,高質量開展社區居委會、網格化聯動工作站、各類為民服務載體、社區聯合工作站、衛生服務中心等「五大支柱載體」建設。紮實推進社區公共事務「民事民議民決民辦」,推動基層整合審批服務執法力量改革落地生根,進一步為基層減負、放權、賦能,加快構建簡約、高效、便民的基層管理體系,讓居民獲得感更強、安全感更有保障、幸福感更可持續。
二是增強民生保障能力的「砝碼」。堅持把保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等「六穩六保」重點任務抓緊抓實,積極採取穩崗減負舉措,加強對失業人員的監測和形勢預判,開展困難弱勢群體精準化幫扶,發揮社會救助兜底保障作用,加快構建覆蓋全民的分層救助體系。牢牢抓住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全力做好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實事項目建設,擴大優質公共服務供給,在打造教育服務強引擎、衛生服務共同體、養老服務新地標等方面探索新模式、拓展新路子。
三是解鎖社會治理效能的「密碼」。持續推進黨建引領服務中心任務「一線爭先,一體行動」,發揮街道「大工委」、社區「大黨委」統籌資源、聯動攻堅的作用,構建「大黨建+大融合+大治理」工作格局。完善網格化治理模式,紮實推進網格、聯動站、資料庫、平臺的建設,運營好區城市運行聯動指揮平臺,推動社會治理基礎數據資源一體化採集、一張網共享、一站式服務,將社區網格打造成採集信息、發現風險的「第一觸角」,化解矛盾、消除隱患的「第一陣地」,便民利民、解決問題的「第一窗口」,群眾自治、多元參與的「第一平臺」。大力開展交通秩序整治提升,以道路交通管理的現代化、智能化、精細化提升城市的運轉秩序和效率,讓百姓更有安全感和獲得感。
(作者黃愛軍系蘇州市委常委、姑蘇區委書記,蘇州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區黨工委書記)
圖片來源 姑蘇區委宣傳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