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林琳 通信信息報
(視頻:林琳 李舒來)
54歲,患有高原性肝功能衰退綜合症的老黨員——扎西多加,依然奔走在扶貧工作的一線。「這幾天他病了。」中國電信曲麻萊分公司副總經理徐偉介紹道:「扎西多加還有一年就退休了,但拖著腫脹的雙腿,走完了34名貧困戶的家。我們對口幫扶的團結村三社,在曲麻萊縣巴幹鄉東南部,一到村裡常常一天吃不上一口熱飯、喝不上一口熱水,尤其是冬天雪特別厚。」
青海省玉樹州曲麻萊縣海拔4223米,高原缺氧、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生活條件艱苦。對此,扎西多加坦言:「雖然年齡有點大了,幹起工作來手腳不那麼利索。但我生長在曲麻萊,我想在退休前為這裡的牧民,尤其是貧困戶們做點實事!我相信通過努力以及黨的好政策,貧困戶的日子會越過越好!」
這只是中國電信扶貧幹部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紮根高原扶貧工作的一個剪影。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平均海拔4200米,空氣稀薄,含氧量僅為內地的60%左右,且屬於「三區三州」,是國家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難度超乎想像。正是有這樣一群人克服高反帶來的身體不適,長年奔波在缺氧、高寒的高海拔地區,猶如那溫暖的光,為偏遠牧區的牧民照亮前行的希望。
「還沒自來水,電信先送來信號!」
52歲的傑日東也,玉樹州治多縣治加村的村主任,作為一名當了29年村主任的「老」主任,他一想起村裡通電話的情景還是抑制不住地激動:「村裡通電話了!我告訴他們『這是中國電信的信號!』 」2018年11月底,治加村這個國家級貧困村,率先成為治多縣第一個建成4G基站、唯一實現網絡的貧困村。
在沒有中國電信4G基站之前,治加村的牧民們要打電話只能上縣城,120多公裡路況不佳,牧民們得騎上三小時的摩託才能到達。因為沒有信號,扶貧幹部的各項政策宣貫和資料收集只能靠入戶找人,在地方人稀的牧區不僅工作量大效率低,而且容易誤時誤事。「現在我們還用上微信了,這是婦聯工作群、這是村委工作群……溝通方便了!」41歲的治加村婦聯主任色尕告訴記者「村裡還沒用上自來水,但特別高興中國電信給村裡送來電話信號!」
圖為治加村婦聯主任色尕向記者展示微信上的工作群。
正是有了網絡,在年初抗擊疫情的特殊時期,海拔4500米的囊謙縣巴尕村的孩子們,可以「停課不停學」在家上網課,巴尕村黨支部副書記白日查朵豎起大拇指點讚道:「感謝中國電信,為村裡帶來了網絡!」而在曲麻萊海拔4300的馬多鄉,17年5月建設完成4G基站後,不僅滿足了當地政府的各項公務處理工作,而且讓當地牧民可以通過IPTV收看本地的電視節目,深受各方認可。
在偏遠的牧區,建成4G基站對村裡的牧民來說是一件大事,「打電話、上網、看視頻」讓牧民們邁進了信息智能生活的新時代。中國電信駐治加村第一書記童成景表示,「看到村民們打不上電話,很著急。但基站建設需要150萬元的投資,是幾十年都難以收回成本的。」面對普遍服務問題,中國電信積極發揮央企的社會責任「建基站、通電話」為偏遠牧區架起了信息橋。
截至2019年底
中國電信在玉樹州1市5縣、11鎮34鄉網絡已全覆蓋,258個行政村無線網絡覆蓋150個行政村,覆蓋率達到58%;光網覆蓋148個行政村,覆蓋率57%。同時,積極落實數字鄉村戰略,通過近年來普遍服務項目建設,囊謙縣、雜多縣行政村光網覆蓋已達100%,囊謙縣行政村無線網覆蓋率達到75%,雜多縣行政村無線網覆蓋率達到84%,預計通過第五批普遍服務建設後,囊謙和雜多行政村無線網覆蓋率將達到100%。
「這是以前不敢想的好日子!」
在稱多縣拉貢村的一個山溝裡,只有東多傑一家,45歲的他在早年挖土時被房子壓住,造成三級殘疾不能幹重活,當時全家7口人的生活特別困難,「一年全家收入不到1萬元,老大當時上學都受了影響!」東多傑說起前幾年家裡的困難還是很感慨。這幾年,在中國電信的對口幫扶下,他家的日子也紅火起來。「現在買了輛二手車,養了70頭牛,家裡老三也上大學。」東多傑說起現在的生活直言:「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日子!特別感謝才書記讓我養上了犛牛。」
圖為拉貢村的東多傑和妻子在自家門前的牧場上抱著家裡的「致富牛」。
東多傑口中的「才書記」,是2016年10月中國電信派駐拉貢村的第一書記才青梅,他所說的「養牛」正是才書記2017年四處「蹭會」,獲得56萬幫扶資金推動的養牛項目。這筆56萬元的幫扶資金為村裡買了261頭牛,村裡24戶87人直接受益,東多傑家是就其中一戶。現在他不僅養上了犛牛,而且還有一份政府公益性崗位的工作每年有21600多元收入,現在他家一年收入達到5-6萬元,日子一天更比一天好。稱多縣拉貢村的村支書公尕深有感觸道:「村民吃的也有了,喝的也有了,對才書記都很感謝。」
據才青梅介紹,2018年落實犛牛養殖每個貧困戶拿到了最低300元的紅利,而2020年由於擴大了酸奶、牛絨、曲拉等收入來源,村裡每個貧困戶這部分紅利則上升到3000多元,養牛產業有效促進貧困戶「山繁草育 小群體 大規模」的可持續發展模式。除了養牛產業外,才青梅還爭取到了40萬整體村集體拖拉機費用,共17臺,受益了157戶433人,推動了拉貢村聯合運輸隊的發展。
過上「好日子」的還有囊謙縣巴尕村的村民們,如尕瑪成林與扎西才旺這兩戶,他們在2014年及以前家庭人均收入在2800元以下,土木結構的房屋面積60平米;現在通過享受各項扶貧政策及聯點幫扶工作後家庭人均收入分別為7761元和6366元,還因為享受災後重建項目建設了80平米的磚木結構房屋。說起這些年的變化,村民們都不約而同地提到「巴書記」和「電信店鋪」。
在大山深處的巴尕村,尕瑪成林家12歲的兒子多達旺扎正和媽媽西巴一起翻曬曲拉,這些曲拉做好後將在囊謙縣的電信店鋪出售。52歲的尕瑪成林,一家7口人,家中勞動力少且還有1個精神殘疾,而通過出售自家生產的酥油、曲拉、酸奶等產品,一年可以增收約2800元,是一筆不小的收入。在五公裡以外的扎西才旺家,他當上了生態管護員,還養著一大群犛牛,正和妻子在忙著加工曲拉、打酥油,微笑中洋溢著幸福的喜悅,「有收入、有房子住、孩子們有學上,現在日子好!」
左圖為巴尕村尕瑪成林的妻子西巴和孩子在翻曬曲拉。右圖在巴尕村的扎西才旺家,夫妻倆正在煮曲拉。
據中國電信駐村第一書記巴青花介紹,2017年7月,中國電信為巴尕村提供了一間扶貧店鋪,村民們都可以提供產品售賣,而村裡63戶貧困戶有90%以上受益。這間店鋪一年能為村裡帶來17-18萬收入,戶均能增收約2800元。「按正常市價30平米的鋪面租金要2700元,感謝電信免費提供給村裡!」村委會計公哈扎江說起這個鋪面連連稱讚,這間「電信店鋪」成為巴尕村牧民向外銷售的「橋梁」。
扶貧更要扶志,這些貧困村由於農蓄條件薄弱,牧民們收入來源單一。中國電信多渠道的幫扶,不僅是一種物質上的支持,更是一種精神上的鼓勵,拓寬了牧民們的增收渠道,增強了他們脫貧奔小康的信心,讓貧困村的牧民們看到改變命運的希望。
他們是嚴寒中的那縷暖陽
高原牧區,漫長的冬季裡嚴寒、雪災時有發生。「不僅牛羊凍得不行,我們也凍得不行,吃的也困難。」說起2019年的那場雪,稱多縣拉貢村公尕書記依然心有餘悸。2019年2月,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境內多次發生大範圍降雪天氣,降雪強度大、涉及範圍廣並伴有寒潮,玉樹全州1市5縣均遭受不同程度的雪災,局部地區積雪厚度達45釐米。大雪封山,冰凍雪災,道路癱瘓,嚴重威脅偏遠牧區牧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扶貧幹部們吹響了抗擊風雪的「集結號」。
遭遇罕見雪災的稱多縣拉貢村,村裡生態合作社的牲畜不同程度受災,共17戶23頭牛被凍死,村民口中「特別能幹」的才青梅,迅速組織村委積極展開自救,並及時走訪保險公司共獲賠金52900元。同時,中國電信玉樹分公司迅速為牧區群眾捐款購置過冬大煤,幫扶51戶建檔立卡戶度過寒冬。
在雪情嚴峻的囊謙縣巴尕村,牧區牲畜覓食困難,出現不同程度的死亡現象,這些都是牧民家一年的主要收入來源。看著牧民們焦急的眼神,個子嬌小的巴青花積極聯合駐村工作隊,多方籌措聯繫上黑龍江省某慈善協會,為巴尕村捐贈米、面、油、衣物等生活物資,共計價值20萬元,並頂著風雪緊急牧民送去抗寒物資。看到風雪中分發物資的他們,牧民們都心疼地拉著他們進屋取暖。
在風雪交加的困難時刻,中國電信的扶貧幹部們深入雪情破冰除雪,用愛心點燃希望、用行動驅走寒冷,如冬日暖陽讓牧民們感受到了關懷和關愛。
圖為2019年初,玉樹遭遇暴雪,中國電信扶貧幹部冒著風雪運送物資。
這只是中國電信扶貧幹部們奔走在高原扶貧路上的點滴,他們的到來不僅帶來了扶貧政策、產業資金、幫扶物資……還極大地改變了牧民們的教育觀念。36歲的才仁永吉,一名普通的治加村藏族婦女,家裡有一個12歲男孩和10歲女孩,為了孩子上學他們全家已從治加村裡搬到了治多縣,她家最引人注目的是牆上一張張榮譽獎狀,才仁永吉高興地說「娃娃們上學了,高興啊!」據治加村主任傑日東也介紹,之前村裡沒有實施「控輟保學」,學生失學率很高達到50-60%,童成景書記來了後家家動員做工作,落實九年義務教育,現在牧民們重視教育沒有孩子輟學的,而村裡還有15個大中專本科院校在讀的。而在稱多縣的拉貢村,才青梅表示「最多一年拉回了11個娃,其中2個現在上高中了。」
圖為治加村村民才仁永吉脫貧後重視教育,並將孩子們的獎狀貼在最醒目的地方。
在青海玉樹的脫貧攻堅戰場上,中國電信青海公司的扶貧幹部們,從機關奔赴基層、下沉到村,帶領著深度貧困村「煥發新顏」,貧困堅冰消融「春正暖」:治加村12歲的小姑娘拉毛永吉一臉憧憬表示:「要好好讀書,爭取以後去首都北京」;拉貢村身有殘疾的東多傑表示「老三大學畢業後,家裡日子還會更好」;巴尕村的扎西才旺帶著全家坐在草地用彈唱表達對中國電信的感激之情……
在玉樹的深度貧困村,這樣幸福的笑臉還有很多,牧民們一張張質樸的笑臉是對中國電信扶貧幹部們的肯定,而他們也用自己的真幹、真情、真心為牧民們指引方向、予人希望,譜寫安定、富足、美好的明天!
圖為草原上琴聲飛揚,巴尕村的扎西才旺一家用獨特的方式向中國電信的幫扶表達感謝之情。
END
向「通信信息報」投稿,請致信:txxxb2001@163.com,
稿件一經刊發,將根據文章質量,
提供千字200元-500元的稿酬。
其他合作、建議、新聞線索,
歡迎於微信公眾號後臺聯繫我們。
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3365173。
RECOMMEND
原標題:《【高原路上的扶貧曲】電信人願為燈塔 照亮牧民幸福路》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