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動高原——青海玉樹扶貧一線幹部掠影

2020-12-12 中國西藏網

  位於三江之源的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具有「多維貧困」特點。2015年,玉樹精準識別貧困人口3.5萬戶11.2萬人,佔全省貧困人口的21.5%。

  近年來,玉樹破解難題,合力攻堅,扶貧幹部獻身高原,用真情服務百姓。扶貧之花,在三江源結出累累碩果。

  第一書記結「窮親」

  入春後的玉樹還飄著雪花。清晨,丁增旺東把覆蓋在計程車上的積雪打掃乾淨,將車發動預熱後,準備開始一天的工作。

  丁增旺東是玉樹州囊謙縣覺拉鄉四紅村牧民,過去家中僅有10頭犛牛,被政府認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如今,丁增旺東在玉樹三江源計程車公司當司機,每天收入200元左右。

  「能在這裡掙錢,全靠和我們『結窮親』的第一書記田萬寶。」他說。

  四紅村精準扶貧「第一書記」田萬寶是玉樹州交警支隊政委,2015年底擔任該村扶貧書記。四紅村是個半農半牧村,全村3個社,共有231戶1244人,貧困戶有81戶,低保戶也有29戶。村民的主要經濟來源為蟲草採挖,很多村民沒有一技之長。

  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囊謙縣覺拉鄉尕少村第一書記麻成學(右)在農牧民家中走訪(2019年8月30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亞光 攝

  「扶貧不是給貧困戶點錢和東西那麼簡單,要讓他們掌握技能,才能真正實現脫貧。」田萬寶說。

  田萬寶主動和駕校協調,讓牧民們學習機動車駕駛技術。他籌集資金,村裡的30名青壯年每人只需交800元就能學習駕駛技術,丁增旺東就是其中之一。

  公託丁吉也是四紅村的貧困戶,他年邁的父母患有慢性疾病,家裡有5個孩子,最大的孩子還在上小學。田萬寶與公託丁吉一家結為「親戚」,為他們送去了3000元慰問金,並聯繫基金會,為上學的兩個孩子每月各補助200元生活費。

  田萬寶還多方協調,將「光明」送到了村裡。如今,四紅村已完成總長17公裡、總投資725萬元的大電網進村建設項目,全村實現了通電。

  「牧民鄉長」:扶貧防疫兩不誤

  眼下處於脫貧攻堅關鍵時期,玉樹扶貧幹部在抓好扶貧工作同時,毫不鬆懈抓防疫。

  玉樹市上拉秀鄉黨委副書記、鄉長格扎是康巴漢子,皮膚黝黑,精神抖擻,總是面帶微笑。上任以來,他跑遍了全鄉所有草場,拜訪了所有牧戶,辦公在草灘,吃住在村裡,被百姓親切稱為「牧民鄉長」。

  1月以來,是上拉秀鄉一年中最冷的時候,在這片2531.8平方公裡雪原上,格扎每天來回奔波,時而在衛生檢疫點上監測體溫,時而走進貧困戶中排查疫情,解決實際困難。在他的帶領下,鄉幹部先後摸排1120戶上萬人,對所有外地就讀學生進行登記,未發生一起帶病入鄉、入村事件。

  和格扎一樣,春節期間,玉樹州稱多縣扶貧開發局局長尕瑪久美放棄了與家人的團聚,全身投入防疫工作。從春節到現在,每天帶著物資前往縣內各大防疫檢疫站慰問一線防疫幹部,督促指導扶貧工作進展。

  「疫情就是命令,我們要築牢農牧民的『健康防線』,防止貧困戶因疫返貧。只要幹部群眾齊心協力,貧困就會改變。」尕瑪久美說。

  責任、擔當:澆開「扶貧之花」

  不問耕耘,只求早日脫貧——玉樹扶貧幹部用責任與擔當,澆開「扶貧之花」。

  張承譽是青海省公安廳駐玉樹市上拉秀鄉日瑪村第一書記。日瑪村海拔4500米,屬於國家深度貧困村。去年春節前後,玉樹遭遇近60年來最嚴重的雪災,而日瑪村又是受災最重的村子之一。張承譽和全體黨員幹部堅守抗災一線,經過半個月連續奮戰,打通了日瑪村所有通村道路,確保了村民出行及後續救援物資的運送,全村未發生任何人員傷亡情形。罕見雪災,沒能壓垮幹部群眾脫貧信心。

  2017年,女幹部文君被選派至玉樹市巴塘鄉相古村擔任「第一書記」。她帶領大家積極開展產業結構調整,相繼實施了黑青稞種植基地、藏柳苗圃基地、有機蔬菜溫棚、秘境卡沙牧家樂等經濟收益高的新型產業項目,短短幾年,相古村人均收入達到脫貧線,順利實現脫貧。

  高原埋忠魂,江源寄情懷,一些幹部犧牲為脫貧攻堅獻出了生命。2019年11月17日,玉樹州囊謙縣白扎鄉巴麥村村主任洛周騎著摩託車挨家挨戶宣講脫貧攻堅政策,查看家庭環境衛生,因高血壓發作,倒在了脫貧攻堅路上。

  玉樹州扶貧開發局局長昂文達哇說,在廣大幹部群眾共同努力下,2020年全州6市縣將全部摘帽,玉樹將與全國一道全面完成脫貧攻堅任務。

(責編: 於超)

版權聲明:凡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青海玉樹:千畝林木 綠染高原(組圖)
    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高原千畝林木良種繁育實驗基地(4月16日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 趙玉和 攝4月16日,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高原千畝林木良種繁育實驗基地的護林員在為樹苗封蠟,防治病蟲害。新華社記者 趙玉和 攝
  • 【高原上的扶貧曲】玉樹通信大跨越 電信人架信息天路
    如今,玉樹已經實現全州鄉鎮以上光網全覆蓋,無線網絡覆蓋全州46個鄉鎮,覆蓋率達100%。而最潮的5G智能生活也走進4000米高原,目前建設42個5G基站,發展5G用戶約2.5萬戶。正如中國電信玉樹分公司副總經理昂文拉毛所說,如今的玉樹,通信基礎設施已經實現了跨越20年的躍升,在青海省內處於領先水平。
  • 「京玉營地」助力青海玉樹旅遊業發展 | 攜手奔小康 首都在行動
    災後十年,在國家的大力扶持以及北京市的對口支援下,玉樹實現跨越式發展,逐漸成為青藏高原上一座基礎設施完備、功能布局合理的現代化城市。從今天開始,新聞廣播將開設「決戰扶貧攻堅——攜手奔小康 首都在行動」專欄,全面介紹北京對口支援玉樹的舉措成效。
  • 【高原路上的扶貧曲】電信人願為燈塔 照亮牧民幸福路
    這只是中國電信扶貧幹部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紮根高原扶貧工作的一個剪影。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平均海拔4200米,空氣稀薄,含氧量僅為內地的60%左右,且屬於「三區三州」,是國家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難度超乎想像。正是有這樣一群人克服高反帶來的身體不適,長年奔波在缺氧、高寒的高海拔地區,猶如那溫暖的光,為偏遠牧區的牧民照亮前行的希望。
  • 青海玉樹12.9萬貧困人口脫貧
    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下轄一市五縣,2017年精準識別40個深度貧困鄉鎮,104個深度貧困村,是青海貧困發生率最高、貧困程度最深、脫貧難度最大的地區,是青海省脫貧攻堅主戰場之一。治多縣縣長南陽說:「如今,治多縣為生態民兵協調配發135輛越野摩託車,一隻「高原輕騎兵」隊伍在長江源園區巡查火情險情,守護一草一木。」玉樹州在生態扶貧方面已累計兌現生態公益性崗位工資1.65萬人9.1億元,人均月工資1800元,家庭年受益2.16萬元,全面實現了生態管護公益崗位「一戶一崗」的目標,讓更多的群眾享受到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改革紅利。
  • 公益扶貧項目助青海玉樹藏族婦女實現脫貧賦能
    鍾欣 攝中新網西寧7月8日電 題:公益扶貧項目助青海玉樹藏族婦女實現脫貧賦能作者 孫睿青海玉樹市6歲的小蘭措眼神帶有一絲的迷茫。因為貧窮,她的父親不得不外出務工,留下母親在家裡操持繁重的家務。懂事的她會完成相當一部分家務來減輕母親的負擔。
  • 青海玉樹震後十年再測民生「溫度」
    中新社青海玉樹4月13日電 題:青海玉樹震後十年再測民生「溫度」中新社記者 胡貴龍 張添福 潘雨潔「十年前,整個玉樹州只有4所幼兒園,現在達到150多所。」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教育局局長吉洛,給記者細數他眼中最大的民生,「現在,學校是牧區最好的建築。」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發生7.1級地震,至今已十年。中新社記者日前再次探訪玉樹,「測量」高原藏城的民生「溫度」。圖為4月10日,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民族中學學生在開班會。
  • 青海玉樹,福地聖土,雪域高原,璀璨明珠
    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青海人,當外地的小夥伴們問我說:你們青海有海嗎?青海在東邊吧?我就需要澄清一下了。青海80%屬於青藏高原,面積全國第四,北有祁連山、阿爾金山,中有阿尼瑪卿山和巴顏喀(ka一聲)拉山,南有唐古拉山,這就足以說明青海在哪裡了吧。神奇的是在這座群山之巔的高原上還有湖,而且是面積有4456平方千米的青海湖,正因為青海湖,才讓很多小夥伴以為青海位於海島區吧。
  • 青海玉樹,福地聖土,雪域高原,璀璨明珠
    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青海人,當外地的小夥伴們問我說:你們青海有海嗎?青海在東邊吧?我就需要澄清一下了。青海80%屬於青藏高原,面積全國第四,北有祁連山、阿爾金山,中有阿尼瑪卿山和巴顏喀(ka一聲)拉山,南有唐古拉山,這就足以說明青海在哪裡了吧。
  • 三區三州網絡扶貧縱深行之走進青海 | 4000米高原 扶貧人夢圓
    它們就是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和玉樹藏族自治州。啃下「硬骨頭」,要下「硬功夫」。中國電信人心繫貧困戶,主動擔當,無私奉獻,4000米高原上的扶貧人,帶領農牧民一起追求致富夢。《人民郵電》報採訪組赴果洛、玉樹兩地,採訪中國電信的援青幹部、第一書記、駐村幹部、普通員工,以及被他們幫助的家家戶戶,探究果洛、玉樹消除「絕對貧困」的真實原因,追尋高原上的扶貧路徑,記錄下一個個動人的故事。
  • 【生態玉樹】青海人遊青海活動啟動!玉樹這些旅遊線路入選!
    線路: 通過前期青海文旅人「遊」青海活動,共為青海人遊青海活動精心規劃了70條省內精品旅遊線路,涵蓋大美青海自駕之遊、高原美麗鄉村之遊、紅色記憶探尋之旅、生態文化體驗之遊、攝影採風美景之遊等5個方面。其中,以2-3日短途旅遊線路規劃較多。
  • 青海玉樹旅遊景點
    玉樹位於青海省西南青藏高原腹地的三江源頭,素有「江河之源、名山之宗、犛牛之地、歌舞之鄉」、「唐蕃古道」和「中華水塔」的美譽。文成公主廟,隆寶灘自然保護區,勒巴溝是玉樹最著名的景點,層層疊疊的峰巒,把這方土地的明媚、質樸和神奇一直守護至今,更令她平添厚重。
  • 克服高原缺氧!青海玉樹345國道改建工程兩橋主梁架完
    青海玉樹訊(通訊員 陳會敏 劉澤漢)中鐵一局物貿公司工程機械廠加工製作的國道345線雜多至查吾拉公路改建工程ZCLJ-1標打龍楊且中橋、朗切湧曲大橋主梁架設近日完工,較業主要求提前4天完成架設任務,標誌著該項目建設取得階段性勝利,同時為項目後續施工打下了堅實基礎
  • 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這四種特產,遠近聞名,看看你吃過哪幾種?
    玉樹藏族自治州,藏語意為遺址,隸屬於青海省,是青海省第一個、全國第二個成立的少數民族自治州,魅力中國城年度魅力文旅扶貧城市,素有「江河之源」、「名山之宗」、「犛牛之地」、「歌舞之鄉」和「中華水塔」之美譽。著名景點有當卡寺、文成公主廟等。
  • 青海高原「工人先鋒號」先進集體候選單位公示
    根據省總工會《關於深化青海高原「工人先鋒號」創建活動的實施辦法》和《關於評選推薦青海高原「工人先鋒號」的通知》(青總辦通﹝2018﹞61號),經各有關單位自下而上評選推薦,省總工會擬命名以下40個集體為青海高原「工人先鋒號」候選單位。
  • 浴火重生新玉樹:美麗的產業 扶貧的事業
    在玉樹市扶貧產業園區的諾布嶺民族服飾有限公司的廠房內,新一期的農牧民技能培訓班正在授課,來自周邊縣鄉的十多位群眾正在這裡學習裁剪技術。在玉樹,藏服生產企業依託資源優勢,通過技能培訓,讓當地居民擁有一技之長,在傳承民族文化傳統的同時,極具高原民族特色的服飾產品讓越來越多的當地群眾走上了致富路。諾布嶺服飾有限公司每年都會承辦玉樹州人社局民生工程農牧民技能培訓班,對200餘名來自玉樹州一市五縣的農牧民免費群眾進行為期38天的藏族服飾設計、剪裁、縫紉培訓。
  • 青海玉樹街頭的女「黑貓警長」
    青海玉樹街頭的女「黑貓警長」 2015-01-04 21:04:17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中新網青海玉樹1月4日電
  • 青海玉樹地震9周年,這些年他們過得好嗎?
    經過9年重建,玉樹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了20年的跨越發展,玉樹正成為青藏高原上環境優美的高原生態型商貿旅遊城市、三江源地區中心城市和青海藏區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先行地區。當日的紀念活動以「向改革先鋒致敬 向環保先驅學習」為主題。玉樹位於三江之源,生態地位重要。
  • 唐蕃古道重鎮青海玉樹的震後「涅槃新生」
    2010年青海玉樹「4·14」7.1級地震後,三年災後重建令當地涅槃重生。至震後十年,玉樹再展新顏。圖為4月11日拍攝的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市藏鄉新城局部。中新社記者 胡貴龍 攝 中新社青海玉樹4月12日電 題:唐蕃古道重鎮青海玉樹的震後「涅槃新生」作者 胡貴龍 張添福 潘雨潔信眾朝拜千年的文成公主廟,見證了唐蕃古道重鎮青海玉樹的「前世」,震後藏鄉又是何番景象?
  • 在脫貧攻堅一線打一場首善標準的硬仗——北京東西部扶貧協作紀實
    數百億元幫扶資金持續投入;上千名幹部遠赴千裡扎身脫貧攻堅一線;數千個脫貧幫扶項目落地生根,帶動上百萬貧困人口擺脫貧困……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創造世界減貧史上中國奇蹟的脫貧攻堅戰中,北京以首善標準在脫貧攻堅一線打了一場硬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