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帝都愛吃的北京烤鴨 有什麼典故?

2020-12-15 北晚新視覺網

2018年1月24日訊,大約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記者都很喜歡烤鴨店的活兒。因為幹完活兒,掌柜的一般都會送兩套「鴨架子」留念,然後趕緊蹬上自行車,回家路過副食店,買把菜葉子,再來把粉絲。當晚,媳婦的嘴一般都特甜,會很主動圍上圍裙衝進廚房細火兒慢燉,然後全家人一起改善改善。兩碗鴨湯泡米飯下肚,再咂摸咂摸鴨脖子鴨腿上剩的少許肉絲兒,這種滿足感今天的人很難體會。

指揮家小澤徵爾品嘗北京烤鴨 新華/TAKEFOTO

其實在中國,每一個地方,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味覺符號。川菜的麻辣,粵菜的清淡,淮揚菜的鮮美,魯菜的大開大合……而北京,作為歷史與現實的首都,一直是八方美食薈萃於此,因此,不仔細想還真想不出有什麼能在全國叫得響的地方菜。烙餅卷帶魚、幹炸丸子算嗎?

凡事都有例外 比如獨具匠心的北京烤鴨

俗話說,來北京三件事,登長城、逛故宮、吃烤鴨。長城故宮都是世界文化遺產,也是中華民族的人文符號這自不必說;而烤鴨這種菜品能與前兩個名片並列,足見其不是「凡鴨」。

北京的很多美食多出自宮廷。比如薩琪瑪,比如下面說的烤鴨。

北京烤鴨的食材源於名貴品種北京鴨,此鴨是當世優質的一種肉食鴨。而北京烤鴨的起源則可上溯到明太祖朱元璋時代——朱元璋本人就好這口。當然,那時候烤鴨的吃法還是「幹吃」,鴨皮鴨肉分開吃,具體做法也不同,跟現在的口味兒比起來還是有不小區別。

有其父必有其子。

接下來當了皇帝的朱棣也好這口兒,在遷都北京後,烤熟的鴨子自然也得給我「飛過來」。

烤鴨進京後,並沒有入鄉隨俗改稱北京烤鴨,而是被喚作金陵脆皮鴨。到了嘉靖年間,烤鴨兩大門派之一的燜爐烤鴨傳入民間後,被人稱之為金陵烤鴨。

到了清朝同治年間,一位從清宮御膳房「溜出來」的烤鴨師傅把宮廷的烤鴨技術傳到了宮外,形成了北京烤鴨的另一流派——掛爐烤鴨,這其中的技藝透著時下正講的「工匠」精神。他用北京本地特產「北京鴨」作為基礎食材,先在鴨身上開個小洞,把內臟拿出來後,再灌進開水,把小洞系上後掛在火上烤。這方法既不會讓鴨子失水又可以讓鴨子的皮脹開不被烤軟。烤出的棗紅色鴨子外觀飽滿,皮酥肉嫩。烤完的鴨子削成小片,講究的還弄個皮肉分開片,片條鴨裡脊什麼的,再配以大蔥絲、黃瓜絲、甜麵醬,用薄餅卷著食用……一口下去那真是滿口香。

一般來說,講究的吃法是先將很薄很脆的鴨皮蘸上糖吃,算是開胃。就跟吃蟹黃一樣,鴨皮也成了講究的食客口中烤鴨最好吃的部分。此外,還有人說用果木烤出的鴨子有股果木香味兒。反正蘸上甜麵醬、蔥絲、黃瓜後還能聞出來的我也是服氣的。

一頓酣暢淋漓的烤鴨大餐吃完後,已經片的沒啥油水兒的鴨架子剁吧剁吧回鍋熬湯,配上點綠葉菜加粉絲,稍許,一鍋兒奶白色泛著油花兒的鴨湯端到食客面前,趁熱來個原湯化原食兒,好不愜意。

烤鴨本就是宮廷珍饈,外加沿用當時清宮的掛爐烤鴨技術,這種烤法的烤鴨一經面世立馬獲得嘴刁的市民們一致點讚,之前的「金陵」慢慢沒人提了,北京烤鴨逐漸成了大家約定俗成的叫法。但是當年,北京烤鴨自帶「流量」和「光環」,也註定一開始並不是每個北京人的烤鴨。

電視劇《天下第一樓》裡對此就有所體現。盧掌柜動不動就喚人給這個大人那位公子這幾位差爺拿兩張「鴨票兒」,可見在當時,鴨票雖然沒有銀票好使,但烤鴨還是有相當的含金量的。

解放以後,在憑票供應的年代裡,烤鴨還是一般老百姓逢年過節都未必能解饞的「好菜」。上世紀70年代,在王府井的烤鴨店裡還有「四分之一只」烤鴨這種奇特賣法兒,僅供囊中羞澀的人嘗嘗味兒。當時比較土豪的人則會倆人點8塊錢的整隻烤鴨大快朵頤,再配點兒菜,一頓飯下來約莫得10塊錢。10塊錢是個什麼概念呢?就拿當時北京最有範兒的西餐廳——莫斯科餐廳來說,倆人點五六個普通西餐菜品也就花個8元錢。

用了一個多世紀 烤鴨終成北京人的烤鴨

烤鴨真正從好菜變成家常菜,那還是上世紀九十年代的事了,一方面改革開放後,老百姓收入提高了;另一方面,主打「家常菜」的餐廳興起後,一般都會推出烤鴨這道菜以提升餐廳檔次。38塊錢一隻的大眾價格,對比當時「高大上」的粵菜來說還是很親民的。

雖說從八大菜系的角度上說,貴為首都的北京並無自己的本幫菜系入選,但論知名度,北京烤鴨在國際上的知名度絕不遜於任何一款「中華料理」。譬如美國前總統布希父子就對北京烤鴨讚不絕口;有這二位當代言人,烤鴨不愁不名揚天下。日本不少人也很喜歡吃北京烤鴨,在當地,北京烤鴨還保持著高檔菜品的身段兒。不過,日本人講究分餐制,烤鴨片好後並不直接端上桌,而是在一旁由服務員卷好後一起端上來。要是碰上十幾二十幾人的聚餐,等烤鴨都卷好了,沒十分鐘也得有八分鐘。

從北京鴨變成北京烤鴨 老外品嘗後這樣致敬中華美食

作為一個「舌尖上」的民族,中國的飲食文化源遠流長,成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經濟的發展,中華美食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就越發的重要。中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豐富多彩的飲食背後承載著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飲食文化也越發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中最具特色的一部分。對於這種飲食文化的傳承和弘揚如今又不拘一格,一道菜背後的文化是其發展演變的根基,遵循這樣的文化軌跡,採掘並開拓,將其賦予世界級的美饌佳餚,不失為當下另一種對美食文化的傳承。

對於中國傳統美食,西方人也有一種迷之迷戀,當年《舌尖上的中國》以4萬美元一集的價格創了當年中國紀錄片外銷價格紀錄可見一斑。而西方人也是頻頻用實際行動致敬中國美食。比如傳說中,馬可波羅遊歷中國回到義大利後沒能「山寨」成功的蔥油餡餅,在幾百年後以比薩餅為名重返中國,而且運用特別的方式將中國美食與西方美食進行了完美融合。

這個臘月,必勝客就在北京推出了一款致敬中國美食的比薩新品。在一張名為「九合一」的比薩餅上,匯集了從中國各地收集來的九種美味食材,而這張比薩餅的中心位置,自然留給了老外心中的第一中國美食——以北京烤鴨為原料的 「北京潮鴨」。至於在你的心目中,北京烤鴨是否是中華第一美食,不妨跟一張餅上的其他八種美味比比看吧。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 曹小彧

相關焦點

  • 明朝皇帝的御膳,究竟是什麼樣子?萬曆皇帝最會吃
    幾千年歷史的中國誕生了數十個朝代,其中皇帝就高達四百多位,這些平時高高在上的存在,平時又吃些什麼呢?下面我就帶著大家來了解古代皇帝的御膳(明朝篇)。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並定都南京,所以洪武年間的明朝御膳充分吸收了南京本地的飲食文化特色,這其中就包括愛吃鴨子的習慣,城區遍布的河流和湖泊提供了大量廉價的鴨子,食材的鮮活可以讓御廚們充分發揮「創作空間」,於是鴨子不僅可以燉著吃、醃著吃,還可以烤著吃。
  • 想吃烤鴨,卻被問南京和北京的烤鴨誰最正宗?
    酒食客抽空去中山東路的烤鴨店搓了頓。吃的時候,有個外地小夥伴就問這個北京和南京的烤鴨,到底有什麼區別?老便宜坊的市幌上還特別標有一行小字:金陵烤鴨!「金陵三叉」之首!南京人吃烤鴨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以前烤鴨都叫「炙鴨」。熟悉南京菜的人都知道名菜「金陵三叉」,分別是金陵叉烤鴨、叉烤乳豬、叉烤叉燒鱖魚。
  • 北京烤鴨家喻戶曉,烤鴨的祖師爺卻無人知曉?到底哪個更正宗
    中國地大物博,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獨特的飲食文化。因此不管是去旅行,還是外出辦事,每到一個地方,品嘗一番當地的特色美食,都是一件非常享受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北京的烤鴨特別出名,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是去了古都南京才知道,烤鴨這道美食在南京已經有600多年歷史。那麼南京與烤鴨的起源,又有怎麼樣的故事呢?說到南京烤鴨,有一個人不得不提,他就是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喜歡吃鴨,建都南京以後,御膳房用南京當地的湖鴨烹飪菜餚。
  • 北京有哪三寶?景泰藍,象牙雕,北京烤鴨呱呱叫
    北京有悠久的歷史文化,是「四大古都」之一,有許多充滿地方特色的民風習俗。今天咱們就來聊聊北京的「三寶」。它們還被連成了一句話:景泰藍,象牙雕,北京烤鴨呱呱叫。首先來看景泰藍。象牙雕在中國有幾千年的發展歷史,在蘇州、廣州等地形成了相對集中的產地。清朝時期,北京作為都城,聚居了大量王公貴族,他們有錢又有時間,為象牙雕的流行創造了物質條件。同時,一大批技術精湛的外地牙雕工匠來到北京,為象牙雕的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很快,北京製作的象牙雕,在製作工藝上有了較大的提升。
  • 什麼,明朝皇帝原來吃的這麼差?
    當你每天都在絞盡腦汁思考中午要吃什麼時,是不是會有點羨慕古代皇帝呢,山珍海味,珍饈佳餚想吃什麼吃什麼,要是有一個不滿意,就把人拖出去,砍了但事實上,古時皇帝吃的可能還沒現在的我們好要知道,明朝前期,皇帝的飯都由光祿寺做。
  • 北京烤鴨有多出名?韓國人:是我吃過最好的鴨子!
    烤鴨一道美味的食物,基本上所有人沒吃過也應該聽說過!烤鴨不管是五湖四海,還是大江南北,大到城市小到鄉村都有它出現的身影,然而地域的不同味道也大不相同,烤鴨中最為出名的就是北京烤鴨,北京烤鴨是所有烤鴨最早的發源地,它也是公認的「烤鴨之最」,以其色香味俱全、皮薄肉嫩、顏色紅豔、外脆裡嫩、而聞名於世,其味道令人回味無窮,欲罷不能。
  • 小哥網上買了一隻北京烤鴨,包裝看起來很誘人,口感卻差強人意!
    北京烤鴨是是北京的代表美食,很多人一提到北京,脫口而出的就是北京烤鴨了。尤其是全聚德的烤鴨,不僅國內人愛吃,就連外國人對它都讚不絕口。北京烤鴨使用的是北京名貴品種的北京鴨,它是世界上優質的肉食鴨,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
  • 皇帝嫌御膳難吃?看看明朝皇帝一日三餐都吃什麼
    [摘要]自嘉靖皇帝開始,明朝的皇帝們都不太樂意上朝,天天在深宮中呆著,於是,明朝後期的皇上吃飯,一般就是由太監部門來做了。現在大家一說起皇帝吃飯,第一時間想到的肯定是「御膳房」。不過事實上,「御膳房」這個專門機構是清朝才設立的,而明朝則沒有。同樣住在紫禁城,沒有御膳房,那明朝皇帝吃什麼?大家放心,也餓不著他們。在明朝前期,一般由光祿寺為皇上做飯,到了後期,則是由太監們來做,稱為「內庖」。我們中國是「民以食為天」,確實,這個光祿寺雖然只管御膳、筵席之類事務,地位可著實不低,在明朝貴為「小九卿」之一,光祿寺的主管者稱為光祿寺卿,從三品。
  • 老北京最著名的美食,連慈禧太后都喜歡,今天教你做北京烤鴨
    今天說一說中外聞名的北京烤鴨吧,這個菜呢可以說是歷史悠久了。關於烤鴨的形成呢,是在公元400多年南北朝的時候,在《食珍錄》中就有了「炙鴨」字樣的出現,南宋的時候啊,「炙鴨」已經是臨安也就是杭州「市食」中的名品喔。其實烤鴨不但已經成為了民間的美味,也更是士大夫家中的珍饈喔。
  • 這隻北京烤鴨是北京鴨做的嗎?另一個角度看北京烤鴨
    北京烤鴨成名於明朝宮廷皇室,所說是農民皇帝朱元璋愛吃,後被他的後代帶到北京城的。朱元璋最初吃的烤鴨應該是南京地區的高郵鴨,高郵鴨是中國「三大名鴨」之一,有「未聞高郵人,先知高郵蛋」的美譽。後來明成祖不是遷都到北京嗎?古代運輸條件比較低下,只好就近取材,剛剛北京鴨進入當時廚師視線。
  • 北京市資訊|烤鴨發展歷程:怪不得北京烤鴨這麼出名 看看70年前的...
    明初年間,老百姓愛吃南京板鴨,皇帝也愛吃,據說明太祖朱元璋就「日食烤鴨一隻」。宮廷裡的御廚們就想方設法研製鴨饌的新吃法來討好萬歲爺,於是也就研製出了叉燒烤鴨和燜爐烤鴨這兩種。叉燒烤鴨以「全聚德」為代表,而燜爐烤鴨則以「便宜坊」最著名。烤鴨是具有世界聲譽的北京著名菜式,被譽為「天下美味」。
  • 北京的特色美食——北京烤鴨來了
    最近在回顧穿越神劇《穿越時空的愛戀》,說的是神偷小玩子與女警張楚楚穿越到了明朝的奇遇,其中有個小玩子帶著朱元璋一起做北京烤鴨並且成為北京烤鴨創造者的情節,不得不大讚編劇的大膽,腦洞如此大。不過根據以前的典故,北京烤鴨確實與明太祖朱元璋有幾分關係。明太祖喜歡吃烤鴨,一天一隻也吃不膩。為了討朱元璋的歡心,廚子們都想花樣炮製不一樣的美味烤鴨,後來功夫不負有心人,叉燒烤鴨和燜爐烤鴨橫空出世。
  • 來歷有趣的珍珠翡翠白玉湯和北京烤鴨
    他17歲的時候父母死於瘟疫,無家可歸,被迫去當地的廟宇皇覺寺出家當了和尚,就圖有口飯吃。但是,命運不好,為了吃飯當和尚,當了和尚還是沒飯吃。那一年,家鄉鬧災荒,寺中香火冷落,他只好外出去化緣。在那災年裡,百姓都吃不上飯,他常常一整天討不到一口飯吃。有一次,他一連三天沒有討到一口吃的東西,又餓又暈昏倒在路上。
  • 北京特色美食—北京烤鴨,你了解它的這些事嗎?
    說到中國,有一種美食可以說是享譽中外了,就連外國人對他也是喜愛有加,這道美食就是——北京烤鴨。北京烤鴨的選料多以北京鴨為主,再輔以果木碳烤,可能這裡有朋友要問了,為什麼做烤鴨都要用果木呢?其實道理很簡單,用果木做烤鴨為的就是讓鴨子富有果香味,鴨肉更加細嫩,吃起來更加爽口,以此來達到「色、香、味」俱全的目的。
  • 到了北京吃不起烤鴨,這要怪北京烤鴨的祖師朱元璋
    到北京旅遊的中外遊客,很多人都會跑去全聚德嘗嘗著名的北京烤鴨。烤鴨本是老百姓餐桌上的大眾美食,但到了高端大氣上檔次的酒樓裡面,它的價格已使普通老百姓無法經常去吃。根據史料上記載,從唐代開始就有烤鴨這道著名菜品。剛進入北京城時,被稱作「金陵片皮烤鴨」。
  • 老北京美食金字招牌——北京烤鴨
    北京烤鴨北京美食的「金 字招牌」說起老北京的招牌菜,誰都知道,那就是「烤鴨」!北京烤鴨可是享譽全國乃至世界的著名漢族菜式。可以不誇張地說,只要提到烤鴨,人們頭一個想到的就是「北京烤鴨」。為什麼北京烤鴨這麼聞名呢?
  • 北京烤鴨的百年淵源
    《飲膳正要》據元代《飲膳正要》記載,當時宮廷已有烤鴨,採用燜爐烤制,多選用體形瘦小的南京湖鴨,烤出的鴨子叫「金陵片皮烤鴨」。與北京烤鴨有著直接淵源的烤鴨法,是明朝才出現的。相傳朱元璋對烤鴨的喜愛,達到了「日食烤鴨一隻」的地步。御廚們為了討好皇帝,研製了多種烹飪方法,這就為以後的燜爐烤鴨和掛爐烤鴨的形成打下了基礎。
  • 帶您探尋關於北京烤鴨的那些門道
    無論你是住在北京、還是路過北京,提起北京吃什麼,恐怕烤鴨應該可以獨攬魁首了,短時間無人能撼動他的地位,而且基本無論地域無論男女老少都喜歡這道美味。大宅門裡的白七爺第二次立遺囑第一句話就是,一隻烤鴨子是吃不動了,看看都要將吃多少烤鴨子作為身體健康的標準。烤鴨打哪兒來的?
  • 大家真的吃過正宗的北京烤鴨嗎?知道烤鴨是什麼做的嗎?
    我要是我們這裡最有名的菜品,可要在古代的時候也是一種非常受歡迎的食品,然後他把新鮮的鴨子放在木炭上烤,烤出來的顏色非常的好看,然後吃起來還非常的好吃,最關鍵的是肥而不膩,這是北京烤鴨獨有的特色。北京烤鴨以前是在南京傳入到這裡來的,以前烤鴨的製作方法是燜鴨子,然後慢慢的進化到了現在,是用木炭烤制而成的,然後現在有的地方還用炸。
  • 北京烤鴨、放鴨人與鴨子橋
    個人認為爭競這個一點兒意義都沒有,北京有烤鴨,南京也有烤鴨,各有各的風味、各有各的特色,就算爭出個你長我短又有什麼意義呢?錯來北京烤鴨確實是從南京傳過來的,可那又怎樣呢?現在非要給糾正過來、統一叫南京烤鴨?恐怕滿北京那些烤鴨店也不樂意。再者說,烤鴨也未見得就是誕生於南京,有一回某電視節目裡說:烤鴨誕生於明朝,元朝不吃鴨子,因為是蒙古族統治嘛!他們以牛羊肉為主,蒙古也不產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