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北京旅遊的中外遊客,很多人都會跑去全聚德嘗嘗著名的北京烤鴨。烤鴨本是老百姓餐桌上的大眾美食,但到了高端大氣上檔次的酒樓裡面,它的價格已使普通老百姓無法經常去吃。根據史料上記載,從唐代開始就有烤鴨這道著名菜品。剛進入北京城時,被稱作「金陵片皮烤鴨」。後被清朝宮廷御膳房改制後,改名「北京烤填鴨」。
說到北京烤鴨的歷史,就不能不提朱元璋。原名朱重八的大明朝開國皇帝,出生在今天安徽鳳陽縣,自小家庭貧苦,父母雙亡,孤苦伶仃。不得已曾在皇覺寺出家,做了小沙彌。因寺院也受到災情的影響沒有了香火,朱重八隻得化緣乞討為生,後來投軍,從而踏上了漫漫人生的徵途,經過多年的打拼,最終成為大明朝開國皇帝。
說到朱重八能成為皇帝朱元璋,而且成為北京烤鴨業的祖師爺。這還得從朱重八小的時候說起。在小的時候,有一天和幾個小夥伴給地主放牛,因為饑荒的原因,幾天沒有吃飯實在餓的不行。膽大心細的朱重八帶頭殺了一頭牛,架起火來烤熟後吃了個精光。吃飽後就後怕起來,怎樣向地主交待呢?機靈的朱重八說他有辦法,吩咐小夥伴把牛骨頭埋在山的北面便露出牛尾巴,自己把牛頭牢牢夾在山南的石縫裡,這樣就偽裝成黃牛鑽山的樣子。地主來看後,相信了這次黃牛鑽山的事情了。但是之後就不讓他再去放牛,叫他去放鴨子了。
放牛吃牛肉,放鴨子吃鴨肉。朱重八又和小夥伴們偷偷的將鴨子殺了後,放在火上烤著吃。因為鴨子烤了之後會流出很多油漬,這樣就比較肥美。在饑荒年代,使得朱重八和他的小夥伴們都念念不忘,一直記住了這個味道。
南京登基做了皇帝之後的朱元璋,雖然說是比較節儉的一位皇帝,但山珍海味也會經常吃到,但是沒有一道菜能有小時候偷吃美食野味的那種感覺。當時的小夥伴們有很多也成了他的開國大將,時常在一起回味那種難忘的味道。這就迫使朱元璋想辦法去找回那種味道,於是把他的做法告訴御廚,經過御廚精心加工,不斷改進之後,終於確定選用上好的南京湖鴨,並用炭火燒烤,這樣得到皇帝首肯之後,把這道酥香不膩的美食定名為烤鴨。
燕王朱棣稱帝後,遷都北京。御膳房的技術也從南京帶進了北京,並逐漸在民間流傳,此後就有了北京烤鴨之名。而這位開國皇帝朱元璋,也成為了北京烤鴨業的祖師爺。
烤鴨本是大眾餐桌上的美食,餐飲酒樓經過歷史的打磨沉澱,最終形成自己的文化品牌。加上現在北京城的房價、人工等費用較高,無形中會增加美食的成本。北京烤鴨就是北京美食的一個標誌,很多高檔酒樓都有售賣,價格不一。其中最有名的酒樓雖然價格較高,但它是一種品牌與文化的代表。說老百姓吃不起它,那是不能天天吃頓頓吃。偶爾去品嘗一次,還是吃得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