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人之上的皇帝,每天都吃什麼?距離的山珍海味,是否是真的?

2020-12-15 娛樂大咖秀yi

電視劇中的皇帝們用膳時可以說是比我們現在的過年還豐盛,每一頓飯真的是一應俱全,還有可供欣賞的舞姬來消遣,而且每頓飯看著都沒有吃多少,這些到底怎麼處理的?怎麼能夠保證及時的送上皇上和妃子們的桌上呢?

皇宮中的皇帝吃的並不是南極的企鵝,也不是北極的熊,也都是在現在的桌上可以時常見到的菜品,可能他還沒有你吃得好。

其實據史料記載,皇帝吃的飯菜都是前一天御膳房的人做好,存著,準備著水果和甜點,經過漫長的等待,還有以防下毒被太監品嘗之後才能吃到這頓飯。

魯迅筆下的皇后娘娘便是在大熱天可以睡覺,醒來就讓下人伺候吃喝的,比鄉下農婦強多了。

在古代,皇帝是至高無上的,可以說要什麼有什麼,住著最好的房子,穿著最珍貴的衣服,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真的是好不快活,但是當時在紫禁城當中的他們,到底吃什麼呢?

吃飯叫傳膳

燉肉,肉片炒白菜,櫻桃肉山藥,炸春卷……等等,這是溥儀在回憶錄中記錄到的,自己當時在宮中吃的飯菜,僅僅是一頓早飯就有上百道菜,一張桌子擺不下。

溥儀在回憶錄中詳細地描述了備飯、吃飯的詳細描述,耗費了很大的人力、物力、財力,可以說與現在的「光碟行動」背道而馳,讓人大呼浪費。

其實,皇家吃飯有規矩,吃飯叫進膳,開飯叫傳膳,皇上餓了之後,身邊伺候的公公要宣布傳膳。

這一聲下去,沒等聲音落地,幾十名太監宮女端著美味已經從御膳房出發了。伴君如伴虎,一絲一毫都馬虎不得,太監們端著膳桌,拿著飯盒,向皇上寢宮走。

據史料記載,在清朝乾隆年間,皇帝的菜品,每頓有上百道菜,桌子上都擺不下,皇帝想吃擺得較遠的菜,就讓太監端到跟前。

隨著清末時候,國力日漸衰退,菜品開始降下數量,從120道菜減少到64道菜,再到32道菜,可以說從菜譜就能看出來當時的國家是處於什麼樣的情況。

到慈禧太后垂簾聽政之後,又開始了當年的排場,每頓飯才必須上百道飯菜,而且當時慈禧太后有一個怪癖。

比較喜歡聞蘋果的味道,但是她不喜歡吃,因此,吩咐宮裡面的人在她的每天的必經之路上擺滿了蘋果,壞了之後就換一批蘋果,可以說是浪費之極。

傳膳的隊伍龐大到讓人驚訝,但是這並不代表在這頓飯能夠非常順應心意,皇上什麼時候吃,全靠心情,但是總不能讓皇上等個把個小時就為一頓飯的道理。

於是,御膳房一般都是提前一天準備好飯菜,一直在小火上溫著,保證飯菜都是熱的,而且不至於燙嘴,隨時都能上桌,

慈禧的排場可以說有過之而無不及,用菜拼出萬壽無疆的字眼,非常的奢靡,其實她真正下筷子的就是眼前的菜,遠處的菜都看不清楚是什麼東西。

每次吃完飯都剩下多一半兒沒動過筷子的菜。這些菜被撤下之後就被瓜分了。看起來比較好的就被賣到宮外去。

按照皇帝們這樣的吃法,中國有多少家底都要被吃窮了,更別說普通人吃飯了。據說,當年的溥儀和妃子吃飯一個月就要用到近三千斤肉。

在如今,現在的多少家庭多少年才能吃完這麼多的肉。當然,其他的大臣家中也會有很多這樣的賞賜,其實並不亞於皇帝,只是盛飯的器皿上比宮中略微簡略。

在其他的節日聚餐中,飯菜更是豐盛,可以說真的是極盡奢靡,貧苦百姓完全想像不到。

規矩比飯菜多

根據史料記載,康熙時期,皇帝喜歡吃鹿肉,魚肉,葡萄,石榴等食物和水果,而且,當時的康熙也喜歡巧克力,慈禧喜歡美容,溥儀喜歡西餐。

在1923年時,溥儀將御膳房更換成兩個廚房,一個中餐,一個西餐,還專門請了一個西洋人擔任西餐主廚。

在電視據中,皇帝擺宴已經是非常常見的情況了,不論什麼大事小節都會宴請群臣與軍同樂,在清炒時,宴席非常多,結婚有宴席,進貢有宴席,出嫁有宴席。

生日,祭日都有宴席,在人多的時候,很多大臣都見不到皇帝的面,還不如皇上身邊伺候的公公。

據記載,當時聚會還不是皇帝「請客」,除了皇親國戚,其餘人都要自備「乾糧」,宴會開始之前交於御膳房準備烹飪。

總結:當時宮中吃飯可以說規矩非常多,並不是人人可以接受這樣的情況,說他們的飯菜是真的非常豐盛,但是,並不是最新鮮的。

而且,太監為了安全起見還需要品嘗,相當於皇帝們吃的都是「剩飯剩菜」真的也是夠可憐了!我們還是應當尊崇光碟行動才是正確的。

相關焦點

  • 山珍海味全都有,五湖四海桌上走,皇帝到底吃的什麼?
    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皇帝自然也要吃喝拉撒睡,跟其他人沒有什麼不同。但魯迅也講過一個笑話:一個農村大嬸躺在床上想,如果我是皇后我每天該吃什麼呢?幹什麼呢?然後她躺在床上說:「給我拿個柿子。」這可能就是貴族皇室和平民的區別。一個人身處哪一位置,眼界就是怎樣。
  • 揭秘清朝嬪妃的宮分,山珍海味都是騙人的,吃的可能還沒有你好
    但是在真實的清宮裡嬪妃的生活可不是這樣安逸的,那些位份低的嬪妾過的是真的沒有你好。後宮的嬪妃都是按他們的等級來領宮分,每日都有規定該領多少就是多少,清朝初期剛剛建國,國庫也不富裕,剛開始這些嬪妃的宮分也非常的少,就拿等級較高的皇貴妃來說吧,她每天的能領12斤豬肉,一個月30隻小牲口,可能就是寫雞鴨之類的,但是她整個宮的人都要靠這點食物生存,貴妃的宮裡宮女太監的一共有二十二人,這麼多人的口糧才這麼點,肉就那麼點,貴妃都不夠吃哪能輪得到太監宮女的份
  • 網紅吃播每天都是「山珍海味」,難道家裡有礦?網友:都是套路!
    網紅吃播每天都是「山珍海味」,難道家裡有礦?網友:都是套路!當科技在慢慢的發展以後呢,讓很多的網紅出現在我們的身邊,這些網紅也是非常的厲害了,他們都是能夠通過一個平臺讓大家認識他們在平臺裡面不僅唱歌跳舞,而且還會吃到非常多好吃的東西,今天為大家所做的就是在吃播界裡的網紅。
  • 豆腐這樣做,甜辣鮮香,什麼山珍海味都比不上它!
    豆腐這樣做,甜辣鮮香,什麼山珍海味都比不上它!吃貨不分區域,也不分地區跟國界,所有吃貨的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找到心裡完美是食物。不管食物做法如何,只要好吃都是吃貨的畢生追求。當然每個吃貨的口味不同追求的美食自然也是不同的,俗話說眾口難調也是這樣一個道理,你喜歡吃的,他不一定喜歡,他喜歡吃的,你同樣也不見得會喜歡吃,所以這裡需要不同的吃貨來分享不同的美食,來看看今天的吃貨分享的美食,是不是你的心頭好吧!
  • 科普:古代皇帝是怎麼吃飯的?「賜膳」真的是表示寵愛?
    「天上神仙府,世上帝王家」皇帝的食用絕非常人可比,這連飲用之水也要大力選擇。從元代帝王起,就專門飲用京西玉泉山之水。到了清代,玉泉山幾乎成了御用之水,每天從玉泉山到紫禁城,馱水的馬車沿路不絕。帝後們所食用的大米分黃、白、紅數種,有的是遠力的貢米,有的是京西稻、南苑稻,還有的取自皇帝的「試驗田」——中南海豐澤園試種之名稻。清宮內務府下設「慶豐司」,專門為皇帝養殖牛羊,供應牛乳、牛羊肉等食品。數不清的山珍海味,罕見的乾鮮果品,從四面八方向皇帝進貢。
  • 什麼,明朝皇帝原來吃的這麼差?
    人生三大難事,今天中午吃什麼?明天中午吃什麼?後天中午吃什麼?當你每天都在絞盡腦汁思考中午要吃什麼時,是不是會有點羨慕古代皇帝呢,山珍海味,珍饈佳餚想吃什麼吃什麼,要是有一個不滿意,就把人拖出去,砍了但事實上,古時皇帝吃的可能還沒現在的我們好要知道,明朝前期,皇帝的飯都由光祿寺做。
  • 清朝在紫禁城裡,皇帝、后妃們都吃什麼?
    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的皇帝想必是最有口福,那麼在清朝的紫禁城中,皇帝和他的妃子們,都會吃些什麼東西呢?今天我們就來做一個了解。入關的夥食水準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清朝的皇家生活也是一步步來的,首先從入關的清朝開始說起,作為一個外來的民族,剛剛進入到紫禁城時,清朝的皇帝皇妃並不知道如何最大化的去享受吃,因此滿族是一個遊牧民族,他們的生活一般都是居無定所,吃的東西也都是因地制宜,有山林的地方就多吃一些野果子,有水塘的地方就多吃一些河鮮,烹飪的方式也多事通過清水煮熟和生火烤熟
  • 古代皇帝吃什麼
    >
  • 古代皇帝一頓那麼多菜,吃不完的難道全倒掉?背後真相其實很噁心
    相信大家聽過這麼一句話「民以食為天」現代對於吃,那是各種花樣,千奇百怪,那麼在古代皇帝吃的飯,到底是什麼場面呢,相信大家都有看過宮廷戲吧,對於裡面的描述可以看出,皇帝吃的是山珍海味,絕不會像咱們老百姓一樣想吃啥吃啥,今兒個白菜貴了改吃蘿蔔,那太有損皇帝的威嚴和尊貴。
  • 年年火爆的萬人龍蝦宴,3萬人吃40噸龍蝦,150元的門票真的值嗎?
    過去很難吃到的山珍海味,現在基本上家家戶戶都能夠吃得到。而街邊的夜市也開得越來越多,人們現在可以隨心所欲地敞開肚皮吃。那麼逛夜市的時候,我們經常能夠發現街邊有不少賣小龍蝦的商販,而無論是街邊攤還是飯店基本上也是座無虛席。
  • 你以為皇帝都喜歡吃珍饈玉食?其實不然,有些皇帝口味很平民
    皇帝的飲食,咱們好像就會想到山珍海味,滿漢全席,這種情況。這也許就是曾經古代時皇帝的日常飲食,但是那麼多各種式樣的菜餚,皇帝總要有幾個是自己比較喜歡的吧。今天,咱們就來了解一下皇帝們最愛吃的食物究竟是什麼?
  • 他做了48年皇帝,40年都不近女色,每天只吃一頓飯,卻在86歲餓死
    在封建的古代,那些帝王們一般來說都喜歡享受人間最奢侈的物質生活,什麼後宮佳麗三千、山珍海味、綾羅綢緞等等。這也是最基本的。但是今天小編要跟大家講的就是不近女色、不好奢侈、佞佛,而且還四次出家為僧,可是最後卻被餓死!他就是南朝梁的開國皇帝蕭衍,後人稱他為梁武帝。
  • 你吃過哪幾種山珍海味?
    點擊上面的藍字,關注我們,每天獲取可裝逼的有趣知識1、山珍海味是什麼?
  • 山珍海味:什麼是山珍,什麼是海味?你吃過幾種呢
    有一個詞語叫做山珍海味,指的是非常罕見、高檔而且美味的食物。那麼山珍海味究竟指什麼食物呢?下面這幾種可以算得上山珍海味,相信很少有人見過,更不用說吃過了。山珍海味是指世界上最珍貴最美味的食物,只有有錢人才能享受得到,那麼大家認為哪些食物可以算得上是山珍海味呢?很多人覺得大龍蝦、海參、鮑魚、燕窩是山珍海味,畢竟它們也不是普通人能吃的起的。但是這幾種食物還是比較常見的,並不能算得上是山珍海味,那麼山珍海味究竟指什麼呢?下面這幾種食物我都沒有見過,它們可以算是真正的山珍海味了!
  • 御膳都給太監吃了,皇上只能喝片湯,這皇帝當得還有什麼勁
    問題是,這個看上去華麗的菜單,根本不是給皇帝吃的!膳單上寫著:「太監張文亮替萬歲爺用膳」。也就是說,這個菜單名義上是御膳,實際上都讓太監吃了……張文亮是同治皇帝的貼身御前太監,深得慈禧的信賴,每次替皇帝吃完飯,他還要去兩宮皇太后面前去匯報:「皇上進膳好」。
  • 胖到500斤的皇帝,每天吃20斤肉坐壞龍椅,寵幸妃子需要宮女幫忙
    不管是以瘦為美還是以胖為美,都不能過度,太瘦不行,太胖也不行,尤其是古代的皇帝,雖然說選皇帝不是看誰長得更好看,形象更好,但皇帝的個人形象還是要注意的.但是,歷史上就有一個皇帝,直接胖到五百斤,不說是否影響皇室的面子跟國家的尊嚴,這樣的體重已經嚴重的影響到了皇帝正常的生活,但是,這個皇帝依舊不知悔改,依然放縱自己,這個皇帝就是東晉末期的皇帝桓玄。
  • 皇帝嫌御膳難吃?看看明朝皇帝一日三餐都吃什麼
    同樣住在紫禁城,沒有御膳房,那明朝皇帝吃什麼?大家放心,也餓不著他們。在明朝前期,一般由光祿寺為皇上做飯,到了後期,則是由太監們來做,稱為「內庖」。我們中國是「民以食為天」,確實,這個光祿寺雖然只管御膳、筵席之類事務,地位可著實不低,在明朝貴為「小九卿」之一,光祿寺的主管者稱為光祿寺卿,從三品。
  • 古代皇帝所吃的美食,你都知道哪些,現在哪裡能買到
    大家都知道在古代皇宮裡面吃的菜式都是精品中的精品,特別是皇上吃的菜更加是很講究。相傳古代皇帝一天只吃兩餐,皇上都是要上早朝來處理一些事情,等下早朝後吃一餐,下午時分再吃一餐,這兩餐統稱為正餐,光菜的樣式就有108道菜,其中在皇上吃之前都要事先用銀針驗毒,同時還需要專門的人來試吃,從而確保萬無一失。這一點很多人都沒有想到,要是有些吃貨的朋友在古代作為皇上的試吃,那什麼樣的山珍海味都可以嘗個變。
  • 什麼?滿漢全席不是皇帝吃的菜!滿漢全席到底是什麼?
    印象中滿漢全席是皇家最為奢侈的菜,但是悄悄告訴你:滿漢全席不是皇帝吃的菜。什麼?!菜式極為豐盛,前後吃了兩天兩夜,不過即使如此也只能做出方面滿漢全席的一部分,可見真正的滿漢全席極為奢華。相傳康熙皇帝為了促進滿漢融合,在他六十歲的那年大擺宴席,邀請了兩族六十五歲以上的老人,設三天六宴,這次宴席將滿、漢兩派的菜式同桌呈現。不但有滿族的燒和煮,同時也加入了山東菜,江浙菜,所以「千叟宴」一直被認為是滿漢全席的始祖。
  • 吃過山珍海味才發現,原來最好吃的食物,不過是一碗水泡飯
    我知道這麼說,你一定很詫異,泡飯有什麼好吃的?不就是「拿水泡剩下的米飯」嗎?稍微講究一點兒的,在爐子上煮一煮,米粒都沒有軟掉就上桌了;隨性的話直接開水就泡上了。這麼沒有技術含量且沒什麼味道的東西,怎麼會讓人吃完以後覺得幸福呢?誰喜歡吃泡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