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錄:中華民國國父之中山大學

2020-12-19 谷凡先生解易經

說三民主義,說到中華民國國父,那可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就是偉大的孫中山先生,而小編我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所大學就是由中山先生創辦。那就是大名鼎鼎的中山大學。中山大學簡稱中大是一所全國著名的重點大學,讓我們趕緊走近她,了解她吧。

中山大學創辦於1924年是名氣響噹噹的百年名校位於風景迷人的羊城廣州,說起中山大學的名氣啊,用三個廣為人知的詞來描寫就是國家雙一流A類,985工程,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她的教學實力不容小覷,入選國家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的就有11個之多,像工商管理,生物科學,軟體工程,會計學,化學等等都是她的王牌專業,而且中大的研究生教育已涵蓋了除軍事學外的所有學科門類是教育部直屬高校中學科門類最齊全的學校之一。

同時中山大學有著這麼一批批學識廣博、才華橫溢。手執教鞭,耕耘教壇以飽滿的熱情推動學科建設傳道、授業、解惑,誨人不倦,即使白髮蒼蒼依舊在探索無窮的真理好老師,這就是實力。中大的醫學也是高校裡數一數二的,就包括第一醫院,第二醫院等在內的10家附屬醫院這就是名氣。你說這實力有了名氣,也有了你還擔心中大的就業率問題嗎?

不過呀,如果你以為中大只是學科厲害那你就錯了。逛一逛中大的校園你就會發現什麼叫氣質與美貌並存,中大共有三個校區5個校園總佔地9.305平方公裡入選了中國最美高Top10。在中大漫步於廣寒宮中央草坪等等美景之中,隨處都透露一種獨特清淡但又端莊大方的優雅,實在是令人流連忘返。

中大的校歌創作於建校初期,體現了繼承和發揚孫中山先生倡導的愛國精神和親筆題寫的校訓良好學風。學以致用,不息自強,振興中華,永志勿忘這也正是中大學子的理想和抱負,中大的發展定位是世界一流大學,不僅是國內在國外重大的名氣也與日俱增,每年都有很多外國留學生來此深造,要考入中山大學那你必須非常優秀才行哦,能到中大學習的學子你們是優秀的,同時你們是幸運的,千萬不要辜負這裡美好的學習時光,在這裡學習要多下功夫。希望你們真正珍惜有限的學習時間,好為我們祖國的富強做更多的貢獻。

相關焦點

  • 孫中山「國父」之稱由來
    孫中山「國父」之稱由來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孫中山,身後被國人尊稱為中華民國的「國父」。這,既反映了億萬民眾對這位「掀倒專制奠共和」的中華民國締造者的由衷敬仰與愛戴,也源自當初國民政府的一項特別通令。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之交,中華民族正處於抗日戰爭最艱苦卓絕的時期。
  • 「中華民國國父」一代偉人孫中山先生
    我們都知道孫中山建立了中華民國,可是不久又被袁世凱竄權,緊接著就是軍閥混戰,孫中山去世後,又由蔣介石控制國民黨。但它的建立又真正意義上結束了清朝統治,推翻了帝制。孫中山,別名孫文,出生於1866年11月12日, 孫中山出身於農家,幼時名帝象,字德明,號日新,後改逸仙。在日本時化名為中山樵,在長期奔走革命活動中曾多次改名杜嘉諾、高野長雄、陳文、陳載之、中山二郎、吳仲、高達生、艾斯高野。辛亥革命後始稱孫中山,日本稱孫文,歐美各國則稱孫逸仙,在公文、函電中多自署孫文。
  • 走進臺灣 之十八 中山公園與國父紀念館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孫中山是誰的「國父」?仔細推敲,確實值得商榷,既然兩岸的國父都是「孫中山」,法統上的中國應該就是「中華民國」,所以,孫中山並不是兩岸政府共推的「國父」,因為孫中山締造的是中華民國。與好友劉覺民等人先後創辦復旦公學(復旦大學前身)和中國公學,籌辦《神州日報》、《民呼日報》、《民立報》,以宣傳資產階級革命主張。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後,出任交通次長,主持部務。後出任陝西靖國軍總司令以反對袁世凱。1922年創辦上海大學。1926年與馮玉祥、劉覺民等人解救西安之圍,出任駐陝總司令。後擔任國民政府監察院長。晚年在臺灣仍渴望祖國統一。善長詩詞書法,所創「標準草書」深受海內外學人歡迎。
  • 【走進臺灣】國父紀念館
    王大閎早年在瑞士接受中等教育,後到英國劍橋大學學習建築。1941年進入美國哈佛大學,受教於現代建築大師葛羅皮斯(Waiter Gropius),並與著名華裔建築師貝律銘同窗。在國共內戰時,王大閎同家人來到臺灣,從此便開始了他的建築師之路。國父紀念館便是他在臺灣設計的優秀作品之一。 國父紀念館的平面是長為100米的正方形,高度30.4米,平面分成前後兩大部分,前為中山雕像紀念堂,後為表演廳。
  • 對孫中山「國父」尊稱的由來
    孫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原名孫文,字載之,號逸仙,廣東香山縣人,是中國近代民族民主主義革命的開拓者,中國民主革命偉大先行者,中華民國和中國國民黨的締造者,三民主義的倡導者,創立《五權憲法》。
  • 臺灣還有多少人認同孫中山這個「國父」
    與此同時,近日臺灣內部也有不少相關紀念活動,如「紀念孫中山誕辰對當前兩岸關係的啟示」論壇、臺北「國父紀念館」舉辦的「孫中山與臺灣」展覽、以及在高雄舉辦的「孫中山與公共事務論壇」等等。這位在大陸及臺灣分別被稱為「革命先行者」及「國父」的中國重要歷史人物,長期被兩岸官方推崇,並始終為廣大民眾所知。
  • 民進黨質疑孫中山「國父」地位
    在孫中山誕辰150周年之時,且大陸方面已宣布將隆重紀念之際,民進黨的這一舉動,牽動了多方神經。自1940年3月國民黨決議尊稱孫中山為「中華民國國父」至今,孫中山的「國父」身份,在臺灣,經歷了怎樣的浮沉?背後,又折射著怎樣的時代變遷?
  • 兩岸學者臺北「國父紀念館」共論孫中山思想
    中新社臺北十一月十一日電 (記者 黃少華 劉舒凌)為期兩天的第八屆海峽兩岸孫中山思想研究與實踐學術研討會,今天在臺北「國父紀念館」中山講堂舉行。兩岸學者近百人出席。  由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所、孫文學會和「國父紀念館」等多家島內機構聯合主辦的此次研討會,主題是「知識分子與政治革新」。
  • 世界名校錄之多倫多大學(白求恩和林志玲的母校)
    導語:世界名校錄,助您規劃美好未來。多倫多大學(簡稱多大),自1827年建立至今,已經有近200年的歷史,是加拿大最古老的高等學府(2010年-2020年世界大學綜合排名20-30)。多大不僅包含了美國大學開放與自由的學風,也融合了歐洲大學的嚴謹與傳統,是世界公認的最頂尖的研究型大學之一,更是醫學/博士類大學排名的世界第一!多大坐落於加拿大第一大城市多倫多,那裡風景優美、交通發達,鄰伴於北美五大湖之一的安大略湖,與美國布法羅市遙遙,就學其中則會有仿入仙境的錯覺。
  • 冬日裡的臺北國父紀念館,少了威嚴多了溫和親民
    接上文,參加了「傷自尊」的臺北一日遊,其中第一項就是國父紀念館。其實,這裡自己來也是很方便的,這裡也是臺北旅遊的必來之地。國父紀念館位於臺灣省臺北市仁愛路四段,為紀念孫中山先生百年誕辰而興建。孫中山先生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中華民國的締造者,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位傑出人物。紀念館佔地35000坪,為宮殿式建築。館外有中山公園環繞,還有九曲橋、池塘、假山、柳樹等景色點綴。館內四大展覽室裝飾精美,設計新穎,展示中華民國建國史及現代名家藝術品。此外,館內的表演廳、燈光、音響設備一流,經常舉辦高水準的音樂會。
  • 名校錄:厲害了,我的南京大學,太驚豔了
    林風雨洗禮,歲月的雕琢是激情,淮河畔的南京城已經更加輝煌地吸引人進入勝利的新面貌,在這千年的歷史文化都市中,自然也聳立著,有名的百年名校也成為了這個城市的象徵之一,今天小編就帶您了解一下我們的南京大學,這個國內頂尖的大學。
  • 【寶島臺灣自由行13】大同世界天下為公 國父紀念館
    ↑ 從總平上可以看出,國父紀念館基本是正南北布置,和前幾篇介紹的「中正紀念堂」不一樣。國父紀念館前(南側)有個水池,有個別同學認為是三星手機,圍繞水池有個小廣場,還布置了一個公園。王大師1936年考上英國劍橋大學的機械工程系,來年轉建築,後到英國劍橋大學學習建築,1941年進入美國哈佛大學,受教於現代建築大師「格羅皮烏斯」(Waiter Gropius),和「貝聿銘」是同學。「格羅皮烏斯」屬於現代建築的四大天王之一(另三位大神是賴特、密斯、柯布西耶),創辦過在建築界赫赫有名的德國包浩斯學校(BAUHAUS)。從這個入口可以看出,王大閎先生師承名門。
  • 洪鑫誠:臺灣還有多少人認同孫中山這個「國父」
    與此同時,近日臺灣內部也有不少相關紀念活動,如「紀念孫中山誕辰對當前兩岸關係的啟示」論壇、臺北「國父紀念館」舉辦的「孫中山與臺灣」展覽、以及在高雄舉辦的「孫中山與公共事務論壇」等等。 這位在大陸及臺灣分別被稱為「革命先行者」及「國父」的中國重要歷史人物,長期被兩岸官方推崇,並始終為廣大民眾所知。
  • 「國父」曼德拉的沉浮錄
    曼德拉作為一個曾被監禁了27年的「國父」,作為南非實行全民民主選舉後產生的第一位總統,作為1993年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他寬廣的一生足夠編纂成一部「沉浮錄」——即使走過漫漫長夜,遭受了數不盡的非人的對待,他依舊在重歸光明的那一刻,繼續為了人類的尊嚴與世界的和平而不知疲倦地戰鬥。
  • 臺灣人眼中國父變遷:孫中山曾被歸入外國史(圖)
    今天,臺灣人依然尊稱他為「國父」,但在內心深處,他就如孔子一樣,只是一個歷史人物。 孫中山的臺灣情節「許多臺灣人都誤認為孫中山是國民黨帶到臺灣的,其實孫中山對臺灣的光復是盡了很大心力的。」這是中國國民黨黨史館館長邵銘煌至今在糾正的一個錯誤認識。
  • 國立中正大學究竟是不是民國十大名校?
    國立中正大學國立中正大學於中華民國29年(1940年),創建於江西抗戰後方泰和縣杏嶺村的一所綜合性大學。
  • 去孫中山化 是「臺獨」在切香腸
    據媒體報導,民進黨「立委」高志鵬近日提出「中華民國國徽國旗法」、「宣誓條例」及「總統副總統宣誓條例」等修正草案,要求廢除機關學校內懸掛「孫中山遺像」等規定,而且未來領導人及官員宣誓時不必面對孫中山像,一般民眾也無需向孫中山像行禮。民進黨的理由很簡單,認為這是「轉型正義」的一部分,而且孫中山像的存在,本身就是封建象徵。
  • 元良看寶島:臺北國父紀念館裡的抗戰記憶
    我在國父紀念館下車後,抬頭一望,一座殿堂式建築即在眼前,這就是國父紀念館。    國父紀念館與中山公園地處臺北市東區,連為一體,建於20世紀70年代,現佔地面積約11萬平方米。      1964年,臺灣當局決定籌建臺北中山公園與國父紀念館,以紀念孫中山先生。1966年1月,當局向社會徵集建築圖,著名建築大師王大閎的設計稿被選中。
  • 怕影響"立委"選情 民進黨全力為"國父"口水戰滅火
    華夏經緯網11月16訊:據臺灣媒體報導,孫中山是不是「國父」、「國父」是「外國人」或「本國人」等問題,近日在臺灣政壇掀起口水戰,民進黨內部憂心「立委」選情會受影響,已全力發動滅火。  《聯合報》報導,陳水扁前天帶領民進黨臺北市北區「立委」候選人至內湖碧山巖參拜時,背後正好有一幅孫中山遺像及「中華民國國旗」,他刻意用臺語說:「背後有咱(我們)的國旗及我們的國父孫中山先生遺像」,「我相信這已代表一切,沒什麼好爭論的」。
  • 星球 · 景點 | 國父孫中山赴臺僅存紀念遺址「梅屋敷」探幽
    園內的國父史跡館,即是國父孫中山先生於1913年赴臺時下榻之旅館「梅屋敷」(遷址重建)。這裡是國父赴臺唯一僅存之紀念性遺址,臺北「中山區」也由此命名。在小小的園區裡,建有大門牌樓,入口處可見國父孫女孫穗芳女士於2011年(中華民國建國百年)捐贈的「國父銅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