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國父」一代偉人孫中山先生

2020-12-15 京美生活

我們都知道孫中山建立了中華民國,可是不久又被袁世凱竄權,緊接著就是軍閥混戰,孫中山去世後,又由蔣介石控制國民黨。但它的建立又真正意義上結束了清朝統治,推翻了帝制。孫中山的理論學說、立場信念、政治近代化思想和品德情操,在中國近代歷史上可說獨秀一枝前無古人,但他領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為什麼又以失敗告終?古今中外的史說、史論歧義紛乘,說法各異。現在就讓我們走進孫中山,追隨名人的腳步,領略孫中山傳奇而又偉大的一生。

孫中山,別名孫文,出生於1866年11月12日, 孫中山出身於農家,

幼時名帝象,字德明,號日新,後改逸仙。在日本時化名為中山樵,在長期奔走革命活動中曾多次改名杜嘉諾、高野長雄、陳文、陳載之、中山二郎、吳仲、高達生、艾斯高野。辛亥革命後始稱孫中山,日本稱孫文,歐美各國則稱孫逸仙,在公文、函電中多自署孫文。

孫中山作為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國國民黨創始人,三民主義的倡導者。他

始終首舉徹底反封建的旗幟,「起共和而終帝制」。1905年成立中國同盟會。1911年辛亥革命後被推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40年,國民政府通令全國,尊稱其為「中華民國國父」。

功:孫中山順應了歷史的潮流,他建立了中國同盟會,提出了「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革命綱領和「民族、民權、民生」的三民主義,推翻了清政府,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統治,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實現了20世紀第一次巨變。他在國民黨一大上確定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使民主革命走向成熟。同時重新解釋三民主義,增加了對外反對帝國主義的內容,推動了舊民主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進程。同時,因為辛亥革命的巨大鼓舞,在20世紀初,中國的民族工業出現了難得的、短暫的春天,這樣一來,孫中山所領導的辛亥革命推動了民族工業和中國生產力的發展。民族工業的逐步發展,推動了無產階級力量的壯大,間接促使了無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

不足:他沒有認識到資產階級的軟弱性,沒有認識到資本主義救國的道路走不通。同時,他的身上也具有著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如:建立民國時,為爭取列強的支持,宣布列強一切在華特權均有效。 辛亥革命是一場在歡呼聲中失敗的革命,他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社會性質,也就談不上符合人民的長遠利益。

總之,孫中山先生功大於過,的確是一代偉人,也是當之無愧的中國國父。 我們都知道孫中山建立了中華民國,可是不久又被袁世凱竄權,緊接著就是軍閥混戰,孫中山去世後,又由蔣介石控制國民黨。但它的建立又結束了清朝統治,這樣的話我們又該怎樣對他做出評價呢?這個問題要把個人和時代區分開來。問題中所說的那些悲劇不是孫中山先生個人能力所能夠左右和改變的。對於孫中山先生本人,我們要完全肯定他。若將此段史實放到當時當代的歷史大範圍和社會大環境中去觀照,可得出較為客觀公正的結論。

相關焦點

  • 國父紀念館裡看孫中山書法
    凡到過臺灣旅遊的客人必看的就是臺北蔣介石官邸、臺北故宮博物院,再就是臺北的地標式建築101大樓和國父紀念館了,這裡就先看一下國父紀念館和孫文書法。臺灣國父紀念館位於臺北市仁愛路四段,為紀念孫中山先生百年誕辰而興建。
  • 對孫中山「國父」尊稱的由來
    孫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原名孫文,字載之,號逸仙,廣東香山縣人,是中國近代民族民主主義革命的開拓者,中國民主革命偉大先行者,中華民國和中國國民黨的締造者,三民主義的倡導者,創立《五權憲法》。
  • 孫中山「國父」之稱由來
    孫中山「國父」之稱由來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孫中山,身後被國人尊稱為中華民國的「國父」。這,既反映了億萬民眾對這位「掀倒專制奠共和」的中華民國締造者的由衷敬仰與愛戴,也源自當初國民政府的一項特別通令。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之交,中華民族正處於抗日戰爭最艱苦卓絕的時期。
  • 專訪臺北"國父紀念館"館長:不遺餘力追尋偉人足跡
    中新社臺北十一月二十六日電題:不遺餘力追尋偉人足跡——訪臺北「國父紀念館」館長張瑞濱              中新社記者路梅董會峰  從更新維護硬體設施、充分利用館內外整體空間、加強典藏文物的保管與安全,到設置孫學資訊網站、加強孫學研究交流,張瑞濱自上任之初開始,五年多來為臺北「國父紀念館」的發展完善不遺餘力。
  • 民進黨質疑孫中山「國父」地位
    自1940年3月國民黨決議尊稱孫中山為「中華民國國父」至今,孫中山的「國父」身份,在臺灣,經歷了怎樣的浮沉?背後,又折射著怎樣的時代變遷?其調查結果稱:95%受訪者承認孫中山是「中華民國國父」,78.1%受訪者支持法律明定孫中山為「國父」。2004年,民進黨籍「考試院長」姚嘉文及委員林玉體在參加國父誕辰紀念活動後,對記者聲稱「國父是外國人」,主張廢掉「國父」稱呼。
  • 一代偉人孫中山先生的故居,竟然還是兄長從美國寄錢回來修建!
    既然來到了這個以孫中山先生名字命名的城市,當然不能不去重溫偉人足跡,探索偉人故裡。索性在參觀過崖口村以後我們決定去拜訪一下孫中山先生的故居,也就是與崖口村毗鄰的翠亨村。在這裡,可以從孫中山紀念展示區裡見識到由孫中山先生親子設計的故居,故居是一幢磚木結構、中西結合的兩層樓房,在1892年之前,當時孫中山居住的還只是一棟很普通的嶺南瓦房,附近都是一片廣闊的田園,從門前就能看到一片鄉村生活的美景,到後來1892年孫中山的兄長從美國檀香山匯款回家才修建了現在的故居
  • 口述華園|vol.16 孫中山先生塑像
    它就是以「偉人風採」之名入選華南理工大學「校園十景」的孫中山先生塑像。本期《口述華園》,讓我們一起走近孫中山先生塑像。從圖書館往前就可看到在綠樹叢中矗立著的孫中山先生塑像。提到孫中山這個名字,每個人都應該熟悉,他是我國近代偉大的民主革命家,曾組織反清起義,創立三民主義;推翻封建帝制,創建中華民國;組織反袁護法;改組國民黨,實行「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
  • 追思緬懷革命先行者 臺北國父紀念館紀念孫中山逝世95周年
    「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的孫中山先生,於1925年3月12日逝世於北京。今(2020)年恰逢孫中山先生逝世95周年,當地時間3月6日下午,臺北國父紀念館舉辦紀念孫中山先生逝世95周年「摯尊95再現中山風華」系列活動啟動儀式,並邀請臺灣中國文化大學音樂系管樂團現場演出,展現臺灣年輕人對中山先生的追思與緬懷。
  • 臺灣人眼中國父變遷:孫中山曾被歸入外國史(圖)
    本報記者餘福卿/攝 如今的臺灣青年,更看重孫中山的奮鬥精神,而非政治理念 1949年之後的臺灣,孫中山敬享尊榮50年,但在最近10多年裡,隨著臺灣政治民主化、政黨輪替,以及「臺獨」勢力囂張,孫中山的形象和地位也受到影響。今天,臺灣人依然尊稱他為「國父」,但在內心深處,他就如孔子一樣,只是一個歷史人物。
  • 就在廣東,孫中山故居紀念館,一個承載我們偉人歷史的地方
    昨天小編主要呢和大家分享了孫中山故居紀念館的故居室,這也是小編第一次近距離感受我們國父生活過的氣息,心情是久久不能平靜呢,因為我們都知道孫中山先生他的革命不投機不為己不戀權,而是為國為民,參觀的過程雖然沒有熱淚盈眶吧,但小編也是十分感動的,參觀完故居室之後其實在館內也還有很多景觀是值得小編去提及的
  • 更夫培養出一代偉人孫中山,不光打更報時,還做這些事讓人敬佩
    如果沒有孫中山先生發起的辛亥革命,也許在當時的清朝政府統治下,不知道還要丟失多少土地與賠償款。也是因為孫中山先生的這番起義推翻了清朝,徹底豎起反封建的旗幟,「起共和而終二千年帝制」。是中國偉大的民主革命開拓者,也為新中國成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1940年的時候,被尊稱為「中華民國國父」。
  • 孫中山病歷複印件展出 揭秘孫中山真正死因[圖]
    孫中山患的原發癌並非肝癌,宋慶齡和孫中山結婚誓約書上的籤名是「宋慶琳」而非「宋慶齡」……近日,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47周年,廣州中山紀念堂舉辦《孫中山與中山堂》圖片展,首次在廣州展出孫中山的病歷複印件、孫中山與宋慶齡的結婚誓約書、孫中山北上用過的絨盔帽和手杖等珍貴文物,還原了很多人從未聽說過的歷史細節和真相。
  • 名校錄:中華民國國父之中山大學
    說三民主義,說到中華民國國父,那可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就是偉大的孫中山先生,而小編我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所大學就是由中山先生創辦。那就是大名鼎鼎的中山大學。中山大學簡稱中大是一所全國著名的重點大學,讓我們趕緊走近她,了解她吧。
  • 日本作家宮川東一:我直到30歲才知道,外祖父是孫中山
    孫中山有著中華民國國父的尊稱,他所提出的三民主義至今影響深遠。孫中山曾立下的誓言,激勵著中華兒女一代又一代開拓進取,為我們祖國的富強付出精力和鮮血。我們都知道,孫中山曾用名,孫文。孫中山先生從小立志好學,學成後更是用自己的學識重建了中國的政治制度。
  • 老人假扮孫中山,揚言能解凍260萬億兆美元資產,結果真騙了55萬
    ——孫中山先生的《遺囑》 眾所周知,孫中山先生是偉大的民族英雄,出生於前清同治年間,首舉徹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幟,「起共和而終兩千年封建帝制」,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也是中華民國的締造者。
  • 孫中山先生預言,如果中國遷都到這座城有望稱霸亞洲,此城在哪裡
    在舊民主革命的時代,中國最具劃時代意義的偉人,自然還得數孫中山先生。作為辛亥革命的領導者,中華民國的國父,孫中山先人的豐功偉績自不必多說。
  • 臺灣:國父紀念館VS中正紀念堂
    將國父紀念館和中正紀念堂放在一篇文章裡,不僅僅是因為參觀遊覽的順序,更是因為放在一起寫比較容易對比。國父紀念館是我到臺灣第一個去的地方,一方面是因為孫中山先生是兩岸人民都認可和敬仰的偉人,他對中國近現代史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另外一方面是因為國父紀念館也是拍攝101大廈的最理想位置
  • 孫中山後人在臺灣:在國父紀念館前擺攤
    此後,孫中山3次到臺灣,從事革命活動。  1900年9月25日,孫中山獨自一人從日本奔赴臺灣,在臺北設立指揮所,指揮了惠州起義。第二次到臺灣是1 913年8月,孫中山住在臺北一家叫「梅屋敷」的旅館裡(這裡現已改建為臺北市國父史跡紀念館,是唯一保存至今的孫中 山赴台歷史遺址)。他在此接見了一些在臺的老同盟會會員,向他們了解情況,徵詢意見。
  • 廣東有個地方 人傑地靈,名人輩出 是一代偉人孫中山先生的故鄉
    舉報   廣東有個地方  人傑地靈,名人輩出  是一代偉人孫中山先生的故鄉
  • 【走進臺灣】國父紀念館
    臺北國父紀念館館內規劃有可容納觀眾2500多人的大會堂,總面積2,844平方公尺,為島內最大型的國家級表演場地,表演廳燈光、設備一流是重要文藝活動的表演場地,演講廳常有學術性、生活性的講座;國家級的藝廊中山國家畫廊經常邀請國內外知名的藝術家在此展出;寬敞、明亮又氣派的國父史跡展東室、西室,東室以中山先生與中華民國為主題的展覽室,西室以中山先生與臺灣為主題,並介紹臺灣的歷史等等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