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航空安全管理:安全守護飛行每一程

2020-12-12 中國民航網


海南航空飛行員在駕駛艙內檢查起飛前的各項準備工作

海南航空飛行部總飛行師李成達回憶起自己的飛行經歷,他感慨萬千。海航的安全文化已與其血脈相融,近乎嚴苛的安全規定已內化為他的操作習慣。李成達向記者介紹說:「在每次飛行前,機長都會跟組員們一起重複安全、服務等注意事項,確保航班任務萬無一失。」他們對待安全一絲不苟的態度,正是海南航空安全文化最直接的體現。

安全是民航的生命線。成立26年來,海南航空累計安全運行超過740萬飛行小時。在航空安全這份答卷上,海航還曾取得過2005年首次將安全管理體系(SMS)引入中國、2008年率先實行安全主動報告制度、2015年成為中國民航首家以「零不符合項」通過增強版國際運行標準審計審核的航空公司、2018年未發生公司責任事故徵候及以上等級事件、連續14年未發生公司責任原因嚴重事故徵候等亮眼成績。

然而,這些成績的取得絕非偶然。在海南航空,「航空安全是海航事業的高壓線和生命線,任何人不得觸碰」是員工中最廣為流傳的一句話。積極建設安全文化、完善安全制度體系、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牢固安全運行基礎、加大安全投入與技術創新力度、強化安全管理辦法等等,都是海南航空為確保航空安全作出的努力。事實證明,這些努力也有效地保證了飛行和運行安全,牢牢守住了安全底線。

全員參與 安全文化深入細微之處

安全文化深入人心,體現在每位員工、每個步驟、每個環節的安全生產與運行保障上。「誠信、愛心、紀律、責任、公正、溝通和學習是海南航空安全文化的七大核心要素,海南航空始終以此積極推行安全文化建設。經過多年來一如既往地堅持與積累,七大核心內容已經深深紮根至每位員工的心裡,踐行在員工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落實到每一個航班的每一次起落動作中,實現用安全文化指導安全生產。」海航安全監察部總經理何志強介紹。

安全文化的七大核心要素中,誠信排頭,要求員工實事求是、主動報告,有錯必糾;愛心隨後,不僅關注員工勞動保護,更強調生產經營活動要把安全放在首位,並通過EAP心理諮詢師活動,保障員工心理健康;責任護航,領導責任、管理責任、監管責任、崗位責任多重責任共同為安全保駕護航;公正公開,要求不接受任何違規及違反政策的行為,政策透明,系統公開,接受監督;學習了解,以各種形式讓員工隨時了解公司安全政策和當前面臨的安全形勢。

何志強補充說:「有效及時的溝通,是安全文化的雙向疏通管,海南航空通過積極推行無懲罰性資源報告制度和搭建溝通工作平臺,任何員工均可方便地通過自願報告的形式,報告身邊的安全隱患。一經報告,便由安全監察部從頂層直接接收和評估,定期對評估收集典型和積極的自願報告,並給予呈報人以相應獎勵。」 截至2019年8月,海南航空共計收到自願報告3610多條,預計全年達到5400多條,同比增幅40%,實現了管理者與員工、專業與專業、公司與外部雙向交流的良性循環渠道。

紀律文化涵蓋了安全紅線意識和「嚴」字當頭的安全意識,體現了「安全是海航事業生命線」的安全理念。海南航空對違反安全文化的現象始終堅持零容忍,通過設定25條公司級紅線,包括飛行違紀10條、運控紅線5條、維修紅線7條,客艙(乘務員和安全員)3條,各部門又分別設有若干部門級紅線標準的嚴格紀律。

為確保各項安全機制有效落地,海南航空將「嚴」落實在日常的各個環節,從日常訓練到紀律作風,從安全意識到獎懲制度,任何一個細節都不放過。作為海南航空飛行部的一員,李成達對安全文化領悟頗深,並將其融入在自己每一項工作的細微之處。他對「嚴」字當頭的安全文化表示肯定,並舉例介紹說:「例如,每年都會對機長進行嚴格的資質排查,對於技術、作風不符合公司要求的,就會取消機長資格;嚴格執行《海航集團飛行違紀處罰標準》,從駕駛艙管理、航前飲酒等方面劃定紅線,持續開展嚴格檢查工作,嚴肅一線人員紀律作風等等,從方方面面,讓安全文化深入人心,落到實處。」

風險前置 科學管理築牢安全基礎

生產運行體系是安全的基礎,科學管理、風險前置是對基礎的雙重加固。為將安全管理由事後被動管理轉變為前置性主動風險管理,2005年,海南航空率先引進國際民航組織倡導安全管理系統(SMS)。

海航充分利用SMS體系中的信息評估機制,形成了信息驅動的安全管理模式。強制報告信息、自願報告信息、持續改進信息、飛行品質監控信息和外部安全信息五大信息功能成功幫助海航緩解了自身安全管理方面的壓力。

SMS系統只是安全管理體系建設拋出的「磚」,若要持續維持安全管理的狀態,就需要引出加強風險管理,牢固安全基礎的「玉」。海航在日常運行中便採取危險源庫管理、核心風險和基於任務風險管理三種形式,持續收集信息,開展主動式危險源識別和管控。

何志強多年的工作經驗讓他對風險管理深有感觸。他介紹,在眾多安全風險中,核心風險對飛行安全嚴重度最高。為了做好核心風險管控,海航借鑑BOWTIE理念,並在充分分析運行安全風險和參考國際民航熱點安全風險的基礎上,梳理出12大風險作為公司的核心風險。例如,針對近年來世界民航多發的跑道安全,海南航空成立了由公司運行副總裁為組長的專家團隊,識別17條危險源,制定163項包括預防和補救性屏障措施,實際運行中未發生跑道安全事件。2018年,海南航空將跑道入侵、防衝偏出跑道、防飛行失去控制、防可控飛行撞地作為重點核心風險治理項目,成立專家工作組開展專項治理工作,全年未發生人為原因事故徵候事件。


確保航班正常安全飛行是海航人堅持不懈的方向

為能夠更加客觀地反映公司的安全水平,發現安全運營的潛在風險,海南航空嚴格參照《大型飛機公共航空運輸承運人運行合格審定規則》和國際航空運輸協會運行安全審計認證標準搭建生產運行體系,建立國際標準的生產運行組織架構,接受民航局嚴格督管。李成達向記者補充說:「為加強飛行關鍵崗位人員素質管理,海南航空還採用國際先進的基於能力的訓練和基於案例情景的訓練理念,不斷優化更新訓練課件,夯實基層隊伍安全基礎,傾力建設技術過硬的王牌飛行員隊伍,建立安全班組,打通安全管理的最後一公裡。」

科技護航 技術創新深化安全品質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在航空安全裡,也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何志強堅定地說:「飛機每一次安全起降的背後,無論是飛行中先進的航空電子設備,還是地面上用於飛機維護、人員監測的保障系統,全都功不可沒。」對於安全技術方面的資金投入,海南航空堅持不封頂政策,力爭用新技術大幅提升飛行安全水平。

2011年8月,隨著兩架海南航空飛機在三亞使用RNP APCH技術進近著陸成功,海南航空首個RNP APCH項目、也是中國民航首個RNP APCH項目成功啟動試運行。

2011年9月初,海南航空運行風險管控系統(HORCS)通過驗收,並正式投入生產運行。HORCS以籤派放行平臺為基礎,將籤派放行時人工評估的所有內容按照機組、飛機、機場、天氣等風險因素進行分類和分解,通過建立風險評估量化模型,自動計算每個航班起飛和著陸風險以實現量化評估,協助飛行員和飛行籤派員綜合掌握每個航班的風險點和嚴重程度,實現了「準備-放行-預警-監控-後續分析-持續改進」的閉環管理,及航班風險的實時監控和輔助決策等功能,為籤派員與飛行員實時決策提供較為客觀的依據,降低了人為差錯發生的概率。

2013年,海南航空正式推出波音737-800型飛機的健康管理系統,後續陸續推廣應用到各機型。這一系統的最直接效果是,以前排故可能需要一通宵,有了系統就只要兩小時;以前需要等到故障表現出結果才能發現,現在當飛機部件出現缺陷但還未表現出來時就被發現,而且系統能自動向專業工程師發出預警,地面維修專家可以提早做好各項準備,能有效前置性識別和排除潛在故障。

積極投入資金為飛機加裝衛星電話系統,實現駕駛艙與地面籤派員之間空地實時互聯。各種新技術的投入使用,再輔以AOC專家風險會商機制等制度的運作,為飛行安全加上了堅實的防護,為旅客的安全出行和幸福生活獲得感提供有力保障。

海航深諳「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之道。26載並不是終點,是海南航空繼續保持安全品質前行的承諾。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海航將繼續不懈努力,勇擔重任,堅守安全生命線,全方位守護從起飛到落地,從春夏到秋冬的每一程,為新中國民航事業的發展保駕護航。(《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 記者劉璐)

相關焦點

  • 海航:每一趟安全飛行都沒那麼簡單
    據了解,一名飛行員需要進行1-2年的飛行基礎培訓,4-5年的飛行經歷積累才符合成為機長的基本要求,期間需要經過多次的模擬機訓練考核,航線帶飛檢查,才能成為一名真正的機長。在擁有過硬技術的同時,自我管理意識、責任意識與擔當意識也是每個飛行員必須具備的素養。  空乘人員空乘人員除了為我們服務,也在守護著每一位乘客的安全。
  • 海南航空配載管理安全班組獲「2019年度全國青年安全生產示範崗...
    民航資源網2020年12月1日消息:近日,共青團中央、應急管理部聯合公布2019年度全國青年安全生產示範崗創建成果,海航集團旗下海南航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海南航空)配載管理安全班組榮獲「2019年度全國青年安全生產示範崗」稱號。
  • 空中巴士「安心飛行」計劃 守護新常態下航空旅行安全
    空中巴士在上海舉行「安心飛行」計劃和守護新常態下航空旅行安全分享會。 空客工作人員介紹「安心飛行」計劃。 春秋航空副總裁張武安介紹最新A321NEO客機。
  • 海南航空以卓越管理打造世界級五星航空品牌
    海南航空「海南自由貿易港號」主題塗裝波音B787飛機(褚文銘/攝)安全守護 堅守民航安全生命線安全是航空運輸的重中之重。海南航空將安全視為公司發展的生命線,深入貫徹落實民航局「三個敬畏」、「抓作風、強三基、守底線」的工作精神,全力守護航空安全。自1993年首航至今,已累計安全運行超過800萬飛行小時,為中國民航交上了亮眼的安全成績單。
  • 首都航空西安基地:守護好陝西空中防線 將安全落到實處
    2020年6月是全國第19個「安全生產月」,首都航空西安基地「安全生產月」活動正在有條不紊的開展,將安全意識深入每一個崗位和員工,消除事故隱患,築牢安全防線,守護好陝西空中防線。蓋達組織觀看《「三基」建設永遠在路上》視頻宣教片6月4日首都航空西安基地以「安全生產月」和「三個敬畏」為主題制定相關宣傳海報、橫幅等,懸掛於辦公室、飛行準備室,擴大安全宣傳覆蓋面,營造安全運行的濃厚氛圍。
  • 南航海南實現第27個安全年 安全飛行近12.9萬小時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年,南航海南分公司在海南建設自貿區(港)的背景之下,緊隨南航集團「三二四五三」戰略要求,積極打造一流分公司,構建大陸和海南島之間的空中橋梁,給廣大旅客提供便利的出行保障,全年實現安全飛行近12.9萬萬小時,保障4.9萬架次航班安全起飛,運輸旅客683萬人次。
  • 海南航空為海南自貿港建設打造靚麗名片
    海航集團董事長陳峰領取2019年SKYTRAX世界五星航空公司獎牌匠心守護飛行安全「航空安全是海航事業的高壓線和生命線,2019年,海南航空深入學習貫徹國務院、民航局關於民航安全生產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全面貫徹執行海航集團「聚焦主業、深化轉型、優化管理、提質增效」的指示精神,嚴守「安全就是海航事業的高壓線和生命線」理念,壓實安全主體責任,強化民航「三基」建設,紮實核心風險管控,全方位強化安全運行管控,全年安全飛行77.7萬小時,累計安全運行超過790萬飛行小時,匠心守護旅客安全飛行27年。
  • 強三基保安全海南航空舉辦空中安保人員職業技能大賽
    2020年10月30日,海口——本報訊:(通訊員 馮昌帥 作者單位 海南航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為弘揚和踐行當代民航精神,營造「比、學、趕、超」的工作氛圍,檢驗空中保衛人員綜合應急處置能力,促進員工職業技能與安全意識提升,2020年10月29日,海南航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海南航空」)在海口舉辦
  • 長龍航空承辦年度浙江轄區安全管理交流研討會
    民航資源網2018年12月24日消息:為認真落實民航局安全工作要求,不斷夯實「三基」建設,12月21日,2018年度浙江轄區飛行檢查委任代表、客艙乘務檢查員述職會暨安全管理交流研討會在長龍航空總部大樓召開。
  • 海南航空「王牌」機長於國旺23年安全運送上百萬旅客
    開飛機的人,俗稱機長,必須以萬無一失的態度,守護著夢想,把控著乘客的安全。2015年11月,剛剛度過56歲生日的於國旺。是海南航空首批機長之一。23年的飛行歷程,他累積飛行小時超過25000小時,飛行裡程1600多萬公裡。按繞地球一圈4萬公裡計算,他已駕著飛機繞了地球400多圈,將上百萬旅客安全送達目的地。
  • 海南航空全力保障國際「客改貨」航班安全運行
    中國民航網 通訊員莊嘉斌 報導:深圳作為重要的國際交通樞紐,也是海南航空「客改貨」業務的主戰場。自今年4月12日深圳始發HU7983深圳-馬德裡第一班客改貨航班開始,海航集團旗下海南航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海南航空)深圳空保中隊在深圳地區已累計執行110班客改貨航班,全力保障國際客改貨航班的安全運行。
  • 海南航空譚軍:結緣藍天四十載 開拓創新為飛行
    2020年12月17日下午,剛剛結束因執行境外航班隔離的譚軍來到海南航空海口總部。剛一下飛機,迎接他的是燦爛的鮮花與熱烈的掌聲,「譚機長您辛苦了!」前來迎接他的領導與同事齊聲說道。這一天,海南航空飛行部為譚機長舉行了一場特別的退休儀式,為他四十餘年的飛行生涯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 奧凱航空安全管理水平提升側記
    這也是民營航空的「報春第一枝」,標誌著非公有制經濟開始進入中國民航業。自創立之日起,奧凱航空就清醒地意識到,航空安全是關係到企業生死存亡的「生命線」。自成立12年來,奧凱航空堅持「安全第一」的原則,從關係飛行安全的各環節入手,狠抓安全管理,確保飛行安全。奧凱航空的成長並非一帆風順,遇過不少挫折,擔子無比沉重,步子如履薄冰。但奧凱人深知,飄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 烏魯木齊航空赴海南航空開展FOQA學習交流活動
    2020年12月23日,海口——本報訊:(通訊員 吳迪 作者單位 海南航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為了更好的提升海航集團各航司QAR數據工程師的理論素養和實踐能力,造就一支基礎紮實、業務精良、創新發展的骨幹隊伍,海航集團旗下海南航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南航空)安監部飛行數據管理中心長期注重飛行品質監控
  • 精檢細修 安全至上 海南航空太原基地為換季航班安全運行保駕護航
    2020年11月3日,海口——本報訊(通訊員:孫玉荷 作者單位 海南航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十月的一個傍晚,下班返家路上的海南航空太原基地維修帶班員何俊崗臨時接到電話通知,海航太原基地兩臺GPU電源設備突發故障,無法正常保障生產。
  • 規模擴張不是航空安全藉口:探索海航式平衡
    近日,德國航空事故數據評估中心(JACDEC)公布了2015年全球安全航空公司榜單,海南航空榮膺第八,這是海航第三次入圍前十名。近二十餘年的「爆發式」成長,令海航成為世界規模擴張速度最快的航空公司之一,同時,海航也被評為中國最安全的航空公司。究竟成長與安全之間應如何平衡,網易航空就此對話海南航空公司,探討在「爆發式」成長模式下,海航式安全之道。
  • 海南航空強化壓艙物管控 降低風險確保航空安全
    中國航空旅遊網訊www.cnair.com  (通訊員 方禺天、孫栓寧)為了提高飛機載重平衡安全,海航集團旗下海南航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海南航空」)地服管理部部署專項小組全程監控壓艙物裝卸,逐個航班排查風險隱患,有效確保航空安全。
  • 河北航空飛行部弘揚「證」能量 嚴資質保安全
    民航資源網2017年6月29日消息:安全是航空公司生存和發展的「命脈」和生命線。在影響飛行安全的諸多因素中,人的因素始終是危及飛行安全的首要因素,其中,機組原因佔到很大比例。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的一份統計,2011年世界民航共發生92起民用航空器事故,其中機組原因導致的事故達到54%。
  • 海航機長:情系飛行四十餘載 安全鑄就飛行人生
    中國民航網 通訊員石俊 報導:近日,海南航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南航空")B737機隊朱進明機長迎來他的60歲生日並將光榮退休。在安全飛行42年後,他終將與藍天作別。1988年,朱進明轉業到地方工作,進入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任職,因情系飛行,在上海高院工作四年後,於1992年進入上海航空公司,開啟民航飛行的歷程。2001年9月,朱進明進入海南航空工作,先後執飛波音767、波音737機型,最高技術級別為B類飛行教員,並於2016年11月獲得民航總局授予的民航飛行安全銀質獎章。截止退休,朱進明已安全飛行逾21110個小時。
  • 海南航空太原基地緊急搶修除冰車確保航班運行安全
    圖:海南航空太原基地航空器除冰場景民航資源網2021年1月9日消息:2020年12月以來,太原地區氣溫持續維持在零度以下,並時常伴有大風,對航班運行而言是一場不小的考驗,使得航司對除冰車輛保障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