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海航背後 | 每一趟安全飛行,都沒那麼簡單)
平穩舒適的飛行過後,飛機開始降落了。穿過厚厚的雲層,飛機猶如一隻掠過海面的鷗鳥,劃出一條優美流暢的線條,穩穩噹噹地降落在跑道上,滑行至停機坪。伴隨著空乘人員貼心的提醒,又一趟空中之旅圓滿結束。
有一句濃而不膩的雞湯說得好:生活從來都不容易,當你覺得容易的時候,肯定是有人在替你承擔屬於你的那份不易。安全飛行也是如此。那麼,猜一猜這看似輕鬆的飛行背後,是什麼在守護著乘客們的安全?
準備飛行階段
如果你以為保證安全飛行只需要做好飛行過程中的舉措便可以了,那可就錯了。從進入機場開始,對於安全飛行的考驗便也開始了。每一次的起飛之前,都需要各崗位的工作人員細緻認真的準備工作來確保每位旅客的安全。
安檢人員
《中國民用航空安全檢查規則》中明令禁止旅客隨身攜帶或者託運手釘等軍械、警械,酒類不可隨身攜帶但可託運。
然而,總有旅客心懷僥倖。所以每天,機場安檢員們都會憑藉自己的「火眼金睛」查獲數起旅客隱匿攜帶違禁物品的不安全事件。而鳳凰機場被民航局職業技能鑑定中心正式授予全國民航第一批I類安檢職業鑑定培訓機構,成為目前國內獨家I類安檢職鑑培訓機構,為確保民航空防安全打下堅實的隊伍基礎。
監控人員
在龐大的機場航站樓,每一個角落都有攝像頭在監控航站樓的實時動態。
在這背後,這是機場安防監控設備的工程師們無處不在地保護旅客的安全。他們細緻地觀察航站樓裡的動態,尤其是人員稀少、偏僻空間的狀況,為旅客安全出行間接提供強有力保障。同時,工程師們還定期對各類設備設施進行巡視檢查,並認真梳理、歸檔每一類設備設施的運行狀態,其位置、編號、監控區域等均能熟記於心,保證了設備完好率100%。
調度員
在美蘭國際機場,運行指揮中心是機場安全運行管理的「指揮中樞」,是機場安全生產和旅客現場服務的最高協調管理機構,是機場運行信息發布和傳遞的關鍵部門。保障各項運行工作安全、有序的進行,航班及時正點是調度員的使命。
此外,美蘭機場科技創新應用的又一成果——自主研發的「無線站坪調度系統」已於2015年11月正式發布上線。這是國內首家應用4G無線專網、無線站坪調度軟體、智能對講於一體的航班保障系統,有效地提高了海口美蘭國際機場航班保障效率。
機務人員
飛機幕後,有這樣一群人,不論酷暑嚴冬,不論風霜雨雪,都在機坪上奔忙,他們就是既能修飛機,又能做研發的航空安全守護者——海航技術機務。
飛機是一個高科技的交通工具,其電子、通訊、材料、結構、工藝等都是最新科技的集中體現。而飛機的安全飛行,離不開機務人員嚴謹細緻的維護。為了能給旅客提供安全、舒適的空中旅程,機務們各司其職、互相配合,用專業的維修技術和高度的責任感,一項項,一步步,一絲不苟地完成檢修項目,護送飛機安全飛行。
定檢維修:就像是給飛機做「體檢」,根據飛行時長、飛機零部件的循環使用周期及狀態確定是否需要進行「體檢」,做何種級別的「體檢」,大到飛機整機拆除的退租/結構(D)檢,小到只為飛機檢查、測試的A檢,任何一個部位都要充分檢查,維持在最佳狀態。
航線維修:就是給飛機做「保養」,每執行一段航班,就會對照工作單對飛機狀態進行一一檢查,飛機航前、過站、航後,每一次檢查都馬虎不得,繞機檢查看外表損傷、勤務檢查、故障排除讓飛機恢復適航,每一次飛行,都要保持健康狀態。
空中飛行階段
在精細的準備工作之後,航班終於安全起飛了,而飛機安全運行保障工作也進入到了另一個重要階段:
飛行員
所謂一機之長,執掌一機。在空中,機長是整架飛機上所有人的依靠。據了解,一名飛行員需要進行1-2年的飛行基礎培訓,4-5年的飛行經歷積累才符合成為機長的基本要求,期間需要經過多次的模擬機訓練考核,航線帶飛檢查,才能成為一名真正的機長。在擁有過硬技術的同時,自我管理意識、責任意識與擔當意識也是每個飛行員必須具備的素養。
空乘人員
空乘人員除了為我們服務,也在守護著每一位乘客的安全。把安全知識傳達給旅客是空乘人員的責任:在起飛前,空乘人員會播放安全宣傳視頻;飛行過程中我們也經常聽到空乘人員提醒乘客關閉手機,系好安全帶,收起小桌板,調整靠背,打開遮光板等安全細節。
每一位空乘人員都需要每時每刻保持冷靜的頭腦,用來應對各種突發情況,而當真正出現突發情況時,他們需要沉著冷靜,用專業的知識、豐富的經驗來應對緊急事件,保障乘客的安全。
飛行籤派員
飛行籤派員隸屬於運行控制中心,素有「地面飛行員」之稱。飛行籤派員不光要對飛機起飛前的各種狀態負責,更重要的是,他們還需要通過高頻、甚高頻、衛星電話以及ACARS(飛機通信尋址與報告系統)等設備與機組隨時保持聯繫,實現對執飛飛機的跟蹤監控飛行。當航班遇到惡劣天氣(颱風、火山灰、雷雨區等)造成正常航路短時內無法執行而請求改航時,飛行籤派員就會通過各種途徑了解惡劣天氣詳細信息,研究可行的改航繞飛方案,從而確保乘客的安全。
同時,還有後臺的機務工程師們也在時刻密切關注著採集回來的各類數據,緊盯著屏幕上的動態顯示信息,科學有效地進行數據分析,絕不放過任何一個微小警告,時刻準備著迅速處理各類情況。
航空安全員
你知道嗎?在每一趟飛行過程中,機艙上都有「便衣衛士」——航空安全員就在乘客們中間。他們身懷絕技,具有高超的格鬥技巧,當遇到險情時,可以一招制敵,保衛乘客的安全。同時,他們還具有超強的心理素質:在正常飛行中,他們藉助特定工具,如鷹一般的眼睛時刻觀察著客艙的每一個角落,一旦發現有可疑外來物品或者異常行為的乘客,即刻採取措施;在遇到突發險情時,更是臨危不亂,危難時刻挺身而出。正是因為航空安全員具有超強的身體素質與心理素質,整個飛行的全過程都保持高度警惕的狀態,因此被稱作空中的最後一道防線。
經過漫長的飛行,飛機終於平安到港了,而此時,機坪上的航後工作才剛剛開始,一派繁忙:檢查飛機的、外表清洗的、故障處理的……這不,帥氣的機務正熟練地操作著海航技術機務研發的飛機外表清洗設備,高效地為飛機洗澡,以保障下次飛行的安全。
科學管理方法和技術創新
除了如此多的工作人員,科學的管理和先進的科技也為安全出行提供了有力保障,其中積極參與中國民航改革的海南航空則是行業安全管理的先行者。
先進的安全管理
2005年海南航空有幸被選為中國民航首家試點SMS系統的企業,通過多年來SMS體系建設的不斷深入和前置風險管理,有效降低後果類安全事件的發生。2015年海南航空被民航局選為開展安全績效的試點單位,通過搭建安全績效管理架構並設定相關指標/目標進行定期監控,同時借鑑英國民航局先進的Bowtie模型理念,對核心風險進行全方位管控。
同時,海南航空不斷踐行國際運行標準、積極借鑑西方先進的安全管理方法。2015年,海航全面推行E-IOSA審核(國際航協運行安全審核),7月份海南航空以「零不符合項」順利通過了E-IOSA審核,為公司增強了抵禦風險的防護厚度。
技術創新
持續的技術創新是海南航空安全運行的重要保證,HORCS(海航運行風險管控)系統於2013年上線使用,2015年進行二期功能開發,有效地實現了航班風險的實時監控和輔助決策等功能。通過對安全運行過程的系統化、數位化、集成化直觀顯示,為籤派員及飛行員實時決策提供較為客觀的依據,同時提高了人員工作效率,降低了人為差錯的發生。
付出總有回報,海航集團旗下海南航空已連續六年獲SKYTRAX全球五星航空公司,在德國航空安全數據評估機構JACDEC發布的「全球最安全航空公司榜單」中,以零事故率位列全球第五、內地航空公司之首。
除了海南航空,天津航空在科學管理和技術創新上的表現也可圈可點。
今年11月,天津航空新運行控制中心(AOC)正式啟用。全新AOC採用在行業內尚屬首創的中心輪輻式席位布局有效提高控制席與籤派員之間的溝通效率;同時還採用自主研發的A-Monitor系統、A-Talk系統,由此實現24h無間隙了解航班運行狀態;此外,全新AOC採用的面式頂部光源、曲面電腦顯示屏、無線電子設備等新設備,極大限度的避免了因為視覺疲勞、線路分布等原因帶來的安全隱患。
▲ 核心指揮區
▲ A-Monitor系統,所有在飛航班實時監控中
此外,天津航空還創新性地將跑道概念融入新AOC設計中。進入AOC後,首先映入眼帘的有一條真實模擬的19號跑道,根據磁航向設置跑道方向的行業設計標準真實還原飛機起降跑道。時刻提醒天津航空的每一名民航工作者要時刻謹記安全責任和標準化程序,保障每一架飛機安全起降。
在一次次安全飛行背後,沒有震撼人心的豪言壯語,也沒有驚天動地的豐功偉績,有的是無數次對飛機精細的清潔與檢修,是無數回對旅客細緻的安檢與安全提醒,是無數個飛行旅程中的緊急事件處理,是無數位工作人員在平凡崗位上的不平凡付出。(來源:海航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