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燈寺石窟 | 中國石窟造像尾聲中的最後華章

2020-08-27 玉東觀察

從平順縣城出發,經過1個多小時的車程,就轉入了臨近金燈寺的海拔1800多米的盤山公路。

因為近幾年加快旅遊公路建設的原因,雖然已經感受不到過去山路崎嶇、幾把方向轉不過一個路彎的險峻,但跳入眼帘的依然是山勢陡峭、巍峨挺拔的太行勝景。

快要進入背泉村界時,懸崖峭壁、林深洞幽撲面而來,蔚藍的天空瞬間更加清澈,一朵朵白雲自由地飄來飄去,不停地扭動身姿,在藍色的畫布上組合成一幅幅活潑靈動的畫面。

停車駐足,登高四望,崇山峻岭、千峰百嶂,一道道身披林莽的山脊,墨綠中點綴著一片片酒紅色的、微微泛黃的花團,黃綠相間,紅黃相擁,花團錦簇。儘管還沒有踏入金燈寺,但蜿蜒於煙波雲海之中的美景,竟讓人真真切切感覺到了遠離塵囂的清幽。

金燈寺坐落在素有「不登林濾山,不知太行險」之說的林濾山東面陡崖之上。遠遠望去,寺頂巨崖當空,寺下萬丈深淵,窟的外簷就山開鑿,渾然一體,自然形成一座座殿堂。

邁步前行,關帝廟、鐘鼓樓、聚仙樓、延壽殿、銅佛樓、神佛殿、水羅殿、大佛殿依次羅列,錯落有致。

山腰的北屋鑿有14個大小不同的洞窟,門闢中間,窗隔左右,形制石樸,結構奇特,簡樸粗獷。

步入著名的水羅殿內,79幅浮雕壁畫引人駐足。更有意思的是,殿內泉水一股股從殿西北角的石縫注入水池,四季長流,清澈見底,池沼上鑿就的回形石堤,可以讓喜歡石刻藝術的遊人沿堤繞窟,近距離觀賞佛龕佛像。

轉出水陸殿,便是分散在幾個院落的佛像,窟內300多尊佛像千姿百態,可惜的是許多尊佛像頭部被盜,破壞了石像整體效果。即便如此,整個摩崖上雕刻的規格大小相等的千佛,仍然使之成為名副其實的石刻藝術宮殿。


據寺內石碑記載,林州市在西漢高帝二年置縣「隆慮」,東漢延平元年因避殤帝劉隆,更名林慮縣。而金燈寺始建於北齊,明弘治十七年開鑿,歷經嘉靖、隆慶、萬曆年間完善,形成十四座洞窟、三十七個佛龕、五百餘尊摩崖造像相映成輝的宏大規模。

在和長期看護金燈寺的兩名信徒交談中得知,金燈寺起初叫寶巖寺,寺東面的一個山頭叫「起燈山」,寺西不遠處的山頭叫「落燈山」。因為創始人芋禪師在寶巖寺修行的緣故,周邊的寺廟全部歸屬寶巖寺管理,加上地勢最高,每到夜晚還願放飛的孔明燈飄入寺內便不再前行,致使寺內金光滿照,所以就有了金燈寺之名的來歷。明代文人申銳為此讚嘆曰:

矗突危峰倚碧空,何年肇建梵王宮。

時闢寶地鳴清磬,口見秀雲繞翠松。

燦爛金燈光佛座,玄微石洞顯神功。

登臨殊覺非凡世,疑入蓬萊境界中。


出金燈寺行走數百米,來到寺背後的山坡上,青石嶙峋,芳草萋萋,天空高遠,便是晉東南地區存塔數量最多的一個石塔林了。



遠遠望去,原野上大大小小的明清舍利塔有46座,有方形、六角形、圓形、覆缽式、亭閣式等,排列有序。孤單的數棵老樹無言為鄰,守護這些似乎有靈魂的石塔。



金燈寺石窟始於北齊,盛於明代,是中國石窟建築史上年代明確的最後一個石窟群,其間造像,是中國石窟雕像藝術即將謝幕之際的經典。



它也是高平羊頭山北魏石窟外,晉東南第二大石窟群,既承漢魏唐宋之遺風,又有明代石雕的特色,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被譽為中國石窟藝術的尾聲華章。


來源:旃檀精舍

相關焦點

  • 金燈寺——懸空寺:山西第二大石窟群,16個石窟500餘尊雕像
    這些年,無論是在網上看到,還是在生活中聽到與金燈寺有關的信息金燈寺石窟,從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起,至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止,歷時60餘年,開鑿於山巔自然形成石凹內。金燈寺現存皆為明代遺物,東西七進院,大小石窟16個,佛龕8個,摩崖造像500餘尊,規模宏大、雕造精美,為山西省第二大佛教石窟群,被譽為「太行石窟群、上黨懸空寺」及「中國石窟藝術的尾聲」。
  • 再走太行:駛太行天路、觀金燈寺石窟、虐天生橋貓路
    ▼天路2.山西平順金燈寺石窟石窟建在海拔1700米處一天然石崖裡。北依陡崖,南臨深谷,建築面積五百多平米。石窟始鑿於北齊(550年),明弘治年間擴建。石窟依崖設置,自東向西長條形平面布局,一進七院,佔地2000餘平米。現存大小石窟17個,雕像281尊,浮雕像1200餘尊。
  • 山西晉東南有個小小「懸空寺」,小巧玲瓏石窟美,堪比大同懸空寺
    石窟造像。再比如石窟數量,好多網文也是想當然,未加考證,這裡不去細說了。一切數據以文物出版社的書籍為準。金燈寺的美,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欣賞:一是高崖危樓懸空寺,二是明代石窟造像美,三是莊嚴肅穆石塔林。二、明代石窟造像美金燈寺是一座以石窟造像為主要特點的寺廟。根據石窟內存的明代石碑和平順縣誌記載,金燈寺始建於北齊,盛行於明代,尤其是石窟基本都是開鑿於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至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這61年間。
  • 中國四大石窟中「麥積山」石窟,為什麼被「東方雕塑陳列館」
    說到中國四大四大石窟,很多人會隨口說出其中三個:敦煌的莫高窟、大同的雲岡石窟、洛陽的龍門石窟,但最後一個,天水麥積山石窟就未必是人人都能說出來,天水麥積山石窟是四大石窟中「最沒名氣」的一個石窟,但這個「最沒名氣」的石窟卻為什麼被稱為「東方雕塑陳列館」?
  • 石窟藝術研究|麥積山石窟力士造像的考察(節選)
    現在泛指佛教造像中除天王之外的人形守護神。麥積山石窟的力士從一開始就是成對出現的,帶有明顯漢化的特徵,身穿「X」形披巾,或者身著裲襠鎧甲,面目猙獰,眼球凸出眼眶,被塑造得誇張,威武。西魏的力士造像在麥積山石窟塑像作品中沒有遺存,現在能見到的只有133窟16號造像碑中欄三佛左右兩側力士,上身著圓領無袖長甲。
  • 山西這座古寺,雖名氣不顯,但內有國保石窟,離長治市70多公裡
    ,從明代開始就進行石窟的鑿刻,耗費了60年才開鑿成,這裡雖然名氣不顯,鮮為人知,但是其文化底蘊深厚,很適合喜歡小眾景點的遊客。金燈寺的建築意在突出石窟的開鑿,現在有25個大小不一的洞窟,大多也朝南方向,在明朝的嘉靖、萬曆年間開鑿的比較多。
  • 中國三大石窟、四大石窟、十大石窟,以及它
    中國的三大石窟是莫高窟、雲岡石窟、龍門石窟。莫高窟位於甘肅敦煌市東南的鳴沙山東麓。雲岡石窟位於山西大同城西的武周山麓。龍門石窟位於河南洛陽南郊伊河岸邊。龍門石窟也是書法藝術史是寶藏。著名的書法精品龍門二十品,是後代碑拓鑑賞家從龍門石窟眾多的石刻造像題記中精選出來的書法極品。清代學者康有為曾大力提倡整個社會書寫要用魏碑體,還稱讚魏碑有十美,如:筆法跳躍,結構天成,血肉豐美等。時值今日,魏碑體還作為標語、裝潢用字廣泛使用。由此可見,二十品在書法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 鑑賞|麥積山石窟造像中的東方微笑
    處於古絲綢之路上的綠洲重鎮天水,自然成了佛教和佛教藝術傳入中國的一個興盛之地。歷史的打磨和文化的積澱對於一個文明古蹟的至關重要,而此時面對一個個石窟一尊尊佛像,最折服我不能自已的,是當時那些藝術家、工匠哪來如此大膽的突破和精湛的技藝,活脫脫就是在佛教世界設計了一個自己熟悉的天,創造了一個自己熟悉的地,雕塑了一個個真實的自己。同時,也開啟了神在人間的時光。我沉思許久,沒有答案。
  • 三大石窟首次聯袂開展,佛教為何造像?石窟展覽需要什麼高科技?
    提到中國的三大石窟,也就是敦煌莫高窟、雲岡石窟、龍門石窟,那可謂是大名鼎鼎,它們都位列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除了莫高窟,由於過於脆弱,出於保護的目的,只是作為博物館有限制地對外開放外,其它兩個,都是國家級的5A級景區。
  • 國富「又見大唐」談龍門石窟奉先寺造像
    在國富的版畫創作中,始終貫穿著這樣一種藝術詩性的追求:以詩的品格、詩的靈性、美的表現去震撼欣賞者的心靈世界,讓欣賞者在平庸的生活中獲得精神的洗禮和靈魂的安寧。國富把藝術作品展現在欣賞者面前,讓人們去觀照,去感受,去領悟。國富的繪畫,同樣源於優秀的中國藝術傳統。
  • 洛陽龍門石窟魏唐造像藝術展深圳開展
    新華網深圳12月31日電(記者李曉玲)「星龕奕奕翠微邊--洛陽龍門石窟魏唐造像藝術展」30日在深圳博物館歷史民俗館開展,展覽匯集了不少珍貴文物,展品中的數件超大體量、超重量級的佛坐像,都是鎮館之寶。
  • 大巧若拙,觀龍門石窟奉先寺造像之美
    老子「大巧若拙」的美學思想對中國繪畫、美學、雕塑等都有很深的影響。龍門石窟造像手法就典型地體現了老子「大巧若拙」的美學思想。但是從「大巧若抽」美學思想分析對龍門石窟造像手法的影響的文獻資料較少。下面將從老子「大巧若拙」美學思在繪國、雕塑兩個方面和有關龍門石窟造像手法的文獻進行綜述。關於老子「大巧若拙」在繪畫中的研究中,馮莎莎」"楊麗霞」認為「大巧若拙」是中國美學的重要命題,它對藝術家繪畫的形式語言和思想境界產生了深刻影響。
  • 中國超低調的石窟,見證了北魏佛文化的繁盛,如今藏有5萬尊造像
    四大石窟之一,但其實除此之外,雲岡石窟還有更多響亮的稱號,比如它是中國第一處由皇室顯貴主持開鑿的大型石窟;它代表著中國5世紀至6世紀時期佛教的最高藝術等等。個,石雕造像59000餘尊,譽為中國的佛教藝術殿堂。
  • 中國超低調的石窟,見證了北魏佛文化的繁盛,如今藏有5萬尊造像
    說到雲岡石窟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這裡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但其實除此之外,雲岡石窟還有更多響亮的稱號,比如它是中國第一處由皇室顯貴主持開鑿的大型石窟;它代表著中國5世紀至6世紀時期佛教的最高藝術等等。總之雲岡石窟總是帶著一種神秘和厚重感展示給全世界的旅行者。
  • 中國石窟數不勝數,不只「四大石窟」或「十大石窟」,還有這些
    中國石窟數不勝數,稱其遍布祖國大地亦不為過。莫高窟、雲岡石窟、龍門石窟、.麥積山石窟以中國「四大石窟」聞名於世。而百度詞條還有包括「四大石窟」在內的中國十大石窟: 1.莫高窟:又稱「千佛洞」,位於敦煌縣城東南25千米的鳴沙山下,因其地處莫高鄉而得名。它是我國最大、最著名的佛教藝術石窟。
  • 不只有莫高窟,在中國南方還藏著世界遺產的石窟,可看宋代精美造像
    說到中國石窟的話,相信大部分旅行者首先想到的就是敦煌莫高窟或者是雲岡和龍門石窟等,不過作為佛教文化濃鬱的中國來說,歷朝歷代修建石窟的記錄可謂是數不勝數。如果說河西走廊作為中國石窟開篇的話,那麼重慶大足地區的石窟則是見證了中國石窟的最後輝煌。
  • 關於公布金燈寺石窟遊客最大承載量的公告
    現將金燈寺石窟最大承載量予以公布。遊客對國家應對重大突發事件暫時限制旅遊活動的措施以及有關部門、機構或者文物管理所釆取的安全防範和應急處置措施,應當予以配合。如違反安全警示規定,或者對國家應對重大突發事件暫時限制旅遊活動的措施、安全防範和應急處置措施不予配合的,依法承擔相應責任。在遊覽過程中要服從工作人員現場引導和指揮,寺院內嚴禁嬉戲打鬧、高聲喧譁;禁止吸菸、燃香或使用明火。
  • 中國四大石窟之—甘肅麥積山石窟
    #遇見美好#麥積山石窟,位於甘肅省天水市東南秦嶺山脈,是小隴山中的一個孤峰,高142米,石窟所在的山形因像農村的「麥秸垛」,被稱作麥積山。是世界文化遺產,國家5A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四大石窟之一。
  • 洛陽龍門石窟魏唐造像藝術展在深圳博物館展出
    12月30日,深圳博物館聯合龍門石窟研究院舉辦的「星龕奕奕翠微邊——洛陽龍門石窟魏唐造像藝術展」,在深圳博物館歷史民俗館開幕,展覽將持續至2021年5月23日。龍門石窟大規模開鑿始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之際,經北魏隋唐及此後歷代的營造,兩岸崖壁上的窟龕星羅棋布,南北綿延長達1公裡。至今龍門仍存窟龕2300餘座、造像11萬餘尊。2000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龍門石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 中國四大石窟之首,精美無比的雲岡石窟
    雲岡石窟位於中國北部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裡處的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1公裡。主要洞窟45個,大小窟龕252個,石雕造像51000餘軀,為中國規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與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和天水麥積山石窟並稱為中國四大石窟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12月14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07年5月8日被國家旅遊局評為首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8:30——17:30,旺季八折優惠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