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城醫生克服頭暈胸悶等高原反應 海拔4300米做闌尾炎手術一下臺就...

2020-12-08 東北網

生活報8月6日訊 提及西藏,多數人腦海中呈現的是巍峨的群山、潔白的雲朵、湛藍的天空……然而對於援藏醫生來說,在高寒缺氧的氣候,艱苦困難的醫療條件下,還要克服頭暈、胸悶等高原反應開展工作,這才是他們的日常。6月5日,哈醫大一院第六批援藏專家麻醉科王華民、普外科吳艦宇、口腔外科尹曉東、心內科于洋、超聲科陳闖五名專家,義無反顧地來到了海拔4300米的西藏康馬縣,進行為期6個月的援藏工作。

呼吸困難剛下飛機就有高原反應

「第一天到達拉薩,剛下飛機的那一刻,高原反應就出現了,稍微走得快一點就感到呼吸困難。」哈醫大一院普外科吳艦宇醫生告訴記者,雖然來之前做好了心理準備,但是高原反應著實讓他和隊員們猝不及防。

康馬縣衛生服務中心是一所二級乙等醫院,全院員工包括保潔人員加在一起也不到50人,醫院沒有血庫,也沒有病理科,甚至連做手術的麻醉藥品也十分缺乏。當援藏專家一行人輾轉抵達康馬縣人民醫院後,這裡艱苦的醫療條件,藏族患者們迫切的眼神,讓專家們感到自己肩上的擔子又沉了幾分。

克服疲憊第二天就開展闌尾炎手術

6月16日,五位援藏醫生團隊克服旅途疲憊,以最快的速度進入工作狀態。第二天上午,吳艦宇醫生就遇到了一位12歲右腹部疼痛的藏族小學生。心內科醫生於陽由於是第二次援藏,比較有經驗,因此在於醫生的協助溝通下,超聲科醫生陳闖細緻地為男孩做了腹部超聲。吳艦宇醫生根據臨床表現及超聲判讀,診斷該患兒為急性單純性闌尾炎,考慮到患兒近兩周右下腹痛頻繁發作,建議手術治療。

還沒有適應海拔4300米高原反應的哈醫大一院援藏團隊迅速集結,麻醉專家王華民立即到手術室進行麻醉前準備,發現醫院沒有全麻藥,最後只能實施硬膜外麻醉,王華民為藏族麻醉醫生德吉曲宗詳細講解操作規程,順利完成了麻醉。隨後,口腔外科醫生尹曉東主動擔負起巡迴任務。術後第二天患兒自由行走,手術切口也癒合得很好。

考驗體力五名援藏醫生平均年齡48.8歲

不久之後,援藏專家們又接診了一例闌尾炎穿孔的患者,由於患者病情嚴重,這臺手術做了兩個多小時才結束。下臺後,專家們的手術衣全都溼透了,必須立刻吸氧才得以緩解身體的不適。吳艦宇告訴記者,醫院的電梯因為出現故障壞了很長時間,手術結束後,醫生們還要把患者從三樓的手術室抬回二樓的病房,對體力也是極大地考驗。

「我們五個人平均年齡是48.8歲,可以說是這幾批援藏隊伍中平均年紀最大的一支隊伍了,每天在醫院忙完回到公寓,大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吸氧,但是能為藏族同胞解除病痛,看到他們臉上淳樸的笑容,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吳艦宇說,目前他們除了積極協助當地醫生開展一些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工作,還準備腹腔鏡膽囊切除的相應手術器械,爭取早日開展,到時候康馬縣患有膽囊疾病的藏民們就不用舟車勞頓,在家門口就能手術治療了。

相關焦點

  • 克服高原反應,山東省第九批援藏醫療隊迅速投入工作
    來自山東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的李義春在為患者做腰硬聯合麻醉手術這是李義春到達西藏日喀則市的第三天,也是其進駐日喀則市婦幼保健院的第二天。日喀則市海拔 3860米,是山東省對口支援市。李義春是在其他同志因身體原因不能入藏的情況下,被單位臨時選調 入藏的。
  • 登上西藏4000米海拔高峰,完全沒有高原反應,冬季的西藏太美
    西藏高原是多少旅行者嚮往的人間淨土,是信徒朝聖的歸處。西藏四季的風景各有千秋,但是很少有人喜歡天寒地凍的冬季,這時候的道路不便,時常遇到大雪冰封,寸步難行的窘境。眾所周知西藏是高原地帶,來到西藏旅行最大的難題就是需要克服高原缺氧對人體機能帶來的不便。很多人從行程開始到最後結束行程都無法適應缺氧環境,導致高原反應,呼吸苦難、頭暈胸悶,四肢無力,甚至會有噁心嘔吐的症狀。所以來到西藏旅行做好高反預防以及對應處理的措施是行程的第一步。隨身攜帶氧氣瓶這是每個進藏的遊客必做的功課。
  • 登上西藏4000米海拔高峰,完全沒有高原反應,冬季的西藏太美
    眾所周知西藏是高原地帶,來到西藏旅行最大的難題就是需要克服高原缺氧對人體機能帶來的不便很多人從行程開始到最後結束行程都無法適應缺氧環境,導致高原反應,呼吸苦難、頭暈胸悶,四肢無力,甚至會有噁心嘔吐的症狀。所以來到西藏旅行做好高反預防以及對應處理的措施是行程的第一步。
  • 假期去青藏高原旅遊,5個小貼士,克服令人色變的「高原反應」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高達3000-5000米,相當於1000多層樓的高度。這裡不僅是中國的制高點,也是整個世界之巔。因其獨特的壯觀冰川、險峻雪山、人跡罕至的草原以及清澈純淨的湖泊而聞名。那麼,什麼是高原反應呢?如何才能克服高原反應,暢遊青藏高原呢?讀完本文,您就掌握了高原地區暢遊必備的旅遊指南。什麼是高原反應生活在平原地區的人,快速進入3000米以上的地區,會感到喘不上氣、頭暈、噁心、胸悶、入睡困難等。
  • 西藏高原海拔高,遊客需要克服身體困難,才能見到純淨冬景
    西藏高原是許多旅行者嚮往的淨土,也是朝拜者朝聖的家園。西藏的四季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景,但是很少有人喜歡冰凍的冬天,道路不便的時候,經常會遇到冰雪的困境,很難動彈。然而冬天的西藏,卻有著地球上隱秘世界的純粹之美。
  • 因為高原反應,我在稻城亞丁吐了12小時,想了好幾版遺言
    原創 喵奴·Catherine 果殼病人在海拔 3500 米的高原上,我的內臟隨著盤山大巴車不同方向的加速度一次次拋起、墜落。胃一陣陣痙攣,噁心、頭暈、耳鳴、胸悶……直覺告訴我,如果不去醫院,就看不見明天的太陽了。
  • 去之前先了解一下高原反應!
    又到了西藏旅行季,我相信很多人都有去西藏旅行的憧憬和夢想,但面對雖然美麗但未知的高原,很多人對高原反應又充滿了敬畏!陳醫生去過西藏,從過了康定一直到拉薩,直到下降到格爾木的十天左右的時間裡,陳醫生一直都有高原反應。
  • 高原反應—科普短文
    故此,筆者把有關高原反應的資料稍作整理編輯成此篇科普短文,但願朋友們能看一下,如果你,或者你的朋友也有計劃到去西藏,去翻山越嶺,麻煩先花幾分鐘,看完這篇短文,或許,派不上用場,但,至少可以做一些預防工作,以備安全。
  • 去西藏如何預防高原反應?出發前,出發後都要做以下準備
    相信很多人都因為擔心害怕高原反應,猶豫了許多年都不敢前往西藏。以前在讀到倉央嘉措的一篇《秘密》的詩中:一個人需要隱藏多少秘密,才能巧妙地度過一生。在這佛光閃閃的高原上,三步兩步便是天堂,卻仍有那麼多人,因心事過重而走不動。我一度覺得這詩的最後一句太適合用來形容高原反應了。
  • 四川九寨溝旅遊攻略—九寨溝海拔多少米?九寨溝高原反應介紹及預防措施
    九寨溝海拔多少米?九寨溝景區海拔最低處為溝口約1900米,景區內最高處海拔只有3200米。
  • 一般情況下會產生高原反應的海拔區域,知道這些可以避免「高反」
    一般情況下會產生高原反應的海拔區域,知道這些可以避免「高反」每個人的體質不同,因此對高原反應的高度存在著差異。即便是同一個人,在不同年齡去高海拔,也會有不同反應。隔了3年多,去玉龍雪山不到3000米,就開始頭暈、耳鳴、噁心。一般反應強烈的人,會在1800多米就有高原反應,但絕大部分人會在3000米左右開始有高原反應。這種高原反應的症狀多是:頭痛、氣短、胸悶、厭食、微燒、頭昏、乏力等。部分人因含氧量少而出現:嘴唇和指尖發紫、嗜睡、睡不著覺等不同表現。
  • 南粵國旅:西藏旅遊須知關於高原反應知識講解
    初入高原旅遊,有一部分人可能出現高原反應,症狀包括頭痛、胸悶、氣短、心悸、噁心嘔吐,口唇紫紺,失眠,多夢,血壓亦可能升高。這些症狀第一、二天明顯,以後就會逐漸減輕或消失;但也有極少數人因勞累、受寒和上呼吸道感染等原因,症狀可能逐漸加重,發展成為高原肺水腫或高原腦水腫。海撥在3000米以上的地區,稱為高原地區。
  • 在川藏線高原反應人是什麼樣的
    一般表現為:頭痛、氣短、胸悶、食欲不振、低熱、乏力等。一部分人由於缺氧而嘴唇和手指發紫,感到睏倦,精神萎靡,失眠,還有一些人由於空氣乾燥而皮膚粗糙,嘴唇乾裂,鼻孔出血,等等。
  • 去西藏,每個人都會有高原反應嗎?怎樣才能預防高原反應
    高原反應,想必喜歡旅遊的人都對它深有體會,當去到海拔相對比較高的地區,如西藏,基本都會出現或輕或重的反應現象,遭受它的一番折磨,一些體質相對差一點,可能爬了高一點的山,都有可能出現呼吸困難、胸悶的現象。那什麼是高原反應呢?
  • 7歲小孩九寨溝避暑 高原反應嚴重
    (原標題:7歲小孩九寨溝避暑 高原反應嚴重) 紅網長沙7月28日訊
  • 海拔5000米藏區 廣東醫生邊吸氧邊做手術
    手術間隙,梁安靖靠在氧氣出口處吸氧。受訪者供圖南方網訊 8月12日,網上熱傳的一張照片,讓很多人淚目。照片中,一位醫生穿著手術服,疲憊地吸著氧氣。手術醫生雙手必須無菌,因此他無法扶著氧氣管,只能靠在制氧機邊,一點點地吸氧。
  • 5000米高原上救骨折藏民,廣州醫生邊吸氧邊手術
    8月12日,一張「醫生吸氧堅持完成手術」的感人照片在朋友圈刷屏。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獲悉,這張照片拍攝於海拔五千米的西藏仲巴縣人民醫院手術室。主人公是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2020年援藏醫療隊的隊員、骨科醫生梁安靖。
  • 5000米高原,廣東醫生邊吸氧邊做手術
    照片中,一位醫生穿著手術服,疲憊地吸著氧氣。手術醫生雙手必須無菌,因此他無法扶著氧氣管,只能靠在制氧機邊,一點點吸氧。他是誰?為什麼邊吸氧邊手術?他就是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援藏醫療隊隊員、骨科梁安靖副教授。在他的帶領下,醫療隊員為西藏仲巴縣46歲的骨折患者巴桑,進行了長達4小時的骨折復位並鋼板內固定術。
  • 高原反應的預防與注意事項
    科學家們將海拔3000米以上稱為高原。因為海拔達到這一高度時,其氣候特點(如低氧壓,缺氧,高輻射及高寒等)與平原明顯不同。人到了這樣的環境,體內必須進行一系列的調節,才能適應。5、初到高原,不可急速行走,更不能跑步,更不能做體力勞動,最好能用半天時間完全靜養休息,第一晚上要早休息,多睡眠。這一條要從下飛機開始做起,很多人一下飛機,沒有什麼高原反應,就自以為是,結果一到晚上症狀才出現,這時後悔已晚了。
  • 什麼是高原反應?
    目前到高原工作、旅遊的人越來越多。高原有高原的特點,高原反應是普遍關注的問題。由於要出差到高原,也因為從來沒有去過高原,有必要了解高原反應的相關知識,避免或減輕高原反應發生。如果出現高原反應懂得自救,也能幫助同行的人們。這裡我將了解到有關高原反應的一些知識,分享在此,共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