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述評丨保護中華鱘就是保護我們自己

2020-12-17 新民晚報

圖片來源:東方IC

姚麗萍/文

一億四千萬年前,地球長什麼樣?中華鱘知道。

一億四千萬年來,地球經歷了什麼?中華鱘知道。

中華鱘,蔚藍星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動物之一。生物進化、地質地貌、海浸和地球變遷,問誰?研究者最愛對話中華鱘。中華鱘的科研價值、生態和社會價值,自然難以估量。

今天下午,《上海市中華鱘保護與管理條例(草案)》提交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21次會議表決。保護中華鱘,就是保護我們自己;非常措施,保護珍稀瀕危物種,就是這部地方立法的鮮明價值取向。

近年來,伴隨經濟社會高速發展,中華鱘種群數量急劇下降,2010年中華鱘已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極危級保護物種。中華鱘的生存延續面臨挑戰嚴峻,唯有立法保護,才能從根本上避免中華鱘功能性滅絕。

迄今,中華鱘已列入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無論是野生動物保護法,還是環境保護法,都向世界宣示了國家立法保護的明確態度。今天,上海地方立法要做的,就是要跑贏中華鱘保護的「最後一公裡」,以科學高效、有的放矢的制度供給,讓中華鱘在長江之中生生不息。

制度創設之一,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汙染者付費、受益者付費和破壞者付費,是環境保護公認法則。因此,凡影響中華鱘生存的環境汙染、生態環境破壞,依法提起公益訴訟,是社會組織的權利,也是公訴機構的義務。但僅有司法訴訟還不夠。誰汙染,誰付費;誰受益,誰付費;誰破壞,誰付費,立法明確這些環保法則也應在中華鱘保護中充分運用,任何單位和個人,違反生態環境法律、法規,除依法承擔相應行政責任外,造成中華鱘棲息水域生態環境損害的,還將依法承擔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責任。

制度創設之二,獎勵保護成績突出者。近年來,保護中華鱘的呼聲日漸深入人心,公民環保意識逐年增強,參與野生動物保護積極性不斷提高。但非法捕撈、受傷、擱淺、受困和誤捕,時有發生。立法懲惡揚善,不但要懲處違法者,也要獎勵保護者。如何獎勵?立法明確,對在中華鱘救助、收容等保護活動中成績顯著的單位和個人,市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依法給予獎勵。

制度創設之三,中華鱘保護年報制度。每年,中華鱘過得怎麼樣,資源狀況、環境狀況、人工繁育、增殖流放、收容救護,都要有年度報告向社會發布,發布者就是上海市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可以想像,一旦立法通過,未來,中華鱘年度報告,就會成為申城最受關注年度發布,就好像一年一度的老年人口發布那樣。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老人,是家裡的老寶貝。一億四千萬歲的中華鱘就是人類的老寶貝。人類文明史,就應是萬物和諧共生的發展史。法治申城,續寫文明華章,保護中華鱘,一起來吧!

相關焦點

  • 中華鱘的保護措施是什麼樣的?
    對用於人工繁殖和科學試驗親鱘的捕撈數量和捕撈地點、時間嚴格限制,保護沿江和河口區的幼鱘,擴大中華鱘人工繁殖放流的規模,在長江上遊宜賓市,每年均向長江投放培育中華鱘魚苗,讓中華鱘這一珍稀物種得以長期生存繁衍下去。為了補償葛洲壩工程對中華鱘的不利影響,330工程局成立了宜昌中華鱘研究所。實行全江禁捕和限制科研用魚,將中華鱘的管理納入法制軌道。
  • 怎樣保護中華鱘 - 百度經驗
    中華鱘作為中國一級保護動物,怎樣保護中華鱘對於普通人而言可能都不太熟悉。作為「活化石」的中華鱘保護工作也是我國漁業中比較重要的一項。下面簡要介紹一下具體如何保護中華鱘。作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鱘首先是不可以食用的。至於海洋博物館的觀賞需求和科研需求都要經過層層審批和限制。
  • 北京海洋館啟動「中華鱘保護科普宣傳月活動」
    8月9日,為響應國家生態保護號召,北京海洋館正式開啟「走進長江,走近中華鱘」中華鱘保護科普宣傳月活動。此次科普行動,將通過探尋中華鱘的歷史蹤跡,展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的救助歷程,引領更多人了解水生動物與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參與到保護瀕危水生動物中來。
  • 中國修建三峽大壩注重生態 有效保護中華鱘(圖)
    中新社發 韓玉洪 攝    中新社宜昌十二月二日電題:中華鱘的「新生活」  作者郭虹  來自法新社、英國電視四臺、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半島英語電視臺等二十多家媒體的中外記者目前正在三峽庫區採訪,他們來到三峽大壩邊上的中華鱘研究所,共同見證中華鱘在三峽大壩建成後的「新生活」。
  • 關於《上海市長江中華鱘保護條例(草案)》徵求意見有關事項的說明
    制定《上海市長江中華鱘保護條例》,為開展中華鱘的相關保護工作提供法治保障,是落實國家關於加強長江水生生物保護政策的必然要求,是保護中華鱘這一珍稀水生生物的客觀需要,也是完善本市野生動物保護制度體系的有益補充。
  • 中華鱘野外生存狀況堪憂 如何保護水中熊貓—新聞—科學網
    為拯救這一稀有瀕危物種,我國科學家多年來努力攻關,終於讓「水中大熊貓」得到有效保護   隨著透明水池的閘門拉開,一尾尾健康的中華鱘順著滑道而下,消失在長江之中……近日,由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農業農村部長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和宜昌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19年長江三峽中華鱘放流活動
  • 保護生物多樣性就是保護我們自己
    地球是我們的搖籃,是我們的家園,是我們的天堂。它很大,但不是無邊無際;它很美,但不會青春永駐;它很富饒,但不會取之不盡。所以,我們要愛護它,要保護生物多樣化,不能任性為之,把山清水秀的地球變成沒有生機、沒有色彩、沒有鳥語花香的月球一樣。愛護和保護地球,才能保護生物多樣性。生物多樣性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基礎,人類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生物多樣性。
  • 大連飯店違法經營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叫賣中華鱘
    違法經營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當地工商局正調查  本報訊日前,大連一些水產品市場、飯店明碼標價出售鱘魚,其中就包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鱘。  3月31日中午,劉先生到大連五一廣場附近的一家餃子館吃飯,服務員把劉先生領到海產品櫃檯,介紹了幾種海產品後,服務員推薦一款以中華鱘為主料的菜餚。
  • 保護海洋就是保護我們自己
    我們需要保護好海洋,因為生命取決於她。我們第一次知道,我們有能力去改變自然,我們可以用同樣的力量去保護自然,保護我們自己,為我們自己創造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未來,使我們擁有一個可以維持我們生命運轉的體系。中國網:探索海洋對我們人類有什麼益處?厄爾:我們必須要了解我們的地球。
  • 中華鱘 野生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養殖鱘已經入尋常百姓餐桌
    這種動物叫中華鱘,生活在長江和海洋裡,鹹淡兩水都可以生活。野生的中華鱘與大熊貓一樣,都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而養殖的則可以拿到市場上進行買賣,不少進入了尋常百姓的餐桌。這就是小編在海鮮市場發現的鮮活的中華鱘,當然是養殖的,一條重約4斤左右,攤販要價25塊錢一斤,百元左右一條。
  • 保護生物多樣性就是保護我們自己
    地球是我們的搖籃,是我們的家園,是我們的天堂。它很大,但不是無邊無際;它很美,但不會青春永駐;它很富饒,但不會取之不盡。所以,我們要愛護它,要保護生物多樣化,不能任性為之,把山清水秀的地球變成沒有生機、沒有色彩、沒有鳥語花香的月球一樣。愛護和保護地球,才能保護生物多樣性。生物多樣性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基礎,人類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生物多樣性。
  • 時政新聞眼丨這次政治局集體學習,習近平強調保護智慧財產權就是保護...
    這項工作就是加強我國智慧財產權保護。  △聯播視頻丨習近平主持中央政治局第25次集體學習並發表重要講話  智慧財產權創新之要  當天在集體學習現場作講解的是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北京大學國際智慧財產權研究中心主任易繼明。
  • 中華鱘是一條什麼樣的魚?——六問中華鱘
    中華鱘是一條什麼樣的魚?中華鱘會像白鱀豚一樣滅絕嗎?既然物競天擇,為什麼要保護它?記者帶你走近中華鱘。一問:中華鱘是一條什麼樣的魚?其次,中華鱘是一條「大」魚。中華鱘個體碩大,壽命較長。長江邊有俗語:千斤臘子萬斤象,其中臘子指的就是中華鱘,中華鱘成魚可以輕鬆達到兩米多身長,500斤以上體重。中華鱘壽命比一般常見魚長很多,和人的正常壽命差不多。中華鱘是淡水魚類中個體最大、壽命最長的魚。
  • 人工養殖中華鱘的方法和管理事項
    本文章由生活中的未來陽光原創獨家發布,歡迎眾多讀者前來領略~~中華鱘是一種古老的魚類,最早出現在三疊紀,在我國可以成為水中大熊貓,活著的化石,具有很高的科研價值。而且隨之我國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華鱘也被端上了飯桌,作為一種大型魚類,肉質鮮美,營養價值高,早在《本草綱目》中就有對中華鱘的介紹,中華鱘蛋白質含量豐富,富含多種胺基酸。對於高血脂高血壓高膽固醇等都有預防作用。野生的中華鱘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而作為一種有很高營養已經經濟效益的魚類,有很多人開始人工養殖中華鱘,從而獲得高收益。那麼我們應該如何養殖它呢,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中華鱘的養殖方法。
  • 時政新聞眼丨這次政治局集體學習,習近平強調保護智慧財產權就是保護...
    這項工作就是加強我國智慧財產權保護。會議強調,要樹立保護智慧財產權就是保護創新 的理念。三年後,在主持這次政治局集體學習時,總書記再次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保護智慧財產權就是保護創新。  △11月10日,「延壽大米」地理標誌證明商標正式啟用,這標誌著黑龍江延壽縣出產的大米有了專屬「身份證」。
  • 中華鱘,我們送你回家!
    保護中華鱘 共護長江美讓長江母親河永葆生機活力 4月22日由三峽集團與市政府聯合主辦的2020年長江三峽中華鱘放流活動聽聽專家怎麼說視頻來源:三峽小微中華鱘保護工作始於上世紀80年代。1982年,專業的珍稀魚類科研機構中華鱘研究所在湖北宜昌成立。
  • 中華鱘簡介:水中大熊貓
    據研究記述,因中華鱘特別名貴,外國人也希望將它移居自己的江河內繁衍後代,但中華鱘總是戀著自己的故鄉,即使有些被移居海外,也要千裡尋根,洄遊到故鄉的江河裡生兒育女。在洄遊途中,它們表現了驚人的耐飢、耐勞、識途和辨別方向的能力,所以人們給它冠以閃光的「中華」二字。
  • 「特寫」搶救「水中國寶」中華鱘
    「上海通江達海,物產豐富,但很多在上海的人不知道自己身邊有中華鱘這樣的精靈。」劉健說。長江口在中華鱘保護中極其重要。通俗來講,長江口就是中華鱘的「待產房」和「幼兒園」。「長江口是中華鱘洄遊的重要通道和索餌產卵的重要場所。」劉健表示,中華鱘在上海市市管水域區內完成除生殖以外的所有生活史,所以上海對於中華鱘保護,「有義不容辭的責任」。劉健在上海中華鱘保護基地。
  • 護航中華鱘 拯救活化石
    2016年12月17日上午,三峽集團中華鱘研究所實驗室。上千條中華鱘幼苗在培養皿中遊弋,大的有3釐米,小的約2釐米。姜偉差不多每隔1小時左右就會來看看,他注視這些魚苗的神情,就如同看著自己的孩子。從事中華鱘研究11年,姜偉已經3年沒有看到這樣漂亮的野生中華鱘魚苗了。接下來的工作,就是等著這批魚卵長大,明年放流到長江。「我們也會留下少部分,用來優化人工繁育資源。」重新發現中華鱘卵的喜悅過後,是深深的憂慮,姜偉明白,明年能否打撈到野生中華鱘卵,還是個大大的未知數。
  • 我是中華鱘研究所魚類資源保護工程師,關於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
    我是中華鱘研究所魚類資源保護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