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坐席的講究,你打算安排誰坐正席的上首呢?做席是有講究的,一來體現尊老愛幼,二來尊長分親疏,坐席由來已久,我的家鄉這邊比較盛行,也是體現了好客的傳統,如果舅舅和嶽父,一般舅舅會讓給你嶽父做,一般舅舅會體諒外甥,也不會讓外甥難堪,因為每家都會讓席,這是傳統,如果舅舅不讓那麼嶽父也沒辦法,因為嶽父也懂是舅舅大。
坐席是有講究的,也要看場合,還要看做什麼酒,我們這邊就拿結婚來說,一般情況是在祠堂舉行,祠堂上都會擺四個八仙桌,中間左側為首席,右邊為次席,以此類推,共八席位,外甥結婚,舅為首席,(有外公的舅舅會讓給外公做,有的地方不會讓的也有)次席是姑父,三席是姨父,四席是老舅(老舅是爸爸的舅舅),五席是老親家,六席是義父,七席是老奶奶的娘家人,八席是村的族長。
嫁女做席有區別,首席也是娘舅,次席是姨父,三席是姑父,四席為姑父,後面的席按結婚的一樣,為何會選姨夫為次席是因為要尊女方大,結婚要尊男方大
進新房也有區別,首席是木工,次席是泥工,三席為兒子的舅舅,四席是姑父,五席是姨父,六席是老舅,七席如果沒有義父就是老奶奶的娘家人,八席是族長。
老人家如果去世了,席位也不同,首席是逝者的舅舅或者娘家人,其他都以此類推,在我們這邊如果你做好事,不安排好席位的話,對方會很生氣,有的會掀桌子,所以坐席要看好怎麼安排,這裡涉及三代或者四代人的舅舅,女方的娘的家人,做席是門很繁瑣的事,也是體現尊長分疏的重要組成部分。人有三親四疏,所謂冬瓜南瓜藤條都能找到根源,你來自哪裡出自何方,老祖宗的道道深的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