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兒
你家孩子參加早教班了嗎?
對於經濟條件不差的家庭來說,早教班幾乎是每個孩子都要參加的輔導班,重點是為了完善孩子上小學之前的三觀教育和基礎學習技能,幾乎是孩子們的成長必經之路。然而,價格高昂的早教班效果真有那麼好嗎?答案並非如此。
最近有專家特別提出,對於0~6歲的孩子來說,上高價早教班不如直接帶著逛超市,幫助大腦發育還能省錢,還能促進家庭成員之間的感情。可謂一舉多得,家長可以試試看。
0~3歲:認知啟蒙、思維構建
根據專家的說法,孩子三歲前是自我意識崛起的階段,還伴隨著對外界事物的認知。如果送去高價早教班,家長不放心不說,還會讓孩子的安全感降低,除非家長陪在身邊。但逛超市就不一樣了,陪伴在孩子身邊的必然是家長,間接增加了相處時間。
當然,最重要的並非是家長帶給孩子的安全感,而是對孩子大腦發育的幫助。
根據專家的解釋,處於0~3歲的孩子對外界事物非常好奇,逛超市可以給大腦帶來刺激,無論是視覺上還是認知上,都會引發孩子的興趣,從而提高孩子對事物的觀察能力。
在保證超市物品潔淨的前提下,家長可以把貨架上的產品拿給孩子觸摸,並吸引孩子上手接觸。無論是水果帶來的香氣,還是飲料五花八門的彩色包裝,都能夠給孩子帶來感官上的刺激,這就屬於變相的「早教」了,還是免費的。
當然,在孩子觸摸的過程中,家長一定要自覺擔負起解說的作用。尤其在一歲後,家長的解說會引發孩子的模仿,由此豐富孩子的詞彙量。要知道,兩歲左右是孩子語言上的爆發期,如果能及時抓住,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就會超過同齡人。
4~6歲:情緒自控,學前教育
如果說三歲前的孩子身邊只有父母的話,那4~6歲就是幼兒園階段,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學前教育。這時候,孩子的培養重點就要從智力發育轉向情緒控制了。
而超市就是絕佳的地方選擇,遠比早教班突發事件更多,也更容易積累經驗。
原因很簡單,孩子最喜歡的地方就是超市,因為那裡有大把的零食和玩具,而家長要做的,就是在超市裡完成孩子對情緒的控制能力,和對規矩的遵循能力。
舉例來說,當孩子執意在超市裡撒潑打滾要玩具的時候,家長就要採取措施讓孩子明白「不是所有玩具都屬於你,我們總會面臨得不到」,這種教育方式能給孩子的思維邏輯進行直接刺激,遠比早教班的理論接地氣,也更符合現實中的社交規則。
除此以外,家長也可以利用超市中的標籤和LOGO,提升孩子對文字和數字的敏感性,這對將來上小學後的課程學習有好處。快去試試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