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文化探源——歐姓

2020-12-21 譚論古今

姓氏文化探源

歐姓

傳承姓氏文化,

弘揚中華精神。

歐姓是現在較常見姓氏。漢族、怒族、水族、瑤族、苗族、侗族、土家族、傈僳族等多個民族都有此姓氏。今天帶大家走進歐姓的世界。

姓氏起源

根據傳說和文獻記載,歐姓主要有以下幾種來源:

源流一

出自姒姓。與歐陽姓同宗。夏朝帝王少康的兒子無餘,被封於會稽,建立了越國,為諸侯國。到春秋的時候被吳國給滅掉了。十九年後,勾踐又復國。到勾踐六世孫無疆為越王的時候,越國被楚國所滅,無疆的次子蹄被封於烏程歐餘山的南部,以山南為陽,所以稱為歐陽亭侯,無疆的支庶子孫,於是以封地山名和封爵名為姓氏,形成了歐、歐陽、歐侯三個姓氏。後來雖然也有歐陽、歐侯省姓為歐,但是起源仍為這一支。

說到這裡可能大家很好奇歐姓後人與歐陽姓有著怎樣的關係。下面是歷史上歐陽、歐氏與越國之淵源關係的記載:唐太宗敕定《歐陽氏譜序》:「歐陽氏者,越王之胤(裔),姚(搖)王之始也。越王無疆之子,封於烏程歐餘山之陽,為歐陽亭侯,因以為氏。」

《路史》「歐條」上記載說:「越王無疆次子,封烏程餘山之陽,後有歐氏、歐陽氏。」

《書·宰相世系表》云:「夏少康庶子封於會稽,至越王無強,為楚所滅,無強子蹄,更封於烏程歐餘山之陽,為歐陽亭侯,遂以為氏。」

《元和姓纂》載「甌:東甌王之後」。

歐陽六宗世次總歌選段:「因封受姓曰歐陽,道德文章百世芳。上溯黃帝及大禹,禹第五世名少康。 庶子無餘封會稽,二十餘世至允常。常子勾踐封越霸,傳衍六世乃無疆。 伐楚楚伐族屬散,子蹄封歐餘山陽。苗裔因之為姓氏,五世名搖漢封王。」

源流二

出自獨孤氏。由於逃亡、遷徙、避難以及其它原因,同一個祖宗的後人分別擁有不同的姓氏,在三國時期獨孤氏一部分人改成了歐氏。

源流三

來自孔氏。漢朝時孔氏的一些人為了避嫌改姓了歐氏。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歐姓是來源於少數民族漢化改姓,如蒙古族努圖格沁氏,源出蒙古察哈爾部,明朝時期所冠漢姓即為歐氏,世代相傳至今。

歷史人物

從古至今,歐姓出過不少的歷史名人,為後人留下了深厚的寶藏。今天就為大家介紹歐大任與歐冶子。

歐大任

歐大任字楨伯,號侖山。因曾任南京工部虞衡郎中,別稱歐虞部。明正德十一年出生於一個世代書香之家。

他從小就聰穎好學,家中廣有藏書,給他提供了有利條件。他「博涉經史,工古文辭詩賦」,並喜歡體育運動,擅長踢球、擊劍。14歲時,督學曾集中十郡的優等生會考,他三試皆列第一,名噪諸生。他和梁有譽、黎民表、梁紹震等人是十分友好的同學,在著名學者黃佐門下讀書,很有得益。無奈文運不佳,八次鄉試均落榜,直到嘉靖四十二年,47歲的歐大任才一鳴驚人,以歲貢生資格,試於大廷,考官展卷閱覽,驚嘆其為一代之才,特薦御覽,列為第一。由是海內無不知歐大任,名聲遠播。

但他在盛名之下,阻滯京師七年,宦途毫無寸進,直至隆慶四年,他才得以循資授官江都訓導。他曾上書皇帝,建議四事:「一曰率講習以敦明實學;二曰申法制以廣生徒;三曰修載籍以重掌故;四曰崇實學以表賢才。」這些都是倡興文教的措施。他的才名漸著,當時歷下、琅玡的學士主盟詞壇,爭相推重歐大任,日與唱酬,聲名益起。萬曆皇帝巡幸太學,歐大任得侍左右,萬曆帝常識他的文才,御書「不二」兩個鬥大的字賜給他。不久,歐大任改任大理寺左評事。他秉法辦事,多次平反冤獄,不受權貴囑託。黃太監之侄殺了人,司寇打算設法為之抵罪,被歐大任正。

歐大任一生著述甚豐,著有《百越先賢志》、《廣陵十先生傳》、《平陽家乘》及文集,另有《思玄堂集》、《旅燕集》、《浮淮集》、《軺中集》等詩集,已由後人匯刻為《歐虞部詩文全集》行世。 但他的文學成就主要在詩歌上,傳世之詩有千餘首,尤以自抒胸臆、不依傍古人者為佳。

歐冶子

追溯中華民族的鑄劍文明,不得不提的一個人就是歐冶子。歐冶子,春秋末期到戰國初期越國人,中國古代鑄劍鼻祖,龍泉與湛盧劍的創始人。福州古稱冶城,市北的冶山和劍池,是歐冶子鑄劍的地方。另福建北部的湛盧山,浙江龍泉七星井,均有歐冶子鑄劍遺蹟。

歐冶子誕生時,正值東周列國紛爭,楚先後吞併長江以南45國。越國就成為楚國的屬國。少年時代,他從母舅那裡學會冶金技術,開始冶鑄青銅劍和鐵鋤、鐵斧等生產工具。他肯動腦筋,具有非凡的智慧;他身體強健,能刻苦耐勞。他發現銅和鐵性能的不同之處,冶鑄出第一把鐵劍「龍淵」(後改名龍泉),開創中國冷兵器之先河。

歐冶子鑄造的一系列赫赫青銅名劍,冠絕華夏。在春秋五霸、戰國七雄的爭霸戰爭中,顯示了無窮威力與攝人心魄的藝術魅力。歐冶子曾為越王勾踐鑄了五柄寶劍:湛盧、巨闕、勝邪、魚腸、純鈞;為楚昭王鑄了三柄名劍:七星龍淵(後因在龍泉處鑄劍,改名龍泉劍)、泰阿、工布。據《越絕書》記載,歐冶子曾應楚昭王之邀與幹將(傳說與歐冶子同師)一起「鑿茨山,洩其溪,取鐵英,作為鐵劍三枚:一曰龍淵、二曰泰阿、三曰工布(一作工市)」。楚王曾引泰阿之劍大破晉鄭王三軍。

上述記載,雖然帶有傳說的成分,但也足見歐氏所鑄之劍之絕妙。歐冶子鑄的劍以湛盧劍最為有名,稱為「天下第一劍」。

雖然在古代,科學技術並沒有如今發達,但古人非凡的智慧與高超的技藝不容我們小噓。

姓氏文化

字輩

歐氏通譜字輩歌:「因封受姓曰歐陽,道德文章百世芳。上溯黃帝及大禹,禹第五世名少康。庶子無餘封會稽,二十餘世至允常。常子勾踐封越霸,傳衍六世乃無疆。伐楚楚伐族屬散,子蹄封歐餘山陽。苗裔因之為姓氏,五世名搖漢封王。涿郡太守分兩派,千乘渤海號洋洋。千乘八世為博士,至歙伏法子復殤。惟有渤海流慶遠,曰舉跡純渡晉江。太守堅石名赫赫,外甥為著石崇亡。質與崇文奔長沙,伯仲卜居在臨湘。又傳六世景達著,文忠譜揭大宗坊。達生寶頗頗生紇,率更令詢譽望張。唐主寵遇弘文館,敕修宗譜名益揚。通生幼明明生昶,琮刺吉州名始昌。譜稱琮公生七子,袁吉衡州同豫章。八世彪彤萬兄弟,彪徙廣州系久亡。彤分常溪與蜀口,彼各派列此莫詳。萬公乾符令安福,詞譜尊為一世昂。二世生和三世雅,四州效楚列行行。效生之子謨託詃,楚生堂弘戌三房。五世六宗皆蕃衍,代產名賢與忠良。從今再修支譜後,遞傳世世信有光。」

。。。。。。

-END -

感謝您長期以來對譚論古今的關注與支持,請多多提出您寶貴的意見!!

文字|譚論古今

排版|譚論古今

相關焦點

  • 姓氏文化探源——喬姓
    姓氏文化探源   喬姓 而且喬還是一種姓氏。 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Ciaogamuk Hala。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喬氏。   蒙古族喬噶穆特氏,亦稱齊嶽噶穆特氏,世居喀喇沁。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Ciyogamut Hala。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喬氏、齊氏等。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雷映松 ‖ 姓氏探源:西陵氏嫘祖
    姓氏探源:西陵氏嫘祖雷映松嫘祖,何許人也?如何從紛雜的典籍中理出頭緒,卻讓人頭痛,頗費腦筋。筆者仍先從有關描述嫘祖(雷祖)的早期文獻入手,結合近人所說,從中窺視一二。主要研究方向為先秦史、巴蜀歷史文化、長江流域古代文明、南方絲綢之路與歐亞古代文明的四川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段渝則從姓源方面闡述,他認為嫘祖是實實在在的人。段渝在《嫘祖文化的內涵》一文指出:嫘祖,又寫作絫祖、累祖。早在先秦青銅器銘文中,就有嬗姓,孫詒讓認為嬗字為嫘祖二字合文(《古籀餘論》)。從字形結構分析,嫘、累由畾得聲,且字為古文祖字,從女表示性別。
  • 因族譜有歐陽修的記載和畫像 一歐姓居民要改姓
    晨報廣州專訊最近,廣東省樂昌市有些歐姓群眾要求改姓歐陽,說是恢復原來的姓氏。原來,這些歐姓群眾都是宋代政治家、文學家歐陽修的後裔。日前,記者在樂昌採訪時獲悉,原籍江西吉安的一代文豪歐陽修,竟然有四五千後裔在樂昌聚居。
  • 農村村名以某姓氏開頭,為什麼有的村子這個姓氏人很少或者沒有
    我所在的農村,基本上百分之八十以上村莊名以村裡姓氏最多的姓來開頭,比如王家村,盛家村,柳家莊,潘家,以及我們的歐家夼村。我們村雖然以姓氏歐字開頭,但真實情況是我們村連一個姓歐的都沒有,而且村裡的姓氏比較雜,大概有七八個姓氏,從記事起就沒聽過歐姓人。據說若干年前,村裡住著歐姓農民,歐姓村民的土地被鄰村惡霸霸佔,於是歐姓農民只能給鄰村惡霸打工,但這樣的勞作根本養活不了家人,當時歐姓農民實在沒有活路了,村長便在一天夜裡領著全體歐姓人搬走了。
  • 姓氏文化:這個姓氏,是上古葛天氏之後!
    葛——上古葛天氏之後[尋宗探源]1.黃帝後裔。據《姓氏考略》所載,漢時葛廬(一作蒲廬),乃洪曩祖之子,因起兵輔佐漢光武帝有大功,受封下邳僮縣侯。廬讓封於弟文,向南渡江,安家於句容(今江蘇句容市),成為吳中(今江蘇蘇州市吳中區)葛姓人的始祖。4.源於少數民族改姓或少數民族固有姓氏。
  • 歐陽修後裔 廣東樂昌數千歐姓居民要恢復祖姓
    歐陽修後裔 廣東樂昌數千歐姓居民要恢復祖姓     「我們的祖先是歐陽修」  最近,樂昌市有些歐姓群眾要求改姓歐陽,說是恢復原來的姓氏原來,這些歐姓群眾都是宋代政治家、文學家歐陽修的後裔。日前,記者在樂昌採訪時獲悉,原籍江西吉安的一代文豪歐陽修,竟然有四、五千後裔在樂昌聚居。位於樂昌黃圃鎮的歐陽氏宗祠(始建於嘉慶十二年)最近已向有關部門提出申請為樂昌市文物保護單位。  一木箱「湘南粵北歐陽氏族譜」  家住樂昌北鄉鎮的歐漢榮今年已是66歲,他是歐陽修的第35代後裔。
  • 鼠寶寶名字:10個風流瀟灑的歐姓小寶寶名,讓人一見傾心
    一、「歐姓」起源夏朝帝王少康的兒子無餘,被封於會稽,建立了越國,為諸侯國。春秋時被吳國所滅。十九年後,鉤踐又復國。到鉤踐六世孫無疆為越王的時候,被楚國所滅,無疆的次子蹄被封於烏程歐餘山的南部,以山南為陽,所以稱為歐陽亭侯,無疆的支庶子孫,以封地山名和封爵名為姓氏,形成了歐、歐陽、歐侯三個姓氏。
  • 姓氏文化探源——豐富深厚的賀姓文化資源
    賀姓文化十分豐富深厚,今天就給各位朋友介紹一下賀姓文化的豐富厚重。希望您能夠喜歡。也希望您能夠多提寶貴意見。傳承姓氏文化,弘揚中華精神。賀姓的姓氏釋義(1) 奉送禮物表示慶祝。01姓氏起源源流一會稽賀氏出自東漢汝陰令慶儀曾孫慶純之後,屬於因避帝王之諱改姓為氏。而會稽慶氏的來源則主要有兩種觀點。一是源於姬姓。
  • 姓氏文化:這個姓氏居然是蚩尤的後人!
    鄒——蚩尤之後[尋宗探源]1.為蚩尤之後。據《拾遺》載,蚩尤的子民被遷於鄒居,其後子孫以鄒屠為氏,後又分出鄒姓,屠姓。《說文解字》、 《姓氏考略》載,顓頊帝後裔挾(曹姓)建立邾婁國(今山東鄒城市)。戰國時,邾婁國被魯穆公改為鄒國,後世子孫以國為氏。5.出自姚姓。舜(姚姓)之後有被封於鄒國(今山東鄒平)者,子孫以國為氏。6.今滿、回、土家、苗等民族均有此姓。
  • 姓氏文化:這是一個傳承了一萬五千年的古老姓氏
    雷—一萬五千年的古老姓氏[尋宗探源]1.為炎帝神農氏的九世孫方雷氏之後,以國名為氏。4.源自少數民族改姓或少數民族固有姓氏。據《姓氏考略》載,東漢末以及魏晉南北朝時期,有「湣山蠻」和「南安羌」改姓為雷;女真人阿典氏、滿族阿克佔氏 、景頗族春雷氏 、基諾族布柯氏,都改漢姓為雷。今壯、苗、彝、瑤,水、阿昌、畲、羌、土家、蒙古、回等民族均有雷姓。
  • 姓氏文化:這個姓氏有多古老?母系氏族社會的古姓!
    任——母系氏族社會的古姓[尋宗探源]1出自姬姓,為黃帝(姬姓)後裔。《新唐書·宰相世系表》《左傳正義》載,任氏是5000年前黃帝賜封的12個基本姓氏之一,是一個十分古老而又具有光榮傳統的姓氏。 黃帝少子禹(禺)陽被封本任國(今山東濟寧市),其後裔以國為氏。2.出自遠古妊姓,與女性妊娠有關,可認為是母系氏族社會產生的古姓之一。 人之所以得生,在於母親妊娠,因生得姓。 從母從女,為妊姓,後傳為任姓。
  • 遷徙流轉 金門歐陽氏和澎湖歐姓原是一家人
    署立金門醫院新任院長歐天元日前農曆冬至,前往金城鎮歐厝村「歐陽氏宗祠」參加祭祖大典,以一歐姓人走進「歐陽氏」祠堂祭祖,著實令人好奇,其實,金門歐陽氏和澎湖歐姓兩姓原本是一家人。  然而,澎湖大姓為歐姓,而非歐陽氏,主要是與日本統治臺灣有關,金門縣歐陽氏宗親會理事長歐陽彥森表示,日據時代的臺灣,日本人不喜歡臺灣同胞的姓名在四個字以上,認為會與日本人相混淆,此外,歐陽一姓的「陽」字,犯了日本太陽旗的忌諱,因此,強迫澎湖歐陽氏全部改為單姓「歐」。
  • 姓氏文化:這個姓不常見,卻出了很多大家
    岑——望出河南南陽[尋宗探源]1.出自姬姓,為周代周武王堂弟姬渠之後,以國名為氏。2.少數民族固有姓氏。據《姓氏考略》載: 「望出南陽,又,兩越娌人多岑姓。 "另外,今壯、布依等少數民族均有此姓。[宗族特徵]目前的岑姓是一個典型的南方姓氏:唐代及以前,岑姓家族昌盛於今河南新野,人才輩出,出將人相,堪稱天下聞名的名門望族;五代以後,岑姓人漸次南移,岑姓於是逐漸轉變成了南方名姓。
  • 姓氏文化:傳說此姓為黃帝後裔,是你嗎?
    黃帝後裔[尋宗探源]L出自姬姓,以國名為姓,是黃帝(姬姓)的後裔。沈最早是夏禹幹孫的封國。周初武王死後,年幼的成王即位,周公旦攝政。《左傳》、《姓氏考略》載,少昊金天氏裔孫臺駘氏之後有人建立沈國(今址失考),春秋時,沈國為晉國所滅,子孫遂以沈為氏。4.出自姒姓。 春秋時有姒姓後裔受封為子爵,世稱沈子,其後亦有沈氏。5.楚王族弟子戍曾任沈縣縣尹,其後人以地名為姓。6.少數民族姓氏。
  • 姓氏文化:這是一個非常好聽的姓氏,是顓頊大帝的後人
    蘇——顓頊帝的後代[尋宗探源]1.出自古帝王顓頊高陽氏,為昆吾之後。[宗族特徵]蘇姓可謂一個光耀史冊的古老姓氏,早在春秋時代,蘇姓人便聲名顯赫。此後蘇姓家族更是人才濟濟,尤其是宋代的「三蘇」,父子三人皆名垂千古,光照史冊。
  • 族譜是一個姓氏,一個家族的生命史
    人們說到姓氏,會很容易想到家族,而從家族,又會很自然地想到族譜。族譜,歷來就是我國姓氏學中的重要內容之一。我國向來重視對自己過去歷史的回顧與反思,編撰有各種各樣的一家之史、一地之史和一國之史,其中的一家之史就是族譜。
  • 墓誌與姓氏文化
    實際上,墓誌還蘊含豐富的姓氏文化史料,是研究姓氏源流、演變、遷徙、分布不可或缺的文獻史料。關於這一點,目前學界還鮮有人留意。記載姓氏來源中國的姓氏來源多樣,或源自居住地,或源自官職,或源自少數民族改姓,或源自皇帝賜姓,或源自異域等,這些情況在墓誌中都有相應的記載。
  • 姓氏文化:這個跟大唐盛世一樣的姓,究竟有著怎樣的輝煌?
    唐——堯帝後高[尋宗探源]1.出自祁姓,為黃帝軒轅氏之後。相傳帝堯是黃帝軒轅氏的玄孫,姓祁,名放鄖,堯是他的諡號。3.出自少數民族固有姓氏或改姓。據《後漢書·南蠻傳》所載,漢代南蠻白狼王為唐姓;據《三國志·郭淮傳》所載,隴西(今屬甘肅)羌族中有唐姓者;據《元史·唐仁祖傳》所載,元代西域畏兀人唐仁祖,其子孫以唐為姓。另外滿族塔塔喇氏、唐古氏、唐尼氏,唐佳氏,土族拉什唐氏及瑤,苗,蒙古等少數民族中均有唐姓者。
  • 探秘姓氏文化的起源與發展,追尋姓氏文化中的那些精彩片刻
    時至今日,雖然沒能真的去山西洪洞大槐樹看上一眼,但這兩天我從讀的一本名叫《中國人的姓氏文化》的書中找到了關於金姓的蛛絲馬跡,這才發現我們的姓氏文化源遠流長,璀璨生輝。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踏上這條姓氏探秘的神奇旅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