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季度開罰單382張 保險監管懲處力度空前

2020-12-24 騰訊網

上證報記者獨家獲悉,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下稱「中保協」)對今年二季度保險行業行政處罰情況做了統計梳理。二季度,銀保監會系統共依法對保險業273家次機構作出382家次行政處罰,查處違規行為356項次,處罰425人次,罰款6369.7萬元,撤銷任職資格12人次,責令停止接受新業務14家次,吊銷業務許可證2家次。

力度空前的懲處折射出保險業「打掃屋子再請客」的監管思路。從持續發出的監管函及罰單來看,各級保險監管部門始終保持嚴打高壓態勢,嚴懲重處將成為保險業市場亂象治理的常態。

382張罰單財險公司被罰最多

對保險業亂象「亮劍」,監管部門堅持不迴避、不遮掩,市場整治毫不手軟。

中保協統計的處罰情況顯示,二季度,銀保監會系統共對保險業出具罰單382張,較一季度增加77張,環比增長25.25%。其中江蘇、福建、河南等地監管機構處罰較多,罰單數均超過20張。

從被處罰機構類型來看,二季度,處罰主要集中在財產險、人身險和保險代理公司。在被處罰的273家次機構中,財產險公司有117家次,佔比42.86%;人身險公司55家次,佔比20.15%;保險代理公司55家次,佔比20.15%;保險經紀公司10家次,佔比3.66%;保險公估公司11家次,佔比4.03%;兼業代理機構20家次(其中銀保渠道14家),佔比7.33%;個人代理人3人,佔比1.1%,業外機構1家,佔比0.37%,業外個人1人,佔比0.37%。

在二季度被處罰的法人保險公司中,財產險公司共有30家,人身險公司共有22家。從處罰次數和處罰金額來看,人保財險、中國人壽分別位居前列,這與其相對應的市場份額不無關係。值得一提的是,在被罰金額較大的公司中,還有國聯人壽等多家中小險企,多因激進之舉而被罰。

數十項違規行為曝光

細數被罰原因,數十項違規行為集中曝光。

涉及財產險公司的違規行為主要有:編造或者提供虛假的報告、報表、文件、資料;給予或者承諾給予保險合同約定以外的利益;虛列費用;利用開展保險業務為其他機構或者個人牟取不正當利益;未按規定使用經批准或者備案的條款費率;利用中介機構套取費用;未經批准變更分支機構營業場所或撤銷分支機構;未按照規定報送、保管、提供有關信息、資料。

人身險公司的違規行為包括:欺騙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虛列費用;編造或者提供虛假的報告、報表、文件、資料;給予或者承諾給予保險合同約定以外的利益;未經批准變更分支機構營業場所或撤銷分支機構;對投保人隱瞞與保險合同有關的重要情況;未按規定使用經批准或者備案的條款費率。

另外,保險中介機構的違規行為,集中於利用執行保險中介業務之便牟取非法利益等;兼業代理的違規行為主要有:欺騙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等;個人代理、業外機構和個人的違規行為,主要涉及未經許可從事對應的保險中介業務等。

五類處罰措施罰款逾6000萬

針對這些違規行為,二季度保險行業的行政處罰措施主要有:警告、罰款、撤銷任職資格、責令停止接受新業務、吊銷業務許可證等五類。

其中,警告486次,其中對個人412次,機構74次;累計罰款6369.7萬元,其中機構4891.9萬元,個人1477.8萬元;作出撤銷高管任職資格12人次,責令停止接受新業務14家次,吊銷業務許可證2家次。

在對機構的罰款中,保險公司3767.4萬元,保險中介機構822.5萬元,兼業代理機構294萬元,業外機構8萬元;對個人罰款中,高管1029.9萬元,非高管427.7萬元,此外,個人代理人2.2萬元,兼業代理機構工作人員13萬元,業外個人5萬元。

據了解,在二季度收到行政處罰的機構或個人中,其中39家機構或個人提出陳述申辯,1家機構提出聽證申請。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二季度114家保險機構被罰 遼寧省開具罰單數量最多
    「344張罰單、114家機構、5115.8萬元」這是銀保監系統二季度開出的保險業罰單情況。根據普華永道發布的二季度保險行業合規監管分析,隨著企業逐步復產復工,保險行業也逐漸走出疫情影響。與此同時,監管機構對行業不合規行為的監督力度也在不斷加大。近日,銀保監會發布《關於開展銀行業保險業市場亂象整治「回頭看」工作的通知》,表明了監管從嚴態度和當前監管檢查重點。
  • 普華永道:二季度保險業罰單總額超5000萬元 單筆處罰最高達295萬元
    來源:證券日報本報記者 冷翠華普華永道近日發布的《2020年二季度保險行業合規監管分析》指出,二季度,銀保監系統共開出344張監管處罰罰單,罰單總金額達5115.8萬元,涉及114家保險機構,行政處罰決定涉及罰款
  • 證券業罰單數量猛增:一季度9張 二季度40餘張
    來源:上海證券報 證券業罰單數量猛增!一季度9張,二季度40餘張……丁晉靈 近期,券商及從業人員罰單領的有點多。據上證報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一季度券商僅收到由證監會及其派出機構下發的9張罰單。而今年二季度,證監會及其派出機構已向券商或證券從業人員開出40餘張罰單,涉及30多家券商,罰單數量較一季度增長迅猛。
  • 銀保監會公布:2020年二季度保險公司投訴情況 誰家又上榜?
    22020二季度保險公司投訴率綜合排行榜按照各項投訴率排名從高到低進行了綜合排序3退保黑產現象突出監管罰款力度也加大退保黑產的影響近期,多地銀保監局發布消費提示,指出近期保證保險投訴增多,背後有非法機構誘導
  • 2018全年開具超3800張罰單 2019銀行「嚴監管」仍為主旋律
    罰與過:2018全年開具超3800張罰單2018年是以罰單拉開序幕的一年,2018年1-2月,原銀監會開出了總額接近9億元、總數超過900張的罰單,其中浦發銀行、郵儲銀行分別以2.95億元和4.62億元巨額罰單成為被罰主角。
  • 一季度半數罰單劍指保險中介
    來源:北京商報監管部門對保險專業中介的監管在處罰和制度上齊頭並進。據北京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一季度監管機構針對保險專業中介下發114張罰單,約佔總罰單數量一半,累計處以罰金約1368萬元,佔總金額的四成以上,高於同期人身險公司和財產險公司。
  • 中國平安36%業務急需整頓:平安財險2020年四季度吃13張監管「罰單」
    《電鰻快報》研究發現,平安財險在2020年四季度收到中國銀保監會的13張行政處罰罰單,其中,貴州、湖南、北京是重災區。此外,平安財險和其最重要的車險業務,投訴量均排名行業第二。佔比36%業務板塊「集中」收監管「罰單」根據中國平安公開披露信息,2020年1-11月份,平安財險實現原保費收入2624.4872億元,為中國平安保險業務的第二大控股子公司。
  • 上半年監管對商業銀行開524張罰單 中信銀行2020萬罰單居首
    來源:資本邦原標題:上半年監管部門對商業銀行開罰單達524張,中信銀行2020萬元罰單居首!7月13日,資本邦獲悉,2020年上半年,監管對銀行業的處罰力度有所緩和,但金融嚴監管的態勢依然持續。據不完全統計,截至6月30日(以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日期為準),包括銀保監會、銀保監局、銀保監分局在內的監管系統統計,對商業銀行(不含個人)開出的罰單數量達524張,金額累計約2.87億元人民幣,千萬元以上的罰單僅中信銀行。
  • 數說2018保險監管:47封監管函 逾1300張罰單 罰沒金額超2億
    另一方面,則是對違規行為處罰力度的進一步加強,藍鯨保險梳理2018年銀保監會、各地保監局開出的監管函和行政處罰書,通過處罰規模探查2018年監管動向。  首先,從銀保監會動作來看,2018年,銀保監會,包括原保監會,面向保險機構下發監管函至73號,目前在銀保監會網站披露的監管函共有47封,與2017年披露的38封監管函相比,同比增幅達到23.7%。
  • 年內銀行大額罰單頻現 房地產金融仍是監管重點
    今年以來,金融業強監管態勢持續。從前11個月整體處罰情況來看,銀行罰單總體呈現出「數量多、金額大」的特點。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銀保監系統開出的大額罰單逐漸增多,特別是今年以來,百萬元級、千萬元級甚至億元級罰單屢見不鮮。
  • 「嚴監管」仍是銀行業關鍵詞全年13張千萬級罰單涉及這些違規高發區
    截至2020年12月31日,銀保監會和各地銀保監局針對銀行業開出超900張罰單,處罰金額超過9.45億元(註:罰單統計以作出處罰日期為準)。其中,銀保監會對銀行及從業人員共罰款約4.62億元,各地銀保監局對銀行以及從業人員共罰款約4.83億元(註:統計不含各地銀保監分局開出的罰單)。
  • 銀保監會連開三張罰單金額高達618萬 人保壽險一家牽連郵儲銀行和...
    來源:13個精算師剛剛銀保監會連開三張罰單人保壽險、郵儲銀行、農業銀行總罰款618萬人保壽險這次牽連的人員和公司也有點多...①久違了的銀保監會罰單一開就開3張o(╥﹏╥)o三張都是圍繞人保壽險②連續三年的「1號罰單」都是給了保險公司熬得過疫情,經不起股市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人保壽險四宗罪欺騙投保人、費率上浮10.5倍!
  • 銀保監會年內開2000張罰單,涉房貸款是重點
    特殊的2020年行進過半,隨著「嚴監管」步入常態化,銀保監系統也進一步加大了對銀行業、保險業、信託業違法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
  • 黑龍江銀保監開出14張保險罰單共計245.5萬元 平安、人壽、太平洋...
    主要涉及的違法違規事項包括委託無保險代理資質機構從事保險銷售活動,未按規定使用經批准或備案的保險條款費率,提供虛假材料等。另一方面,近年來,監管也不斷加強對保險業及從業人員的管理,加大對損害保險消費者合法權益行為的檢查與曝光力度,積極維護保險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 銀行也有人嚴管,銀保監會2億巨額罰款,21張罰單開給了哪家銀行
    2021年伊始,銀保監會就開出了一大巨額罰單,銀行業嚴格監管其實已是常態,高規格處罰更是經常有。巨額罰單又來了2021年1月8日,銀保監會一口氣開出21張罰單,這也是今天開出的第一批罰單。此次對7家金融機構共計處罰1.995億元。
  • 保監會開9張罰單嚴打車險亂象,涉人保、太平、太平洋、平安
    保監會開9張罰單嚴打車險亂象,涉人保、太平、太平洋、平安 新華社北京2月26日電,保監會近日下發9張行政處罰決定書,罰單直指車險亂象,涉及人保財險、太平財險、太平洋財險、平安財險四家財險總公司及其分支機構
  • 上半年銀監系統開出12張千萬級罰單 浦發銀行「連挨板子」
    中新經緯客戶端7月10日電(熊家麗)今年上半年,銀行業罰單數量密集,據中新經緯客戶端(微信公眾號:jwview)統計,截至6月30日,各級銀監部門共披露1668張罰單,其中中國銀保監會披露10張,各級銀監局披露532張,銀監分局披露1126張,累計罰沒金額超14億元。
  • 2020券業嚴監管鏡像:罰單超150張 廣深重拳出擊
    日前,時代周報記者根據證監會及其派出機構(各地證監局)、滬深交易所官網披露的監管措施、行政處罰、市場禁入、行政監管措施、投行違規處罰等「罰單」信息不完全統計,截至12月7日中午,涉及證券公司及其從業人員的罰單共計151張,是去年同期的兩倍以上。其中,出自證監會的罰單32張,出自各地派出機構的罰單113張,出自上交所的罰單6張。
  • 國內首張電子菸實體店「罰單」的標本意義
    7月21日下午,因旗下的南山區悅刻電子菸實體店未依法張貼相關控煙標識,深圳悅來悅愛科技有限公司領到了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南山分局粵海所開出的行政處罰決定書,罰款2000元。據悉,這是全國電子菸實體店首張「罰單」,此罰單標誌著控煙工作從傳統菸草產品覆蓋到電子菸等新型菸草製品,控煙力度不斷加強,對青少年保護程度不斷加大。(7月22日《北京青年報》)深圳在電子菸管控方面走在全國的前面。去年10月份,對個人開出了中國內地首張電子菸罰單,如今,執法部門再次出重拳,向電子菸實體店「 開刀」 ,又率先在全國開出「第一張罰單」。
  • 央行再開15張罰單:今年合計已罰沒超1億元,樂刷等「三進宮」
    央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連發15張罰單   日前,央行罕見一次性處處罰15家支付機構。8月6日,央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連發15張罰單,付臨門、中匯支付、海科融通、盛付通等15家支付機構合計被罰27萬元。  事實上,自2016年以來,監管的處罰頻率和力度明顯加強。可以預見的是,央行對於第三方支付行業的監管已經愈加嚴格。此前,央行支付結算司副司長樊爽文曾表態稱,「不要把精力花在想方設法逃避規則上,而不要只顧自己利益漠視規則。」 樊爽文表示,(第三方支付機構)不能以為自己是大而不能倒的機構,以為自己是大而不能管的機構,置這些規則於不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