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羅倫斯之前已經逛得七七八八,這次去是因為和朋友一起,所以做了折中的行程。所以心思並沒有在佛羅倫斯城區的景點和店鋪,而是給自己安排了到基安蒂山區的一戶人家,過一天圍繞著橄欖樹和橄欖油的日子。事實上被證明是非常好的一個選擇。
秋天的託斯卡納,美好的景觀不用多說。我去的時候是9月,各樣豐富的農產品、松露、牛肝菌領銜的各種野味就足以讓人恨不得多長一副胃。而如果你此時正在託斯卡納,能夠用基安蒂山上農家的橄欖油來調和所有的美味食材……
那真的是一種無法形容的幸福感。
----------------------------------------
到佛羅倫斯的時候已經時候中午了,飢腸轆轆地路過韋奇奧宮,去年坐過的馬車還在廣場邊同樣的地方停著,估計是剛吃了中午飯,老司機有點犯困的樣子。
一切都在提醒我已經快要過午飯的點了,所以最靠譜的事情就是找個老店子,吃上一塊牛排,比如就在最中心地方的Gustavino。
佛羅倫斯的老店子,很多在店門口直接展示整塊乾式熟成的T骨和整扇肋骨,光是看著整塊牛肉風乾的外皮,就足以讓你開始遐想煎完之後的濃鬱風味。
因為都是跟著骨頭切割,所以T骨都會很大了,我們用來解饞的是較薄的一片肋骨排。煎烤之前會給你看肉,你可以看到,外部風乾的表面,完美的保持了內部牛肉鮮嫩多汁的狀態。
外殼香脆內裡柔軟的麵包,配上託斯卡納當地產的橄欖油和鹽,可以完美地打發等待牛排的時間。
吶,如果你不是大塊生肉愛好者我是建議你就點同樣高品質但相對小且薄的肋骨部分。老店烤牛排的火候掌握是不需要擔心的,肉質軟嫩多汁,外層的焦香,尤其是熟成過程中風乾的油脂,火烤後的香氣真是迷人極了。
猛火急攻的牛扒不同,這個經典的紅燴牛膝[Osso Bucco]是慢條斯理需要耐心的菜。這樣的燉菜在整個義大利都是最普遍的家常做法。燉煮的恰到好處的牛膝,肉質酥軟但不散,豐富的膠質和濃厚番茄風味的汁融合在一起,大概也是中國遊客最容易接受的風味。
為什麼要提一提這個餐廳呢,因為他家的菜單上可以說是從南到北一應俱全了。關鍵是從Pizza到海鮮Risotto到茄汁Gnocchi,都在水準之上。
秋日的義大利,不吃一碗野菌做主角的手工小寬面是不行的。尤其是在你看過了這肥厚濃香的牛肝菌之後。
至於用乾酪汁調味的土豆丸子和義大利餃子,我相信無論他手藝多好,對於大部分中國人來說都是偏膩的。但如果人多分食,我還是建議嘗試一下的。
Gustavino Piazza Signoria
Via della Condotta 37, Firenze, Italy
聖十字大殿前,不會有太多人願意曝曬在午後的廣場上。當然,沒有人搶長凳,也是可以旁若無人地睡上一覺。
我是不要在廣場上睡覺的,但是一個餐、廚、客、臥、露臺齊全並且有躺椅的老屋子,我覺得就靠譜了。
一個種滿植物的大露臺,可以在陽光下打盹兒,可以喝茶聊天,可以燭光大餐,當然也是入夜後喝小酒的好地點。
拍得很隨意的某一天的晚餐,在好看又好逛的中央市場買了食材,然後不知不覺就喝到了深夜。
在去年佛羅倫斯的文章裡寫過的中央市場,可以在漂亮乾淨的菜市場體驗當地的傳統美食(牛肚包、大牛排等),也可以為晚餐準備豐富的食材。不在當地做飯的,也可以買到各種託斯卡納的乾貨、奶酪、火腿和調味品帶回國分享。
最喜歡的廚房,大概就是這樣採光好、通風的一大間。連通著露臺,所有的立面都是樸素的瓷磚和木質門板,一年年的使用過後,舊得越來越好看。
大房間,大木床,做工精細的純木質床尾凳,丟幾個不同形狀的抱枕靠枕,光是看看都覺得舒服。
明亮窗邊一張考究的寫字檯,這樣的場景大概也只有小時候印象裡老一輩的臥室裡才會有了。
所以啊,不逛店鋪街,不看美術館,光是煮杯咖啡在老屋子裡發發呆就已經很愜意了。
每次黃昏從阿諾河的橋上走過,除了各種pose留影的遊客,也幾乎一定會看到在河上練習的賽艇。
佛羅倫斯的街頭,尤其是遊客集中的幾條路,到處都是販賣Gelato的店鋪。但隨著越來越商業化,真正好吃的也已經是鳳毛麟角。所以滿眼的冰淇淋也很難激起你的購買慾,會進到這家小店也是因為修路的欄杆誤導所致。
瞟一眼冷櫃,這家的陳列真的是完全不同了,反正我是很少見過能把冰淇淋陳列得這麼好看的。一下子就對店主的審美有了很高的信任。
然後你再抬頭看看老闆娘,也真的是不止一點點好看。所以你看,仙女給你做Gelato,感覺是不能不賞個臉的……
絲毫沒有那些工廠貨的香精味,醇厚的奶香和清爽的果味,這才是對得起佛羅倫斯這個城市的Gelato啊~終於可以不用為了吃一個好冰淇淋特地跑去聖吉米尼亞諾了。
Sbrino
Via De' Serragli 32, 50124, Florence, Italy
當然對我來說,走到稍微偏一點,日落時河面上的水鳥和倒影組成的安靜的畫面才更美一點。
這次的佛羅倫斯傳統大牛排,是在Sant Augustino吃的。吶,如果只是沿著每段骨頭來區分而不鋸斷,基本上一塊大T骨的厚度可以到5-6cm。沒有3-4個人就不要輕易挑戰了。
依舊是淋橄欖油吃麵包的等待時間,當然為了大牛排,開一瓶Chianti的酒配合一下。
這次吃到比較有意思的前菜是這盤節瓜花,花瓣是很爽口的清香。和中間的羊奶酪和醋漬小節瓜拼成一朵向日葵形狀。羊奶酪很多人可能吃不習慣,但這個醋漬小節瓜因為還留有新鮮的生脆口感,爽口解膩可以說是很絕了。
之前就很喜歡他家的小吃三拼,不同的是今年沒有了烤火腿肥油的這片,換成的是剛才說到的醋漬小節瓜。另外是做得很仔細的橄欖油番茄丁以及我在佛羅倫斯吃過的最好吃的雞肝泥。
外層因為大火烤制會有微微的焦脆外殼,內裡依然保持鮮嫩和多汁。只是太厚實的牛排直接烤制真的比較難,所以難免還是會有一小部分肉會偏柴一點。
慢慢開始有松露的時節還是很美好的,比如在國內天價才能吃到的白松露,刨一堆薄片,讓原本很普通的一片煎裡脊瞬間升起一陣迷人的香氣。
白松露的氣味很難形容,不像黑松露的濃烈衝擊力,更柔軟綿長。所以也不宜搭配太複雜的做法,託斯卡納的優質橄欖油煎兩個蛋,再刨一堆薄片上去,既簡單又能更容易讓人記住這個味道。
Trattoria Sant'Agostino
Via Sant'Antonino 23/R | Corner Via Maffia, 50123, Florence, Italy
夜晚的阿諾河邊溜溜彎是很舒服的,舊橋上,廣場邊,也一定會有街頭藝人的表演助興。當然唯一要小心的是在人群中管好自己的包。
因為之前把景點差不多都過了一遍,所以這次比較讓我興奮的是去基安蒂山上的橄欖油體驗。清早就啟程了,早晨的陽光裡百花殿的窗戶有點好看。
一大早,路別的小店們都還沒有開,所以店鋪卷閘門上的各種塗鴉構成了早晨獨特的景觀。
從市區開車20幾分鐘,就到了基安蒂山中Caterina的家,一個小山丘頂上的老宅。
從
我知道很多人都會憧憬吉維尼小鎮和莫奈的花園,但對我來說,樸素卻饒有趣味的基安蒂小院才更讓我感到舒適。
當然很重要的一點……是要有一個建在屋子地下石窟裡的,天然適合藏酒的酒窖。
有朋友來家裡的時候,一起去地下酒窖待一會兒,隨手抽一瓶就是老年份的酒,是不是滿搞感覺的。
葡萄酒我懂得不多……98年算是波爾多的好年份嗎?主人家蠻寶貝它的樣子。
這位,是這個小莊園真正的主人,我們走到哪裡,它就躺到哪裡。
Caterina家擁有一小片山丘,大約有200多株橄欖樹。而有些知名橄欖油大公司,只有廠房邊上幾棵裝飾的而已。
國內不怎麼能看到橄欖樹,因為樹葉綠得不那麼飽和,灰灰的顏色看起來是很高級的感覺。
橄欖本人,到10月底11月的時候他們都會慢慢變紫變黑,就是榨油和製作其他製品的時候了。
因為早年的一次災害,基安蒂的很多樹都被砍掉了枝丫。所以可以看到很多橄欖樹都是從樹幹的斷面重新生長出來的。而種植橄欖樹的人家,最大的工作之一,就是清理樹幹下這一叢叢的荊棘。
看起來碩果纍纍的一棵樹,但其實樹枝上的黃色斑點,是這棵樹缺乏營養的證明。
冷榨油是最傳統的方式,雖然不像熱壓榨的高產油量,但能最大限度保留橄欖油的原始細膩風味,要最好的橄欖油,就必須這樣做。
這是她家自製的醃黑橄欖,一般工廠的罐頭我是不吃的,但真正傳統農家的手工製作,讓我徹底改觀了。
在橄欖樹林溜達的時候,Caterina時不時停下來,拔一點野生的香草。比如圖中的野生薄荷,就用在了我們的午餐裡。
一邊把切好的香草加進橄欖油煎著的茄子裡,她說起她是吃素的這件事。這時候我是有點失落的,意味著這頓午餐沒有肉吃了。
但很簡單的橄欖油炒,小火滿滿蒸發掉茄子的水分,一點野薄荷,一點鹽,竟然就很好吃……
最簡單體會橄欖油的方式,就是在烤香的麵包片上用蒜擦一擦,淋上橄欖油,微微撒鹽就好。哇……就算是之前大幾百塊買的油,都不及這一片麵包帶來的體驗。
番茄丁、羅勒碎和橄欖油一拌,往麵包上一丟,也就是託斯卡納最常見的前菜。因為橄欖油實在太香美,至此,我已經3片麵包落肚了。
山中的蔬菜自然是不需過多形容的好吃,所以回到橄欖油上。口感柔和風味醇厚的橄欖油,只加一點鹽,用茴香杆兒和胡蘿蔔條蘸著,一邊聊天一邊嘴都停不下來。
所以我決定還是緩一緩吃東西的節奏,幫主人家一起做一個經典的青醬螺絲面。羅勒葉、松子、帕瑪森乾酪和一點鹽磨成泥,加上幾大勺橄欖油拌勻,就是最好的青醬。
有個要點,如果你是用石臼磨,可以和油一起。但如果你是用料理機,因為速度過快,最好是打勻了其他料再拌上橄欖油。
這道菜的番茄我們不下鍋,所以小番茄切粒之後,先拌上鹽靜置一會兒。
煮麵水裡要加橄欖油和鹽你們應該知道的,煮完之後儘量瀝乾一些,然後和剛才準備好的青醬和番茄拌勻。
做多人份,短形狀的意面會更容易操作一些。陽光下這樣的場景,真正是美好到不行啊。
螺絲面最傳統的做法和我們在超市買的螺旋不同,是用一根雨傘的鋼絲把面捲成中空的螺旋,所以更容易和醬料融合在一起。
刨上一點上好的Parmigiano Reggiano(帕瑪森乾酪),就完成了這份經典的青醬螺絲面了。雖然羅勒松子和乾酪都有強烈的風味,但真正讓它們融為一體的,就是醇香的橄欖油了。
Caterina吃素,但酒我們還是喝的……當然,基安蒂油,基安蒂的美酒。
農家風味的奶酪,但分別是新的、陳年的、和用香草乾料包裹增加風味的。空口撈著吃、配著蜂蜜或是香蔥醬,都是極大的滿足感。
在託斯卡納,不用Vin Santo蘸杏仁餅做結尾是肯定不能算完美的一餐。emmm……是的,我也沒想到,沒有肉的一餐是可以這麼完美的。
基安蒂的山啊……看起來是要再來住上一個月才行了。
這次佛羅倫斯的內容比較潦草,如果想看更仔細的,可以點圖片延伸閱讀一下之前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