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良分封,陳軍統領綠地大灣區

2020-12-21 騰訊網

綠地控股董事長、總裁 張玉良

  樂居財經 李奕和 張丹 發自廣州

  寄予厚望的綠地廣東,多次調改未見起色,張玉良決定「捨棄」。

  廣州綠地從綠地集團剝離,併入綠地香港。10月12日,綠地香港(00337. HK)發布公告稱,從綠地集團和綠地地產手中收購廣州綠地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簡稱「廣州綠地」)的全部股權,總代價72.6億元。

  其中,36.4億元為股權代價,36.2億元為淨債項。交割後,廣州綠地將成為綠地香港的全資子公司。

  這一步在意料之中。早在2019年,綠地控股(600606.SH)成立粵港澳大灣區指揮部,由綠地香港總裁陳軍直接負責,就已表露出讓陳軍管理綠地廣東業部的想法。

  這是像是一劑預防針,又像是給市場投放的試探信號。「綠地廣東併入綠地香港」的傳聞便是基於此舉的猜測,如今一紙公告將傳聞變成了事實。

  廣州綠地由綠地集團持95%的股權及綠地地產持5%的股權,買方上海東方康橋為綠地香港全資子公司。綠地控股持有綠地香港已發行普通股股本約59.11%,綠地集團為綠地控股全資子公司。

  綠地控股與綠地香港為母子關係,倒手轉賣廣州綠地,終究還是自家生意。不過,此次轉賣之舉,更多透露的是,綠地在大灣區的業務已由綠地香港全盤接手。

  截止於2020年6月30日,廣州綠地在廣東省持有35項物業,其中29項物業位於大灣區。此次入手,綠地香港以超3.7億元溢價購買,根據介紹,廣州綠地的資產淨值(包括非控股權益應佔資產淨值)約68.9億元。

  這是一個「兩全其美」的買賣,於綠地集團而言,剝離業績不理想的綠地廣東,是減重回血;於綠地香港而言,是加倉運糧,大灣區是其重點布局區域,股權交割後,35個項目收入囊中,大灣區土儲陡增354萬平方米。

  這也是嘗遍多法之後的另尋出路。廣東市場是張玉良給予厚望之地,也是給他不少傷痛的區域,9年發展投資近千億元,經歷架構調整、高管更迭,依然未能完成300億元目標。

  這次「易主」,廣州綠地能否展現新活力,綠地香港是否能享受其帶來的業績正增,如期完成550億元的目標,是個未知數。

 南下進軍

  綠地香港要合併綠地集團廣東事業部的消息早在去年已經傳出,但官方層面並沒有明確表態,此次綠地香港收購廣州綠地,可謂坐實了這一收購傳言。

  事實上,在外界看來,綠地香港「收編」廣州綠地是遲早的事情。成立近十年,綠地集團廣東事業部的發展一直不溫不火,業績也難以讓人滿意;此外,綠地香港在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勢頭正猛,兩者的競爭關係讓外界產生諸多猜想。

  綠地集團南下的步伐早在2010年開始。當年12月,綠地以14.4億元總價拿下廣州白雲新城一商業金融用地。這正是後來的白雲綠地中心,也是綠地在華南的首個綜合體地標項目。

  廣州綠地正是在這段時間前後成立。

  2012年,綠地加大廣州的拿地力度,其於當年2月以低價拿下廣州海珠區兩幅商業金融用地。半年後,又斥資4.78億元進入廣州花都區。隨後幾年的時間裡,綠地廣東還先後進入佛山、東莞、深圳、江門、湛江、汕頭、陽江等地。

  公告也披露,廣州綠地及其子公司目前持有項目主要位於廣東廣州、佛山、東莞、深圳、江門、湛江、汕頭、陽江、茂名、清遠及揭陽,主要為擬作住宅、商業、辦公室及停車場用途的綜合開發項目。

  於2020年6月30日,目標公司應佔該等項目的估計合併總建築面積為712萬平方米,其中354萬平方米位於大灣區。平均算下來,綠地香港由於收購所獲得土地建面均價僅為1019.66元/平方米,這些土地接近一半位於大灣區內。

  式微與兼併

  即使較早已經在廣東地區拓展業務,綠地集團在該板塊的發展並不理想。據了解,2011-2015年,綠地廣東銷售分別為7億元、26億元、72億元、120億元及140億元。這樣的增長速度顯然不能讓綠地集團滿意。

  2016年10月,因業績完成低於集團預期,綠地廣東事業部原總經理朱懷宇被免職。取而代之的,是綠地控股副總裁陳志華馳援廣東。此次人事變更,旨在加大綠地集團在粵發展力度,提振廣東公司的銷售業績。

  實際上,早2015年中,綠地廣東事業部就提出「挺進華南房地產市場第一陣營」的目標;而在就在更換總經理的2016年,張玉良給廣東事業部提出了2017年完成300億元銷售額的戰略規劃。

  然而,事實上直到2019年,這一目標仍未實現。

  業績目標一再爽約,綠地集團內部的調整也隨之而來。今年2月12日,張玉良籤發了一份中層管理人員的職務調整文件。正是在這一次調整中,綠地集團廣東事業部不見了蹤影。

  當時,張玉良表示:「地產行業企業分化嚴重、壓力很大,企業在這樣的環境下要發展,首先要改善制度,改善制度還不行就換人,通過換人來增強新的動力。」

  隨後於2月19日,綠地灣區公司成立,以此前的廣東事業部以及綠地香港廣東公司為主體,下設深圳、粵西、佛山和廣州四大區域公司。該公司核心管理層幾乎都來自綠地香港。

  而據媒體報導,早在2019年,綠地集團就已成立粵港澳大灣區指揮部,將廣東事業部併入其中,其負責人正是綠地香港總裁陳軍。

 進擊的綠地香港

  一邊是綠地廣東的日漸式微,業績遠達不到要求;另一邊,則是綠地香港在粵港澳大灣區的攻城略地。

  在綠地廣東還在為完成300億銷售目標而煩惱之際,2017年8月,綠地香港以11.4億元總價收購廣東團億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曲線進入珠三角。項目為佛山一宗1170畝的文旅地塊。

  當時,綠地香港總裁陳軍將此舉稱為「公司布局廣東省的重要戰略之一」。

  2018年,綠地香港以18.55億元收購肇慶宋隆小鎮70%股權及負債,再次加碼粵港澳大灣區。根據規劃,該項目建築面積超過180萬平方米,是集文化、旅遊度假、康養於一體的超大型國際健康生態城。

  據了解,今年上半年,綠地香港通過公開投標、戰略合作與併購等靈活多樣的土地收購方式,策略性地深耕長三角及雲南省核心城市區域的土地儲備,於7個城市收購13幅總建築面積約253萬平方米地塊。

  截至上半年,該集團擁有土地儲備約2200萬平方米,主要策略性地分布在長三角及泛珠三角的核心城市的黃金地段。土地儲備足夠支持未來2至3年的發展需求。

  對於大灣區的布局,綠地香港在公告中表示,其策略是於泛珠三角區域主要城市的黃金地段物色土地,支持物業發展及投資,以增加土地儲備及進一步推動公司發展。

  截至2020年6月30日,該公司在廣東省大灣區擁有兩個物業項目,公司應佔的估計合併總建築面積約為158萬平方米。而此次收購廣州綠地,將為綠地香港在大灣區帶來354萬平方米的豐富土地儲備。

  對於該起收購,綠地香港董事會認為,收購事項是難得的機會,可在大灣區收購規模龐大的房地產組合資產,進入中國具有投資價值和增長潛力的一線、二線及三線城市,並鞏固集團作為處於泛珠三角區域領先的物業開發商的地位。收購事項還將擴大集團的收益基礎。

  從整體的銷售層面看,2017-2019年,綠地香港均保持了較高的增長。三年間銷售金額為301億元、379.25億元以及484.5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65%、26%以及28%。

  受疫情等因素影響,今年上半年,綠地香港合約銷售132.72億元,已售合約總建築面積則為111.35萬平方米。銷售額主要來自長三角及泛珠三角等重點區域的項目,當中江蘇省、廣西壯族自治區、雲南省及浙江省的項目,分別佔合約銷售額的約51%、17%、17%及13%。

  2020年,綠地香港將銷售目標設定為550億元。在年中線上業績會上,董事局主席兼行政總裁陳軍表示,該年度經營目標並無調整。長遠而言,其計劃是在2021年要實現1000億的銷售額。在實現這些遠大目標的徵途上,粵港澳大灣區被綠地香港寄予了極大的期望。

文章來源:樂居財經

相關焦點

  • 廣州綠地併入綠地香港:張玉良分封 陳軍統領綠地大灣區
    來源:新浪樂居原標題:張玉良分封,陳軍統領綠地大灣區綠地控股董事長、總裁張玉良綠地香港收購來的土地建面均價僅為1019.66元/平方米,近一半位於大灣區內。早在2019年,綠地控股(600606.SH)成立粵港澳大灣區指揮部,由綠地香港總裁陳軍直接負責,就已表露出讓陳軍管理綠地廣東業部的想法。這是像是一劑預防針,又像是給市場投放的試探信號。「綠地廣東併入綠地香港」的傳聞便是基於此舉的猜測,如今一紙公告將傳聞變成了事實。
  • 綠地張玉良:奮起直追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經濟觀察報 記者 謝敏敏  這幾年來,綠地董事長、總裁張玉良總被問到一個問題:綠地的規模是不是落後了?張玉良總是耐心給出答案:綠地早已不是單一的房地產企業,而是一家綜合性產業集團。在綠地的多元化版圖中,基建產業早已成為整體增長的重要引擎。
  • 綠地控股張玉良:轉型不是去地產化
    未來,綠地準備參與央企的改革,參與各省地方混合所有制的改27歲的綠地控股(以下簡稱「綠地」)和63歲的張玉良,還能擦出什麼樣的火花?至少張玉良自己認為,只要還有能力以及身體條件允許,股東支持他在董事長位置上坐下去,他就會繼續。「因為之前做得不夠好,所以我要更加努力。」在5月16日的綠地集團年度股東大會上,張玉良坦陳。
  • 綠地董事長張玉良:今年房地產市場將呈現穩中有降的趨勢
    綠地控股董事長張玉良 視覺中國 資料圖2017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額創下了歷史新高,進入2018年之後,房地產市場是否還能如去年一般火爆,對此,綠地控股董事長張玉良在2018年初的媒體溝通會上做了預判。張玉良預計,2018年的房地產市場很難再維持去年的火熱局面,整體降呈現穩中有降的趨勢。但房地產行業中的龍頭企業或不會受到影響,業績仍能保持30%-40%的增長。
  • 綠地總裁張玉良預測:每年預計倒閉20-30%房企
    今年是綠地控股整體上市後首個完整財年。近日,綠地控股董事長、總裁張玉良對話新浪財經,詳談綠地控股未來發展。今年綠地在房地產項目、基建等領域展開多項併購,全年目標實現合同銷售收入3200億元,經營收入2400億元。
  • 康軍會見綠地控股集團董事長張玉良
    (本網訊 王鵬)11月25日,西安市委常委、西鹹新區管委會主任康軍會見綠地控股集團董事長、總裁張玉良,就擴大項目合作深入座談交流。希望綠地集團緊抓發展機遇,進一步加大在新區投資力度,率先推動產業項目和城市公共服務配套項目落地,帶動更多資源和人才向新區聚集。新區也將全力做好服務保障,攜手實現合作共贏。
  • 張玉良:綠地將助濟州島重開中國旅遊及零售市場
    8月5日據綠地集團透露,近日韓國濟州島知事元喜龍與綠地集團董事長張玉良舉行會晤。張玉良表示,綠地將動用集團的力量,幫助濟州島重新打開中國旅遊市場,為濟州道導入高端旅遊客群。同時,協助其打開中國的零售市場。
  • 綠地董事長張玉良:房子要變成一個沒有屏幕的手機
    11月28日,綠地董事長張玉良於2019新浪金麒麟論壇上,就房地產行業、科技發展、企業家精神等話題發表了主題演講及討論。在談及綠地和華為合作時,他提出,未來「房子要變成一個沒有屏幕的手機,這樣的房子更有競爭力」。
  • 綠地控股董事長張玉良:預計2019年房地產市場以穩為主
    1月17日,總資產規模首次跨過萬億門檻的綠地控股召開了一場媒體見面會。綠地控股董事長、總裁張玉良開宗明義,給公司2018年的整體表現打了85分,並預計2019年的房地產市場以穩為主,整體值得期待。  綠地控股2018年業績快報剛於兩天前發布。
  • 綠地集團聲明:被舉報高管為京津冀事業部營銷負責人 集團監察部正...
    5月16日,綠地集團官微對於近期一則舉報事件發布聲明,內容有關澄清被舉報高管是京津冀事業部營銷負責人,而非同名集團高管,綠地集團監察部正對此事調查核實相關情況。詳細聲明內容如下:近日,我集團收到署名為史睿生的舉報信件,反映姓名為陳軍的相關情況。經初步核實,信中所指陳軍非綠地集團高管陳軍,而是綠地集團下屬京津冀事業部營銷部負責人。針對信件反映的相關情況,按照內部相關規定,正在由我集團京津冀事業部紀檢監察部門調查核實中。特此聲明。
  • 綠地張玉良:國企僅在子公司混改不會觸動母公司機制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肖翊|攝【封面文章】專訪綠地集團董事長、總裁張玉良:解密綠地「混血」基因《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姚冬琴|北京報導在「國資重鎮」上海,甚至在全國,綠地集團都是一家「明星」國企。2013年末,綠地集團引入平安、鼎暉等5家戰略投資者,招募20.87億股,引入資金117.3億元。通過增資擴股,綠地集團國有股降到50%以下。綠地集團董事長、總裁張玉良近期在多個場合談及「混改」實踐,並要「努力成為上海及全國的先行者、排頭兵」。張玉良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專訪時表示,集國有與民營優勢於一體的「混血」機制,激發了綠地集團區別於傳統國企的發展活力。
  • 綠地集團位居中國房地產企業第一名,揭秘張玉良的精彩創業史
    張玉良原本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家孩子,但是他從小就是典型的別人家的孩子,他從小學習好,有能力,在他當村支書的時候,因工作出色被送至上海農學院帶薪學習。起初,綠地以房地產經營積累資金,無償投資城市公共綠化;以公共綠化提升房產價值,同時獲得政府的政策性支持,並積極參與舊城改造和動遷房建設。張玉良拿到的第一批項目是近郊區共7萬多平方米的三個小項目的動遷。用了兩年時間攻克下來後,公司一共獲得了3000多萬元的贏利。
  • 每經專訪綠地控股董事長張玉良:做「加減法」不是追求單一房地產收入
    綠地控股董事長、總裁張玉良每經記者 吳若凡 每經編輯 趙橋2月7日,綠地控股(600606,SH)發布2017年業績快報。在圍繞地產開展的「加法」和「減法」背後,綠地控股董事長、總裁張玉良的「算盤」到底是怎麼打的?在複雜的經濟環境和激烈的競爭下,2018年綠地又將迎來哪些挑戰?
  • 專訪綠地張玉良:國企混改再出發 「排雷」需答好「三問」
    綠地集團董事長張玉良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8專題研討會作主題發言。(綠地集團供圖)人民網北京9月19日電 (張曉赫)一邊是八部門聯合發文清掃混改路障,一邊是國資委下發「雙百方針」意將混改由點及面全面鋪開,進入下半年,國企混改再出發的信號愈發強烈。
  • 綠地控股張玉良:國企混改最好形成「金三角」股權結構
    5月30日,綠地控股集團董事長、總裁張玉良在第十一期國資大講壇上談及國企混改時如此表示。帶領綠地控股率先實施國企混改、並獲巨大成功的張玉良,無疑是最有資格談國企混改經驗得失的企業家之一。綠地集團誕生於我國市場經濟改革大規模啟動的1992年,1997年按照現代企業制度完成改制,2015年實現企業整體上市,2018年總資產規模首破1萬億元。作為國資國企改革的積極踐行者,綠地集團在自身不斷推進和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同時,積極參與央企和地方國資國企改革。
  • 跨越·決勝丨綠地張玉良獲「2020年度美譽地產企業家」提名
    在房企轉型新賽道的關鍵節點,董事長張玉良帶領綠地集團在鞏固房地產等原有優勢產業的基礎上,積極開展「有限多元」經營。目前綠地已基本形成了「以房地產、基建為主業,消費、金融等產業協同發展」的綜合經營格局,為持續成長打下了基礎。2020年,綠地新基建繼續穩步增長,創造了五年近十倍的發展奇蹟,成為行業最的一顆新星。綠地集團今年從更高層面統籌大基建產業發展。
  • 綠地香港陳軍:房地產行業仍有5%至8%的聚集空間
    (原標題:綠地香港陳軍:房地產行業仍有5%至8%的聚集空間)
  • 員工薪資六折發放 綠地:屬優化措施
    在和訊房產求證時,綠地相關人員表示,情況屬實,近兩日在優化企業。 綠地灣區是綠地香港在2020年新設立的大灣區平臺,主體為此前的綠地廣東事業部以及綠地香港廣東公司,下設四大區域公司,分別為深圳區域公司、粵西區域公司、佛山區域公司和廣州區域公司。
  • 地產圈|綠地消逝了的廣東事業部
    早在2019年,媒體爆出綠地進行區域人事大換防,其中成立了粵港澳大灣區指揮部,將廣東事業部併入其中,但負責人不是廣東事業部的總經理陳志華,而是綠地香港總裁陳軍。對於消息真偽,觀點地產新媒體也向綠地廣東方面進行求證,但截至發稿,對方並未予以回復。
  • 綠地集團張玉良:實施「六化」發展戰略 走高質量發展道路
    中證網訊(記者 高改芳)綠地大基建產業5年來持續保持超常規發展,2020年全年全口徑營收4000億元的目標近在眼前,合併報表收入佔比綠地集團有望更進一步,圓滿達成戰略目標。綠地集團2020年初重組成立綠地大基建集團,從更高層面統籌大基建產業發展。綠地大基建產業升級為與綠地集團房地產板塊並駕齊驅的兩大核心主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