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綠地香港陳軍:房地產行業仍有5%至8%的聚集空間)
網易財經3月29日訊 房地產行業的規模集中度在不斷攀升已成為行業大佬們的一致共識。
今天,在融創中國(01918.HK)上,董事會主席孫宏斌預測未來房地產企業TOP10的市場份額會佔到40%;隨後的綠地香港(00337.HK)的業績發布會上,董事局主席兼行政總裁陳軍也指出,房地產行業的集中度還有5%至8%的提升空間。
與孫宏斌相比,陳軍的判斷相對保守,他說:「2017年在100億規模以上的企業沒有增長,反而是有兩家企業掉隊。但是在Top100裡面,在整個行業當中的佔比從44%點多增長到55%,有了10%的增長。Top50裡面也是一樣,從原來的30%多的佔比提高到40%。這也就說明這個行業的集中度在進一步的集中。但是和美國一些傳統的發達國家相比,這個集中度還有一定提升的空間,我個人認為仍然有5~8%的規模聚集空間」。
正是認識到這個行業趨勢,陳軍給綠地香港定下了2021年衝擊千億房企的目標,去年綠地香港的規模銷售是300億元,明年的目標是400億。而事實上,中小型房企都有著同樣的壓力而衝刺規模,去年規模銷售200億的花樣年,其總裁潘軍也表示到2020年要進入千億俱樂部。
回顧綠地過去的發展,作為綠地集團在香港的平臺,其增長可謂迅猛,2013年的銷售規模僅30億,到2017年達到300億,年均的複合增長率達到70%。不過,幾乎每一家如此漲幅的房企都是靠高槓桿的助推來實現的,綠地香港也不例外。
陳軍說:「應該說在過去的四年,綠地香港是用了一定的高槓桿,從2013年190%的負債,到2014年、2015年分別降到150%、120%,到2016年120%,到去年84%。實際上我們是利用了一部分的高槓桿,所以有了快速的發展」。但他也強調未來會將負債率控制在80%至90%的水平,用適中的水平來做大空間。
2017年業績報顯示,綠地香港全年的淨利潤18.4億,較2016年增長了73%,毛利潤也攀升到25%;規模銷售30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5%;土地儲備從2017年至今新增了724萬土地儲備,目前累計1900萬土儲重點布局長三角和泛珠三角。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其旗下的網際網路金融平臺——綠地金服2017年實現盈利2500萬元,資產管理規模100億,至今存量65億元。
綠地香港表示2018年除了繼續在公開市場收購項目,還會小股操盤多個方面進行推進,聚焦文商旅居、醫康養和旅遊休閒等房地產協調業務,進一步落實股權激勵政策。(網易財經 張豔 發自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