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化隆官方推介當地品牌「化隆牛肉麵」:區別於蘭州拉麵
青海化隆官方推介當地品牌「化隆牛肉麵」:區別於蘭州拉麵 張添福/中國新聞網 2018-04-07 17:42
-
青海化隆拉麵:從「脫貧面」到「致富面」
青海化隆拉麵人韓海明將一團面重重甩在案板上,揉好後上下左右三拉兩纏就抻扯出一把毛細拉麵。 一碗拉麵盤活了整個青海化隆縣的經濟。化隆縣位於青海省東部乾旱山區,山大溝深,當地村民生活艱苦。改革開放後,不甘貧窮落後的第一代化隆拉麵人決心走出去闖一闖。1988年,廈門首家化隆拉麵店開張營業。從此,化隆拉麵人親幫親、鄰幫鄰,化隆拉麵在全國各地出現。
-
青海化隆縣「拉麵經濟」「創新驅動」拉出脫貧致富面
20世紀九十年代,化隆廣大貧困農民,迫於生計,走出大山創業,依靠一碗麵,走遍全國各大城市。如今,一碗拉麵已經成長為「拉麵經濟」。目前化隆縣有近11萬人、在全國280多個城市開辦拉麵實體店達17400多家,年產值達130億元已成為青海化隆縣脫貧致富的龍頭產業。 青海拉麵經過30年的培育和發展,已經成為化隆縣各族群眾的「精準脫貧面」、「民族團結面」、「社會和諧面」、「致富小康面」。
-
小拉麵大產業 青海化隆的脫貧致富路
(中國減貧故事)小拉麵大產業 青海化隆的脫貧致富路中新社北京9月12日電 題:小拉麵大產業 青海化隆的脫貧致富路作者 陳康亮 張添福「一碗拉麵雖小「很多化隆人通過做拉麵,在市區住上了別墅,過上了好日子。」韓海明所在的化隆縣地處中國西北省份——青海省東部,屬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全縣耕地總面積3.7萬公頃,人均耕地不足2畝,自然條件惡劣,一度一方水土養活不了一方人。
-
一位無錫幹部與青海化隆的一「面」之緣 |小康路上 無問西東
青海省化隆縣,曾因拉麵而得名,為了脫貧致富,當地人依靠一碗麵闖出一片天。在三年前,一位江蘇無錫的幹部去化隆掛職副縣長。化隆脫貧攻堅戰的"最後一公裡"是如何打通的?來自江蘇的發展經驗又在青藏高原上書寫出了怎樣的傳奇一頁。
-
牛肉麵改名字了???
很多在內地做拉麵生意的青海人,將蘭州拉麵改成化隆拉麵,這樣做合理嗎?這樣做會影響拉麵生意嗎?這樣做會砸招牌、砸口碑嗎?今天老孟跟大家聊一聊:首先,毫不掩飾的講,在內地各個城市的大街小巷裡開的蘭州拉麵,70%的麵館是青海人開的,剩下的還有甘肅臨夏的,為什麼這麼肯定呢?
-
臺北老董牛肉麵借世博會「試水」上海
可偏偏老董牛肉麵卻姍姍來遲。但在劉正雄看來,雖然來得晚了卻來得巧,因為世博正好給了他一個新的起點。 此前並未登陸大陸市場的老董牛肉麵在臺北其實已度過了一甲子,今年其作為臺灣美食的唯一代表,進入上海世博會中華美食街,與北京的全聚德烤鴨、天津的狗不理包子等這些中華老字號做「鄰居」,這也成為了劉正雄近一年來最興奮的事情。
-
【小康路上 無問西東】一根拉麵兩地情緣 江蘇經驗打通青海化隆...
青海省化隆縣,曾因拉麵而得名,為了脫貧致富,當地人依靠一碗麵闖出一片天。在三年前,一位江蘇無錫的幹部去化隆掛職副縣長,化隆脫貧攻堅戰的「最後一公裡」是如何打通的? 但這,還不夠。王琪發現,化隆的牛肉拉麵為什麼不能用化隆當地的牛羊肉呢?
-
「荊州封城日記2」紅燒牛肉麵
終有一日義無反顧實現夙願,如法炮製,滿口卻充斥人工合成調料之味,那圖上碩大的牛肉竟由調料包充當,疑似贗品。忽見招貼上一行娟秀小字撞入眼帘「圖案僅供參考,以碗內食物為準」,這是調節降低心理期望值係數的語言表述,免責預案已做到極至。青海,化隆,位於青藏高原的東部的極旱之地。華夏少有人矚目化隆,故而知曉者甚少。
-
一根拉麵兩地情緣 江蘇經驗打通青海化隆脫貧攻堅「最後一公裡」
中國江蘇網12月8日無錫訊 青海省化隆縣,曾因拉麵而得名,為了脫貧致富,當地人依靠一碗麵闖出一片天。在三年前,一位江蘇無錫的幹部去化隆掛職副縣長,化隆脫貧攻堅戰的「最後一公裡」是如何打通的?來自江蘇的發展經驗又在青藏高原上書寫出了怎樣的傳奇一頁?
-
一碗化隆拉麵好看又好吃
拉麵師傅拉出的面還要更細一些,據測量,直徑僅有0.5毫米,拿起針來都能當線穿進去。雖說是「細」活,面匠的手卻一點也不慢,一分鐘能拉出四五碗面。「參賽選手的年齡普遍較小。很多參賽選手是第一次參加拉麵比賽,但是他們參加比賽的心態都很好,拉麵的技藝也很精湛。希望他們可以推動拉麵匠人拉麵技藝的傳承。」擔任比賽評委的工作人員說道。
-
今日視點:「拉麵經濟」拉動18萬青海人富起來
在化隆牛肉拉麵技能大賽上參賽選手正在拉拉麵。 2016年3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青海代表團審議,有代表談到精準扶貧,介紹青海扶貧攻堅舉措,包括勞務輸出過程中形成了像「拉麵經濟」這樣的品牌。
-
青海化隆走上「網際網路+拉麵」新徵途
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縣拉麵人韓海明將一團面重重甩在案板上,揉好後上下左右三拉兩纏,就抻出一把毛細拉麵。 走在化隆的大街上,隨處可見來自全國各地的車牌,這源於當地發展了近30年的「拉麵經濟」。從「面一代」到「面三代」,化隆人在全國271座城市開設拉麵店1.7萬家,拉麵從業者11萬人。2019年,化隆「拉麵經濟」年產值達100多億元,利潤40億元。
-
總書記今天聊到的青海拉麵和「拉麵經濟」
3月10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青海代表團參加審議。審議過程中,有代表談到精準扶貧,介紹了青海扶貧攻堅舉措,包括勞務輸出過程中形成了像「拉麵經濟」這樣的品牌。總書記詢問青海拉麵的由來、與蘭州拉麵的區別、經營拉麵人員的情況等。聽說現在青海有2.8萬家拉麵店,有18萬人在全國各地從事拉麵經營,不少人都由此成為了企業家,總書記對此表示肯定。
-
當金山下築路忙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巍峨連綿的當金山在青海、甘肅、新疆的交界處,山口以西是阿爾金山,以北是祁連山,向東越過當金山口就進入了青海。這裡茫茫戈壁,天空湛藍無雲,一條望不到盡頭的筆直公路向柴達木盆地中央不斷延伸。 我們坐在一輛中巴車上,順著國道215線一路向東,路上不時出現一些運送礦石、煤炭的車輛。 路有些顛簸。
-
青海一個縣,靠它脫了貧!還在日本爆紅
大店年入300多萬元,小店年入近200萬元「目前,蘭州牛肉拉麵在國內網點發展到35000家,在國外網點發展到110家。蘭州牛肉拉麵通過百年的發展,已經走向全國,邁向世界。」全國人大代表、蘭州牛肉拉麵行業協會會長馬利民在第十三屆全國人大會第一次會議甘肅代表團團全體會議上如是說。
-
出了蘭州,就吃不到正宗牛肉麵了嗎?
在蘭州,當地人不認可「蘭州拉麵」這個叫法,都是叫「牛肉麵」的,絕不是因為蘭州人矯情,單純就是因為叫習慣了,以及這名字背後廣為人知的過節。早些年,蘭州人都不願意背井離鄉去外地開麵館,一是本地牛肉麵市場需求大,沒必要開拓新市場,二是過去物流不發達,牛肉麵換了水土全變了味,這是蘭州人的死穴,砸飯碗的事情幹不得,所以外地的牛肉麵市場一直被青海人佔領著。
-
「一碗麵」闖出一個品牌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幾畝薄田,餵不飽一家人的嘴。從三十年前迫於生計外出營生開麵館,到如今「化隆牛肉拉麵」的品牌遍布全國各地,甚至走出了國門……231個「拉麵村」的近10萬人,在全國271個大中型城市開辦拉麵店達1.5萬家。誰能想到,改變海東市化隆回族自治縣近三代「拉麵人」生活的這碗面,竟能釋放出如此巨大的能量。
-
霓虹燈下的雷鋒傳人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為了讓正步踢出力度,戰士們腿綁沙袋,一踢就是半天…… 楊澤楠說,「每當看著五星紅旗冉冉升起,我就進入了一種忘我的境界,思想純潔了、靈魂淨化了、沒有私心、沒有雜念,腦子裡只有崇高、神聖和職責。」 十中隊榮譽室裡,擺放著191面不同國家和國際組織的旗幟。支隊政委吳波說,這是參加上海世博會的所有國家和國際組織贈送給十中隊的,向他們在世博會期間莊嚴精準的升旗儀式表示感謝。
-
世界屋脊上的「吉祥天路」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雪域高原見證了4年來的非凡歷程,青藏高原各族人民見證了4年來經濟社會發展所發生的巨大變化。 青藏鐵路告訴世界,一流高原鐵路實現了「安全持續穩定、運輸暢通無阻、服務優質高效、環保全面達標」的目標,為青藏兩省區經濟和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可靠的運力保證,被沿線各族人民譽為「經濟路、團結路、生態路、幸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