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珍檔丨《春夏秋冬》入選文物!還記得給雕塑「穿衣服」的往事嗎...

2020-12-17 上遊新聞

03-31 21:24:29 來源:重慶發布微信公眾號

日前,重慶長江大橋《春夏秋冬》雕塑

成功入選第三批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在重慶人的認知中

這四尊雕塑更像是一個地標

很長一段時間裡

人們只要遠遠地看到這些雕塑反射出的光

總會下意識的嘀咕一句:

「過重慶長江大橋了。」

少為人知的是

這四座雕塑

曾在誕生之始

一度引發社會的文化討論熱潮

那麼,它究竟是如何誕生?

又蘊含著怎樣的內涵?

3月25日,中國著名雕塑藝術大師,也是當時《春夏秋冬》雕塑創作團隊負責人之一的王官乙教授向重慶發布講述起雕塑背後少為人知的故事。

或許,當你真正了解《春夏秋冬》雕塑後,會倏然發現,它們堅硬外表覆蓋著的,是山城滾燙的熱忱與勇氣。

初衷

以擬人四季

展現人體藝術之美

當王官乙談起《春夏秋冬》誕生歷程,這位84歲的老人眼神發亮。

∆談及當年的作品,正躺在醫院病床上接受頸椎病康復治療的王官乙教授打開了話匣子。

1977年11月26日,重慶長江大橋的修建啟幕。

當四川美術學院雕塑系得到重慶長江大橋要立雕塑的消息後,很多藝術家都為之激動,熱火朝天地準備了100多套設計方案,王官乙回憶,「這是教學創作,也是社會創作,不僅學校,全國的目光都盯著你。」經過篩選,其中包括《春夏秋冬》《江河湖海》等六部設計作品脫穎而出,成為候選作品。

其中,時任四川美術學院副院長、著名雕塑家葉毓山的《春夏秋冬》設計稿,尤其贏得藝術家們的由衷讚嘆——傳統的飛天構圖、人體自然健美的動態、四季擬人的巧思、突破性的人體藝術運用,給這幅普通的圖紙,賦予了別樣的生氣。

「大家一致認為,《春夏秋冬》是最合適的。」王官乙拿出一個信封,裡面是小心翼翼包好的4幅《春夏秋冬》的初稿照片——

在設計圖中,「春」是一個拿花的少女,象徵春暖花開、萬物復甦;

「夏」是一個與浪花搏擊的青年,象徵朝氣蓬勃、激流勇進;

「秋」是一個扛著麥穗的婦女,象徵勤奮勞作、喜獲豐收;

「冬」是一個健壯的中年男子,象徵著志在千裡、永不停息。

爭議

雕塑太「突出人體藝術」

設計方案讓重慶城沸騰

∆重慶長江大橋。

設計初稿通過後,王官乙同葉毓山、郭其祥、龍德輝、伍明萬、黃才治、項金國、楊發育、何力平、羅躍輝、餘志強等組成小組,投入到《春夏秋冬》的創作中。然而,因為雕塑太「突出人體藝術」,讓它瞬間引發了一場文化大討論。

在王官乙看來,設計方案的公布就像「炸彈」一樣,瞬間讓重慶城沸騰了。

1979年12月6日,王官乙受邀在重慶日報刊發了一篇文章,題為《從文代會說到長江大橋的雕塑》。他在文中寫道:「如果認為雕塑設計是創新的,是解放思想的,是有所突破的,是有思想性和藝術性的,是健康的,是美麗的,就大膽地、勇敢地把它立出來。」

∆王官乙1979年發表在重慶日報上的文章。

除了分析《春夏秋冬》的形式與內涵,隨文刊登的還有雕塑中《春》和《秋》的設計照片。文章一經刊出,立刻引發了強烈的反響,幾百封來自全國各地的信件,雪花片一樣飛到了報社、學校、相關部門以及王官乙的家中。

意見主要分為兩種。支持方認為塑像設計能夠彰顯山城的朝氣與創新精神,而反對方則認為太過前衛。

「信件有鼓勵的,說你們應該給全國城市雕像做個榜樣,也有反對的,還有直接開罵的。」王官乙每天收到信件,心中都是五味雜陳。「南坪某醫院幾位護士寫信給我,質問為什麼要製作女性裸體,還有人表示擔心大橋上立著這樣的雕塑,司機『打望』把車開到河頭去了啷個辦?」

一時間因為爭議太大,雕塑方案暫時擱淺。

峰迴

「我們把衣服穿好了,

你們來看嘛。」

王官乙覺得那段時間的自己就像是被這4座雕塑「套住了」, 「不止我,創作小組的成員,連吃飯睡覺喝水都隨時在想著這些雕塑。」

有人問,「說你們雕塑沒穿衣服只有飄帶,什麼飄帶?」王官乙回答,「就是敦煌飛天壁畫裡那種飄帶。」對方一下很驚訝,「那很好看呀。」晚飯後散步,他從黃桷坪一路走到灘子口,路遇空壓廠的幾個下班工人,也拿著照片問人家意見,老工人說藝術我不懂,但我覺得你們做這個好看。

「人體藝術在當年的確過於超前。可以理解很多人的擔憂,但現在看來的確太保守了。」王官乙說,他覺得空壓廠老工人的話深深地鼓勵了他,「說明我們沒錯,只是還需要與大眾繼續溝通。」

∆當年藝術家們創作雕塑時的情形。

修改方案時,創作組也曾向國內名家求教。著名漫畫家華君武、雕塑屆泰鬥劉開渠、批評家王朝聞都曾加入其中商討修改意見。最終,創作組決定給人物增加薄衣,在避免「風口」的同時,也保留了原有的線條美感。

1981年8月2日,葉毓山在《談談重慶長江大橋雕塑》一文中寫道:「考慮到目前我國群眾的欣賞習慣,我們在不影響主題構思、人物動態以及人體美的情況下,適當地增加了一些薄的衣服……」

在方案修改完畢後,王官乙在眾人的期盼中,用美院辦公室的那部老電話撥通了相關部門的電話,「我們把衣服穿好了,你們來看嘛。」

對方回覆:「穿好了我們就不來看了。」

落定

四尊雕塑

延續重慶人的突破與創新

《春夏秋冬》定稿後,選擇什麼樣的材質,也成為了難題之一——用花崗巖製作,易出現材質老化;用青銅製作,又不為工程設計允許。最後,創作小組商定,用鋁合金整體澆鑄,展現人物輕靈美感,讓雕塑儘可能地扛住歲月的侵蝕。

∆雕塑《春夏秋冬》之春。

因為鋁材料製作工藝的繁瑣,1981年9月到1984年9月,西南鋁加工廠的技術人員和工人們用了整整三年的時間,才完成了雕塑的整體鑄造。1984年9月26日,這組用五年時間設計、完成的雕塑作品,終於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

∆雕塑《春夏秋冬》之夏。

這也是國內首次將人體藝術應用於城市開放空間。落成後,不少市民從北橋頭一直走到南橋頭,一個個挨著看完,彼此感嘆著:「太稀奇了,從沒有看過這麼大的雕塑!」

∆雕塑《春夏秋冬》之秋。

時光荏苒,三十多年過去了。時今,當初經歷了震驚與不解的重慶人,已經將《春夏秋冬》視為山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去年,雕塑《春夏秋冬》複製品在市文聯廣場亮相,重慶市地方史研究會會長周勇表示,這組雕塑是重慶改革開放歷史的見證,具有引領思想解放的意義。

∆雕塑《春夏秋冬》之冬。

同時,市文化旅遊委文物保護與考古處消息,本次第三批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公布後,截至目前重慶現有市級文物保護單位381處。相關負責人介紹,接下來,相關部門將在保障文物安全本體的同時,深度挖掘文物內涵,「如見證山城發展多年的《春夏秋冬》雕塑,就表現出了重慶人敢於突破的熱情以及創新精神,我們將加強文物價值傳播工作,讓這些文物『活』起來」。

採寫:姚於 鄒宇銘(實習)

攝影:唐浩 鄒樂

原標題:《春夏秋冬》入選文物!這些故事少為人知......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重慶珍檔| 日軍轟炸重慶製造大隧道慘案 屍體20輛卡車運5天
    (原標題:重慶珍檔| 日軍轟炸重慶製造大隧道慘案 屍體20輛卡車運5天)
  • 腦筋急轉彎:為什麼羅丹雕塑作品「沉思者」沒有穿衣服?竟是這樣
    腦筋急轉彎是一種開發人的腦力的一種小遊戲,在平常的思維上還可以添加點色彩,就連小孩子也很喜歡的一種小遊戲,相信有很多的讀者也是蠻喜歡腦筋急轉彎的,那小編就為各位讀者帶來一個讓你們腦洞大開的腦筋急轉彎!腦筋急轉彎:為什麼羅丹雕塑作品「沉思者」沒有穿衣服?
  • 重慶訪古攻略:值得一去的10處重慶文物古蹟
    除了全國重點保護單位以外,重慶市還先後公布了368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包括原四川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不包括直轄前公布、直轄後未重新評定的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和旅程中,儘可能看盡重慶文物古蹟精華呢?我們依據文物價值、代表性、獨特性、可遊覽性,評定了10處經典重慶文物古蹟。
  • 重慶訪古攻略:值得一去的10處重慶文物古蹟
    目前,全國一共有8批5058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而重慶市有64處,其數量在直轄市中僅次於北京,尤其是抗戰文物和民國建築遺存在國內首屈一指。除了全國重點保護單位以外,重慶市還先後公布了368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包括原四川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不包括直轄前公布、直轄後未重新評定的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 郭京飛王珞丹踩石碑坐雕塑,那非文物雕塑能坐嗎?
    郭京飛王珞丹踩石碑坐雕塑,那非文物雕塑能坐嗎?我國是一個旅遊大國,每年旅遊人數都不在少數,因為旅遊而發展起來的產業也非常之多。而正是因為我國旅遊業的興盛,相應的一些問題也就暴露出來了,如今,中國遊客在全世界的名聲似乎都不太好,這與遊客素質有著極其重要的關係,無論是國內旅遊還是國外旅遊,自己一定要做到講究文明。
  • 重慶珍檔丨穿越山城防禦體系 感受南宋末年的戰火硝煙
    重慶發布《山與城》第59期,帶你走近龜陵城、天生城、磐石城等幾處地圖中推薦的經典遺址,講述背後的故事。不僅首次在鵝公包、東外城等區域發現多處宋代建築遺存,填補了城址年代的相關空白,還新發現一批保存較好的宋代至民國時期採石場、洞居建築、防空洞、炮臺,深化了對城址文化延續性的認識,同時重點清理的兩處清代大型院落基址,布局完整、保存較好,為內城功能分區提供了重要線索。
  • 重慶珍檔丨葉劍英元帥的紅巖詩篇
    葉劍英創作的多首詩詞中,更是如實記錄了那段風起雲湧、波瀾壯闊的紅巖往事。《悼平江慘案烈士》人類有餘悲,豺狼亦已歌。何以寄憑弔,按劍復摩挲。1939年1月16日,經中共中央書記處批准,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慶秘密成立。
  • 90年代重慶市老照片,你還記得多少?
    往事如茶,醇香、濃厚;往事如水,清澈、純潔;往事如畫,惟妙惟肖美麗動人。下圖山城電影院。童年,美好的回憶,幻想的天空。其間,總有無數美麗、明亮,讓童年更美好。回憶我的童年時代,最有趣的,還是數那些事了…下圖巷子裡隨處可見打麻將的中老年人。
  • 文旅觀察丨文明無關文物 名聲無關名人
    近日,演員郭京飛、王珞丹在雲南香格裡拉獨克宗古城拍攝節目時,坐雕塑、在石碑上跳躍的視頻在網上引發熱議。有網友認為公共設施應該愛護,藝人尤其要以身作則;也有不少人認為小題大做,不是文物就可以理解。對此,迪慶州文旅局工作人員回應稱,雕塑並非文物,有人出現高反後,身體不適都會坐在雕塑上。
  • 重慶珍檔丨林語堂、老舍、梁實秋寓居北碚
    重慶梁實秋舊居重慶梁實秋舊居位於北碚區梨園村,重慶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舊址暨重慶老舍舊居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舊址暨重慶老舍舊居位於北碚區天生新村65號,重慶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國立復旦大學重慶舊址國立復旦大學重慶舊址位於北碚區東陽鎮夏壩先鋒村,重慶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05年5月,復旦大學創建於上海吳淞。
  • 重慶珍檔丨黃桷埡老街張京營寨歷史往事
    明末清初,原張獻忠大西政權的將領孫可望、李定國率兵突襲重慶,四川巡撫馬乾及部下曾英戰死,明將張京退守南山中,在黃桷埡一帶安營紮寨,依靠南山的山高林密、地勢險要,又修築了諸多的防禦性工事,一邊與清軍對峙,一邊休養生息,耕種閒田補充軍需。
  • 重慶珍檔丨佛圖關藏著一座白骨塔,是重慶大轟炸的重要「見證者」
    它,修建於70餘年前,之所以得名「白骨塔」,是因為塔下埋葬著重慶大轟炸的亡者屍骨。昨天,渝中區文管所工作人員說,被登記進入第三次文物普查的「白骨塔」,將進行加固保護。7米孤獨石塔下葬著重慶大轟炸死難者白骨塔在哪裡?渝中區佛圖關公園北側,坐落在佛圖關面臨嘉陵江的山體崖壁處。
  • 重慶珍檔丨楊氏父子與「聚興誠」
    在渝中區解放東路,有一家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是歷史甚久的川幫銀行,系重慶市第一家私營商業銀行,是川幫商業銀行中唯一無軍政背景的民族資本銀行,即1915年成立的聚興誠銀行。銀行的主人是楊粲三、楊受百父子。抗戰時期,聚興誠銀行曾租部份房屋作國民政府外交部。
  • 重慶:防空洞裡的文物會說話
    早在1937年,重慶就開始修建防空工事。作為城市安全的重要載體,戰時的防空洞為無數重慶市民提供了生命庇護。這些防空洞就像是串聯城市生命的血管,隱秘但生機勃勃。據重慶市國防教育辦公室主任顧偉介紹,近年來,重慶軍地多部門在防空洞的保護和利用工作中,注重融入紅色教育功能,使老舊防空洞煥發了新生機。重慶建川博物館就是其中之一。
  • 重慶珍檔丨他用一支畫筆,帶我們追憶渝中半島百年繁華……
    時光流轉,許多往事都已如煙。而今,畫家歐陽樺,用手中的一支鋼筆,穿破歷史的迷霧,尋回了百年前獨屬於渝中半島的熱鬧與繁華。重慶城始建於蜀漢時期,明朝的重慶指揮使戴鼎在舊城的基礎上砌築石城,修建了17道城門,從而奠定了古重慶城的範圍。重慶氣候炎熱,房屋密集,極易失火。故將靠江的9個水門開著,將離江較遠的8個旱門封閉,以喻以水克火。
  • 王珞丹曾斥雕像襲胸者:遊客別幹嫖客的事;非文物雕塑就可以坐嗎
    導讀:7月28日,有網友拍到郭京飛和王珞丹錄製節目時,坐景區雕塑踩石碑,被網絡曝光以後,引發網友的熱議。2、不是文物作為公共設施的雕塑就可以隨便坐?石碑就可以隨意踩踏?7月29日,有關部門做出回應:雕塑並非文物,坐上去也無妨。有人出現高反後,身體不適都會坐在雕塑上。
  • 跑了這麼久,你還記得這些重慶方言劇嗎?
    高高的朝天門勒,掛著棒棒的夢喲還記得那好心辦壞事的梅老坎嗎,還有愛佔小便宜的毛子嗎,還有老實憨厚的蠻牛嗎,還有不負夢想的孟小渝嗎。這是1997年首播的重慶方言喜劇《山城棒棒軍》,整部劇裡面沒有華麗的場面,真實地體現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講的是一群棒棒軍的故事,他們背著比自己還重的擔子爬坡上坎,為了生活在社會的基層摸爬滾打,但卻汗流浹背也不喊苦,因為錢掙得心安理得,也勾勒出了改革開放後最真實的重慶城。不過現在隨著社會的發展,這些守在商場、車站、街邊的棒棒軍也越來越少了。
  • 第十三屆全國美展油畫和雕塑展區將分別於9月22日和25日在重慶開幕
    「不論油畫還是雕塑都可以說是最重要的展區之一,兩個展覽同時放到重慶展出,這是對重慶作為美術重鎮70年來成績的高度認可。」油畫和雕塑都是重慶美術的「優勢項目」——上世紀80年代的「傷痕美術」「鄉土藝術」奠定了重慶油畫的影響力,重慶藝術家何多苓的《春風已經甦醒》、程叢林的《1968年×月×日雪》、高小華的《為什麼》等作品都參加過全國美展並被中國美術館永久收藏;上世紀60年代的重慶藝術家們創作的群雕《收租院》廣為流傳,葉毓山等重慶雕塑家的作品更是遍布全國。
  • 重慶珍檔丨走進洪安邊城 探尋劉鄧大軍借糧證那些事兒
    連接洪安鎮和茶峒鎮的是「洪茶大橋」,橋的中央便是重慶和湖南的分界線。大橋西端屬洪安鎮,橋頭豎立著一座大牌坊,一面書著「渝東南第一門」,一面書著「歡迎您再來重慶」。大門造型雄偉,氣勢磅礴,是洪安鎮標誌性建築。
  • 日本語言學校丨春夏秋冬的樓層風格;JCLI日本語學校
    日本語言學校丨春夏秋冬的樓層風格;JCLI日本語學校 2020-11-11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