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為何以「朕」自稱?專家:把朕字拆開,你就知道他的野心了
秦始皇自認「德高三皇、改蓋五帝」取「帝」一字,自創「皇帝」,作為天下大一統建立者,又稱始皇帝。秦始皇還規定天子自稱為「朕」。秦始皇為什麼要自稱為「朕」?
皇帝專有的第一人稱代詞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丞相李斯建議「朕」為皇帝專有的第一人稱代詞,取「天下皆朕、皇權獨尊」之義。在小篆裡,還是有很多甲骨文的痕跡。而「朕」字並不是像現在寫的這般,把「朕」這個字拆開,這樣就變成了漢字中的「月」和「關」兩個字組成。
小篆裡
當時的「朕」是由舟和火組成,這樣就很好理解它的含義了。因為在古代人們都是依靠黃河生存,所以食物的來源主要靠水,而舟就是生存的工具,火在部落文明時期是身份的象徵,所以「朕」的尊貴與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秦始皇統一六國
火種可以給人們帶來光明和溫暖,而手握天下大權,身居高位的統治階級所握的火把就可以擁有普照眾生的力量。所以這也在暗示著權利和地位。也許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才讓秦始皇用朕這個字來自稱。
「朕」是由舟和火組成
其實在秦始皇之前,任何人都可以用這一個詞,就如屈原曾經在離騷裡用這來指代我,雖然歷代皇帝還有用孤寡人來指代自己的,但這種就不足以彰顯秦始皇的與眾不同,他萬人之上,天下之主的地位也無法彰顯,與其他不同的任一詞也就被得秦始皇的青睞,皇帝用的自稱其他人自然是不可用的
大家又是如何看待朕這個字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