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城東娃滷肉何以飄香黃河兩岸?滷湯鍋中為何有塊石頭放了30多年

2020-12-06 關公故裡觀滄海

每逢春節臨近,置辦完年貨,臘月二十六七,家家戶戶就開始忙著滷肉了,俗稱「燉大肉」,用來犒勞辛苦了一年的家人,招待春節期間登門拜年的親朋好友。

新湯老湯,每家每戶滷出來的肉味道都不大相同。在運城,說起滷肉,許多人都知道,最出名的要數芮城縣的陽城滷肉。而在陽城眾多滷肉店中,東娃滷肉又是已形成品牌、享譽四方的。這家家戶戶都會做的滷肉,為什麼獨東娃滷肉香飄晉陝豫,受到食客們的好評?這背後又有怎樣的故事呢?

6月11日,剛走到坐落在芮城縣陽城鎮的東娃滷肉店附近,陣陣滷肉香就已經飄了過來。不太大的店裡熙來攘往,客流不斷,除了芮城本地百姓,來自陝西、河南的食客,路過陽城,也要到東娃滷肉店解解饞。趕時間的話,從窗口買幾份夾肉餅邊走邊吃,不趕時間,就進店裡要一盤滷肉,來幾個餅子,細細品咂,味蕾得到滿足之後,再來一份店裡自創的刀削湯麵,吃進胃裡是滿滿的幸福感。

千層餅是店裡的特色,剛出爐的餅子鼓鼓的,用筷子從上面劃開,清新的麥香味兒瞬間隨著餅子裡的熱氣一股腦兒地湧出來,趁熱抓一把切碎的滷肉,夾一筷子「霸王菜」或者切一段兒青辣椒,一口咬下去,酥脆的餅渣掉滿桌,麥香、肉香,再加上辣子、蔥、芫荽的調劑,真可謂是人間至味了。

傳承歷史

這一塊小小的滷肉能得到眾多食客的喜愛,離不開姚家幾代人的心血。

「東娃」(姚玉東)的曾祖父姚許照曾是蒲州府的大廚。1898年,他潛心研製滷煮秘方,開了自己的滷肉店,字號「諧春堂」,享譽河東大地。時過境遷,1986年,19歲的姚玉東重拾祖傳手藝,開了「東風飯店」,主營滷肉,漸漸小有名氣。1990年,姚玉東到工商局註冊商標,打算擦亮老字號「諧春堂」,但發現名號已經被註冊過了,經常去店裡吃飯的縣委書記潘新端提議:「你這小名『東娃』就不錯嘛,比『東風』叫著親切。」此後,東風飯店就改名為東娃滷肉店了,屈指算來,至今已有30餘年歷史了。

創業故事

1986年,東娃開店第一年,恰逢北京籌備亞運會,全縣組織個體工商戶捐資助力。在當時個人月薪只有幾十元的情況下,姚玉東捐了100元,成為全縣工商戶捐資最多的人,芮城縣工商部門及縣委、縣政府的有關同志,從那時起記住了東娃這個人。在一次縣裡召開個體商戶會議時,姚玉東坐在前排。當時,縣委書記姚震海問大家有什麼困難,他一眼便看到在前排的姚玉東,「來,東娃,你說。」被點名的姚玉東站起來,說了自己的困難:想要一塊地方開加工廠,但不知怎麼辦手續。姚書記當場安排縣長幫東娃辦好此事。會後,東娃很快實現了自己的願望。

有一次,鄰鄉的一位大爺將自家養的一頭豬送到東娃店裡,讓姚玉東收購。姚玉東發現,大爺送來的豬有問題,他看老人大老遠來不容易,便對大爺說:「這樣吧,我給您200元就當是我買了,您把豬拉回去自己處理,我這不能要。」幾天後,老人的兒子帶著200元來還錢,年輕人對姚玉東十分感謝。後來姚玉東才知道,來還錢的年輕人在縣政府工作。之後,姚玉東辦理滷肉店和滷肉加工廠的相關手續時,年輕人也給了他很大的幫助。姚玉東說,東娃滷肉店能有現在的規模,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支持,離不開朋友的鼎力相助。

1999年,姚玉東開起了加工廠,銷往運城周邊地區及太原、鄭州、西安、蘭州、石家莊、北京等地。2013年,東娃滷肉開始進行網絡線上銷售。2014年,姚玉東到杭州參加電商培訓學習,還獲得了阿里巴巴頒發的「誠信通」優質供應商獎。

製作技藝

目前,姚玉東主要負責滷肉加工廠的包裝銷售,而東娃滷肉店的生意由弟弟姚玉林打理。東娃滷肉店美名遠揚,離不了東娃的父親姚義元。姚義元在傳承祖上傳統工藝的基礎上,又結合現代科學養生理念,將原來的十多種香辛料發展成現在的20多種,美味的同時又兼具營養價值。

滷肉先要把鮮肉用清水浸泡,然後在老湯中加入八角、香葉、白芷、桂皮、小茴香、肉蔻、草果等香辛料,調上秘料,經過猛火熬煮,再小火燜制而成。滷湯鍋中有一塊石頭,已經用了30多年。那一方原本平凡的石頭,在30年老湯的浸潤下,仿佛也沾滿了肉香。

剛出鍋的滷肉,色澤鮮亮、香味四溢,焦糖色的豬皮掛著滷湯,讓人看著便口內生津,垂涎不已。肥而不膩、瘦而不柴的口感讓人回味悠長,一段時間沒有吃到便心生想念。

據姚玉東介紹,一次,全國20多位工行行長到芮城開會,東娃滷肉店負責接待。當天下午4時許,一行人飢腸轆轆,吃得格外香。其間,一位行長突然說:「東娃,你可把我害慘了。」東娃嚇了一跳,忙問怎麼了,行長說:「平常這樣的肉我只能吃一兩片,今天都已經吃了七八兩了。」在座的人聽了都哈哈大笑起來。開完會返程,各位行長還不忘買一些包裝成品帶回去,讓家裡的親朋好友嘗一嘗。

不論是東娃滷肉店還是加工廠,裡邊都掛滿了獲獎的牌匾,在大家的口口相傳中,東娃滷肉已成為中國八大名牌熟肉製品之一,走向全國。

熱心公益

家和萬事興,東娃曾祖父當年創立「諧春堂」,就是想以「和諧」作為立身之本。

和氣生財,他們家庭和諧和睦,對待顧客和氣和善。姚家代代樂善好施,多有義舉,北京亞運會、汶川大地震,姚玉東、姚玉林兄弟倆積極捐款,村裡修路建校,姚家也毫不吝嗇。人們常說「寧舍一塊肉,不舍一碗湯。」可是每年臨近春節,姚家就會向村子裡的鄉親們免費發放一份滷肉老湯,讓大家拿回去自己滷肉。今年疫情期間,姚玉東還為奮戰在前線的醫護人員和其他工作人員送去美味的滷肉,儘自己的一份力量。(賀雪梅)

相關焦點

  • 【好吃運城】芮城東娃滷肉:香飄黃河兩岸
    運城日報 運城晚報 運城新聞網 官方發布平臺芮城東娃滷肉香飄黃河兩岸記者 賀雪梅每逢春節臨近,置辦完年貨,臘月二十六七,家家戶戶就開始忙著滷肉了,俗稱「燉大肉」,用來犒勞辛苦了一年的家人,招待春節期間登門拜年的親朋好友
  • 全國首展|《百米黃河長卷》亮相梁帶村芮國遺址博物館
    關注 陝西韓城旅遊微信 你才不是古城的過客吾城 | 有故事的韓城 有味道的旅程好消息!《百米黃河長卷》全國首展將在12月28日正式亮相芮博。在元旦即將到來之際,芮博邀您一起欣賞由郝東紅老師創作的超長巨幅《百米黃河長卷》,這是一次難得而珍貴的機會,可以近距離欣賞大師筆下的水墨山河、佛陀仙聖、民族文化的精緻縮影,以及星星之火的紅色記憶。
  • 滷肉香料配方詳解:這「7種」香料缺一不可,滷肉十裡飄香
    滷肉香料配方詳解:這「7種」香料缺一不可,滷肉十裡飄香 滷肉是人人愛吃的美食,前面介紹了8種滷肉香料的具體用法和用量,今天咱們介紹一下這「7種」滷肉時缺一不可的香料,每種香料都有特定的功效和作用,相互搭配組合使用,才造就了滷肉十裡飄香般的美味
  • 黃河過處物產豐
    □馮敏生「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極目遠眺,湛藍的晴空下,九曲黃河,一路奔走,洶湧澎湃,滾滾東流。我心中不禁被黃河這種百折不撓、激流勇進、追趕夢想的精神所震撼。此刻我望見,滿懷鄉愁的弘農澗河,宛若一位遠嫁到他鄉的女兒,經過長途跋涉,終於回到母親黃河的懷抱中。這母女倆好像久別重逢,緊緊地偎依在一起,顯得那麼溫情,那麼動人。我站在觀景臺上極目遠眺。黃河兩岸,或是壁立千仞的五彩山峰,或是平坦如砥的田野灘涂。
  • 飯店老闆:做滷肉,萬萬別放這「3味」,否則滷肉不香嫩,還發苦
    滷肉是我們生活中常吃的一種肉類,但是每次我都得去飯店吃,
  • 爺爺用了30多年的滷肉秘方,味道香濃又正宗,不收藏就虧大了!
    爺爺做的滷肉香飄滿屋,在當地非常的出名,每天一到中午時分,都有很多顧客排著隊買滷肉。那個時候我都不曉得,這種味道香濃又好吃的滷肉,爺爺是怎麼做出來的。直到後來爺爺年紀大了,於是他就把用了30多年的滷肉秘方教給了我。我這才知道,原來這種香濃又美味的滷肉,是用很多種香料搭配在一起煮出來的。用這個配方做出來的滷肉,不僅色澤紅亮有食慾,而且味道香濃又好吃。
  • 臺胞陳隆勝的兩岸奇石緣 愛石成痴被石頭「玩」
    學佛多年的他,還是一位石頭髮燒友。在臺灣業界,陳隆勝小有名氣,他收藏很多大陸、臺灣的奇石,也辦過奇石個展,更是臺灣多地雅石展的評審委員。28日上午,「海西花鳥城首屆精品奇石花卉展」開幕,陳隆勝的「101奇石館」也開門納客,並嚮導報記者講述了這20多年的兩岸奇石緣。
  • 院子裡,撿幾塊石頭放著,美不勝收!
    毫不起眼的石頭,一放到庭院中,就成為了永恆,古人有說:山無石不奇,水無石不清,園無石不秀,室無石不雅……石頭是中國院子中最重要的點綴,有院子的,怎麼能不放幾塊石頭呢?傳統的中式庭院,有山石,有亭臺,有竹有水有橋,這是古人們的千年智慧。院子打造的是一種安寧,一種意境,一種詩意,只有花草,未免單調,如果放上幾塊石,一渠水,便馬上活了起來。
  • 滷肉好吃有訣竅,這5種香料是一定要放的,家常滷肉最實用
    滷肉好吃有訣竅,這5種香料是一定要放的,家常滷肉最實用。滷肉是我家那口子最喜歡吃的,我的家鄉這邊也比較流行滷肉,基本上每條街面都會有一家滷肉店的,因為瞎混吃滷肉的人比較多,不管是平時吃飯還是作為零嘴,或者是下酒菜都是非常不錯的。
  • 【網信韓城】全國網媒陝西行 |消失古國耀盛世 金玉華年芮國謎
    2004年,潛沉了兩千七百年的國寶重器在黃河之畔的梁帶村盛世重現,一個在中國歷史上幾乎被遺忘的古芮國,隨著金光閃閃的國寶文物躍然浮出水面。芮國,這個曾經敢與大秦帝國兵刃相見的諸侯國,曾被迫遷都於現在的韓城境內,但終是逃不過大時代的統一合併趨勢,湮沒於歷史的長河中。
  • 隴上傳說(92)丨黃河上有塊巨礁叫「洋人招手」
    阿鳳 整理相傳,民國時期的一年中伏天,黃河水位漲得非常厲害,浪頭快溢過蘭州的中山鐵橋了,桑葉峽口的狼舌頭(黃河邊一塊形狀像狼的石頭)也舐上了黃河水。過去蘭州一帶的筏客子有句諺語:「狼舌頭舐上水,筏客子見了鬼」,所以當黃河水位漲得淹過狼舌頭時,即使技藝非常高超的筏客子把式也不敢放筏擺渡。就在這狼舌頭被淹沒了的節骨眼上,一位洋牧師,要從蘭州坐筏子到包頭去,他找到官府指定要筏客子攬頭香老放筏送他去包頭。香老向他解釋說:「這樣破天荒的高水位,有天大的本事也不敢放筏去送死。」
  • 世界上最驚險刺激的三塊石頭,「挪威三石」
    在呂瑟峽灣和哈當厄爾峽灣中的三塊石頭,為每個想俯瞰峽灣的人提供了最佳的觀景臺。這塊全挪威最受歡迎的石頭凌空604米,從接連的山脊突出30米,巖石頂部的面積約為600米。坐在布道石突出的一角上拍照是登布道石的保留節目,只是注意別獨佔這個黃金位置太長的時間,畢竟全世界的遊客都排著隊等著留影。
  • 我從黃河邊撿回了一塊石頭
    不由讓我想像著黃河的源頭一一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顏額拉山脈,應當是終年的積雪,冰雪融化,開啟了黃河湛藍的源頭。出了青藏高原,黃河兩岸是無窮無盡、光禿禿的黃泥石山,所有的雨水像文字組成的詩句,翻過這些平平仄仄的荒山匯入黃河,才有了黃河的黃,黃河的韻,才有了黃河的宏偉,黃河的博大,書寫成了一本厚厚的獨特的詩篇。
  • 「酒祖聖地 杜康飄香」蔡店鄉!
    酒祖聖地 蔡店鄉 今天跟隨小編來到「酒祖聖地 杜康飄香」蔡店鄉。 蔡店鄉位於汝陽縣西北部,總面積73平方公裡,轄區27個行政村,這裡山清水秀,景色秀美,有香飄千年的杜康美酒、有古色古香的杜康村、有肥而不膩的蔡店滷肉……金秋時節,賞美景、品美酒、嘗美味,多彩蔡店等你來!
  • 「兩岸情深 翰墨飄香」海峽兩岸書畫聯展開展
    「兩岸情深、翰墨飄香」兩岸書畫聯展開展。(圖片來源:成都市臺辦)  中國臺灣網12月1日成都消息 2014年11月30日,由四川成都海峽兩岸交流協會主辦、成都蓉臺書畫藝術社、臺灣凱達格蘭文化藝術基金會承辦的的「兩岸情深、翰墨飄香」---慶祝蓉臺書畫藝術社成立20周年暨海峽兩岸書畫聯展開展。
  • 滷肉的香味究竟來自哪裡?為什麼滷水很香,滷肉卻沒什麼味道呢?
    >比如我爺爺那輩的老滷菜人,走親戚時到了別人家做客,主人說客人您是滷菜老師傅了,今天我家裡正好有山上打的野雞,然後有些自家種的採摘的香料,您看能不能給咱們滷個肉吃吃,這時候老師傅就真的是因地制宜,隨手抓幾味香料,就滷起來,最終吃得主人口水流油,而看起來是隨手抓,實則他放的每一味香料,他自己心中都有道道,比如放白芷是為了去腥,放八角是為了增香,放山楂是為了快速成熟,放陳皮是調和……,這才是
  • 滷肉大廚:無論滷什麼肉,加這6種香料,滷肉香濃入味,鮮嫩多汁
    ,還可以讓我們更加有能量,如果一天不吃肉,總覺得沒有一點勁兒。鄰居張大叔,做滷肉做了20多年了,每天他做的滷肉都能賣得精光。家常滷肉準備食材:五花肉1斤(豬大腸、鴨翅膀、豬頭皮、豬肘子,喜歡什麼肉就放什麼肉滷),生薑1小塊,香蔥3根,冰糖15克,鵝油40克,八角1個,桂皮1小塊,小茴香2克,丁香2個,香葉2片,食鹽、生抽、老抽、料酒適量。
  • 滷肉店秘訣:滷肉要有這種配料,不管什麼肉都會非常香嫩
    滷肉我們應該知道,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特色,所以不同地區製作出來的滷肉的味道其實也有一些不同的,不過在大多數的滷肉製作的過程中,還是潮汕地區的味道最出名的,因為潮汕地區滷出來的味道非常的香嫩醇厚滷肉其實不管是做每一道菜,他都會有自己的一個講究,一個秘訣的,包括滷肉也不例外,而且肉的味道那麼入味,那麼好吃,說明他的秘訣是最重要的,也是在做這道菜中的最重要的一步。
  • 有什麼滷肉的做法介紹?
    (沒有寫單位的都是按克來說的,雞架骨和豬大骨可以在超市或者市場買)說明:調料不可以粉碎,有下劃線的部分,每次必須要放的,每次煮肉加湯放料,放調料總量的1/5!製作:1,備料:將買回調料分兩份,分別用紗布袋裝起來!
  • 黃河兩岸荒山禿坡已不見,一片綠意惹人憐
    「站在壺口瀑布岸邊,看著洶湧澎湃傾瀉而下的水流,真有一種黃河之水天上來的感覺。」第一次來到陝西宜川旅遊的杜慶珂,看著眼前如萬馬奔騰般的黃河水,情不自禁地感嘆。當黃河流經位於晉陝峽谷宜川壺口鎮時,河面從數百米驟然收縮至數十米,形成了「千裡黃河一壺收」的場景,蔚為壯觀。晉陝峽谷懸崖絕壁,黃河在這裡創造了險峻、壯麗和酣暢之感,也裹挾走了兩岸的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