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千年前的老子為了闡釋天道人性,天人之間的隱晦關係,歸隱之前留下道德經,專門論述道德的相互融通。這幾千字的道德經,經我悟來,通篇的精妙就可歸結成一句」天無道不成,人無德則不立,是謂天道人性「的話,是道德在天人之間的基本體現。
而這句話的精妙核心,又可歸結為天人合一的一個「愛」字。有愛才是整個宇宙時空結構及其生命的精髓所在,是道德的直接映現行為。假如,這個宇宙時空不存在愛,這個時空就不可能再會存在。這也是中華文明傳承了幾千年的秘密,是這個時空存在的高度密碼。
愛就是一切時空萬物的出發點和發展。世上萬事萬物,沒有哪一種事物是可以超脫開這種現象的。因為沒有愛的生物是不可能長久存在的。佛家所說的」萬物都具有佛性,都可以成佛「也是從另一個層面上闡說了愛的概念。因為心中有愛就會有慈悲,有愛有慈悲就是佛性體現,就不會以相觀相,而達到那種」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的最高境界。佛家這種境界,也就是我們所一直傳承的道德規範。是我們歷來名賢先哲推崇了幾千年的文化結晶文化精粹!
所以,只要心中有愛,才能證示道德,才能有所成就!
天因有愛而成天道,人立德,方顯人性輝煌!
人類文明若想要安康穩定進步,就得防止因偏愛而墜於無道的。防上陷入」上如無道,下將失德「的因果循環當中。上若失德之時,就沒有人性了!人性既無時,又何來談及社會時代的文明安康穩定 和進步呢?人性無時,愛心已失之歹盡。愛心既無,社會時人必將以欺名釣譽盛行、偷摸拐騙成風,貪婪劫掠亂世。也必然是以醜化為美,以財富為榮耀笑貧而不笑娼。也不再有立場是非。
有道而多助,無道而寡助,寡助之際則勢必引發禍亂。人性不立德,皆因心中沒愛。無愛便會生私心、敵心、貪心和破壞心、殺擄劫掠心和毀滅之心,有了這些不良心,就必然會導致人性泯滅。一個人如果泯滅了人性了,獸性就會顯現,就會成為披著人皮的禽獸豺狼,那還有什麼事是做不出來的?還有什麼手段使不上來的?
若然是一個人如此或不可怕,倘若一個社會時代都不具備了人性,我們所將面臨的災禍也為期不遠了。所以,歷代名賢先哲茲茲不倦的推崇道德傳承。社會上只要有道德意識,懂得了道德規範,社會自然就不會缺失愛,有愛的整個社會時代環境才會長治久安,避免禍亂。
所以說,世間一切事物的好壞,環境的文明康盛與否,都 是道德好壞的品判。也是一個社會時代環境一個家庭甚至人與人人與事物之間,是否具備愛心存在的切實體現。是道德是否得到倡揚、愛心得到合理的體現的最好解釋!
試觀謝某鋒與某芝的離異婚姻,從很多跡象乃至近日的傳聞,難不正是因為某道德變質之後所形成的一種境地嗎?相信是的!但每凡一個家庭、或人與人之間到了這個地步,誰對誰錯應該是已不重要了,與其互不安生,莫若讓零亂的心在風中沉默!陳某富佬的海外70億巨捐,當然也不是他的錯,潘先生的寧捐外邦也不問瘟疫,也不是他的錯,中國缺錢誰的錯?也許都沒有錯,錯的只有是時代、是道德!是道德在社會時代中的缺失,是這個時代環境中的人性不再健全,是愛得不到更為合理的體現了。
也許到了此時此狀,誰對誰錯都是很難說得清和明了的了,誰又能明了他們的內心深深處所曾碰到所想的是些什麼呢?唯有從這些事兒上,讓我們可以略窺到這個社會時代的道德線,到底是在向哪個方向傾斜,這些意味著社會精英的名流富士的人性出現了哪些質態的變化?也許這正是我們所要探究和理解的東西。這種個體的道德衰落現象,或恰 恰正是對整個社會時代環境的一種相互映射!誰對誰錯,或真莫能重要了!
我們從幾千年前的道德道路上一路走來,直到今個時代環境中的道德狀態,也算是若明若現。從近代西方物質文明的大舉揮揚,舍卻傳承文明而崇洋眉外的內氣,曾一度讓時代所卑鄙到大舉模仿學習倡揚,甚至到N年前某大學校長叫囂著要廢除國語教學,可以說中國積聚了幾千外的人性道德底蘊,被徹徹底底的衝擊乃至踐踏,從文化到物質,從生活到醫療等各個方面領域,無一不毫無例外受到否定甚或癲覆。接受西方那種浮幻淺薄的生活習性,成了一種時尚和新的追求。都是因為在很大程度上失卻了對整個人性道德的捍護,致使人們在歷史的道 路上失去了一個正確的方向指引。人們不再以具備人性道德為美,不再以具有愛而覺得榮耀,不再以娼梟貪婪劫掠為可恥,黑白癲倒妄顧他人而自私自利。
所以,當我們在探問社會時代是否健康的時候,必需明白了:道德是愛的反映,是衡量一個社會一個時代環境是否得以文明、康安、穩定和進步的標尺,也更是人性的具體體 現,是人區別於動物的唯一標準。
我想:一個社會,一個時代環境如若失卻了道德,沒有了人性,所有的文明和進步都是沒意義的。這種文明也必將是短暫的,如曇花一現。也正因為中國的道德觀念歷來從不缺失,我們這個幾千年文明才得以延續、傳承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