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買維多利亞的哥德式和藝術裝飾合奏
山寺,韓國佛教名山寺廟
文/羊城派記者 黎存根 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官網
在7月初結束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2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來自亞洲、歐洲、北美洲和非洲的13處遺產地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最新的世界文化遺產。本期,我們來認識一下它們,這也是熱愛人文旅遊的遊客在未來旅遊的一份指南。
亞洲最新世界文化遺產
卡爾哈特古城
地址:位於阿曼蘇丹國東海岸的卡爾哈特。
遺址包括擁有內外城牆的卡爾哈特古城,以及城牆外的墓地。在11—15世紀的荷姆茲王朝統治期間,卡爾哈特發展成為阿拉伯東海岸的主要港口。如今它已成為阿拉伯東海岸與東非、印度、中國和東南亞之間貿易聯繫的獨特見證。
考古遺蹟中最重要的是比比瑪麗亞姆陵墓,其堅固宏偉,是一個消失的榮耀的記載。荷姆茲海峽的國王和Qalhat的統治者為了紀念他的妻子Maryam建造了這座陵墓。比比瑪麗亞姆代表了一個罕見的建築傑作,尤其是在其時代的先進技術,其四方形的主體外形應列入少數。在1508年被毀滅之後,這個地方從未被修築過,也沒有被搶劫過,這裡曾出過來自中國、印度、波斯的文物。
哈薩綠洲,變遷的文化景觀
地址:位於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半島東部。
哈薩綠洲由花園、運河、泉眼、水井、排水湖,以及歷史建築、城市機構和考古遺址等一系列遺產組成。從留存至今的古堡、清真寺、水井、運河和其他水務系統可以看出,這裡代表了海灣地區從新石器時代到現在持續人類定居的痕跡。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綠洲擁有250萬棵椰棗樹。作為一處獨特的地理文化景觀,哈薩綠洲還是人類與環境相處的典範。
孟買維多利亞的哥德式和藝術裝飾合奏
地址:印度孟買。
孟買19世紀下半葉實施了雄心勃勃的城市改造。臨近Oval Maidan的開放空間就是改造的結果,前期的改造為維多利亞新哥德式樣式,然後在20世紀初轉為裝飾藝術風格。維多利亞樣式中還融合了適應當地氣候特點的印度元素,如陽臺設計。裝飾藝術風格的電影院和住宅建築中也帶有濃鬱的印度設計氣息,形成獨特的「印度裝飾藝術」。這兩類建築詮釋了孟買在19和20世紀經歷的現代化歷程。
孟買的維多利亞和裝飾藝術建築群面積1.63平方公裡,包括96棟圍繞著橢圓廣場(Oval Maidan)的歷史建築。
法爾斯地區的薩珊王朝考古遺址
地址:分布在伊朗 Firuzabad 省東南部的三個地區:Bishapur、Sarvestan和Sarvestan。
該遺產地包含8個考古遺址,這些帶防禦設施的建築、宮殿和城市規劃可以覆蓋了整個薩珊帝國時期(公元224-658年),當年這些地區都在帝國疆域之內。這些遺址中還包括由王朝創始人Ardashir Papakan建立的首都,以及其繼任者沙普爾一世的城市。建築構造反映了對自然地貌的優化利用, 見證了波斯和帕提亞文化傳統和羅馬藝術在伊斯蘭時代對建築和藝術風格的重大影響。
長崎地區隱藏的基督教遺址
地址:位於日本九州島西北部。
其12個組成部分包括建於16-19世紀之間的10個村莊、奧哈拉城堡和大教堂。它們共同反映了基督教傳入初期傳教士和定居者在日本的活動,即「相遇階段」,其後的對基督教信仰的禁止和迫害, 以及1873年禁令取消後基督教社區的復興。17—19世紀基督教被禁時期,長崎地區隱藏基督徒的秘密傳教培育了獨特的文化,這些遺址是這些文化傳統的獨特證明。
山寺,韓國佛教名山寺廟
地址:位於朝鮮半島南部各省的7座佛教山寺院。
遺產地由7座寺廟組成,這些建於7-9世紀的廟宇的空間布局, 呈現了韓國寺廟建築的特色共有特徵——開放的庭院, 兩側為佛廳、亭子、講經堂和宿舍。它們包含了大量別具特色的結構、物件、文檔和廟宇。這些山寺是神聖的地方,作為信仰和日常宗教實踐的中心延續至今。
七座寺廟包括梁山市靈鷲山通度寺、榮州市鳳凰山浮石寺、報恩郡俗離山法住寺、海南郡頭輪山大興寺、安東市天燈山鳳停寺、公州市太華山麻谷寺、順天市曹溪山仙巖寺。
哥貝克力石陣
地址:位於土耳其安納託利亞東南部的Germu山脈。
該遺產地特徵為巨大的圓形和矩形巨石結構,據信為狩獵採集者在公元前9600-8200年之前的陶器新石器時代豎立,被稱為城邑。這些古蹟很可能與喪葬儀式有關,獨特的T形柱子上刻有野生動物的圖像,上面多半雕刻成主要是狩獵時代的野豬、鴨子、長蛇,以及蠍子與獅子。從中可以窺見約1.15萬年前生活在上美索不達米亞的人類的生活方式和信仰。
經鑑定,證實有關遺蹟至少有12000年歷史甚至更久,比埃及金字塔還要早8000年出現,是人類至今在地球上發現最早的文明遺蹟之一。
歐洲最新世界文化遺產
赫德比邊境古景觀及土牆
地址:德國北部石荷州布斯多夫。
赫德比的考古遺址由一座包含道路、建築、墓地的貿易集鎮和一個古海港,其歷史可追溯至公元1世紀初和公元2世紀初期 。整個遺蹟被丹尼維爾克防禦工事包圍,該防禦工事是穿過什勒斯維希地峽、將日德蘭半島與歐洲大陸其他地區隔開的一條防禦線。由於考古資料豐富且保存完好,它已成為解讀維京時代歐洲經濟、社會和歷史發展的重要遺產,體現出了德國北部地區在中世紀早期的獨特文化風貌。
赫德比的遺蹟揭開了迄今最大規模的維京人聚居地遺址的面紗。維京人在這裡開展通往斯堪迪納維亞、愛爾蘭、君士坦丁堡、巴格達的貿易,同時也是溝通北海與波羅的海的物流樞紐。
幾十年來,考古學家在遺址內發掘出了來自同時期法國、阿拉伯、不列顛、科隆等地的錢幣,還發現了一條戰艦的殘骸。目前,赫德比遺蹟尚只挖掘了一小部分,科學家正用現代化的設備仔細檢查城牆內的每一寸土地。
20世紀工業城市伊夫雷亞
地址:位於義大利皮埃蒙特地區。
伊夫雷亞,是義大利的工業城市,臨近工業重鎮都靈,這裡曾是打字機、機械計算機和辦公電腦製造商好利獲得(Olivetti)的試驗場。遺產地包括一座大型工廠和用於行政、社會服務及住宅用途的建築。該建築群大多為20世紀30-60年代間的義大利著名城市規劃師和建築師的作品,是社區運動(Movimento Comunità)的體現。伊夫雷亞是一個典型的社會項目,表達了現代視野下工業生產與建築之間的關係,是工業化社會發展模式的一個典範。
在當地,有一年一度柳橙大戰,一般在每年2月星期日、星期一、星期二舉行,
該市提供數千噸橙子,供人們在三天內互砸,吸引外地遊客慕名而來參觀。
西班牙 哈裡發的城市阿爾扎哈拉
地址:西班牙科爾多瓦西南大約五公裡遠。
該遺產地是一個城市考古遺址,由倭馬亞王朝建於公元10世紀中葉,是科爾多瓦哈裡發的所在地。它曾經的名字是「花城」——這裡才是科爾多瓦鼎盛時期王宮的所在。經過數年繁榮後,1009-1010年的內戰摧毀了哈裡發國家,也導致了城市的廢棄。其遺蹟被遺忘了近千年,直到20世紀初被重新發現。這個完整的城市綜合體擁有道路、橋梁、水務系統、各類建築、裝飾元素和日用基礎設施等。此遺產地展示了現已消失的安達盧斯西方伊斯蘭文明在其鼎盛時期的風貌。
據載,從公元936年開始,在整整26年裡,始終有1萬名工人和1500頭牲畜在為此工作,直至公元961年完工。這座宮殿成為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住所。
德國 瑙姆堡大教堂
地址:位於圖林根盆地東部。
瑙姆堡大教堂始建於1028年,是中世紀藝術和建築的傑出代表。它的羅馬式結構和兩側的哥德式唱經樓展示了從羅馬式晚期到哥德式早期的風格轉變。可追溯至13世紀上半葉的西側唱經樓反映了宗教實踐的變化,以及科學和自然在具象藝術中的顯現。唱經樓和真人大小的大教堂創建者雕像是該遺產地的代表,被稱作「瑙姆堡大師」作品。
非洲最新世界文化遺產
西穆裡奇定居點考古遺址
地址:位於肯亞維多利亞湖地區的Migori鎮西北部。
這個幹砌石牆定居點可能建於公元16世紀,這一帶的定居點曾被用於人類居住和牲畜圈養,遺址同時也反映了與血統有關的社會實體和關係。西穆裡奇是其中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傳統定居點。它是典型的維多利亞湖盆地第一代牧民社區的大型傳統幹砌石牆的具代表性的例子,該社區一直延續至20世紀中葉。
該區域是肯亞第三大民族盧歐族的聚集地,在當地方言中Thimlich指令人恐懼的密林,Ohinga的複數Ohingni指巨大的堡壘。
北美洲最新世界文化遺產
冰與海之間的因紐特人狩獵場阿斯維斯尤特–尼皮薩特
地址:位於西格陵蘭中部的北極圈內,其文化景觀包括7個主要地點,從西部的Nipisat到東部冰蓋附近的Aasivissuit。
這裡有著4200年的人類歷史遺蹟,見證其創造者對陸地和海洋動物的捕獵、季節性的遷徙以及保存完好的氣候、航海和醫學方面豐富的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該遺產地的特徵包括大型冬季營房、馴鹿狩獵遺蹟,以及古代因紐特人和因紐特文化的考古遺址。它反映了該地區人類文化的復原力及季節性遷移的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