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六十年紀行-85 明孝陵遊

2020-10-19 青松he
       明孝陵開國皇帝的合葬陵墓。因皇后「孝慈」,故名孝陵。作為中國明陵之首的明孝陵壯觀宏偉,代表了明初建築和石刻藝術的最高成就,影響了明清兩代500多年帝王陵寢的形制。依歷史進程分布於北京、湖北、遼寧、河北等地的,均按南京明孝陵的規制和模式營建。坐落在獨龍阜玩珠峰下,東毗,南臨

明孝陵一景    明孝陵地圖及簡介

       孝陵是南京最大的帝王陵墓,也是中國古代最大的帝王陵寢之一。2003年7月3日,第27屆會議,入選。其周邊的、、、及等5座功臣墓也同時被劃入世界遺產保護範圍。


明孝陵一景

         明孝陵選址在紫金山獨龍阜玩珠峰,十四年(1381年)動工,於洪武十六年完成了陵墓的享殿等主體工程,先後調用軍工10萬,至三年(1405年)建成,歷時25年。其總體布局分兩部分:一是,二是陵宮,即享殿、寶城等陵寢主體建築。陵園縱深2.62公裡,當年圍繞的紅牆周長四十五裡,闢大金門、王門、西紅門、後紅門、東西黑門。

         明孝陵地面木結構建築大多毀於1853年軍與之戰,現僅存下馬坊、禁約碑、大金門、石像生、碑亭、文武方門、享殿門臺基、享殿臺基、內紅門、方城明樓及寶城牆體等磚石建築。明孝陵布局宏雄,規制嚴謹,影響了明清兩代的皇陵建築。

明孝陵一景

明孝陵一景  明樓

       在內紅門以北約200米,明樓前有山澗一道,跨澗建大石橋一道,名「升仙橋」。明樓為長方形城堡式建築,以石條壘成,下為須彌座,通高16.25米,正中闢一門券,高3.86米。門券內為斜坡隧道,有石階54級,入寶城之內為一小院(相當於後來明清皇陵的「月牙城」或「啞巴院」),迎面為十三道石條砌成的擋土牆,牆後即為寶頂封土。院內有礓磋上達明樓。明樓為磚砌,東西闊39.25米,南北深18.4米,黃琉璃瓦重簷歇山頂,外塗紅堊,內塗黃堊。南面闢券門三,東西北各闢券門一。

明孝陵一景    清末時明孝陵的一神道

神道

        謁陵路線起自之東的朝陽門(中山門),至衛崗有下馬坊,下馬坊內即為明孝陵的。不呈直線,而是環繞建有時代陵墓的梅花山形成一個彎曲的形狀。由下馬坊至文武方門的神道長達2400米。沿神道依次有:下馬坊、禁約碑、大金門、神功聖德碑碑亭、御橋、石像路、石望柱、武將、文臣、。

明孝陵一景  明孝陵大金門

          金門在下馬坊西北數百步,規制同北京大紅門,為朝祭所經之門,黃瓦重簷歇山頂(屋頂現已無存),門三道。面闊26.66米,殘高4.91米。大金門之西為王門,再西為西紅門,為官員謁陵及守陵、修繕人員出入之門。

明孝陵一景  

         建於明十一年(1413年),建築平面為正方形,故俗稱「」,內置為其父朱元璋所立的「大明孝陵神功聖德碑」,碑高6.7米,贔屓高2.08米。


明孝陵一景   明孝陵神道

石像生

       位於神功聖德碑亭之北,過五孔御河橋,列石像生十二對,自前向後依次為坐獅、立獅、坐獬豸、立獬豸、臥駝、立駝、臥象、立象、坐麒麟、立麒麟、臥馬、立馬。石獸之後又有望柱一對、武臣二對、文臣二對。再向北為欞星門,為三間兩垣式牌樓門,現僅存柱礎。


明孝陵一景   明孝陵石象路

明孝陵一景   梅花山

明孝陵一景   明孝陵欞星門

明孝陵一景    明孝陵金水橋

明孝陵一景   明孝陵文武方門

明孝陵一景    康熙題寫的「治隆唐宋」御碑

明孝陵一景    明孝陵享殿中央御路石陛

明孝陵一景    明孝陵享殿殿陛

明孝陵一景    明孝陵內紅門

明孝陵一景    明孝陵寶城明樓 

明孝陵一景   「此山明太祖之墓」志石

        方城明樓的後面是朱元璋及皇后馬氏合葬的地宮,稱「寶城」。寶城厚實堅固,依山勢高低起伏,下砌巨石,上用明磚壘築,厚約1米;在南邊石壁上刻有「此山明太祖之墓」七個大字。明太祖玄宮開鑿於玩珠峰山體之內,再填以卵石、黃土修築成近似圓形,直徑約400米。上植樹木。1998年南京市文物研究所和江蘇省地震工程研究院曾經使用無破壞性精密磁測技術(GPM)對寶城進行探測,發現玄宮入口隧道位於明樓東側,向西北轉至寶城中心,長度約120米;明樓之北約100米處發現玄宮跡象,其範圍南北90米、東西50米.


明孝陵一景    明孝陵寶城上的門券遺址


                  2020.9.9

相關焦點

  • 中國六十年紀行-83 中山陵遊
          中山陵是中國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的陵墓,位於江蘇省南京市東郊紫金山南麓,東鄰靈谷寺、西毗明孝陵孫中山於1925年3月在北京逝世後,中國國民黨遵照他的遺願,在南京為其修建陵墓。中山陵1926年1月開始興建,1929年春建成祭堂等主要建築,當年6月1日孫中山入葬,陵墓全部工程至1931年才告完成。      中山陵由呂彥直設計,整體平面呈警鐘形,與孫中山「喚起民眾」的政治遺囑相契合。
  • 中國六十年紀行-67 世外桃源遊
       2016.12.4攝   桃源縣公路旁的民房,似世外桃源湘西行一景    2016.12.4攝  千百年來,桃花源鹹集文人墨客,忙煞古今遊人,陶淵明、孟浩然、王昌齡、、李白、、劉禹錫、韓愈、陸遊、蘇軾等都留下許多珍貴的墨跡。
  • 遊記| 南京·明孝陵
    明孝陵南京孝陵園內金梅迸,萬畝南枝接綻英。遠峰駢開如扇闕,近山拱衛似青屏。 天橋寶殿遊人景,望柱翁神刻石嶸。祖息龍蟠從古敬,千年盛世入遺名。六朝金粉地,金陵帝王州」,猜猜這是哪兒?對了,是「中國四大古都」之一——南京。
  • 明孝陵(三):神道、碑亭、升仙橋:南京行記三
    神道       明孝陵的開創性地位還體現在其依山勢地形蜿蜒曲折的陵墓神道。陵墓的神道從四方城開始。南京博物院前院長梁白泉研究員說:「明孝陵首開了第一代皇帝陵寢的神道作為後世子孫陵寢共用神道的制度。神道兩邊分布的12對石像生和4對石人,石刻風格多樣,造型厚重簡樸,融整體宏大與局部精細為一體,也代表了中國明初石雕藝術的最高水平。」 欞星門  欞星門是進入皇陵的第一道門。一百多年前毀於戰火。
  • 南京旅遊攻略之明孝陵
    明孝陵位於南京市玄武區紫金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峰下,東毗中山陵,南臨梅花山,位於鐘山風景名勝區內,是明太祖朱元璋與其皇后的合葬陵寢。因皇后馬氏諡號「孝慈高皇后」,又因奉行孝治天下,故名「孝陵」。其佔地面積達170餘萬平方米,是中國規模最大的帝王陵寢之一。
  • 中國六十年紀行-87 巍巍五臺山遊
           五臺山是中國唯一一個青廟()黃廟()交相輝映的佛教道場,因此等在此和諧共享。五臺山據傳擁有寺廟128座,現存寺院共47處,臺內39處,臺外8處,其中多敕建寺院,多朝皇帝前來參拜。著名的有:、、、、、、等。2009年6月26日在西班牙塞維亞舉行的第33屆世界遺產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 【明孝陵申遺成功16周年】詩行南京 · 守望世界遺產明孝陵
    活動參考流程:  (一)上午8:30  在明孝陵真正的起點「下馬坊」牌坊處集中,電瓶車遊下馬坊遺址公園。    8:50—11:00探訪世界文化遺產明孝陵:文史專家講解影響了明清兩朝500多年的帝王陵墓規制。
  • 南京旅遊不完全指南——明孝陵
    這句詩說的就是南京明孝陵。作為中國規模最大的帝王陵寢之一,明孝陵也是南京旅遊的重要名片,它代表了明初建築和石刻藝術的最高成就,並被授予「明清皇家第一陵」的美譽。明孝陵在鐘山風景區內,是明太祖朱元璋與馬皇后的陵墓,宏偉壯觀,是我國古代最大的帝王陵寢之一。大金門大金門位於下馬坊西北750餘米處,是孝陵的第一道正南大門。
  • 中國六十年紀行-86 明十三陵遊
  • 中國六十年紀行-84 清東陵遊
  • 中國六十年紀行-74 嶄新的城市風貌
    廣州為迎接此盛會,花了大錢和大力,整治環境,建設場館,修築地鐵等,面貌居然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廣州塔—— 在中國新興的地標建築中,少有被公眾誇讚的建築.其「小蠻腰」陰柔優美的造型頗招人喜歡..
  • 明孝陵「長生鹿苑」開放
    本報通訊員 黃昱東 本報記者 邵 丹攝關注交匯點 看精彩視頻本報訊 「與木石居,與鹿豕遊」,7月3日,是世界文化遺產明孝陵申遺成功17周年的日子,鐘山風景區發布消息:明孝陵「長生鹿苑」當日起面向社會開放,遊客可以近距離接觸8隻梅花鹿。至此,明孝陵也集齊梅花山、梅花谷、梅花鹿「三寶」。
  • 梅花山梅花谷併入明孝陵
    不過記者在現場看到,明孝陵景區的三個新大門已基本完工,屆時明孝陵將和中山陵一樣成為一個獨立的大景區。 明孝陵「南擴」連接梅花谷  「明孝陵和梅花谷合併為一個整體。」據中山陵園管理局副局長史愛玲介紹,原先佔地只有513畝的梅花山,已遠遠不能滿足每年梅花節期間150萬以上人次的遊覽需求,也影響了南京梅花品牌的進一步拓展。
  • 中國六十年紀行-68 湘西剿匪記 土匪洞遺址
    越往前行,寒意越重,慢慢地,隨著亮光的強大,那聲響也越發震撼,原來洞內有兩大瀑布凌空而下,製造了這份寒意,設計了此番恐怖,懸掛的心漸漸平復。這是一條掛在懸壁上的人工棧道,寬約二尺,成六十到八十度夾角向上攀伸,極端處,頭頂是人腳,腳下是人頭,一腳踩下嘎嘎作響。原本帶著相機想拍下這份驚險的,實在無能為力,兩手必須抓住兩旁的扶手,才能鎮住口頭的心跳,哪裡還有能力旁騖!洞內的聲響由新奇的尖叫變為謹慎的提示,最後為厚重的呼吸。
  • 中國六十年紀行-96 中國古都--成都
    現今成都所在的是中國西部經濟最領先的區域。成都是十大古都之一,擁有、、、等名勝古蹟,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2007年,和授予成都「」稱號,成都成為中國首批3座中國最佳旅遊城市之一。2009年,世界優秀旅遊目的地城市中心正式授予成都「世界優秀旅遊目的地城市」稱號,成都是亞洲首個獲此殊榮的城市。
  • 明孝陵(二)方城、明樓與寶頂:南京行記三
    明孝陵明樓,位於南京東郊的明孝陵方城之上,為六百多年前朱元璋所建,明孝陵遺址內現存體量最大的建築。清文宗鹹豐三年(一八五三)太平軍攻克南京,明樓屋頂毀於兵火。近一百多年來,失去屋頂庇護的四壁殘牆,不斷受到雨水侵蝕,方城城臺券洞滲水問題逐漸暴露出來。由於明樓室內地面未作防水處理,雨天四面牆垣內的雨水無法排出,向下滲透至方城內部。
  • 去過100次南京明孝陵,你也未必知道隱藏在這裡的秘密!
    明孝陵都有著不得不去觀賞的理由  然而此次的明孝陵之行  小遊卻有了一些新的發現與感受  這些隱藏在盛世美景下的秘密  你知道嗎?  明孝陵是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的陵墓  2003年7月  作為「中國明清皇家陵寢」的擴展項目  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成為古都南京的第一處「世界文化遺產」
  • 中國六十年紀行-88 晉祠勝境
    殿的內部採用減柱法,擴大了空間,是中國規模較大的一座建築。塑像十分生動,充分地表現出人的神情,各個塑像神態自然,神情各異,塑工高超,是中國宋代中的精品。它對研究中國古代建築很有價值。
  • 作為攝影愛好者,在南京遊覽明孝陵,建議你從3號門進入
    明孝陵坐落在鐘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峰下,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與皇后馬氏的陵寢,始建於公元1381年,1398年朱元璋安葬於此,到1413年建成「大明孝陵神功聖德碑」,歷經32年之久。今天的明孝陵景區以明孝陵陵宮區為主,包括大金門、四方城、神道等附屬設施,以及周邊的下馬坊、梅花谷、梅花山、明東陵、紫霞湖等景區。
  • 中國六十年紀行-70 鳳凰古城三名人
    古城特色,並且還出了近代歷史上三大名人:沈從文、熊希齡、陳寅恪,他們的故居已分別建成了博物館,很值得一遊。抗戰爆發後到西南聯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學任教,建國後在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工作,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歷史的研究,1988年病逝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