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動物》:四個天真無知的青年,一部很有趣的劇情紀錄片

2020-12-20 北齋趣說科技

《美國動物》:四個天真無知的青年,一部很有趣的劇情紀錄片

《美國動物》是一部美國犯罪劇情電影,故事講述在2004年美國肯塔基州的四位大學生,由於不滿自己的人生,想要靠自己幹一件大事,因此計劃竊取珍藏在大學圖書館中的古董書籍《美國鳥類》,沒想到距離搶劫的日子越來越近,他們漸漸發現自己內心那顆名為害怕的種子也開始萌芽。

以紀錄片《冒充者》出名的導演巴特·林頓,《美國動物》的故事到他手裡可以說是如虎添翼,導演沒有因為是自己的首部長片而自亂陣腳,反而利用他對於事件與人物的觀察,以類似紀錄片慢慢推進的敘事手法,完整建構一部表面看似有著熱血犯罪竊盜,但內裡則是捨棄其娛樂性,深刻呈現出年輕人對於未來徬徨迷惘的好電影。

《美國動物》第一句話就告訴我們,電影不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而是一個「真實」的故事,與今年初瑪格·羅比的《老娘叫譚雅》相同,都藉由角色受訪的說詞來一步步推動劇情,只不過《美國動物》更狂的把現實人物都請回來親口講述犯案經過,這種虛實角色交錯的方式不僅為電影增添更多的真實之感,且大膽的在片頭就先讓觀眾知道電影後續結果,更可以看出導演對於自己劇本的信心。

電影用一隻猛禽獵捕時的銳利眼睛作開場,以特寫每位角色在搶劫前變裝打扮時的雙眼,呈現出他們對於此犯罪行動的堅定意志,但故事推回18個月前,他們也與我們剛上大學時的青澀模樣無異。在經過大學這個人生的第一次轉變,史賓賽開始參加兄弟會從中獲得別人對自己的認同,但他發現漸漸失去目標之後,急於找出自己在社會中的「價值」,想以做一件事使自己變得更加特別,而他選擇的方法,就是找自己的死黨華倫策劃一場大搶案。

這看起來或許有點異想天開,但換到「青少年」的腦袋中,這卻是非常認真且意外的合理。片中他們在計劃搶劫時參考許多經典犯罪電影的手法,其中也在執行中提到《刺激1995》與昆汀的《霸道橫行》,顯示他們對於電影的熱愛,不過也因為對電影情節的想像,加上現實世界的種種壓抑,造成他們開始分不清現實與幻想的界線,過度曲解電影世界的美好而放大現實的無趣,促使他們走向犯罪的道路,所謂「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大概就是這種感覺吧。

很明顯的,《美國動物》並沒有什麼《瞞天過海》、《出神入化》那種華麗手法的竊盜場面,而是由幾個大學生組成的二流搶匪,他們以結果告訴觀眾,在現實中尚未執行一件事之前,不管做再多準備、考慮的多麼周全,都無法百分百確定計劃能順利進行或遭遇任何意料之外的阻礙。所以當發生突發事件時,是對你心理素質的一大考驗,而正是史賓賽與華倫團隊在搶案前就分崩離析,以致於欠缺冷靜的思考與判斷,進而發生許多旁觀者就能發覺的明顯錯誤,最終難逃被捕的命運。

不過比起搶劫橋段,片中有更多部分是描寫這幾位學生的內心掙扎,無論事前計劃時的是否要犯案的選擇,還是案發後想到受害者、想到自己未來與家中相信自己的父母,他們沒有因事成而感到輕鬆,反而都因此感到無比的愧疚。導演在這方面的氣氛營造實在是令人驚艷,在電影後段結束搶案後,以華倫超市購物、史賓賽與父母擁別、艾瑞克在酒吧澆愁和查爾斯在家運動呈現他們焦急的情緒,配上不斷調高配樂音量與鏡頭切換的節奏層層堆棧劇情張力。不同於片頭那有如獵人的眼神,現在則轉為無比的徬徨,就因為他們對未來有無限的想像,因此更加害怕形跡敗露後自毀人生,這種從搶案前就不斷累積、無處宣洩的壓力,使他們在警方來之前內心就幾近崩潰。

「沒人想變得平庸。」就像奧杜邦以一本《美國鳥類》繪出牠們多元的生態樣貌,巴特·林頓則以《美國動物》描寫時下年輕人對於美好未來想像的破滅。記得片尾訪談華倫有一段告白,他說:「我們從小就被教育成自己是非常特別的,確實從某方面來說是如此,但在現實中這根本就不重要,我們根本就不特別,這是促使我們發起搶案的主因。」但這不是個讓自己變特別的好辦法,不以努力或幫助別人來得到自我認同,他們反而選了犯罪這條最差的道路來妄想能一步登天,因此他們的過錯或許並不只有搶劫,還有沒有認清自己人生的方向。

有趣的是,因為片中每個人的記憶或認知多少有些出入,導演也讓畫面中人物場景隨著說詞不斷變化,而且因為事發已久,他們自己也開始懷疑事件的真實性,不過以現在而言,究竟這起搶案是因誰而起?華倫有沒有到阿姆斯特丹?好像都不是這麼重要,事實是他們已經對其他人造成傷害,悔不當初與事件起頭人是誰好像都已經不是能否認這一切的藉口,就如同史賓賽在第一天失敗時鬆了一口氣,卻又在返家的路上受到心中那隻紅鸛的鼓舞而折返,他們有無數的機會能退回那條界線之內,但就因害怕社會遺忘的焦慮心理,使他們不斷往那條錯誤的道路前進。

這部電影總的來說:真人敘事加演員補足的形式其實還是不錯的,在片頭中所說這不是真實事件改編這就是真實事件,如果是電影這就是一部衝動笨賊的黑色幽默,但無論你覺得這場「戲」多麼荒誕它都是真實發生了,影片中的配樂還是很加分的,但給人的震撼點又顯得少了一點,第一次看真實素人比演員長得好看N倍的電影,還是一部很值得推薦的犯罪題材影片!

相關焦點

  • 《美國動物》:一部成功的紀錄片,展現了人們對青春的遺憾與追悔
    《美國動物》是紀錄片與紀實戲劇的完美結合。當初上映時沒時間寫評論,現在趕快強力推薦。在2012年以紀錄片《冒充者》驚豔影壇的英國導演Bart Layton,這回再度將「相衝突的記憶」擺進作品裡,而從片頭影像出現開車時倒過來拍攝的鏡頭,已經暗示本片不會依照常規。
  • 一部讓人興奮的電影《美國動物》
    可以看看我今天推薦的這部真正令人興奮的懸疑片——《美國動物》。擁有一種特殊的生活意味著什麼?是為了反抗你的傳統教育嗎?為了抵制正常的工作,郊區的房子,旅行車和健身房會員?是渴望有意義的事情發生在你身上,給你一個非同尋常的故事去講述?
  • BBC頂級經典紀錄片,每一部都是神作
    專注親子閱讀和兒童心理 一部優秀的紀錄片 BBC出品的紀錄片絕對是世界上最好的科普視頻之一,下面這四部更是經典中的經典。
  • 《美國動物》這部電影很有意義,影片主要是幾個年輕人偷書的過程
    還好只是一群年少無知的男孩,沒有真的傷害誰,以及之後能順利成長為各自希望的樣子。這是件真實的事。一個想法,兩個劃策,三個計劃,四個實施,現實並沒有電影那樣光芒四射,有的只是真實面對。每個人的成長背景應該再多鋪墊一些,靠紀錄形式敘述總會有留白,劇情裡面的搶一本書看得我比看搶銀行都慌。這個半紀錄片式的犯罪電影,整體還是探討美國年輕人的迷惘,故事表現的也很精彩,很適合年輕人看。這個電影也告訴我們選擇一條錯誤的道路去改變生活的現狀,結果只能是跌個跟頭,爬起來再找尋正軌。
  • 最魯莽的搶劫:《美國動物》這片名的諷刺暗喻很貼切
    2004年,在美國發生了一起離奇的搶劫案……犯案的是四個在校學生,包括藝術生、體育生、甚至還有成績優異的學霸!2018年,一部電影的上映,讓這個案子再次進入大家的視線,用一句話來總結劇情就是——四個美國中二學生搶劫肯塔基大學圖書館藏書,最終被捕……其實這麼戲劇的事情改編成電影確實很有看點,畢竟他們不搶錢、不劫色,只是偷書而已,這波文化人的操作,誰能想到?畢竟在大大小小的法制節目中都沒有看到這麼絕的經歷。
  • 開啟動物世界大門 暑期推薦給孩子的10部高評分紀錄片
    為什麼一定要讓孩子看紀錄片呢?紀錄片於孩子的意義就在於,它仿佛是眼睛與腳步的載體,引導孩子們抵達無法企及的地方和領域。每一部深刻的紀錄片,都是一段奇妙的認知旅程。今天小藤老師向大家推薦 10 部動物題材的紀錄片,希望家長們能陪孩子一起開啟認識神秘動物世界的大門。
  • 他91歲還在工作,經手的紀錄片一部比一部火,新片又將問世
    繼《地球脈動》第二季、《荒野間諜》、《藍色星球》第二季等創下收視新高的明星紀錄片之後,BBC負責自然史的湯姆·邁克唐納表示,2018年也將是個紀錄片大年,一大波取材野生動物的紀錄片將上映。首先,是一部關於《大貓》(暫定名)的紀錄片。貓奴們的舔屏時刻到了。
  • 一部2009年的美國紀錄片,真實的「揭露」了日本太地町的暴行
    一部2009年的美國紀錄片,真實的「揭露」了日本太地町的暴行最近幾年不管是媒體還是明星藝人,都會為公益發聲,依舊是那句熟悉的臺詞「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But,殺害依舊在繼續。或許在以前,人類對這些動物的殺害,為的也僅僅只是填飽肚子,而現如今,他們為得不僅僅是填飽肚子或者解一時之饞,更多的是為解一己私慾!而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是一部美國的紀錄片《海豚灣》,影片是2009年的,迄今為止已經過去了整整十年,但每看一次,都能直擊小編內心,然而小編更多的卻是無可奈何!
  • 360°野生動物紀錄片,帶觀眾真正「走進」動物世界
    居住在城市或遙遠國家的人們,了解非洲草原大型動物、深海神秘魚類以及亞馬遜叢林各種昆蟲的主要方式,就是野生動物紀錄片。例如BBC之前推出的《地球脈動》系列紀錄片就得到了觀眾的一致好評,同時還吸引了更多人關注野生動物。
  • 美國人認識德國的四個階段
    [摘要]《希特勒的土地:美國人親歷的納粹瘋狂之路》是一部講述德國納粹崛起的通俗歷史著作,通過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方面展現希特勒和納粹黨逐步是如何使德國走向深淵的過程。很久之後,史密斯成了美國有名的電視新聞節目主播。在回顧第一次接觸納粹德國的經歷時,他不僅談到了德國的情況,還有自己的心路歷程。史密斯作為合眾社的初級記者在德國旅居六年。基於這期間的思想變遷,他提出了美國人和其他外國人對於德國的認識過程的理論。他把這個過程分解成四個階段:「乍看之下,德國非常有吸引力。
  • 成都青年劇評團袁媛:《城市夢》超出了我對紀錄片的一切固有認知
    當天,四川大學文新學院戲劇與影視學研究生、成都青年劇評團成員袁媛,來到現場觀看影片並與兩位主創交流發言。之後,她將自己的感受寫成文字,記錄如下——今天很榮幸出席《城市夢》電影成都首映發布活動!通過成都青年劇評團的作品推薦,得知導演和監製都是川大校友,素來對紀錄片不甚感冒的我,出於對川大師哥的支持才決定參加此次活動。所以說今天下午算是懷著平常心進入了影廳。然而,看過電影後,我想重新定義這部電影的類型。它絕對不應該被簡單的歸為紀錄片,而應該稱之為「喜劇劇情紀錄片」。
  • 落基山脈風光片+保護動物紀錄片構成一部精彩的影片
    Norman已經在落基山脈做獵人50年了,他喜歡這裡的純淨空氣清澈的河水自然的風光,他娶了個印第安人的老婆奈巴斯卡。影片最開始就交代了他們的生活越來越難過,依靠買皮草換取物資越來越吃力,隨著林業公司對森林的砍伐,動物生活的範圍也越來越小,Norman不得不去開發新的山谷,在探索中跟棕熊狹路相逢。
  • 懷斯曼的「雙城記」紀錄片,挖掘美國的另一面
    即將在今年的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GZDOC上連映的《廉價公屋》、《波士頓市政廳》,都出自於美國紀錄片大師弗雷德裡克·懷斯曼導演之手。懷斯曼曾獲得第89屆奧斯卡金像獎終身成就獎,第71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終身成就金獅獎,是該電影節歷史上第一次將此獎頒發給紀錄片導演。
  • 一部另類紀錄片走紅的背後:傳統手藝靠什麼吸引青年
    拍攝團隊供圖  中新網北京10月30日電(袁秀月)近日,一部由非專業人士拍攝的紀錄片《尋找手藝》,在網上走紅。三位主創歷時三年,輾轉23個省份,以「行走式記錄」的方式將199位手藝人和144項傳統手藝帶到觀眾面前。  該片在網上上線後引發熱烈反響,眾多網友爭當「自來水」,四處推薦。有網友表示,自己「沉浸在中國的傳統工藝裡,一點都不想快進,我們的傳統文化需要流傳下去。」
  • 《海豚灣》:一部充滿浪漫主義的紀錄片
    《海豚灣》《海豚灣》是一部紀錄片,更是一部痛徹心扉的用人類的欲望和殘忍寫下的大自然的悲歌。影片真實記錄了在日本太地每時每刻都在上演的殘忍的屠殺海豚的行動。影片以主人公Rick等人的敘述和密謀為主線,講述了捕殺者的冷漠、政府官員的幕後支持、IWC的無能和大眾的無知。Rick等人克服重重困難,終於得以在此拍下了這段的震撼人心的影像資料。在這段不到5分鐘的錄像中,我們清楚地看到捕殺者是如何麻木而機械地將這些生靈屠殺,看到那片如夢般美好的海水最終化作染滿腥紅色紅色魔沼。
  • 「票房」細膩的家庭紀錄片《四個春天》,口碑傳播力量有限
    儘管被歸類為紀錄片,《四個春天》主要是導演陸慶屹本人的家庭影像。從 2013 年開始,每當陸慶屹春節回家,就會用 DV 記錄父母的生活片段。在將 4 年來的素材剪輯成為長片之後,就有了這樣一部片子。最開始,陸慶屹只是希望將它作為一個家庭的記錄,並沒有想要把它推上院線,但陸慶屹豆瓣紅人的身份改變了影片的命運。
  • 這位中國青年在非洲的故事被拍成紀錄片,還提名奧斯卡
    黃泓翔這個29歲的中國青年,已經在非洲成功臥底數十次,最危險的一次,還差點暴露了身份。當時他和同伴在象牙黑市做調查,與商販見面時,藏在女士挎包裡的針孔攝像頭,險些就被對方翻了出來,索性掩藏得深,有驚無險。現在回想起來,他都後怕,「要是被發現,我們肯定是走不出那個村子的。」最近四年,他一直在非洲做野生動物保護的工作,跑了十幾個國家,經常忙到沒時間休息。
  • 這些紀錄片陪你過大年
    片中的主持人也相當幽默有趣,呈現了一個我們熟悉又有些別致的春節。《過年》的劇情簡介系列紀錄片《過年》將視角鎖定在吉林省極具滿族特色的古鎮烏拉街,記錄了小鎮裡一系列平凡家庭的春節生活景象。在展示滿族特色年俗的同時,也以濃厚的懷舊氣息,來重溫東北人的過年記憶。
  • 這五部口碑炸裂的動物紀錄片,讓孩子體會生命的意義
    每個孩子都有動物情結,喜歡動物是他們的天性,動物主題的紀錄片可以很容易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在這些紀錄片當中,孩子可以看到動物們可愛外表的背後,深藏著的自然定律和生命真相,他們也就能慢慢領悟生命的真諦。
  • 一部音樂作品對於紀錄片意味著什麼?
    廣州廣播電視臺從2016年開始拍攝製作自然類紀錄片《溼地的力量》,紀錄了珠江與南太平洋呼吸咽喉位置的溼地生態現狀,當中包括世界珍稀候鳥黑臉琵鷺在內的20多個物種之間的生物鏈故事。《溼地的力量》是廣州首部自然類紀錄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