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記者宋振喜8月27日報導:綿延的天姥山脈下,藏著一個秀氣靈動的小城,看晚報遊浙江「詩畫浙江水韻江南」2014全國網絡媒體親水行的第二站便來到了著有「東南眉目」之稱的新昌。在「五水共治」旗幟的引領下,十年治水路,新昌上下求索,帶著清麗婉約的江南山水,深厚綿長的人文底蘊向媒體記者們款款走來。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越人語天姥,雲霞明滅或可睹。」大唐盛世,李白等400多位詩人在新昌留下了1500多首華麗詩章,遂成一條浮想聯翩的唐詩之路。在詩韻腳下,衍生出了山水詩畫文化、佛教文化、茶文化,相互交融。因此,看晚報遊浙江「詩畫浙江水韻江南」之詩韻新昌推薦會便在茶香詩聲中浪漫開場,新昌縣「五水共治」中小學生繪畫大賽同時啟動,小朋友們將用手中絢爛的畫筆,畫出新昌「五水共治」下的清水碧天。
猜茶鬥趣佛道茶源
泉水煮沸翻滾,衝入玻璃杯,一枚枚茶葉繾綣舒展,茶香瞬間溢滿整個推介會現場。
「大佛龍井泡開後茶葉形似朵朵蘭花,翠綠芬芳、滋味鮮醇。」「望海雲霧產自高山,色澤鮮綠油潤,香味持久帶慄香。」在別開生面的鬥茶推介會上,媒體記者們一一品鑑了各種產自新昌的高山茶,這些茶均生長在讓一代文豪流連忘返的山水中,主產區的茶園海拔高度均在400米以上。
作為「佛宗道源」,又是名士會集之所,新昌飲茶之風極盛,自古「剡茶」即飽受推崇。從18高僧剡中講經傳教煎茶品茗,開創般若修禪之「佛茶之風」;到謝靈運在天姥山上「伐木開徑」;再到天台宗開山師智者大師往返天台與石城大佛之間,留下「嘗以茶供佛,參透茶禪一味」的佳話。
每年舉行一次的「茶文化節」,均會開展大佛龍井「禮佛儀式」和「祭茶」等活動,只見大佛靜坐石龕,寺內香霧繚繞、茶香四溢,耳畔則是聲聲禮佛鐘聲。從禪茶文化中心大佛寺到新昌人日夜離不開的龍井茶,茶文化已經深深浸潤在新昌百姓日常的搪瓷茶杯裡,滲透在滾熱發燙的炒茶鍋裡。
目前,位於新昌的中國茶市已建成一期、二期市場面積約10萬平方米,擁有茶展館、茶葉表演、茶文化公園等一系列設施,是一個集合茶經貿、茶文化、茶科技、茶信息、茶旅遊等於一體的中國綠茶生產交易中心、茶產品集散中心、茶文化體驗中心。
2011年,中國茶市更是成功創建成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這標誌著這家國內最大的龍井茶交易市場正式成為一個旅遊景區,伴隨著新昌茶農、茶商的不斷發展,茶鄉遊也變得更為流行。
當山水邂逅了茶香,山多了靈氣,水添了韻味;當茶文化與旅遊文化結合在一起,好似一場動與靜的完美結合,譜寫出了一曲屬於新昌的山水茶韻詩篇。
山水靈修詩路綿延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東南山水越為首,剡為面,沃洲天姥為眉目」、「剡溪蘊秀異,欲罷不能忘」……你可否知曉,這些朗朗上口的千古名篇都誕生於新昌秀氣靈動的「小山小水」之間,這其中就有天姥山、沃洲湖、大佛寺等景區。
唐朝盛事,李白、杜甫、孟浩然相繼入剡漫遊,眾多詩人接踵而至,寄情山水,吟詠激情,行成「唐詩之路」文化奇觀,其自然風光與人文勝跡相得益彰。新昌也正是浙東唐詩之路的精華地段,自然景觀薈萃,人文風貌獨特,是山水詩、山水畫的發祥地之一。
鬥茶會上,來自全國各地的50多家重點網絡媒體的記者們,紛紛品清茶入喉,化身為翩翩詩人文豪,行吟淺唱,或朗誦、或創作,茶香詩聲相得益彰。在詩歌中,媒體代表了解了新昌,而在接下來的行程中,他們更將循著詩人們的足跡踏上唐詩之路,探訪新昌名勝,醉意山水之間。
佛道、茶香、詩韻,都是新昌最為貼切的代名詞。媒體們將口留茶香,近觀江南第一大佛,感受靈光普照;遠眺夢中天姥,回味餘韻悠悠;賞潛溪十裡丹霞,一路且歌且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