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走親戚,「對付」3種人,走個過場夠了,沒必要聯繫,要記住

2020-12-24 百家號

農村和城市之間所存在的差別主要就是農村的人情味更加的濃厚,人和人之間的關係更加的和諧,不管是親戚之間還是鄰裡之間,都特別注意感情的維繫,因此農村的整體氛圍看起來都是比較和諧的。現在臨近年底,農村漸漸的熱鬧了起來,人們除了為置辦年貨而忙碌之外,也在考慮走親戚的相關事宜了。雖然說維繫親戚之間的感情很重要,但是以下這三類親戚,真的沒有必要聯繫。

第一種:喜歡搬弄是非的親戚

過年的時候走親戚是很正常的事情,不過有一些親戚特別的喜歡搬弄是非,大家聚在一起喝酒吃飯的時候,他們總是東家長李家短的說別人怎麼樣怎麼樣,這種人特別的討人厭,和他們坐在一個桌上吃飯,恐怕會特別的不舒服。而且他們能夠在你面前幫助他人的是非,那麼也就能夠在他人面前搬弄你的是非,芝麻大點的事也能被他們說成是西瓜,如果繼續相處,以後還不知道要被怎麼埋汰呢!

第二種:喜歡挑撥離間的親戚

這個世界上,總有那麼一些人見不得別人好,特別的喜歡挑撥離間。當他們看到你和誰關係好的時候,就會在你面前說對方的壞話,或者在對方的面前說你的壞話,讓你們兩個人產生誤會,影響了彼此之間的關係。這種人常常出現在自己家的親戚當中,如果只是偶爾說說的話那還可以忍受,但要是每次過年聚會的時候都在做這樣的事情,真的就太過分了,這種親戚還是離他們遠點比較好。

第三種:喜歡炫富賣弄的親戚

現在的農村和過去相比完全不一樣了,貧富之間的差距也比較大,有一些農村人的條件確實是很不錯,算得上是很富裕的人。他們當中有一些人比較低調,但也有一些人特別喜歡炫富和賣弄,尤其是過年回家,親戚聚會的時候,要是和這類親戚在一起,他們會一直在你的面前用各種的方式來炫富,表示自己有錢,同時也顯示出他們對自己家窮親戚的一種鄙夷,這類親戚也沒有必要太多的聯繫,他們雖然有錢,但如果你有事情找他幫忙,人家肯定會躲得遠遠的。

其實現在的人對親戚之間的關係還是比較重視的,所以過年的時候也願意在一起聚聚,互訴衷腸。然而以上這三類親戚並不值得去深交,過年非走不可的話,那就走個過場就好了,以後沒有必要過多的聯繫。

相關焦點

  • 過年走親戚,以下3種親戚最好別去了,以免給自己找不痛快
    導語:過年走親戚,以下3種親戚最好別去了,以免給自己找不痛快其實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是一個世界,即使是最平凡的人,也要為他生活的那個世界而奮鬥。親戚本該是遇難時出手相助的人,卻因為利益關係,讓親情變得十分平淡,從而沒有了繼續來往的必要,雖然過年時還會有所來往,但那都是表面上的情感,而當我們過年走親戚時,以下3種親戚最好別去了,以免給自己找不痛快。
  • 過年走親戚,為何來去匆匆?親戚:為什麼不留下來吃飯?
    春節的時候,走親戚是中國歷來的一個傳統,很多人在走親戚的時候都是早上去的,晚上差不多能夠回來,但是現在在農村裡面走親戚,卻有了一個新的風俗,那就是禮品一放,兩個人說幾句話就離開了,留在親戚家吃飯的人越來越少,而且農村走親戚來去匆匆,為什麼不留下來吃飯呢?
  • 過年走親戚時,聽到這三句話,表面很熱情,其實希望你趕緊走!
    ,很多地方的風俗也是不一樣,但是有一個風俗都是一樣的,那就是走親戚,過年走親戚時,聽到這三句話,表面很熱情,其實希望你趕緊走!而隨著現在社會在不斷的發展中,現在農村裡面過年也不像以前那麼熱鬧了,年味也變得越來越淡,親戚之間也沒有以前那麼有深厚的感情,過年走親戚就已經完全成了一個過場,大家好像是列行公事一般,很多人在放下禮品之後就匆匆的離開了,但是如果你在走親戚時,聽到這三句話,那你可要留意了,因為這些話的反面意思就是希望你快點走。
  • 過年在農村走親戚,人家常說的這三句客套話,你可千萬別當真了
    過年除了吃餃子、貼春聯以及與之家人團聚外,最常見的事情就是走親戚,這也是我國千百年流傳下來的習俗,全國各地都是如此。一般來說在農村從大年初二開始就要走親戚了,一直到初五才能結束。在短短的幾天內要走遍所有的親戚,時間還是非常緊張的。不過有的地方會一直延續到正月十五。
  • 一天走10家親戚,農村過年走親戚「走過場」,親戚啥時候不親了?
    但是現在過年走親戚卻不是這樣了,一天的功夫能夠走上十家,你想想一天去十家每一家能有多少時間,基本上就是放下東西就走,交流也是互相問候幾句,基本上不在親戚家留飯了。我一個朋友昨天就告訴我,他們臘月29才開始走親戚,昨天一天走了十家,一天走完了。是什麼原因造成咱們過年走親戚是「走過場」了,為什麼親戚之間不見親近了呢?今天咱們就來討論一下這個現象。
  • 農村走親戚講究多,壞了規矩,送禮也討人厭,深度解析走親戚習俗
    進入12月後,感覺時間過得飛快,而2020年的1月24日是除夕,這樣算下來,距離過年只剩下一個多月。一提到過年,個人就很煩,因為回農村總會遇到類似走親戚的習俗,規矩多,一不小心就會給人不懂禮數的感覺,太束縛。
  • 為什麼過年走親戚,飯都不吃放下禮物就走?4大原因,說明真相
    離過年還有將近三個月,家裡長輩就打電話問我什麼時候回家,說是三姑大女兒小婧年前結婚,讓我準備一下,我立馬意會到了她的意思,有兩層, 第一層是催我趕緊找個男朋友帶回家給她看看,第二層意思是,要一起走親戚。找男朋友這事就算了,說起走親戚, 我發現大家現在好像都不怎麼走,即使走了,也就是放下禮物寒暄幾句,走個過場,就當我來過。
  • 農村人過年走親戚,都拿什麼東西?第3種有風險!你走親戚送啥?
    初二一般是女兒女婿回娘家,之後的幾天就是輪到其他親戚。說到走親戚,有很多講究,但最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就是禮品了。走親戚都拿什麼東西好呢?筆者是農村人,小時候愛走親戚,每年都跟著家人把所有的親戚一家一家都走遍。
  • 要過年了,可為什麼許多年輕人都不想走親戚?實話實說
    要過年了,大批遊子都趕赴家鄉團圓過年。本身是一件開心的事情,但如今的過年卻已經失去了往昔的感覺。是我們長大了,還是社會複雜了。,可每當過年回家的時候,就總有許多親戚「無情」或者無心的不斷撕裂這些傷口。社會壓力大,大多數人考慮的都是如何賺錢,如何能讓自己的生活過的舒坦,對於長期不往來的親戚間的感情就付出的很少了。
  • 過年走親戚,聽到這3句「客套話」,聽聽就好了,別較真!
    生活在農村,到了臘月裡,返鄉過年成了大家一致的選擇,過年除了陪伴父母,置辦年貨外,最為重要的還是走親戚了。農村是人情的社會,這些年,大家都很忙,也忽略了太多東西,比如說親情。親戚之間,太久沒有溝通,而過年走親戚則成了大家感情維繫的重要一環,因此,很多人會在臘月裡,抽出時間,專門去看看。當然,在走親戚的過程中,難免會有些 「客套話」,這多半是出於禮節性的,因此,提醒咱大家,別較真,聽聽就好了!一、來逛逛就行,千萬別拿東西了!
  • 過年在農村串門要注意,說了這3句話,不是留人是攆你走呢!
    畢竟過年,大家都不會在明面上讓對方下不來臺,說話也都很含蓄,怕傷了別人的心。所以必要的察言觀色還是要的,一定要體會出說話者的本來意思,因為有些話看起來是想「留人」,實際是告訴你「該走了」。雖然「是火就熱炕,是親三分內」,但農村老人在年輕人出門時候都要囑咐幾句,多是「到了親戚家,要看好人家的眉眼高低,以免不懂惹了笑話」一定要提前了解,免得到時尷尬。舉三個例子。
  • 過年走親戚,這四種親戚少走動,否則會傷了和氣
    相信這幾天,親戚朋友又要聚在一起,推杯換盞,把酒言歡。但也有一些朋友為過年走親戚而煩惱,他們會不知不覺中傷了和氣,讓一些親戚朋友很難再來往,過年走親戚,以下這四種親戚少走動,否則親戚朋友間就會中斷聯繫,老死不相往來。
  • 過年走親戚飯桌上,這3類孩子往往遭人嫌,希望你家娃不在其中
    孩子餐桌上哭鬧休,惹同桌親戚內心不滿小慶家是個大家庭,每年過年的時候往來走動的親戚都要分成好幾撥,而親戚越多,則意味著小孩越多。小慶性格比較內向,所以每次逢年過節有親戚來拜訪時,都令小慶覺得嘈雜不已。每次想躲回房間自己待著,又總有熊孩子來打擾他,這讓小慶十分無奈。
  • 說說過年走親戚,談話、送禮那些煩心事,心累有沒有?
    我分析有以下幾點原因:一、沒結婚、沒對象不想被親戚問起沒結婚的去親戚家總會被「結婚了沒有?」,「找對象了沒有?」,「都這麼大了準備啥時候結婚?」,「趕緊找個對象吧,該找對象了」「我手底下正好有個不錯的女孩,要不給介紹介紹」……這些話語雷到,不知道怎麼回到,甚至勾起自己的傷心事,本來大過年開開心心,弄的心情不好!
  • 傳統的走親戚串門,到了現在為什麼變味了?
    走親戚串門是我國上千年來傳承下來的傳統習俗,這一習俗已經有很久遠的歷史了。每當過年過節時,人們就會提著禮品,帶著孩子走街串巷,去親戚家裡拜年。這是為了圖吉利,增進親戚間的感情,平時都在外邊上班,沒有時間見面,聚在一塊,只有在過年的時候,才都有時間在家裡歇著,所以都在過年的時候去拜年。小孩子還會收到壓歲錢,壓歲錢是對孩子的一種獎勵和祝福,希望小孩子可以越來越優秀,越來越好。這一傳統習俗傳承了近千年,過年的時候,基本上每個人都要出去,去親戚鄰居家串門,給他們拜年。
  • 過年走親戚注意這幾點,給親戚朋友留下個好印象!
    年關將近,很多人都買好了回家的票,準備踏上春運的茫茫人海中,旅途總是寂寞,但是為了儘快和家人團聚,吃點苦也是很值得。回到家與父母共享天倫之樂是好的,同時也要關注親戚朋友,該走動還是要走動。現在的年輕人越來越輕視傳統的理解,覺得與親戚的來往太過麻煩,其實與親戚走動的過程也是交流情感與心得的過程,給人家留下一個好印象又何樂而不為?年輕人不願意承認自己的情商低,以不和親戚來往為榮,這種小孩子的心態可要不得,下面小剛給您說幾條過年走親戚的注意事項,遵守好規則才能給人家留下好印象哦。首先是注意言行。
  • 春節到了,農村裡走親戚很像是逢場作戲,過年不走親戚可以嗎?
    再過兩天就要過年了,春節期間農村親戚朋友互相走動拜年,這是我國傳統的風俗習慣。記得我小的時候,過年最喜歡去走親戚。一方面是可以看到很多親人,另一方面能夠有好吃的拿到紅包,而且還可以愉快的玩耍。那時候走親戚,有時候一走一天或者兩天都算正常。
  • 農村過年走親戚發現對方把本人送的禮品拿去給其他親戚了,合理嗎
    年前買年貨時一般會把拜年要用的東西採購到位,初一初二要用時直接提走,那時拜年走親戚時提的禮品的確有點意思,你送過去的東西別人回的時候數量上基本相當,有的會稍微換下品種,有的甚至品種都一樣,送來送去會發現買的東西在打轉,弄不好回到自己手裡,最後拆來吃了。過年買禮品去農村走親戚,發現對方把自己買的東西拿去送給其他親戚,是否合理?
  • 過年拜年走親戚,拜年的順序你要了解
    過年走親戚是我們國家的一個傳統,趁著過年熱鬧和喜慶,大家碰個面,相互分享了一下家裡的美食,交流一下感情。現代人平時忙於工作,過年這段時間就顯得很珍貴,如何合理的安排時間拜訪親戚朋友就很重要。去親戚拜年都講究個親疏遠近,同時要考慮符合禮俗。中國自古是一個禮儀之邦,過年的習俗也一直沿用至今,不防參考一下。大年初一是一家團圓的日子,一家人聚在家中,相互拜年,為新年祈福。如果是大家族,晚輩要去長輩家中拜年,長輩給晚輩封利是作為回禮。
  • 農村過年走親戚的時候,遇到這些「客套話」不能當真,只能聽聽
    全部拿走:這樣的話語,我們過年走親戚的時候聽到的最多,過年的時候,農村的小超市反而是最為忙碌的,各種各樣的商品都是很好賣的,尤其是到走親戚的日子,更是忙得一塌糊塗,作為禮節性的走親戚,帶上禮物去,是決計不能少的,臨走時候親戚總愛說的一句話,就是來就來了,還帶什麼東西,趕緊拿回去,也有的還千叮嚀萬囑咐,說下次來的時候,一定不要帶東西,這種客套話,我們真的是只能聽聽而已,千萬可不要當真,更不能拿回去,或者明年來的時候空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