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比丘,佛為何讓人出家當乞丐?

2020-12-12 普通人看世界

說到乞丐,在中國的武俠小說裡可是很有名的,他們在江湖上是人數最多的幫派,他們的幫主也往往是絕世高手,比如喬峰、洪七公,就連周星馳也非常仰慕,客串了一把丐幫幫主——蘇乞兒。歷史上最成功的乞丐,莫過於朱元璋,最後乾脆做了黃帝,開創大明二百七十多年的江山。所以不要小看乞丐,這還真是一個非常有前途的職業,因為乞丐做得好不但能當皇帝,還能成佛!

出家修行的乞丐叫做比丘,「比丘」稱為破煩惱,主要是指破除見惑與思惑二種煩惱,但不包括上煩惱的塵沙惑,這就是比丘的意思。另外還有一個意思叫作淨乞食,也就是以清淨心要飯的乞丐。

也許有人認為:要飯就要飯唄,還談什麼清淨心。這就是對出家修行不了解了,比丘乞食是為了修行。比丘以清淨的身口意行來乞求維持欲界人身生命的團食,不以下口食、仰口食、方口食、雜口食等不如法的方法來維持生命,所以稱為淨乞食。

不是乞食者都叫比丘,一般的乞丐雖然也乞食,但他們卻做不到清淨。在印度,出家眾都不建立爐灶,意思是不為三餐而忙碌,種菜、洗菜、做飯等等這些都是下口食;比丘維持生命以供修道,是由信徒們來供養的,所以叫作淨乞食。另外比丘以法為食,這就是比丘只吃日中一餐,過午不食。比丘不能為吃飯而起煩惱,要以解脫道法義為食,菩薩比丘則兼以佛菩提道法義為食,這叫作法食。所以比丘要向佛陀或上位聖者求乞法,這也是淨乞食的意思。

比丘的另一個意思叫作淨持戒,換句話說,戒若沒有持好,戒體就會喪失,就不能再稱為比丘。所以煉雙修的不能叫比丘,那些靠做佛事發財的也不能稱為比丘。

比丘還有一個意思叫怖魔,這是因為受了比丘、比丘尼戒以後,終究有一天會獲得解脫果;獲得解脫果時就會出離欲界,乃至出離三界生死,這就超過了魔的境界。天魔波旬的境界主要是以欲界為主,比丘受具足戒以後,縱使見惑未斷,我執未斷,也沒關係,未來天魔也是無法掌控的。

大比丘是指已經證得解脫果的具解脫者,如果廣義一點說,還可以包含慧解脫的阿羅漢、菩薩比丘。

相關焦點

  • 必須慎重對待佛化婚禮 和尚證婚違背比丘本分
    但是,我們要知道的就是,一件事情是好的,但不一定適合所有人去做。 因為每個人社會分工的角色是不一樣的。究竟出家人能不能夠幫著舉行,是要顧及到很多方面的,我們必須要從各個層面分析這件事情。我們剛才已經提到,佛化婚禮對社會、對人心乃至對佛教,確實是有一些正面、積極的作用。我們現在可以把這些已經取得共識的部分暫時放下。
  • 蔡志忠少林寺剃度出家,為啥成為「沙彌」而不是「比丘」?
    那麼,出家後的蔡志忠,為何成為一名「沙彌」而不是「比丘」呢?上午9時,少林寺藏經閣內,莊嚴肅穆,佛音迴蕩。在少林寺兩序大眾的見證下,蔡志忠先生步入藏經閣,釋永信大和尚為其剃度。隨著黑白相間的長髮飄落,享譽海內外的漫畫大家蔡志忠先生,從此成為少林寺大家庭的一員,法名釋延一。
  • 佛陀為何不允許女性出家,是因為佛教重男輕女嗎
    佛為何抗拒女性出家?佛陀成道初期,度化的都是男眾比丘僧。一次佛在講法時,撫養他長大的姨母帶著五百位女性來到佛講法的精舍請求出家,佛陀拒絕了。姨母就帶著五百女子在精舍外長跪不起再三哀求,佛陀還是不同意。隨後佛陀為女性制定了八敬法,只有她們嚴格遵守,才允許出家。出家眾男女戒律不同?在四分律中,男眾比丘僧二百五十戒,女眾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條戒律,女性僧人要比男性僧人多出將近一百條。並且女眾僧人只允許出家一次,若是還俗,便永久不得再次出家。而男眾僧人可以七還七出,也就是出家還俗往返七次。
  • 佛陀住世時,他的比丘僧團有多少人?
    且不說佛當時的影響如何,全球人口總數都沒有這麼多。那麼,歷史上佛陀到底有多少弟子呢?我們知道,佛陀35歲證道,傳法45年。45年中,佛陀肯定為很多人說過法,我們這裡探討的是出家佛弟子總數,尤其是常年跟隨佛陀四處傳道的「常隨眾」總數,也就是佛陀比丘僧團的真正規模。
  • 什麼是比丘?
    對一般信佛學佛的人來說,居士和比丘這兩個詞,並不陌生,是基本常識。但對於普通大眾來說,可能很多人就不太了解了。所以末學感覺還是有必要為大家普及一下,以便大家對佛教有更多的了解,末學知識淺陋,只能儘自己所能,如果解釋的有什麼不妥之處,還請大家見諒、多多包涵!
  • 【佛教故事】以惡言罵詈,比丘墮為水牛
    佛陀隨即為他開示四諦法門,天人聞法,心開意解,當下證得須陀洹果,恭敬繞佛三匝,返回天宮。  次日清晨,五百放牛人請問世尊:「昨天夜裡大放光明,是來自帝釋、梵天、四大天王?還是二十八部鬼神大將呢?」佛陀告訴放牛人:「昨夜的光明,並不是諸天神王來此處聽法,正是你們口中所說的惡牛,因為見佛因緣,命終之後,超生天界,特地回到人間供養如來。
  • 這位出家的「比丘大師」,養的多肉簡直美上天!
    深山有古剎,寺好因崗勢,青山當佛閣,紅葉滿僧廊。心淨則國土淨,心淨則一切淨。佛門淨地搭配上肉肉,樸素、寂靜、謙遜、自然……格調,如同禪的智慧一樣,可意會不可言傳。世人怎知何物為身外之物,又知道多少比丘戒律,所以佛家人不欲與世俗夏蟲語冰,阿彌陀佛~依山畔水,環境很好,溫差大,日照好,可謂養肉得天獨厚之寶地~主要是溫差太大了。
  • (定光佛=燃燈佛)同一尊佛 為何會有兩個生日?
    定光佛又名錠光佛、燃燈佛。正月初六是定光佛聖誕。定光佛與燃燈佛是不是同一尊佛?既然定光佛與燃燈佛同一尊佛,為何會有正月初六、八月二十二兩個生日?具體如下:1、根據《賢愚經》所說,過去久遠劫,有太子名寶髻,出家學道而成佛,時比丘燃燈供養彼佛,佛乃為比丘授記,告知當來成佛,名定光如來。2、《佛本起》記載燃燈佛曾為釋迦佛授記,但並沒有明確說是定光佛為釋迦佛授記。3、定光如來與燃燈如來雖為同一佛,然二者並不是同一時間出現。
  • 300戒子福建受比丘戒 學誠法師期冀肩負出家人使命
    禮請的得戒和尚中國佛教協會會長、福建佛教協會會長學誠大和尚原標題:300戒子福建受比丘戒 學誠法師期冀肩負出家人使命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臺林珍):「有福方登聖賢地,無緣難入涅槃門」,沿著直達圓通寺的靈鷲嶺石階古道,登山朝聖,猶如從塵世通往梵天仙境。閩西著名的佛教聖地天宮山圓通寺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
  • 佛陀為何三拒女性出家 重男輕女是曲解
    第二、即使從臺灣佛教近二十年來的事實加以檢驗,亦適足以推翻女性出家會「令此梵行便不得久住」的預言:臺灣佛教,近二十年來陰盛陽衰(比丘尼與比丘呈現三比一之懸殊人數),佛教不但未見衰微,反而更形昌盛。比丘尼的總體表現不但「不讓鬚眉」,而且猶有過之。何以見得女性出家會「令此梵行便不得久住」?而歷史上,又有哪個時代或哪個地區佛教的衰微,原因出在「女眾出家」?
  • 為何女性出家一生只能一次男人可以七次?
    為何女性出家只能一次而男有七次?(圖片來源:資料圖)佛教經典中,明確記載女眾一生只能出家一次,而男眾能出家七次,使得不少人認為,佛教好像重男輕女,有歧視女性之嫌。事實如何呢,佛為什麼要這樣規定呢?三·八婦女節就要到了,且聽小編為你普及常識。首先,產生這種男女不平等的疑惑,其實是不了解佛教中的「平等」。《增一阿含經》云:「四河入海,無復河名;四姓出家,同稱釋氏。」就是不管白種人、黑種人、國王、平民、男、女,人人皆有佛性,佛性平等,人人都可以出家,就像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是立足點的平等。
  • 佛經故事;比丘僧常貪睡結果轉世成寄生蟲達20萬年
    過去,佛陀在舍衛國的祇園精舍,教導比丘應當精勤修行,轉化所有障蔽自心光明的煩惱;世間諸法盡皆無常,若能淨心,即得智能,徹見實相,便可遠離苦惱,得大安樂。 當時,有一比丘心智昏鈍不明,不能體會佛陀苦心的教導,每日飽食後即關起房門,放縱習性,恣意睡眠;貪愛色身快意舒適,從不修習無常觀等觀行法門。
  • 智慧法語:佛陀出家日 看佛和帝王宰相咋評出家這件事
    釋迦牟尼佛降生於三千多年前的古印度,一生示現,目睹老病死,捨棄王位、妻子,及後宮六萬婇女,種種殊妙享樂,夜半踰城出家,苦行六年,最終在菩提樹下成就無上正等正覺。 據《方廣大莊嚴經》記載:悉達多太子出北門,遇到天人所化的比丘,便下車作禮問出家利益。比丘回答:「我見在家生老病死一切無常,皆是敗壞不安之法,故舍親族處於空閒,勤求方便得免斯苦。
  • 金剛經第五講——為何每個僧人受戒,魔王波旬的魔宮都要震動?
    《金剛經》: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佛說阿彌陀經》: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羅漢,眾所知識。每當有一位比丘受比丘戒的時候(就是和尚出家受剃度),波旬的魔宮就要震動一下,波旬的神通也很廣大,就能知道下界又有一個人出家了,就會讓他心悸甚至恐怖。波旬堂堂的魔王為何要恐怖呢?
  • 佛典故事:傲慢的佛兄弟——窒師比丘
    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說法時,有一位窒師比丘,自恃是佛的堂兄弟而心懷憍慢,不但不尊敬長老有德的比丘,而且毫無慚愧之心,說話無所忌憚,但如果有其他比丘稍微說了點什麼,他就會非常生氣。僧團裡其他的比丘們,看到了窒師比丘的情況,決定一同前往報告世尊。比丘們來到佛的面前,至誠地頂禮佛足,然後合掌恭敬向佛稟報:「世尊,窒師比丘言行憍慢,常說自己是您的堂兄弟,因而看不起其他的長老比丘,說話也經常無所忌憚,要是有比丘規勸他,便生忿恨之心。」
  • 比丘僧欲還俗,佛如是說……
    《大唐西域記》就這樣記載「五比丘棄佛」的故事:五比丘中的摩訶男(即後來的釋迦族王)、跋提兩位王弟主張「安樂為道」,當佛入伽倻山苦行林時,他們覺得「太子所行,非真實法。」早早棄佛而去。阿若憍陳如等三比丘則認為「勤苦為道」,追隨佛六年苦行。當佛放棄苦行法時,憍陳如等覺得佛放棄了梵行,也離開了他。
  • 我們為什麼稱出家人為「師父」?
    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所以我們才稱出家人為師父!另外「師父」兩字,是中國人的隨俗稱呼,如果嚴格起來,那是不如法的。唯在律中,弟子事師,應如父想;師護弟子,應如子想。
  • 佛說比丘不應該親近這些惡人,看完忍不住直呼:太難了
    佛對聲聞弟子的要求更傾向於婆心切切,唯恐照顧不夠周詳,而對菩薩弟子則是放心很多,因為佛知道菩薩是不會偏離佛法正途的。那佛對聲聞弟子的要求有多麼的周詳呢?我們來學習一段經文感受一下。佛在《正法念處經》中,曾經這麼說道:比丘不應該親近惡人。
  • 佛為何要制定這一戒律?
    作為在當時一個全新的組織,佛不可能事先制定種種戒律。事實是,佛陀根據弟子們的言行,尤其是不當行為,不斷補充和完善戒律章程,如過午不食等。今天要說的「不淨戒」的故事也是如此。什麼是不淨戒呢?簡單說就是佛弟子們不得還家,與妻子過夫妻生活。現在看來這很基本的戒律。出家就意味著放棄小家,放棄世俗家庭觀念。所以,你出家前的妻子如陌生人一樣,兩人的任何關係都不正當。
  • 同一尊佛 為何會有兩個生日?
    山西大同下華嚴寺燃燈佛(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定光佛又名錠光佛、燃燈佛。正月初六是定光佛聖誕,鳳凰網佛教微信公眾號編發文章《恭迎燃燈古佛聖誕!照世如燈清淨光明》。 首先,定光佛與燃燈佛是不是同一尊佛? 山東大靈巖寺住持弘恩法師,上海蕭涇古寺妙華法師,中國佛學院普陀山學院副院長、研究生導師界定法師一致認為定光佛與燃燈佛是同一尊佛。 既然定光佛與燃燈佛同一尊佛,為何會有正月初六、八月二十二兩個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