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西半球已知的最早的人類是美洲印第安人。大多數科學家認為這些人是在至少15000年前從亞洲漫遊到北美的。當時冰雪覆蓋著北半球的大部分地區,海平面很低,結果,一片陸地露出海面,形成連接西伯利亞和阿拉斯加的陸橋。一些亞洲的獵人在追逐獵物時,不知不覺跨過了白令海峽,到了美洲。
首批歐洲人到達美洲時,印第安人已居住在南北美洲所有宜於居住的地方,哥倫布到達新大陸時,北美洲大約有兩千萬人。他們分屬於數百個部落,語言不同,生活方式不同。他們大多數人聚居在小村落裡。男人打獵、捕魚、作戰,婦女照料莊稼或在樹林裡採集食物。
農作物主要有玉米、豆類、馬鈴薯和南瓜。印第安人沒有牛、羊、豬一類的家畜,因為有足夠的野獸供他們獵取。他們也沒有用來耕種和挽重的牛馬。他們從未能夠製造出裝有輪子的車輛,因為他們沒有牛馬來牽引車輛。有些部落只是四處遊蕩,打獵、採集食物,永遠不定居下來。
這些北美印第安人以家族為單位聚居,但也效忠更大的親族部落。一些部落結成部落聯盟以維護鄰近部落之間的和睦,並與共同的敵人作戰。有些北美的印第安部落對早期歐洲殖民者很友好,幫助他們在新大陸的蠻荒之地存活下來。但隨著越來越多的歐洲人抵達美洲,佔據越來越多的土地建立家園,他們對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構成了威脅。
印第安人和白人變成了對頭。苦難降臨在印第安人頭上,因為他們與舊大陸脫離接觸已長達數幹年。舊大陸的人早已學會使用鐵器和飼養家畜。歐洲人還從中國人那裡學會製造火藥、紙張和指南針。但北美印第安人卻一樣也沒有。在與配備了馬匹和槍枝的歐洲徵服者的對抗中,他們註定要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