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與尼泊爾新危機扯上中國 稱從中幹涉尼泊爾政局

2021-01-18 環球網

【環球時報駐印度特約記者文朱 環球時報記者 張怡然 葛元芬】尼泊爾取消總統9日的訪印行程並召回駐印大使。作為回應,印度總理莫迪不再出席尼泊爾21日的佛教活動。這是能源出口風波之後,兩國關係出現的最新危機。然而,一些印度媒體卻將矛頭指向中國,稱「尼泊爾新一輪反印宣傳伴隨總理奧利允許中國擴大在該國的戰略足跡而至」。《印度斯坦時報》10日甚至指稱,中國從中直接幹涉尼泊爾政局。「中國的綜合實力在增強,影響力確實也在擴大」,中國南亞學會會長孫士海11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說,但中國不幹涉別國內政的立場不會因此改變。

在啟程前72小時,尼泊爾總統班達裡突然取消原定9日訪問印度的行程。6日晚間,尼方向該國駐印度大使阿帕德海耶發出召回令,要求他兩周內返回尼泊爾。《印度快報》報導稱,出現外交危機的原因是尼泊爾政府認為印度密謀推翻奧利政府。尼方指責這名大使「不遵守政府指令」以及從事「損害國家利益」的活動。

據印度「南亞觀察」網站報導,奧利在2015年訪印期間敲定總統班達裡的訪印計劃,阿帕德海耶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經過能源風波之後,班達裡曾對尼媒體說,「我的印度之旅將消除兩國的互不信任」。然而,《印度教徒報》稱,阿帕德海耶所屬的尼泊爾在野黨大會黨一直企圖聯合尼共(毛主義),推翻尼共(聯合馬列)的奧利政府。「奧利政府被推翻只是時間問題」。印度《德幹先驅報》報導說,阿帕德海耶被指與新德裡勾結,破壞奧利政府的穩定。

這本是印度與尼泊爾之間的嫌隙。但《印度斯坦時報》10日報導稱,在尼泊爾指責印度尋求推翻尼現政府之際,有尼消息人士透露,中國為穩定奧利政府發揮了作用。該報說,上周三,尼共(毛主義)領導人普拉昌達決定不再支持奧利政府,但隨後他改變了主意。這一變化的背後是來自中國的「建議」。

《印度斯坦時報》援引所謂知情人士的話說,駐加德滿都的中國外交官與尼共(毛主義)和尼共(聯合馬列)的領導人交談,表達希望奧利繼續執政的態度。該報評論說,即便中國同尼泊爾的交往在穩步增多,這也是多年來第一次有消息說,北京對尼國內政治形勢表達堅定意見。印度官員稱正評估局勢,「如果果真如此,則說明中國對尼泊爾政治的幹涉主義達到新高度」。

在接受《印度斯坦時報》專訪時,普拉昌達否認中國影響了他的決定。他說:「我不得不重新思考,因為缺乏內部準備且局勢複雜。」孫士海11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中國直接幹涉尼泊爾國內政治是不可能的。尼泊爾政局曾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出現不穩定,但與中國沒有任何關係。中國歷來不幹涉別國內政,無論哪個政黨執政,中國都會予以支持,發展好中國與尼泊爾之間的關係。中國對待印度也一樣。

《日本經濟新聞》11日評論說,在因能源危機關係觸底之後,這兩個國家的關係再度磕磕絆絆。此次的風波表明尼印的雙邊關係出現深度裂痕。「南亞觀察」稱,印度一直在尼泊爾政務中扮演或好或壞的角色,而能源危機後,尼泊爾政府和民眾對印度的不信任感進一步加深。

尼泊爾外交部發言人10日對《印度時報》說,召回駐印度大使不影響尼印關係。孫士海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印度將尼印之間的嫌隙怪到尼中增強合作上,是印度狹隘的、零和博弈的地緣政治觀念在作祟。中國既不希望尼泊爾利用大國之間的不信任或競爭做文章,也不希望利用尼印關係的不好為自己謀利。對於中尼印三國之間的關係,中方主張不論大小國家一律平等,主張尼泊爾充當中印之間友好的橋梁。從長遠來看,三國間的友好非常重要。

相關焦點

  • 大選後的尼泊爾政局發展
    最近,尼泊爾舉行共和國新憲法誕生後的首次全國大選,尼泊爾共產黨(聯合馬列)和尼泊爾共產黨(毛主義中心)結成的左翼聯盟取得壓倒性優勢,明年初將產生新一屆政府。此次大選,民眾參與程度高,社會治安形勢比較平穩。跡象表明,尼泊爾很有可能從長期動蕩,逐步走向基本穩定,從而為尼泊爾社會經濟的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 尼泊爾政局波瀾再起
    中新社加德滿都12月20日電 題:尼泊爾政局波瀾再起中新社記者 張晨翼12月20日下午,尼泊爾總統班達裡籤字同意內閣提出的關於解散聯邦議會眾議院的建議,並確定新的選舉日期。尼泊爾政局波瀾再起,引發外界強烈關注。一天內各方動作頻繁由總理奧利主導的內閣在20日上午召開緊急會議,決定向總統建議解散聯邦議會眾議院。此消息一出,輿論譁然。在確定眾議院解散前,約90名尼泊爾共產黨(下稱尼共)籍眾議員向眾議院提交了對奧利的不信任案,並建議由尼共另一位主席普拉昌達擔任總理。
  • 尼泊爾修改地圖是「報復」,印度不思已過卻甩鍋中國
    作者:王德華位於喜馬拉雅山麓小國尼泊爾,可沒有中國這樣的「好脾氣」,接連對咄咄逼人的印度出「狠招」。繼該國武警部隊打死打傷5名越界的印度人後,據尼泊爾媒體13日報導,該國眾議院當天通過憲法修正案,把卡拉帕尼納入尼泊爾新地圖。
  • 尼泊爾大選的重要看點
    但是,對尼泊爾未來政局的發展,仍需靜心觀察。尼泊爾曾經歷10年內戰,2008年宣布廢除君主制,建立聯邦民主共和國。但多年來,尼泊爾政局始終處於動蕩狀態,黨派爭鬥激烈,政府更迭頻繁,社會秩序混亂,經濟發展緩慢,人民生活非常貧困。因此,尼泊爾民眾強烈渴望政局走向穩定,對此次大選寄予厚望。
  • 印度對尼泊爾禁運 中國將向尼提供1000噸燃油
    在未來幾天內,中國政府將通過尼泊爾和西藏邊境的吉隆口岸向尼泊爾發送燃料,以幫助其應對因鄰國印度供應限制引起的燃料短缺。關於運輸汽油的數量尚不明確,美聯社加德滿都10月25日報導稱,中國將向尼泊爾提供130萬升汽油,而據《印度快報》報導,汽油供應量為1000噸。
  • 傲慢的印度,又在尼泊爾碰了釘子
    該修正案旨在將包括該國西部卡拉帕尼、立普列克、林比亞杜拉三個地區在內的新版疆域圖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並在各類國家徽章中使用新的全國版圖。  當天傍晚的投票結果顯示,眾議院275名議員中,有258人投了贊成票,憲法第二修正案獲得通過。18日,該修正案在尼泊爾議會聯邦院獲得通過,將經尼泊爾總統班達裡籤署後正式生效。  這波操作之後,尼泊爾的領土面積將較原來增加335平方公裡。
  • 對尼泊爾政局的簡略介紹及分析
    1950年的《印度-尼泊爾和平友誼條約》,使印度壟斷了尼泊爾的水資源和生產資料市場;兩國1965年籤訂的另一條約,將尼泊爾的軍援國限於印度或印度許可的第三國。尼泊爾最主要的外援國是美國和日本。美國、印度、日本這三個中國崛起徵途中最重要的對手,齊聚於這個典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以捍衛其地緣利益並制衡中國。近年來,在一場未完成的社會革命的作用下,情況發生了重大變化。
  • 印度尼泊爾領土之爭白熱化,印媒腦洞大開扯上中國
    印度新聞雜誌Swarajya稱,卡拉帕尼地區位於印度、尼泊爾和中國西藏地區交界處,具有相當重要的戰略意義。《德幹先驅報》稱,今年8月,印度政府宣布終止查謨和克什米爾地區的特殊地位,改為「聯邦屬地」。本月初,印度發布新版地圖,將尼泊爾印度邊境的卡拉帕尼也劃為印度的一部分,尼泊爾政府對此表達強烈不滿,各界爆發「反對印度侵吞領土」的抗議活動。
  • 魏鳳和訪尼泊爾,印度緊盯:擔心中國「將尼泊爾從印度帶走」
    清華大學國家戰略研究院研究部主任錢峰29日對《環球時報》表示,在疫情背景下,中國防長訪問尼泊爾充分說明中尼關係的重要性。中尼是友好鄰邦,魏鳳和訪尼的一天行程安排體現出的是鄰居之間走走親戚、串串門,增進友誼,加強合作,這對兩國、兩軍之間的信任是很大的提升。印度報業託拉斯29日稱,這是自去年10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尼泊爾以來,中國訪尼的最高級別官員。
  • 尼泊爾發生內亂,中國送來鎮國神針;印度又難受了
    作者:刺客  「今年是中尼建交65周年,中聯部有關團組訪問尼泊爾,旨在圍繞疫情防控、治國理政、合作發展等共同關心的問題,與尼方執政党進行交流,深化中尼執政黨交往合作」。對於印媒的有關提問,中國外交部發言人作出上述的回答。  日前,中聯部副部長率團訪問尼泊爾,正值尼泊爾執政黨發生內部分歧的敏感時刻。中方此舉,很快引發印度方面的高度關注。  眾所周知,不久前,尼泊爾國內爆發由反對黨挑起的大規模示威抗議集會。據當時該國最大反對黨政客的說法,至少有一百萬人參與此次的集會。這也是尼泊爾今年出現新冠疫情之後,首次爆發大規模抗議示威集會。
  • 外交部:中方注意到尼泊爾政局有關動向,衷心希望各方妥善處理
    外交部:中方注意到尼泊爾政局有關動向,衷心希望各方妥善處理 12月28日,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主持例行記者會。有記者提問,據報導,一個由中聯部副部長率領的代表團正在尼泊爾訪問。
  • 為什麼尼泊爾親近中國疏遠印度?看看印度網友怎麼說?
    近期,印度的網絡上有關於尼泊爾百姓在心理上更親近中國、疏遠印度,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尼泊爾雖然是我們的鄰國,但中國人對他的了解並不多。
  • 印度又和尼泊爾爆發領土爭端,尼泊爾會被印度吞併嗎
    正當我們以為這個南亞大國要「回心轉意」的時候,又爆出其和鄰國尼泊爾的領土爭端。據印媒報導,尼泊爾眾議院投票贊成憲法修正案,即明確卡拉帕尼等爭議地區為尼方領土。印度外交部隨後發表聲明表示,拒絕承認尼泊爾的新版地圖,稱其為「單方面行動」,「不是以歷史事實或證據為依據」。
  • 邊境被劃入地圖,開建新道路,尼泊爾遭印度侵略,國內爆發大抗議
    印度新開通的通往卡拉什·曼薩羅瓦的連接道路可能不會立即順利運行,因為尼泊爾已就其領土主張對印度提出強烈反對。尼泊爾認為這是印度幹涉尼泊爾主權,無視尼泊爾在該地區的戰略利益。印度方面稱,最終的4公裡路段建設仍將繼續,並可能在今年晚些時候開始施工,目前印度施工隊尚待批准。尼泊爾外交部長普拉迪普·庫馬爾·賈瓦利在尼泊爾國會眾議院的會議上說:「我們呼籲印度政府不要在尼泊爾境內進行任何活動。」尼泊爾方面報導稱,尼泊爾擔心這條道路修好後,那麼印度坦克會順著這條大陸,不超過2個小時就可以抵達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地區。
  • 與中國斷絕來往?尼泊爾:本國發展不需要印度,需要中國
    還有一個喜歡幹涉別國內政的國家就是印度,這次印度的做法就有點過分了。  而這個被印度幹涉內政的國家就是中國與印度共同的鄰居——尼泊爾,由於尼泊爾與印度的宗教習俗、生活方式,甚至是語言上都十分相似,所以印度也一直扮演著尼泊爾的「老大哥」的形象,由於尼泊爾的經濟實力不如印度,印度也給予了他很大的物資幫助。
  • 尼泊爾人:我們尼泊爾人最喜歡中國人!我說的是真的
    辛格說,印度會在不同時間採取不同策略來控制尼泊爾,「有時直接用軍隊;有時對領導人施壓;有時突然宣布封鎖能源物資」。辛格提到的「封鎖」,最典型的例子發生在2015年。當時,尼泊爾公布的新憲法未滿足印裔馬德西人「單獨成邦」的要求,印度要求尼泊爾修改憲法被拒後,單方面切斷對尼泊爾的油氣供應。陷入能源危機的尼泊爾之後向中國求助,中方提供了1000噸燃油援助。「這是不人道的。」
  • 尼泊爾前首相比斯塔:印度現在自由了,卻想殖民尼泊爾
    印度只是要給尼泊爾一個教訓,證明它是一個值得認真對付的大國。當時我們與中國關係不佳。封鎖很嚴重,但不如現在這次這麼嚴重。 問:您的政府如何化解那次危機? 比斯塔:1969年的封鎖沒有損害尼印關係。1972年晚些時候我去訪問印度,我們又成了朋友。
  • 印度為何擔心中國「帶走」尼泊爾?
    也正是在當天,尼泊爾的總統班達裡和總理兼國防部長奧利分別會見了魏鳳和。中國和尼泊爾作為鄰國,更是作為「一帶一路」倡議的合作方,兩國之間有著豐厚的友誼。可是有一個國家卻看不慣中國和尼泊爾走得近,這個國家就是印度。 魏鳳和訪問尼泊爾 2019年10月,中國國家主席曾訪問尼泊爾。時隔一年餘,2020年11月29日,中國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魏鳳和開啟了他訪問尼泊爾的旅程。這是繼2019年以來,中國訪尼的最高級別官員。尼泊爾總統和總理紛紛會見魏鳳和,尼軍參謀長也和魏鳳和舉行了會談。
  • 尼泊爾向中國請求供油引印媒關注 中國將提供1000噸燃油
    中國的這一舉措將緩解尼泊爾目前的油荒。報導稱,尼泊爾新當選的總理奧利23日拜訪了中國駐尼大使,提出供油的請求。奧利的新聞顧問也於近日向印度報業託拉斯證實,中國同意提供千噸燃油。《印度快報》稱,尼泊爾國家石油公司6名代表日前在中國西藏與中方官員討論了進口燃油事宜。由尼泊爾數名部長級官員組成的高級代表團也將於近日為此事前往北京訪問。
  • 領土被蠶食的尼泊爾:需要印度,又不想淪為附屬品,該何去何從?
    但如今尼泊爾卻突然覺醒,一反常態地開始了對印度的反抗。 當初,尼泊爾籤訂的《薩高利條約》中,印度和尼泊爾兩國邊界大部分並非硬性規定,而是以兩國交界處的馬哈卡利河劃分的。但馬哈卡利河有多個源頭支流,由於兩國雙方對源頭的認定有所不同,這就導致很多地區的歸屬權變得模糊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