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氏家譜,餘家人必須的看看!

2021-02-14 餘姓餘氏

點上面「餘姓餘氏」加入餘氏家族!

無論您在哪裡,只要您姓「餘」,先點上面藍字餘姓餘氏,再點關注,每天免費閱讀.

浙江仙居樂安餘氏宗譜,著者待考,清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木刻活字印本,今僅存第二卷。現被收藏在浙江省臨海縣博物館。

浙江黃巖蘆洋餘氏宗譜稿,著者待考,民國年間稿本,今僅存卷首。現被收藏在浙江省臨海縣博物館。

安徽餘氏族譜,著者待考,清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木刻活字印本,今僅存第三卷、第十二卷、第十八卷、第二十三卷、第二十六卷、第二十七卷。現被收藏在安徽省安慶市圖書館。

安徽徽州新安餘氏世系像譜不分卷,(清)餘克制纂修,清光緒二年(公元1876年)敦睦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

安徽徽州新安郡餘氏家譜,(民國)餘日院修,民國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木刻活字印本,今僅存第九卷。現被收藏在福建省圖書館。

安徽休寧餘紹賢堂族譜三十卷,(清)餘家修修,清光緒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石印本十四冊。現被收藏在河北大學圖書館。

安徽歙縣藍田餘氏統宗世譜,(清)餘天柱編,清嘉慶五年(公元1800年)手抄本一冊。現被收藏在河北大學圖書館。

安徽歙縣餘氏族譜不分卷,著者待考,明朝年間手抄本一冊。現被收藏在安徽省博物館。

安徽潛山餘氏宗譜三十卷首一卷,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缺卷首。現被收藏在上海市圖書館。

安徽舒城龍舒餘氏宗譜十二卷,(清)餘紹瑞、餘恩聰等續修,清光緒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敦睦堂活字本十二冊。現被收藏在人民大學圖書館、遼寧省大連市圖書館(缺第一~四卷)、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福建建陽書林餘氏重修宗譜不分卷,(清)餘振豪等修傳鈔清光緒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新安堂刊本十二冊。現被收藏在福建省圖書館、福建師範大學圖書館。

福建安溪餘氏族譜不分卷,著者待考,清光緒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手抄本一冊。現被收藏在臺灣。

江西婺源沱川餘氏家乘,著者待考,清朝年間手抄本兩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

江西婦婺源長溪餘氏正譜兩卷,(清)餘章耀等編,清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木刻活字印本,今僅存卷首。現被收藏在安徽省圖書館。

江西婺源長溪餘氏宗譜四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國)餘有橫等修,民國十八年(公元1929年)寶善堂活字本四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

江西撫州梨溪餘氏宗譜,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今僅存第九~十卷。現被收藏在江西省檔案館。

江西黎川宏村西山餘氏族譜八卷,(民國)餘會元纂修,民國五年(公元1916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江西省黎川縣宏村鄉餘家排。

江西銅鼓餘氏宗譜一卷,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江西省銅鼓帶溪高嶺村榧子洞。

湖北餘氏宗譜不分卷,(清)餘崇福撰,清鹹豐八年(公元1858年)手抄本。現被收藏在湖北省當陽縣檔案館。

湖北武漢丹徒餘氏宗譜不分卷,(民國)餘毓溥編輯,民國十年(公元1921年)鉛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湖北省武漢市圖書館。

湖北新洲餘氏宗譜十卷,(民國)餘仲明、餘朗卿續修,民國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湖北省新洲縣綠化鄉周山村。

湖北新洲餘氏宗譜二十九卷,首六卷,(民國)餘希純等續修,民國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湖北省新洲縣餘集鄉餘集村。

湖北黃岡餘氏宗譜,(清)餘□□撰,清光緒年間木刻活字印本,今僅存卷首第一~六冊、第一卷、第五~十卷、第十二~二十二卷。現被收藏在湖北省武漢市圖書館。

湖北黃岡餘氏宗譜二十七卷,首一卷,(民國)餘駿勳編纂,民國十九年(公元1930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十冊。現被收藏在湖北省武漢市圖書館。

湖北黃岡餘氏宗譜,(民國)餘宗全、餘正財等纂輯,民國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親睦堂木刻活字印本,今僅存卷首、第一~三卷、第五~六卷、第八~九卷。現被收藏在湖北省武漢市圖書館。

湖南中湘餘氏延堂三修族譜十卷,(清)餘發初等纂修,清光緒二十年(公元1894年)延祝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一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

湖南寧鄉餘氏四修族譜二十一卷,首一卷,(民國)餘品香、餘和生修,餘雲樵、餘劍龍纂,民國十四年(公元1925年)新安堂活字印本,今僅存卷首、第十八~二十一卷,另有一部今僅存卷首、第二十一卷。現被收藏在湖南省圖書館。

湖南臨湘餘氏宗譜一百一十八卷,(清)餘昌祖、餘作誥纂修,清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木刻活字印本,今僅存卷首下冊、第一百十卷、第一百十二卷、第一百十四卷。現被收藏在湖南省圖書館。

湖南臨湘餘氏七修宗譜,著者待考,民國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木刻活字印本,今僅存第一~二卷。現被收藏在湖南省圖書館。

湖南湘陰覽渡餘氏譜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著者待考,民國二十年(公元1931年)木刻活字印本,今僅存卷首、第一~八卷。現被收藏在湖南省圖書館。

湖南漢壽餘氏續修族譜二十一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國)餘烈炳、餘謨智等修,餘烈汝、餘謨福纂,民國九年(公元1920年)木刻活字印本,今僅存卷首、第一~十五卷、第十九~二十一卷、卷末。現被收藏在湖南圖省書館。

廣東餘氏族譜三十卷,(清)餘振新、餘澤探等編,清光緒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修,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紹賢堂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廣東省中山圖書館(有兩部)、中山大學圖書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廣東乳源餘氏族譜十卷,(清)餘衍箕、餘大林等臺修,清光緒七年(公元1881年)凌雲書院木刻活字印本十冊。現被收藏在河北大學圖書館。

福建長樂餘氏世譜家傳不分卷,(清)餘國綱纂修,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手抄本二冊。現被收藏在臺灣。

重慶長壽餘氏族譜一卷,(民國)餘肅宇修,民國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重慶市長壽區沙石鄉場上村、重慶市長壽區葛蘭鄉先桂村。

四川榮縣餘氏族譜四卷,(民國)餘懋昭、餘錫朋等纂修,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冊。現被收藏在四川省圖書館。

四川瀘縣餘氏族譜不分卷,(民國)餘隆起、餘明暉等纂修,民國十七年(公元1928年)石印本一冊。現被收藏在四川省圖書館。

四川合江餘氏族譜,(清)餘觀和編,清朝年間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四川省合江縣焦灘鄉老瀘村柿子林(今僅存一卷)。

四川內江餘氏族譜一卷,(民國)餘楊亭續修,民國八年(公元1919年)石印本。現被收藏在四川省內江縣朝陽山鄉。

餘氏族譜六卷,(清)餘衍爻等纂修,清鹹豐二年(公元1852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冊。現被收藏在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

餘氏宗譜,著者待考,清同治年間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浙江省雲和縣文物管理局(今僅存六冊)。

餘氏族譜二十卷,(清)餘桂芬修,清光緒二十二年(公元1907年)步雲閣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冊。現被收藏在北京大學圖書館。

餘氏宗譜十八卷,(清)餘復魁等纂修,清光緒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忠裔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

埠川餘氏新纂宗乘五卷,(清)餘有伶纂修,清朝年間木刻活字印本二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

邊田餘氏重修宗譜十八卷,首一卷,(民國)餘傅思等修,民國十三年(公元1924年)光睦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

餘氏宗譜二卷,著者待考,民國十五年(公元1926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冊。現被收藏在浙江省蘭溪縣文物管理局(有三部)。

餘氏宗譜,著者待考,民國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四諫堂木刻活字印本,今僅存第十七卷。現被收藏在湖北省武漢市圖書館。

貴源餘氏支譜,(民國)餘士勤撰。湖北省武漢市圖書館。

山東泗水餘氏會通世普五卷,(明)餘璦纂修,明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安徽省徽州市博物館。

浙江淳安遂安西澗灃南餘氏族譜三卷,(清)餘之纂修,清康熙年間維新堂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

浙江鄞縣鄞東冰廠跟餘氏宗譜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清)餘章乾、餘德淇纂修,清光緒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錦樂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冊。現被收藏在浙江省寧波市天一閣文物管理所。

浙江鄞縣鄞東冰廠跟餘氏宗譜十五卷,首一卷,(民國)餘光紋修,李向榮纂,石聘玉編輯,民國十七年(公元1928年)錦樂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冊。現被收藏在浙江省圖書館。

浙江鄞縣鄞東冰廠跟餘氏宗譜十卷,著者待考,民國十九年(公元1930年)錦樂堂木刻活字印本,今僅存第四~七卷。現被收藏在浙江省寧波市天一閣文物管理所。

浙江象山峰北餘氏宗譜一卷,(民國)鄭敬之重修,民國八年(公元1919年)手抄本。現被收藏在浙江省象山縣文物管理局。

浙江長興麻園餘氏宗譜十二卷,(民國)餘樹南主修,餘福豪協修,民國三十二年(公元1944年)致和堂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浙江省長興縣煤山鄉。

浙江紹興鹹歡河沿餘氏家譜一卷,(清)餘嘉福修,清光緒六年(公元1880)手抄本一冊。現被收藏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

浙江紹興鹹歡河沿餘氏家譜一卷,(民國)餘嘉福重修,民國二十年(公元1931年)敬義堂手抄本一冊。現被收藏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

浙江龍遊高階餘氏宗譜六卷,(清)餘天燦、餘瑞旭等續修,清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木刻活字印本三冊。現被收藏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浙江龍遊高階餘氏家譜譜目錄序例,(民國)餘紹宋纂,民國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木刻活字印本,民國十一年(公元1922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浙江省圖書館。

浙江常山定陽黃崗餘氏宗譜五卷,著者待考,民國十五年(公元1926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浙江省常山縣何家鄉黃崗村。

浙江常山蘿蔓塘餘氏宗譜兩卷,(民國)徐燮續修,民國二十年(公元1931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浙江省常山縣獅子口鄉塘底村(共四部)。

安徽徽州臨淮餘氏宗譜,(民國)餘學湘等修,民國三十年(公元1941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

浙江淳安瑤坡餘氏宗譜,(清)餘佩銓修,清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木刻活字印本八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

湖南平江碧潭餘氏族譜,(民國)餘鯤等修,民國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新安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十二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

江蘇常州毗陵餘氏族譜,(清)餘升初初稿,餘斯浩、餘鼎勳續修,清光緒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端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

餘氏族譜十四卷,著者待考,民國二十五(公元1936年)年新安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

餘氏族譜二十二卷,首卷分上中下冊,著者待考,民國戊寅年(公元1926年)新安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一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

餘氏族譜十卷,著者待考,民國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新安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

碧潭碧潭餘氏族譜二十四卷,首十二卷、末一卷,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三十一冊,缺第七卷,另附之公案兩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

餘氏族譜十四卷,首三卷,著者待考,清同治丙寅年(公元1864年)新安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

湖南平江餘氏四修族譜二十二卷,首卷上中下冊,(民國)餘榮晃纂修,民國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新安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一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

相關焦點

  • 你知道家譜中藏著多少秘密嗎?
    記者在家譜專架上看到,該館收藏的家譜有《明氏家譜》、《李氏家譜》、《上官氏宗譜》、《楊氏家譜》、《十堰藍氏家譜》、《鄖陽金氏家譜》、《趙氏家譜》、《十堰紅衛王氏宗譜》、《韓氏宗譜》、《楊氏宗譜》、《孫氏宗譜》、《杜氏宗譜》、《劉氏宗譜》、《朱氏家譜》、《陳氏宗譜》、《韓氏宗譜》等。
  • 英雄城市舉辦英雄家譜展,湖北地區辛亥人物家譜首次集中亮相曬譜節
    鄧玉麟之孫鄧中憲(左二)展示家譜。通訊員朱勇攝湖北日報訊 (記者王晶 通訊員戴波、竺佳怡、蒲依)9月7日,湖北第十二屆曬譜節在湖北省圖書館開幕,首次集中展示湖北地區辛亥人物家譜。辛亥人物黃興的《經鏗黃氏家譜》、黎元洪的《黎氏族譜》、吳兆麟的《吳氏宗譜》、唐群英的《治坪唐氏七修族譜》、鄧玉麟的《鄧氏族譜》、張難先的《張氏族譜》、餘祖言七兄弟的《餘氏宗譜》等,與辛亥後裔熊秉坤之孫熊永鑄、鄧玉麟之孫鄧中憲、劉公孫女劉重喜、張難先孫女張銘歌、餘祖言之孫餘品綬、朱峙三之子胡香生等人一起來到曬譜節,講述家族傳承裡的山河史詩。
  • 2016中華餘氏總會新年聯歡晚會側記
    歌聲 墨香 情飛揚——2016中華餘氏總會新年聯歡晚會側記本會記者 餘少華 穿行過廣東韶關市神聖的餘靖紀念館的殿堂,伴奏過湖南臨湘市萬庫裡新的餘氏宗祠落成典禮的炮聲,盤繞過江西修水縣良公墓前起伏的群山,依戀過湖北通城縣深情的村莊土坳餘家。
  • 餘氏祠堂(6) || 徽州餘氏宗祠勝先堂修繕過往大事錄
    徽州餘氏宗祠勝先堂座落在安徽歙縣深渡鎮淮源村梅林組。餘氏宗祠勝先堂始建於明洪武17年,距今633年。
  • 武漢一群徽派建築,道出餘氏家族600年詩酒田園,田園風景優美
    石走廊大餘灣村的中心是鋪著石條的廣場,在此期間,古杉旁邊的石屋被改成了「大餘灣古村落博物館」,小村的前世寫在《餘氏家譜》上。大餘灣餘氏源於江西省修水長茅餘氏,上世紀90年代,村裡發現的古老家譜印證了「一門三太守,五代四尚書」的傳說,長茅餘氏是江西望族,從始祖餘良的建立開始,出現了很多高官和貴人。
  • 家譜,揭開十堰4000年移民史
    市圖書館工作人員正在整理家譜。(上接8版)根據《餘氏宗譜》記載:餘姓本不姓餘而姓佘。他們改「佘」為「餘」的原因就是因為「佘」與「蛇」同音,常被人誤認為他們姓毒蛇的蛇,先祖認為蛇是非常毒的一種動物,再者,佘字沒出頭,要想子孫後代有出息,就要出頭,所以就在佘字裡出一頭,改「佘」為「餘」。
  • 福建餘氏宗親一行出訪寶島臺灣聯誼(1)
    福建餘氏宗親會籌備義工組、中餘副會長餘樞及餘桂生和福建餘氏宗親一行十六人早上09:00從福建出發,帶著大陸宗親的深深情誼,橫跨臺灣海峽,於上午10:20分順利抵達臺灣桃園機場,開始了為期一周辛苦而快樂的宗親拜訪聯誼之旅。
  • (轉載)盧氏家譜,盧家人快來對下,看看有沒有你的?
    (轉載)盧氏家譜,盧家人快來對下,看看有沒有你的? 民國 原標題:(轉載)盧氏家譜
  • 有關家譜及家族的常識
    家 譜 的形 式 家譜的形式有多種。在文字家譜出現之前就有口授家譜和結繩家譜。 後來,人們有的用圖表裱制垂掛於中堂的,也有的裝訂成冊供家人翻閱的。歷史上,官宦人家一般都是採用裝訂成冊的家譜。
  • 為什麼大家族都會有家譜?
    說到家譜,就要提到它的歷史性。家譜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這是有史可考的。但其實,早在黃帝時期,就有最早的雛形。之前的家譜,彼時採取繩結記法,用來表示每戶的人丁數目。後來,文字誕生,人們會把姓氏和名字刻在甲骨,龜背上,竹簡當中。
  • 中華姓氏的來源,背後的堂號和輩分,家譜的價值及影響
    《 宋史· 藝文志三》:" 司馬光《宗室世表》三卷,《臣寮家譜》一卷。"。家譜的編纂從前是由官方所壟斷的,大約自宋末明初起,家譜開始走入民間,民間私修之風日漸繁盛,1.家譜的體系構成:這裡主要以明代開始的私修家譜的體系構成為範例:
  • 廣東海豐餘氏南塗族古住村佛祖燈重光慶典
    (感謝餘滔虞等宗親提供信息和部分網絡來源)    聖燈傳薪火  愛心鑄和諧2016年12月9日,廣東汕尾海豐餘氏南塗族古住村佛祖燈經過連續多日的安裝和施工,終於迎來了今日隆重的重光慶典活動總設計師餘堅瑜先生揭牌儀式
  • 家譜有時也「沒譜」,尋根問祖需要建立「基因家譜」
    作者:兀顏永安朋友畢業於北京大學,偶然講起家譜,言道:「我們那裡的家譜,放在我家裡。」我問:「你們是世代長子,還是怎麼了?」答曰:「以前誰家裡中了舉人、秀才什麼的,家譜就放在誰家裡。現在,誰家的孩子上的學校最好,家譜就放在誰家裡。」家譜,亦稱族譜、宗譜、家乘、世譜等等,名稱各異,現在一般統稱家譜或族譜。中國有著以修譜尋宗為特色的「文化認祖」傳統,族譜家譜是平民百姓的史冊,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家有譜,州有志,國有史,其義一也。」
  • 家譜與祠堂,是一個家族的生命史!
    對於當代來說,家譜可以作為展示,可以重溫先祖的優秀。家譜還有一個意義就是具有文學、社會、史料價值。正史的記錄畢竟是有限的,範圍也太廣,而家譜可以作為歷史研究的有利補充,更加生動。 尊重家譜是尊敬祖先的表現,中國人有很樸素的祖先信仰,不僅我國,而且韓國、日本、新加坡等受我國影響比較大的國家,也都存在濃厚的祖先信仰。
  • 美國猶他家譜學會欲建立全球華人家譜資料庫
    ,在多年努力之下,已建立當今全球最大、最完整的華人族譜資料庫,目前正在著手建立全世界華人家譜目錄,讓所有華人均能夠溯本尋根,並建立自己家族的歷史。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來自美國猶他州鹽湖城家譜圖書館的服務員李行遠,9月11日在達拉斯演講指出,猶他家譜學會創立於1894年,鹽湖城家譜圖書館則是學會旗下的總館,並在世界各地有4000多個家譜中心,其中散居美國各地的家譜中心就有2000多個,等於是鹽湖城家譜圖書館的分館。    李行遠表示,家譜是上天給我們的特殊禮物,而華人的家譜更是如同中國歷史一樣久遠。
  • 池氏網:傳承家譜文化,通曉家譜中的29個專業術語!
    宋代的家譜主要功能在於德育、教育;   明代,家譜進入完善期,家譜功能逐漸轉化為教育、倫理功能,宣揚和實踐「三綱五常」、忠孝節義等倫理思想;   明清講究孝治天下,家譜也是注重尊祖、敬宗等德化功能。
  • 常用家譜格式
    家譜形式可謂層出不窮、式樣繁多,在古代還有繁簡之別;到了北宋時代,經過在家譜格式上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歐陽修、蘇洵探索、總結、發展、硏究出各自的新形式家譜,即所謂的「蘇式譜」和「歐式譜」。一、歐式譜歐式家譜,又稱「橫行體」,是北宋歐陽修創立的。歐陽修(1007~1072年), 是北宋的改革派,對修續家譜,從譜學理論上進行探討,提出了編修族譜的方法與體例,並編出自家內容全面、記載科學的家譜,成為後人修續家譜的規範。後人經過長期實踐,逐漸形成了歐式家譜。
  • 家譜的發展歷程以及狀況
    在這之前家譜只是初具形式,甚至都不稱之為家譜。 商代晚期,又出現了一種新的實物家譜,這就是金文家譜。金文是鑄刻在青銅器上的銘文,因此所謂的金文家譜也就是鑄刻在青銅器上的家譜。 周代家譜發展的一個重要標誌就是國家建立了一套史官修譜的制度,設立專人負責周天子王室家譜的記錄與管理。
  • 嶽存孝:淺談家譜的古今
    進入明清以後,官方積極鼓勵家譜的纂修,康熙、雍正都曾號召纂修家譜,地方官員也熱衷於勸說百姓編修家譜,這使得家譜在這一時期數量大增,甚至達到了沒有無譜之族的程度,纂修家譜成為家庭生活家族繁衍振興的頭等大事。
  • 家譜:卷帙浩繁的百科全書 連綿不斷的家族史
    文徵明家譜蘇州《文氏族譜續集》、「二拍」作者凌濛初家譜湖州《凌氏宗譜》、實業家張謇家譜《南通張氏常樂支譜》、建築學家貝聿銘家譜《吳中貝氏家譜》……各種印本的名人家譜,不勝枚舉。顧燕說,這些家譜載有名人不見於其他文獻的生平資料,可補正史、方志之不逮,且家譜中大量的其他記載,提供了其生活背景、家庭教育、社會關係等諸多史實,其價值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