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的鎮江市有一條千年古街,它的名字叫西津渡古街。
西津渡古街位於江蘇省鎮江市城西的雲臺山麓,它是目前鎮江市文物古蹟保存最多、最集中、最完好的地方,是鎮江歷史文化的「文脈」所在。
到江蘇省鎮江市旅遊的朋友請注意了,來鎮江一定要到西津渡古街走走。因為西津渡古街上隨處可見從六朝至清朝的歷史遺蹟。
你知道「六朝」是從哪年到哪年,包括哪些朝代嗎?這裡,我先給歷史知識學得不算太好的朋友普及一下歷史知識吧。
六朝是指從公元222–589年,是指中國歷史上從三國時期到隋朝時,南方的六個朝代,包括東吳、東晉、南朝宋、南朝齊、南朝梁、南朝陳。
哈哈,其實我的歷史學的也不咋地,這些知識是在網絡上搜索的。咱們書歸正傳,繼續講西津渡古街。
西津渡古街全長約1000米,始建於六朝時期。又經過了唐、宋、元、明、清五個朝代的建設,使整條古街更加豐滿,更加繁華,更加文化。徜徉於西津渡古街上,我們隨處可以看到六朝時期到清朝時期的歷史遺蹟,感受到當時的歷史文化。
西津渡古街東高西低,與我國的地勢西高東低正好相反。古街的道路都是用了一些上了年紀的青石板鋪就的,從街頭鋪到街尾。古街的兩側是用青磚砌成的傳統民居,有是有滄桑之感。
西津渡古街的東面有一個國內唯一僅存的石塔——昭關石塔。昭關石塔建於元朝。它是一個過街的喇嘛塔,由於其外形更像是一個瓶子,所以又叫它瓶塔。塔基的東、西兩側都刻有「昭關」字樣。按照佛教的解釋,塔就是佛,我們從塔下的拱門經過就是禮佛,是對佛的頂禮膜拜,可以為我們帶來平安與吉祥。
在昭關石塔的旁邊有一個開鑿於宋代的觀音洞。觀音洞外有一座三層的銅鼎,洞口上方的石額上刻有「觀音洞」。觀音洞內供奉著觀音菩薩。這個觀音洞是當地百姓為了祈求幸福和平安而建的。
觀音洞的對面是救生會。救生會是清朝建的水上救生的安全機構。事實上,救生會早在宋朝就已經創設了,此後是代代相承。在鼎盛時期,救生會還發展到了南京、武漢等地,足見救生會其規模之大和影響力之深。
繼續西行。有小山樓和待渡亭等。小山樓建於唐朝。小山樓為貼陡壁而建的兩層建築,樓簷上有餘秋雨先生的題詞「金陵渡」的匾額。站在樓前可俯瞰西津渡古街老宅的層層青瓦。待渡亭是古人候船和小憩避雨的場所。亭內豎立著一塊漢白玉的石碑。石碑上刻著「波浪盈盈,檣楫帆船;和風微煦,楊柳依依;人來人往,扶老攜幼;念難惜別,恭奉勝迎。」傳說,清朝的乾隆皇帝曾經在此亭呆過。
再往西行。可以看到西津渡古等兩邊開滿的各色商鋪、茶館、工藝品店、麵館等。
西津渡自三國時期便是渡口碼頭(三國時,稱這裡為「京口」,隋唐時稱這裡為「潤洲」,從北宋至今稱這裡為「鎮江」。),後因江岸逐漸北移,渡口早已不存在了,只把西津渡古街擱在雲臺山的山腰了。
難怪有人說:「到時江蘇鎮江的西津渡古街走一走,一眼看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