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築抗疫「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最年輕都市傳遞「中國溫度」

2021-01-16 百家號

深圳機場工作人員將防疫物資推向飛機貨艙。深圳機場供圖

新華社深圳3月27日電(記者 孫飛、王豐、吳燕婷)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作為中國最年輕的都市和創新之城,深圳正成為中國向全球輸送抗疫物資的重鎮。背靠「世界工廠」珠三角,洋溢著超過180萬志願者的青春關懷,「中國溫度」正從這裡傳遞世界,共同構築抗擊疫情「人類命運共同體」。

官方民間「全城發動」,傳遞「中國溫度」

「肝膽每相照,冰壺映寒月。釜山加油!深圳與你同在。」數萬隻發往韓國的一次性醫用口罩,物資箱上印有韓國古代詩人許筠的詩句。

「La victoire appartient aux plus persévérants(向前走,勝利終將到來)。」從深圳寶安區發往友好城區法國阿維尼翁市的防疫物資貨箱上,印著法國名言。

「環球同涼熱,四海共冬春(One World, One Fight)。」總部位於深圳的北京大學滙豐商學院籌集的抗體檢測試劑盒,從中國出發,目的地是英國倫敦定點醫院。

……

「肝膽每相照,冰壺映寒月;釜山加油!深圳與你同在。」深圳市委外辦供圖

深圳是中國改革開放後形成的國際化大都市,從官方到民間,這座背靠「世界工廠」珠三角、志願者文化濃厚的城市已經「全城發動」,向海外輸送抗疫物資。

「因為中國與歐洲、北美有時差,這段時間以來,團隊成員是24小時輪班工作。」深圳市鐘錶行業協會會長朱舜華略顯疲憊地說,針對海外部分國家日漸嚴峻的防疫形勢,近期協會已經籌集了7萬隻一次性醫用口罩和6000多隻N95口罩予以援助。

「從1月底到3月初,我們陸續從瑞士、法國等國採購了防疫物資,這個過程中,很多外國朋友給予了我們無償的幫助。」朱舜華說,現在瑞士的防疫壓力逐漸增加,輪到我們出力相助了。

「疫情雖然暫時阻隔了相聚,卻阻隔不了友誼,更阻隔不了深圳與友城攜手前進的步伐。」深圳市委外事辦副主任孫懷忠說,深圳市各大企業、行業協會和公益組織形成合力,力所能及地籌措資源、提供渠道,形成了參與國際抗疫合作的全方位網絡。

目前,深圳組織了逾30萬隻各類醫用口罩、數千份核酸檢測試劑盒以及少量防護服等抗疫物資,向疫情嚴重的米蘭、都靈、光陽、釜山、筑波、伯爾尼等4個國家的8座深圳國際友城進行捐贈,未來還計劃陸續向更多城市捐贈抗疫急需物資。

深圳邁瑞醫療董事長李西廷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新華社記者 梁旭 攝

企業生產出口開足「馬力」,搭建航路「綠色通道」

「我們從年初二就開始加班,源源不斷為國內抗疫疫情提供呼吸機、監護儀等產品。」邁瑞醫療董事長李西廷說,近期,海外部分國家疫情形勢嚴峻,邁瑞收到了大量海外訂單。

「3月初,義大利向我們訂購了近萬臺設備,最近,英國又向我們訂購了數千臺設備。」李西廷說,邁瑞在全球有40多個分公司,多是當地員工,對於售後服務、培訓、裝機,非常熟練。「我們正在加班加點生產,只要航路不斷,都能及時運到。」

防疫物資能否運送到位,航路暢通十分關鍵。

深圳機場相關負責人表示,為確保防疫物資「運得快、走得順」,對於國際貨運包機,深圳機場協調海關、空管等單位,建立防疫物資快速應急處置機制,在機位安排、貨物裝卸、航班放行等方面快速響應,通過開闢綠色通道、實施「零延時」通關。

3月24日凌晨2:45,一架金鵬航空的全貨機從深圳機場騰空而起,載著50餘噸防疫物資馳援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運抵後將緊急分撥至當地各大醫療機構。

針對防疫物資跨國運輸需求旺盛的情況,深圳機場近期加大全貨機運力保障。過去一周,深圳機場已陸續保障8班國際貨運包機,累計運輸各類防疫物資300餘噸,助力全球疫情防控。

深圳邁瑞醫療生產的重症監護設備。新華社記者 梁旭 攝

國內國外遠程「面對面」,科技助力全球抗疫

26日下午4時,應波蘭友城波茲南市要求,深圳市政府部門和醫療專家組與波茲南市市長率領的波茲南市醫療專家組和外事部門進行視頻會議,交流抗疫做法與「深圳經驗」。

「防疫抗疫不僅需要物資,管理和服務經驗以及信息交流也至關重要。」孫懷忠說,深圳還製作了《新冠肺炎診療方案》《居家隔離必備手冊》《居家防控指南》等防控措施與信息的外語版本,與友城交流共享疫情防控措施,助力抗疫工作。

作為中國的創新之城,深圳高科技企業也為抗疫貢獻了重要力量。

華大基因在武漢和深圳落地的「火眼」實驗室正對外開展合作。大疆公司在義大利、西班牙等國用無人機實現空中消殺、物資投遞等抗疫作業,提升了防疫抗疫工作效率。

華大集團執行董事朱巖梅說,華大基因「火眼」實驗室的一整套技術解決方案,目前已有1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建或在洽談中。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孫懷忠說,深圳正積極協調籌措抗疫物資,向更多有需要的國際友城提供必要支援。(參與記者:王曉丹、梁旭、周自揚)

相關焦點

  • 中國駐東帝汶大使:中方對東施援是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最好詮釋
    東帝汶作為醫療系統脆弱國家,中國一直在努力幫助其改善醫療條件,迄今已連續多年向東派遣了共8批醫療衛生專家隊伍,為當地30多萬病患提供了醫療診治服務。面對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東政府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正如世衛組織所言,東帝汶亟需世界伸出援手。朋友有難,出手相助,這是融入中華民族血液裡的基因,中方自始至終堅定地站在東方一邊,並肩抗疫。
  • 我來寫高考作文|凝聚全球抗疫價值共識 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隨著各國相互聯繫、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裡,生活在歷史和現實交匯的同一個時空裡,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今日之全球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威脅,印證了這一理念的歷史洞察力與政治想像力。共同承擔起全球抗疫責任,是人類戰勝疫情的力量之所系,也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希望之所在。
  • 萬裡馳援 命運與共——中國(湖南)抗疫醫療專家組30天非洲抗疫之路
    萬裡馳援 命運與共——中國(湖南)抗疫醫療專家組30天非洲抗疫之路中國(湖南)抗疫醫療專家組成員脫下口罩,臉上滿是壓痕,但綻放出溫暖的笑容。徐芙蓉 張玉 攝影報導當地時間5月14日,中國(湖南)抗疫醫療專家組在辛巴威新冠病人定點救治醫院——威爾金斯醫院調研指導。
  • 人民日報評論部:天下一家,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從毫無保留地同國際社會分享防控經驗和診療方案,到承諾待中國新冠疫苗研發完成並投入使用後,將作為全球公共產品;從建立30個中非對口醫院合作機制,到落實「暫緩最貧困國家債務償付倡議」,中國始終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與世界各國並肩作戰、共克時艱,始終為國際組織和其他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為全球抗疫貢獻中國智慧、中國力量。一個個務實的行動,讓世界感受到什麼是大國擔當,也生動詮釋著什麼是人類情懷。
  • 「後新冠疫情時代的人類命運共同體」論壇在開羅舉行
    「後新冠疫情時代的人類命運共同體」論壇在開羅舉行  新華社開羅9月22日電(記者李碧念)「後新冠疫情時代的人類命運共同體」論壇22日在埃及首都開羅舉行,與會嘉賓深入探討了後疫情時代國際政治秩序演變和國際經濟合作機制建設兩個議題。
  • 王毅:在全球抗疫合作中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英文)
    新冠肺炎疫情是人類與重大傳染性疾病在全球範圍內展開的一場嚴峻鬥爭。面對突如其來、史無前例的疫情,中國人民與世界各國人民休戚與共,團結協作,共戰病毒,共克時艱,譜寫了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篇章。
  • 2020年終專稿丨守望相助,追求命運與共的中國擔當
    疫情在全球蔓延之際,中國抗疫鬥爭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率先復工復產,向國際社會輸送了大量急需的抗疫物資。一箱箱碼放整齊的救援物資、一列列奮力疾馳的中歐班列、一架架平穩落地的貨運航班,將「中國溫暖」傳遞到世界,彰顯了中國負責任的大國擔當。  投桃報李,馳援海外溫暖人心  猶記得,2020年早春,世界各國紛紛慷慨相助。
  • 習近平:深化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 從世界汲取發展動力也更好惠及世界
    「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深化命運共同體意識」,是他在所作的主旨演講或發表的重要講話中貫穿始終的「中國主張」。新華社《學習進行時》原創品牌欄目「講習所」今天推出文章,為您解讀。「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深化命運共同體意識」,是他在講話中貫穿始終的「中國主張」。
  • 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走深走實(2020·年終專稿)
    從積極推動抗疫國際合作到提出促進世界經濟復甦一攬子中國方案,從堅定維護多邊主義到合力應對氣候變化,從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到引領全球減貧合作,中國奮楫破浪,堅毅前行,以實際行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歲末之際,本報從今天起推出「2020·年終專稿」系列述評,聚焦大變局下中國與世界的深度互動,回顧特殊年份負責任大國的勇毅擔當,矚望後疫情時代世界的發展走向。
  • 圖說:總書記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非凡歷程
    2013年3月23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發表演講,首次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他指出:「這個世界,各國相互聯繫、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裡,生活在歷史和現實交匯的同一個時空裡,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
  • ...黨校領導陪同中國院士專家團調研大禮堂,共築人文與科技絲路金橋
    絲路金橋用藝術呈現「抗疫精神」,共築人文與科技絲路金橋隨行人員一同參觀了「舒勇每日一畫致敬戰疫英雄」主題作品巡展。院士們對舒勇穿著防護服深入「抗疫」一線創作和通過每日一畫在世界範圍內講好抗擊疫情的「中國故事」表示讚許。談及「每日一畫」的初衷,舒勇認為,這是對自己的一種挑戰,也是感知人類大愛與大無畏精神的一種方式。隨著創作的深入,他逐漸感覺到這已經不是畫一幅畫那麼簡單了。「這是對於疫情的跟蹤,了解疫情的進展,這是在用我自己的方式見證著疫情的發展和變化的載體。」
  • 新華社評論員:建設更為緊密的中國-東協命運共同體——論習近平...
    新華社北京11月27日電 題:建設更為緊密的中國-東協命運共同體——論習近平主席在第十七屆中國-東協博覽會和中國-東協商務與投資峰會開幕式重要講話新華社評論員「建設更為緊密的中國-東協命運共同體」,在第十七屆中國-東協博覽會和中國-東協商務與投資峰會開幕式上,習近平主席發表重要講話,
  • 靳鳳林: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利益共享
    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利益共享【光明學術筆談】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一個蘊藏著豐富思想內涵的哲學範疇,其所具備的人文意蘊,既彰顯出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也為人類其他文明體所廣泛接受和認可。要想把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得更加美好,離不開生命個體之間、不同群體之間以及個體與群體之間的榮辱與共和利益共享。
  • 人民日報和音:重溫《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旨演講。人類命運共同體匯聚著世界各國人民對和平、發展、繁榮嚮往的最大公約數。國際社會普遍認為,中國倡導並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展現出主動積極、與時俱進的大國風範」。2017年2月,「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首次被寫入聯合國決議,隨後又陸續被寫入聯合國安理會、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等通過的多份聯合國決議。在國家層面,中國正與越來越多的友好夥伴構建起雙邊命運共同體。
  • 2020年終專稿丨守望相助,追求命運與共的中國擔當-新聞中心-北方網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不期而至,人類遭遇百年來最嚴重的傳染病大流行。工廠停工、交通停運、經濟停滯,各國抗疫物資捉襟見肘,人們的生命健康受到嚴重威脅。生命至上。疫情在全球蔓延之際,中國抗疫鬥爭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率先復工復產,向國際社會輸送了大量急需的抗疫物資。
  • 努力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一、深刻認識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性  在構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外交思想總體框架和核心要義的「十個堅持」中,「堅持以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為宗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居於靠前的突出位置,鮮明地提出了新時代中國外交的總目標,理念引領作用突出,體現了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外交思想中的重要地位
  •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哲學內涵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用中國傳統哲學思想通俗地表達,就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中,所謂「天下」不再是某個國家、某個朝代,而是囊括世界上所有國家、貫穿人類社會發展的始終、覆蓋世界上所有人。
  •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哲學意義
    作者:譚苑芳(廣州大學廣州發展研究院教授)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習近平總書記應對國際複雜挑戰、著眼於世界前途和人類發展提出的中國方案,不僅彰顯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時代光輝,也彰顯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澱的中國智慧,在國際社會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 人類命運共同體:科學社會主義的最新理論成果及其世界性貢獻
    2017年1月18日,習近平在日內瓦萬國宮出席「共商共築人類命運共同體」高級別會議上發表《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主旨演講,提出共同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偉大進程,要堅持對話協商,建設一個持久和平的世界。國家之間要構建對話不對抗、結伴不結盟的夥伴關係,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管控矛盾分歧,努力構建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新型關係,要堅持共建共享,建設一個普遍安全的世界。
  • 人類命運共同體!俄羅斯宣布:向中國大量出口農產品!
    俄羅斯媒體12日消息,俄羅斯宣布:向中國大量出口農產品!據悉,俄羅斯動植物檢驗檢疫局濱海邊疆區與薩哈林州分局發布消息稱,2020年前10個月,經濱海邊疆區口岸向中國出口的松子總量為4271.7噸,是去年同期(1627.8噸)的2.6倍。編者以為,中國經濟進步給世界帶來正面反饋的例證,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又一個體現。 這有理有據,中國經濟進步,世界同樣可以獲得好處。俄羅斯領導就表態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