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及福建旅遊,很多外來遊客不約而同地會想到被譽為「海上花園」的廈門,漫步走在環島路,夕陽西下吹拂著海風,浪漫氣氛十足,在中山路逛一逛,吃上閩南地區特產美食,感受華僑返廈建造的特色建築。很多人都說廈門是一座文藝的城市,鼓浪嶼和中山路的文藝範,為廈門旅遊業「吸粉」無數。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泉州西街,這裡不只是「美食一條街」,有條小巷子比中山路文藝範更足,成為新晉網紅打卡地。
泉州西街在本地人和部分遊客眼中「飽受爭議」,有人認為只是一條街而已不建議遊客前往,也有人認為西街商業化太嚴重,僅是「美食一條街」而已,繁華程度遠不及中山路。朋友的建議往往都會引導著外來遊客的遊玩行程,西街真的有那麼不堪嗎?要真正去過的、深入了解過它的遊客才會明白其內涵,西街和中山路誰更勝一籌呢?讓我們一起往下看。
中山路全長1198米,位於廈門市思明區,是廈門最老牌且最繁華的商業街,商家和商品種類多,名氣非常大,基本上外來遊客都會來中山路逛逛。了解廈門中山路歷史的小夥伴們應該知道,在二十年代時期,大批華僑返廈建造了一棟又一棟的騎樓,形成如今的中山路一景。中山路各種充滿韻味的商業招牌,是廈門走向「文藝之城」的伊始。
反觀泉州西街,是泉州最早開發的街道,距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文化,從宋朝開始便見證著泉州的繁華。感受到其十足的歷史底蘊,各種古建築、遺址、石刻等,無不在訴說著西街滄桑而又繁華的歷史長河,從這點看待中山路和西街,西街更勝一籌,而且在西街有條小巷子比中山路文藝範更足。
這條小巷子就是位於西街內的小西埕,其前身原本為開元街道模具廠,經過改造後文藝範十足,成為廣大青年朋友喜愛的網紅打卡點。踏入小西埕的那瞬間起就能激起人的「少女心」和拍照的欲望,溫馨的裝飾和牆畫非常適合拍照,只需擺好姿勢,相機挑好角度一幅文藝大片就此出爐。
白巖松曾經說過「泉州,這是你一生至少要去一次的城市」,如果說西街是泉州繁榮的象徵,那麼小西埕便是西街的文藝聚集地。商鋪擺的不是庸俗的「義烏小商品」,不是各地的特色小吃,而是民間藝術家們打造的純手工製品,偶爾還能看到歌手現場獻唱,動聽的歌聲伴隨著文藝的小西埕,旅遊體驗感十足。
如果認為小西埕只有那廣場很文藝適合拍照,那就大錯特錯了,旁邊一家店鋪內「暗藏乾坤」。各類工藝製品令人大開眼界,有泉州的著名旅遊地代表東西塔、鐘樓等等,還有各種動漫手辦甚是令人歡喜。其實這只是店鋪的表面,在店內還隱藏著網紅拍照點,變化莫測的燈光,在鏡子中形成一個「魔幻大片」。
從小店另一側門走出,打造的是「油紙傘的天堂」,在大榕樹下拍出滿是油紙傘的復古風大片。時常能看見一群美女穿著漢服在油紙傘之下拍照,仿佛時光穿梭回到古時候的泉州。廈門中山路沒有去過10次,也去過了5次,但都沒有西街小西埕帶來的那種文藝視覺震撼。
如果從商業繁榮和樓房外觀的角度來看待,中山路更勝於西街,但要從歷史人文和文藝來看,西街會比中山路更勝一籌。
各位小夥伴們,對此怎麼看待呢?歡迎評論留言,大家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