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疸照藍光對寶寶有影響嗎?剛出生的寶寶為什麼會有黃疸
一些寶寶出生不久,媽媽會發現寶寶膚色會越來越黃,且眼白也變黃了,導致新手爸爸媽媽們十分恐慌,立馬帶著寶寶上醫院,這才發現是黃疸導致,且有些寶寶還需要照藍光治療,那麼剛出生的寶寶為什麼會出現黃疸,照藍光對寶寶有影響嗎?
-
寶寶黃疸,為什麼醫生一直讓監測,不給照藍光治療?
這裡我們不談特殊疾病引起的黃疸,只考慮沒有嚴重疾病出現的黃疸,比如這個孩子存在黃疸的一定風險因素如早產、母乳餵養等。黃疸通常在寶寶出生後2-3天開始出現,3-5天達到高峰,一周左右消退。大多數寶寶的黃疸可以在家或在門診管理,不需要治療,只有少數需要。
-
母乳性黃疸,生理性黃疸,病理性黃疸到底是怎麼回事?
母乳性黃疸的發生率佔母乳餵養寶寶的1%左右,並不是吃母乳的寶寶都會得病 ,母乳性黃疸可與生理性黃疸同時出現 ,也可能緊接著生理性黃疸之後發生 ,或者在生理性黃疸減輕後再現。 一般來說,很多母乳性黃疸的孩子在早期出現是因為母乳餵養不當引起的,孩子奶液攝入量不足,排便量減少,黃疸加重,建議按需餵養,監測膽紅素水平。
-
黃疸寶寶日間藍光照射治療——南陽醫專一附院兒一科
膽紅素有抗氧化劑功能,適當黃疸對新生兒有益的,但過高的膽紅素會對大腦和神經系統造成不可逆的傷害,甚至出現神經系統後遺症,這是我們要重視並治療新生兒黃疸的原因。2.出現時間:足月兒生後2—3天出現,4—5天達高峰,14天內消退;早產兒生後3—5天出現 ,5—7天達高峰,3—4周消退。3. 程度: 足月兒不超過12.9mg/dl,早產兒超過15mg/dl或每日總膽紅素升高﹤5mg/dl、結合膽紅素﹤2mg/dl。超過上述標準,需要臨床幹預治療。
-
新生兒黃疸:「色號」不同,診治不同
挑口紅,選色號,寶媽們都很關注,如果新生寶寶出現皮膚黏膜黃染,大家也需要關注黃疸的「色號」。同樣都是新生兒黃疸,不同的「黃」往往代表不同的病因、不同的疾病發展階段、不同的病情嚴重程度。 很多寶媽都會問大夫,寶寶是生理性黃疸還是病理性黃疸?是否需要幹預?是不是每個小孩都會出現黃疸?等著自然消退就可以嗎? 在這裡我想說的是,這是需要醫生綜合評估的問題,寶媽們面對黃疸切不可大意。
-
寶寶曬太陽退黃疸的「正確姿勢」
新生兒:帶寶寶曬太陽應選擇溫暖合適陽光好的大窗戶下,室內溫度在26度-27度之間。新生兒曬黃疸要隔著玻璃窗給嬰兒照射,可以充分暴露身體皮膚,接受更多陽光照射,對黃疸很有效。 5.日光浴時避免直流風吹到寶寶,防止受涼。 6.每次日光浴時間不宜太長,長時間強紫外線過度照射也會對皮膚造成損害。 7.日光浴後一定給寶寶餵一些白開水,新生兒10毫升左右。
-
為避免新生兒黃疸,孕婦儘早改掉4個行為,可減少的黃疸機率!
可能有人還會覺得,如今新生兒寶寶,黃疸機率越來越高,這是為什麼呢?其實這也並不說是以前的寶寶就沒有黃疸問題,以前由於醫療條件有限,對於新生兒黃疸問題,並沒有引起重視,並且大多數寶寶的黃疸問題,都能夠不藥而愈,因此,也不會過多在意的。
-
新生兒生理性黃疸 多吃多拉可助減退
圖@視覺中國 新生兒黃疸是新生兒期很常見的一種疾病。廣東省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聶川主任醫師表示,對待新生兒黃疸,新手爸媽既無需過分擔憂,也不能掉以輕心。 遇到寶寶黃疸時,家長可以先從以下三方面做一個初步的判斷—— 1.黃疸出現及消退的時間:一般來說,足月寶寶的生理性黃疸通常是在出生後2~3天才出現的,5~7天可慢慢消退,消退的時間一般不超過2周,早產兒黃疸消退的時間可適當延長至3~4周內。
-
「新生兒黃疸」是什麼?草莓媽媽學院告訴你!
從十月懷胎到平安誕生,新生的寶寶給全家人都帶來了歡樂和喜悅。但是沒過幾天,發現寶寶的小臉到身上在慢慢變黃,不少新手爸媽們看著十分擔憂,不知所措。想要送醫院治療,但婆婆、嬸嬸等長輩又說回家好好照顧、曬曬太陽就好了,那麼到底該聽誰的呢?
-
「寶寶出生20天,住院照藍光後,黃疸褪下又反彈」原來是它惹的禍
針對黃疸來說:第一,這是一種很普遍的現象,十個寶寶中就有九個黃,大部分情況下是可以自愈的功能性疾病,一般在一周內會自行消退;第二,黃疸產生的原因就是不成熟的肝臟發育,因此最能釜底抽薪的治療方法是加快代謝,也就是多吃多拉。
-
「小黃人」曬太陽致皮膚灼傷 兒科醫生:不建議「曬太陽退黃疸」
歐元香解釋,新生兒皮膚嬌嫩,進入夏季以來,太陽光照強度逐漸增加,臨近中午的紫外線尤其強烈,再加上時間過長,極易給寶寶皮膚造成損害。歐元香介紹,70%-80%新生兒黃疸為生理性黃疸,一般5天左右達到高峰,一周後逐漸減退。只有20%左右為病理性黃疸,需醫學幹預治療。
-
新生兒黃疸是小事?別讓無知毀了寶寶一輩子——新手奶爸奶媽必看
警惕病理性黃疸!懷胎十月,一朝分娩。產房裡,伴隨著明朗的啼哭聲,寶寶如期而至。眾所周知,新生兒黃疸是新生兒臨床上極為常見的病症。新生兒由於膽紅素代謝異常,超出了人體代謝能力,引起體內膽紅素水平升高,外部表現為鞏膜、皮膚黃染。據統計,約有60%足月兒和80%以上的早產兒可於出生後2—5天內出現黃疸現象。
-
新生兒若出現黃疸,或因孕期的3個錯誤習慣,準媽媽該引起重視了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小寶貝呱呱墜地的那一刻,應該是一家人歡天喜地的時候,但是許多寶寶出生以後通常會伴有黃疸,這讓許多新手父母措手不及,非常的擔憂,不知道該如何是好。其實新生兒出現黃疸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現象,通常表現為新生兒出生24小時後,面部以及身體上會出現發黃的症狀,有時會伴有大便顏色不正常,通常孩子的精神狀態也不會很好。大多時候新手父母面對孩子的黃疸並不必擔憂,因為黃疸經過一段時間後會自動的消失,但是也有一些新生兒的黃疸比較嚴重,而且會反覆出現,這時一些新手父母會更加著急。
-
新生兒黃疸,什麼情況要照藍光?
新生兒在出生後大部分的寶寶會出現黃疸的症狀,由於很多的新生兒的黃疸症狀不是很嚴重,往往醫生不會建議要進行治療,但有些新生兒黃疸的症狀是較為嚴重的,要及時治療,那麼新生兒黃疸必須要照藍光嗎?如果是病理性黃疸就需要治療了,光照療法被認為是一種非常安全有效的方法。具體方法是讓寶寶脫光衣服躺在嬰兒床裡(眼睛需要遮蔽)放在藍色的螢光燈下照射。這種方法通常可以緩解黃疸,因為紫外光能把膽紅素轉變成一種更容易通過寶寶的尿液排出體外的東西另外,還有一種治療方法就是將你的寶寶用光纖毯(毯式黃疸治療儀)包裹起來。
-
新生寶寶什麼時候可以抱出門,這個時間段比較好,適合曬太陽
我們都知道剛出生的小孩子是不能直接曬太陽,坐月子月子期間家裡的老人也不讓寶媽和寶寶出去外面,說怕吹風和曬太陽。那麼新生的寶寶什麼時候可以出去外面呢?新生寶寶出生後由於身體機能還沒完善,自身的溫度調節機制還要慢慢發育,所以需要保持在恆定的溫度環境下讓身體快速發育。畢竟在媽媽子宮裡10個月的時間,出生後也是需要時間來適應的。如果是足月健康的新生寶寶,體重超過了2.5公斤的話,寶寶滿月後就可以帶出門了。
-
新生寶寶愛哭鬧?媽媽抓住幾點養成乖巧寶寶
0-3個月的新生寶寶,可以說是最磨人的「魔系寶寶」。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這是爸媽與寶寶的磨合期,想要從寶寶長短起伏,有聲調變化的「哇哇哇」哭聲中讀懂寶寶需求,非常考驗新手爸媽的閱讀理解功力。
-
剛出生寶寶正不正常,關鍵看這些指標,出現「10種異常」也別慌
初為人母,面對剛出生的寶寶本身就顯得手足無措了,如果寶寶再出現一些「異常」表現,真的會很慌!那如何判斷新生兒正不正常呢?除了聽醫生說外,家長也可以自行觀察一下。②新生兒呼吸每分鐘呼吸40~44次,餓的時候會哭,哭的時候呼吸會出現淺、快、不勻等表現。③新生兒體重平均為3.2千克,不低於5斤,不高於8斤,說明寶寶體重在正常範圍內。④脈搏比較快,大約平均120次/分,最快可達140次/分。
-
新生兒黃疸必須照藍光?別被忽悠了
四川綿陽的一個家庭,在寶寶出生後,醫院檢查黃疸值偏高(其實不到15),建議照藍光治療,導致11天嬰兒莫名死亡。這不是藍光傷害患者的個例!有些寶寶照藍光的時候被灼傷,有些視網膜受到了影響,都是永久性無法修復的傷害。
-
懷孕後吃芒果橘子容易導致新生兒得黃疸?
懷孕後,由於孕期激素的作用,不少準媽會出現食欲不振的問題,這時候如果吃點酸甜的水果就再好不過了。不過,也有很多人反應,說家裡的老人不讓吃太多芒果和橘子這類黃色的水果,否則寶寶出生後容易得黃疸。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
寶寶出現這32個「怪現象」,原來不是生病!爸媽一定要知道
寶寶的生長發育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寶寶出現了「眼白出血」「鬥雞眼」「驚跳」「撞頭」「勃起」「來月經」「扁平足」等症狀,家長們大多會慌張不知所措。其實,這些看似「異常」的現象,都不是病!新生兒尿液發紅是因為新生寶寶的尿液含有尿酸鹽的結晶,尿呈黃紅色,五六天後會消失,屬正常現象,給寶寶多餵奶就可以了。注意:!如果10天後仍有這種情況,屬於異常,要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