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愛樂之城》到愛馬仕DWNTWN MEN:城市包裝術

2021-02-25 文化力研究所


人民喜歡有故事的城市

一座城市,如果它不是羅馬、巴黎、倫敦、佛羅倫斯,如何能從近代的一無所有到讓它被全世界認知並讓所有遊客心生嚮往?

我們可以有無數的方式,比如不斷營造摩天大樓奇觀(香港),比如構建狂歡失樂園(拉斯維加斯),比如靠一座奇特的博物館(畢爾巴鄂),比如靠文化奇藝感(東京),當然,還有就是在紐約時代廣場登廣告……

在最近,有一個城市單單靠一部電影,就讓它進入「我此生一定要去一次」的城市排行榜前列,那就是本文要說的事情——被稱為「寫給洛杉磯的情書」的影片《愛樂之城》(Lala Land)與它的拍攝地洛杉磯。

有人說,這部本年度奧斯卡的獲獎無數的影片,沒有獲得最佳影片,的確是還不夠絕對的好,但我要說的是,對於一座城市的宣傳影片來說,它絕對是史上最佳的關於洛杉磯的影片。

最讓影迷津津樂道的《愛樂之城》這段尬舞,電影裡發生於Griffith Park的小山丘之上,背景裡就是城市的無垠燈火與漫夜的藍。有電影實拍地挖掘者出了個電影裡出現的19個地點的地圖索引。

可以在這裡找到:

http://la.curbed.com/maps/la-la-land-filming-locations

如果是普通公號,可能寫到這裡就開啟了全文翻譯模式了,但本號作為「文化研究」的先驅號,自然不能滿足於此。所以關於拍攝地的事情,你們自個去翻譯好了。

我們要想的是更多,那就是看看一座城市並非因為電影應運而生,而是它漫天閃耀星空裡的那些星星們。這些星星照耀著城市,也讓城市因而星光璀璨。

人民喜歡有故事的城市。

整部《愛樂之城》裡,天文臺這段浪漫約會尤為讓人神往。我看到了一張從格裡菲斯天文臺(Griffith Observatory)看出去的洛杉磯城。山頂才剛剛建好上山之路,城市遠處,也遠沒有今日的繁華。

建造中的天文臺。在NASA(1958年)建立之前,這種觀察太空的地面天文臺,是美國人開始探索太空的第一步。我沒有想到的是,它最早的資金和土地都來自民間個人的捐贈。

天文臺得以興建,不是市政的建設,而是來自企業家和慈善家Griffith Jenkins格裡菲斯先生,但他並沒有等到天文臺建設完,就過世了——但後世留下的是他捐贈的12平方公裡的Griffith Park,以及1934年開幕的Griffith天文臺。

一個威爾斯移民,曾經的礦業記者,憑藉專業知識在舊金山賺取了大量財富,到了洛杉磯購買了大量的土地。人生成功後,格裡菲斯先生在捐贈這批土地時告訴洛杉磯市議會,「它必須成為群眾休息和放鬆的地方,一個為平民提供服務的度假村。」 「我認為我有義務讓洛杉磯成為一個快樂,更清潔和更美好的城市,我希望以這種方式向我所繁榮的社區支付我的債務。」格裡菲斯先生把這個稱為「給洛杉磯的聖誕禮物」。

最神奇的原因是格裡菲斯還開槍意圖射殺他妻子(讓妻子失去了右眼),並進了監獄,在監獄中他表現極佳,還推動了監獄改革……我不知道你們聽完這個故事感覺如何,我就完全感覺在看一部好萊塢的跌宕起伏的大片。

不管如何,這個天文臺是用格裡菲斯的遺產興建的,天文臺裡最有名的是它們在大廳即見的傅科擺(一個證明地球在自轉的物理實驗裝置)與130萬伏放電的特斯拉線圈以及球幕影院,Lala Land裡面讓男女主角,在此偷偷約會,在此起舞。

▵ 當年的傅科擺裝置現場,80年後在今天依然保存得完全一樣。

傅科擺上空,是天文臺的穹頂壁畫,繪畫著天神。

我捕捉的一個細節,可以看到1930年的痕跡的大理石牆與銅製扶手,完全經得住歷史的考驗。

回到影片裡,這裡就是天文臺的外景現場。

格裡菲斯天文臺的球幕電影,介紹宇宙是怎麼被人類逐漸認知的,有真人互動與仿真宇宙度極高的全天空熒幕效果,男女主角在此起舞的背景,我們普通人竟然只要7美元就能看到,這得感謝瘋子企業家格裡菲斯。

另一個補充的剪影,有著當年最為摩登的Art Deco裝飾元素。

奇觀的城市,會看得更遠

如果我們在探尋的是一個有著自由、癲狂精神的洛杉磯,那麼作為現代空中別墅樣板間的Sheats Goldstein Residence就最值得我們前往了。此處是活動的官方行程之一。

房子的建築設計師John Lautner(約翰·洛特納)曾深受建築大師Frank Lloyd Wright的影響,這家Sheats Goldstein Residence,是他在1961年的作品。

Danny Hajek/NPR

房子現在的主人James Goldstein從1972年開始買入了這套空中豪宅並不斷地完善這套房子,James是加州的房地產大亨、NBA超級粉絲(自稱是No.1)和鱷魚皮服裝的愛好者。他被雜誌稱為「Crocodile Dandy」(鱷魚花花公子)。他身後的泳池,有個窗戶可以看得見他自己的臥室(並不是很理解這個設計癖好在哪)。

James看到了這套房子由於來自名家手筆,並有著前衛的現代建築風格——他說那時候,整個加州都還沒有人用這麼大面積的玻璃呢。

Jeff Green/LACMA

在強烈的加州陽光下,我在這裡也拍攝一張不錯的作品。

由於參觀者眾,已經不常在這裡居住了,現在是Club James詹姆士俱樂部,場地提供租場服務,也是名流匯聚之地,比如曾經辦過Rihanna的27歲生日趴。如今James更想把這裡變成一個關於建築的博物館。他保留並陳列了所有報導這個房子的雜誌:包括建築雜誌和時裝雜誌。

最巧的是,其中還有好評極高的時裝評論雜誌《Vestoj》。在James的辦公室裡看到的這期新出刊,我還翻到了雜誌主編Anja致以James的一個留言字條。這期是關於「masculinities」(男性氣質)的。選擇James來做一篇採訪自述,也是深得神韻。



James在文章裡提及了他對時尚的痴迷,他意圖成為其中的一份子,除了瘋狂購買鱷魚皮製品外,他還委託著名時裝攝影師Richard Avedon給他造像,這幅原作就掛在廳堂裡。


關於這個洛杉磯空中美宅,更多美圖見:

www.jamesfgoldstein.com/

主辦方給我們講解這個建築的時候,還提及了「光」作為它的元素。的確在加州建築中,無處不在的陽光是獲取建築的重要靈感,我也捕捉到了。

正在上海引起觀「光」熱潮的James Turrell(詹姆斯·特瑞爾)正是加州人,他從加州陽光出發,利用光和不確定的空間,一種沒有具像的事物或圖像——進行擴展和增強感知,來思考了光的存在與空間構成。

Turrell的作品大家都能在上海龍美術館看到了,不過陳傳興老師和我說,Turrell最牛的作品是搬不來的,就是這個位於北亞利桑那州的沙漠裡的偉大作品「Roden Crater」。

你別以為是又回到了前面的天文臺內容?其實是Turrell要在這裡建21個觀「光」點和6條隧道,通過這些裝置看星月輝映,看來是要在這裡完成他人生最重要的思考——這是遠在沙漠中的奇觀般的地表裝置,要留給外星人觀看的嗎?這位加州人看到的比我們遠很多。

更多圖見:http://rodencrater.com

私心、野心與公眾心


此次行程中,還有一位加州boy和他的Getty Center(蓋蒂中心)。

我們是在陽光烈日的一個下午進入蓋蒂中心,周遭似乎進入了一個類似於希臘的白色古建世界,而入口處一個「提著青蛙的男孩」的雕塑作品似乎在提醒著這裡屬於當代。

這座華麗的蓋蒂中心耗資13億美元,請來建築大師理察·邁耶設計,於1997年落成,這裡面的建築線條直至今天來看依然是當代建築中的一流品。我們熟知的Getty,更多地是Getty Images,其實已經是蓋蒂家族的富二代的事業。

真正讓家族富裕的,來自富一代保羅·蓋蒂(John Paul Getty),一個傑出的工業家,他從石油產業起家斂財。1957年的時候,蓋蒂便是《財富》雜誌全美最富有排行榜的首位,1966年被金氏世界紀錄認為是全世界最有錢的人。

作為一個狂熱的藝術和古董收藏家,他購入大量藝術品,包括梵谷的離世名作《鳶尾花》以及大量的古雕塑作品、新藝術裝飾風格的家具。蓋蒂本人以勤儉聞名於世,據說孫子被綁架贖金也不捨得給,而1976年逝世時給基金會留了6.6億美元(2016年的話相當於28億美元),希望能以此發展公眾事業。

由於梵谷的作品越來越貴,整個蓋蒂中心裡也就這幅作品被加上了保護鏡面,其他的都是在陽光下向所有公眾敞開。

關於贖金事件,也是一個可以拍成電影的傳奇,因為當時保羅·蓋蒂覺得是自己那個叛逆的孫子故意敲詐,一開始便咬定不給錢,綁票的人最終寄來割下的耳朵才證明真的是孫子被綁架,保羅才答應以部分利息借貸的形式支付贖金——綁匪從開口要1700萬,最後談價下來減低為300萬美金,保羅才答應給贖金,他個人出80萬,剩下的錢先墊著,之後還要孫子以4%的年利息償還。

為了這座蓋蒂中心,為何要花13億美元那麼多?其中從外牆到內牆到地板全覆蓋的從義大利巴尼-迪蒂-沃利搬來的名貴石灰華石,簡直是以對標佛羅倫斯烏菲茲美術館的標準來建美術館,而且是在當時的文化沙漠——洛杉磯。這原因也許就在於保羅·蓋蒂最終選擇生活的地方就是此處。他的基金會在城內買下山頭,把美術館建在山頂,可以眺望整座城市,興建了一個專門的登山小火車,讓參觀者免費乘搭。

▵ 來回於山腳與山頂的登山小火車,給觀眾一個有如進入獨立王國、樂園般的觀展感受。

▵ 而坐落於山頂的好處是,所有觀眾可以在此眺望整座城市,也能瞧得見蓋茨比般的野心和宏圖。

讓人有夢的城市才是最好的城市

上面的三個故事,都分別在講述同一個夢想者的故事——

永遠有故事的城市是好的城市;讓人有野心的城市,也許是好的城市;而讓人有夢的城市才是最好的城市。

《愛樂之城》的女主角石頭姐(Emma Stone)演繹的正是一個有夢想的故事,而她在真實世界裡同樣也是一個不斷試鏡不斷失敗的「好萊塢逐夢者」,曾在訪問中說,「我希望《愛樂之城》這部影片能給那些追逐夢想的人帶去一些鼓勵,讓他們知道,有人理解他們的境遇。這是一部獻給追夢者和藝術家的電影,並展現了追夢路上艱難與愉悅的瞬間。」

1947年時,參與試鏡的夢露

這樣的故事,在好萊塢無數次上演,更有名的是曾經另一個既坎坷又綺麗的夢——夢露。洛杉磯出生的姑娘,出生並成長於此,童年的大部分時光在寄養家庭和孤兒院中度過。到1953年時,最初從一個拍攝海報工作的小模特起步,夢露已經得以憑藉主演的三部電影成為最具票房號召力的好萊塢明星之一。

然而,作為一座城市,洛杉磯的夢不是從電影開啟的,是從石油開始的——

1850年才正式建城的洛杉磯,Los Angeles乃西班牙語的「天使之城」之意,得益於周邊雪山形成的洛杉磯河形成沙漠邊沿的易居的綠洲;1890年,洛杉磯地區發現了石油,吸引了大批人才和移民(蓋蒂老先生便是其中的一分子吧);因石油而生,洛杉磯是全世界第一個因為汽車產業而發展起來的巨型都市,大洛杉磯地區1600萬人,汽車保有量達1000萬輛;1984年洛杉磯再次舉辦奧運會(第一次是1932年),並成為商業辦奧運成功並收穫利潤的典範(於是他們在申請辦2024年奧運);洛杉磯全年無雨季節多,陽光充沛,周邊海灘之多,更使得這裡成為釋放身體的度假聖地,有如是天賜之城,亦因為山丘沙漠海灘,適合全天候外景,電影人也來了,在這裡開設製作片廠。

1911年的時候,第一家電影廠商在好萊塢地區開設,之後陸續來了15家——最早的時候來這邊是因為當時電影燈明度還不夠,加州的強烈陽光給到了幫助,另外,那時候電影的專利是愛迪生公司所有的,愛迪生在新澤西,洛杉磯距離東岸也比較遠,電影製作人在這邊偷偷拍,遠在東岸的愛迪生一時片刻也發現不了。於是,洛杉磯電影業漸漸紅火起來了。

1923年的時候,好萊塢地區有一個發展商在山坡上樹立起HollyWood Land巨型字樣,準備大施拳腳做房地產,但那時候好萊塢離市區還是有點遠沒有人來買房子,發展商最後破產走人,招牌也無人照料,Land字倒下來了,就獨剩個Hollywood,這與山腳的大片電影廠相呼應,於是這裡提起就成了「好萊塢電影」的地標代表了。

史泰龍(Sylvester Stallone)是年輕人逐夢成為大明星的代表

1960年代的時候,大量年青人跑到好萊塢來,夢想著成為電影明星,但真正擠進去的鳳毛麟角,這些年青人或自己玩地下非主流文化的事情(高司令的故事)或混跡城市內成為店員(石頭姐的故事),故而這邊做活動請保安,他都可能長著一張布拉德·皮特這樣的臉!近年來,由於街頭風潮的興起,自由的加州,自然成為年青人文化的樂園,文身與街頭滑板運動成為城中無處不見的景致。

洛杉磯的市中心(Downtown)也是美國城市的典型形態,巨型的金融、銀行大廈伴隨著大型的停車大樓,直線條的街區,我們來到此處,除了感受Downtown,還因為這裡有一家著名的書店:The Last Bookstore

這家以做二手書起家的書店,讓我改寫了洛杉磯的「文化沙漠」印象。

 

講了那麼多,我們此行在洛杉磯的考察,其實是因為一件事情而來——

我們是為了尋找DownTown Men而來,邀請方愛馬仕稱之為「特別活動DwnTwnMen」。儘管我們的到來,是在《愛樂之城》成功上演之後,但據了解,品牌方確定在洛杉磯舉辦這場秀已經是2年前的事情了,他們為一個城市落地的秀,竟然要花費2年的時間來籌備,這真的是「奢侈」。

關於本次「愛馬仕男士世界」(男裝線)所使用的Downtown概念,來自全世界公認的「市中心」概念——Downtown,那麼,愛馬仕眼中的LA Downtown會是怎樣的?

主辦方為此準備了幾張極為討「贊」的Ins宣傳圖,以洛杉磯的城市背景圖,先作為氛圍圖再度分享於此。

DWN,洛杉磯最讓人迷醉的晨霞。

TWN,飛躍的年華

MEN,如棕櫚樹獨當一面

開秀時間.

現場大秀,在長達百米的牆體塗鴉下進行,秀道直接就是廠區內的瀝青通道,保持了很好的街頭元素。愛馬仕把這次走秀的衣服歸結為幾個關鍵詞:精緻衣著,漸變色彩、趣意重疊、變幻效果、迷你圖案、扎染的藝術。這是愛馬仕男性世界藝術總監Véronique Nichanian的第二個城市出品,第一度在東京。

Véronique說:「設計男性衣櫥的根本,是要突顯男性的氣質。」這裡的氣質則又與所在城市結合在一起了。感覺這樣做下去,這些美妙的城市都要留下愛馬仕的橙色。這倒是一個極有耐心和韌性的決定。

整場秀氛圍演繹得自由、奔放,宛若在街頭目睹了一個個LA Downtown boy的行進曲,最後,以一曲披頭四樂隊的《All You Need is Love》收尾。

參與走秀的,除了國際模特。如同每次愛馬仕男士世界走秀,都會邀請城中的型男名人走「朋友秀」,其中我特別留意的是三個人:創意人、設計師Roman Alonso, 洛杉磯MOCA的策展人與總監Philippe Vergne與城中明星大廚Ari Taymor。(附三人生活型照)

Roman Alonso

Philippe Vergne

Ari Taymor

左一:華裔傑出代表「中國千金」China Chow(周佳納),著名演員、模特。著名京劇大師周信芳之子周英華(Michael Chow)與名模設計師Tina Chow的女兒。

其他兩位:電視主持人Brad Goreski以及形象達人Elizabeth Stewart。

秀後的After Party駐場演出是樂隊Cold War Kids。這是他們之後在LA的音樂會宣傳網頁。而當晚的所有激情,屬於「感官全開(It All makes senses)」。


據說女神Dita von Teese與我們擦身而過。

為了這次活動與城市的關係,愛馬仕還包了一棟樓,刷成標誌性的愛馬仕橙,請來平面設計師Anthony Burril製作宣傳海報畫面,並把這次活動的8句箴言海報刷在牆上。這些話以街頭標語短句組成,讀來都是意味深長,在此記錄下來——

FEEL THE COLOR 感受色彩

PERSISTENCE IS FRUITFUL 堅持的藝術

SHAKE ME UP! 搖擺起來

MAKE TIME YOUR OWN 寫下你的時間

PLEASE DO TOUCH 務必觸摸

SAY SOMETHING 暢所欲言

GIVE THE JOY BACK 重回歡樂時光

 IT ALL MAKES SENSE! 感官全開!

設計師Anthony Burrill是平面設計界裡的刷牆高手,他的標語式海報行銷全球。我印象較深的是他設計的一期《Wallpaper》雜誌。

關於A.B的資料,可參見其官方網站——

http://anthonyburrill.com/info

愛馬仕官方Ins推的街頭圖顯示,這些海報在城市Downtown內的其他地方也有露出。


而在秀場之後,我們進入的展覽空間,更是每次愛馬仕男士世界的精髓演繹所在,一個個情景搭建將品牌信息完美闡釋。

比如這個Shake me Up!房間,將愛馬仕12年間76款絲巾的圖案與黑膠的外包裝結合起來,天才的想法,正好是都是正方形的兩件視覺傳達。


▵ 現場的型男DJ,可以幫你把你選的黑膠在現場播放出來。愛馬仕如果開黑膠唱片店,那也是讓人值得期待的。

▵ Say Something小房間,陳列著品牌的官方刊物《愛馬仕世界》,四周是美國人的國民遊戲——填字遊戲。

而使用了愛馬仕皮具定製服務的Voisin古董車C-25 Aérodyne展示在現場中央,自然成為在場男士的注目焦點。(此處缺汽車攝影記者1名)

這款車在1934年的時候就以流動線條風靡全球,也是時尚雜誌的封面常客。此番愛馬仕現場出現,可見法式經典歷久常新之道理。

在一曲甲殼蟲樂隊的《All You Need Is Love》以振耳欲聾的音量唱徹四周時,幾束強光拔地而起,探進了洛杉磯那毫無雲霧、又深不可測的天穹,有如天使降臨時會出現的亮光,那種就像彩色窗的玻璃在陽光照耀下那麼美,這種亮光會使人忘記夜色已深。一想到這種光能驅走各種莫名其妙的感覺,All You Need Is Love,這真是人生最大的安慰了。

///

最後安利一波本次與我同行的幾本書:

Monocle旅行指南系列裡的洛杉磯

洛杉磯以其閃耀和魅力,海灘文化,電影工作室和明星級居民而聞名——但是還有更多的東西比這些更美好:完美的牙齒、曬黑而緊緻的身體(接近永恆的好氣候給戶外身體創造了大量的機會)。LaLa Land——洛杉磯的別稱,是藝術家、建築師,頂級廚師,新冒升的設計師和時尚的天堂——零售商。 溫馨提示:對於這個有如龐然大物的大都市來說,駕駛是至關重要的; 幸運的是,這本Monocle旅行指南的《Los Angeles》致力於幫你發現你所需要知道的一切,以最大限度地讓你的「天使之城」旅行更完美。

有意思的是,在這本書裡介紹的這個洛杉磯畫廊,就正是這次愛馬仕歡迎晚宴的舉辦地:


《Los Angeles:A Fiction》與《SIDEWALKING》

一本採集了眾多在LA發生或以LA為靈感的虛構寫作和圖像,一本是《美國大城市的生與死》的LA版,這兩本書都給予了我對於這座城市的無限想像與思考。

洛杉磯,

一個依然年輕的城市,

一個屬於身體的城市。

文化力研究所總監令狐磊作為嘉賓出席了本次活動,見證了一個城市與一個時裝秀如何完美的結合。

[附]

-維基百科-

Downtown Los Angeles 洛杉磯市中心

是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中央商業區與多樣化的居民區,約50,000人居住。2013年的研究發現,該區提供超過50萬人就業。洛杉磯市中心成立於1781年,市區是由不同的領域構成,包含時尚區與平民住宅區,擁有地鐵捷運系統樞紐。銀行,百貨公司和電影在同一時間吸引市民和遊客進入該地區,但因經濟下滑而低迷數十年,直到最近開始復興。市中心擁有著名的政府大樓,公園,影劇院等公共場所。

本文由文化力研究所原創發布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愛樂之城》影評:濃烈有趣 大俗大雅
    《愛樂之城》海拔   搜狐娛樂訊 (文/幗傑)80後美國導演達米恩-查澤雷,憑前作《爆裂鼓手》在當年坎城電影節引起熱議併入圍三項奧斯卡獎,新片《愛樂之城》僅是他的第三部導演作品,就入圍今年威尼斯電影節競賽單元,並作為開幕片為本屆金獅之爭拉開序幕。
  • 《愛樂之城》:玫瑰色濾鏡下的天使之城
    《愛樂之城》經典的雙人舞場面從威尼斯驚豔首映,到7提7中橫掃金球,再到追平奧斯卡單片提名14次的紀錄,半年來,《愛樂之城》幾乎佔據了各大電影榜單的頭條,85後導演達米安•沙澤勒和男女主角瑞恩•高斯林、艾瑪•斯通在紅毯上出盡風頭,大大小小影評人協會獎項更是拿到手軟。
  • 好萊塢歌舞片的保守主義原罪:從《愛樂之城》說起
    《愛樂之城》的開篇鏡頭,便營造了這樣一種與現實截然不同的烏託邦:令人頭疼的洛杉磯交通阻塞催生了一場浪漫絢麗、活力四射的盛大歌舞狂歡。在這個長鏡頭裡,各種膚色、族裔、性別的人都在「政治正確」、「文化多元」展覽場裡盡情闡釋什麼是和諧歡樂祥和團結。然後,回到片中現實。鏡頭切向男、女主角,當然都是白人,都是金/紅髮。男女主角由冤家對頭到異性愛侶,這是傳統歌舞片敘事的約定俗成。
  • 《愛樂之城》到底是誰在愛?
    而到了這次的《愛樂之城》,普通觀眾其實不太能get到片中的爵士樂、資深影迷們津津樂道的致敬梗,說起來應該會缺少很多觀影樂趣。但DT君就納悶了,這次豆瓣上破天荒地有了20多萬人次表示看過《愛樂之城》,還打出了8.5的高分,這真是你們原本的口味?
  • 奧斯卡大片《愛樂之城》影評
    《愛樂之城》《愛樂之城》在狂攬《愛樂之城》《愛樂之城》主要講述一個鋼琴家和一個女演員共同追求夢想中的愛情故事:米婭在洛杉磯電影片場當咖啡師《愛樂之城》帶給觀眾感動的同時,也有觀眾感到些許尷尬和不適。這種感覺至少由三個因素共同造成。首先,作為歌舞片的《愛樂之城》並不如輿論所言,在藝術上達到了至高的地位。
  • 為什麼奧斯卡《愛樂之城》廣受讚譽
    這部引人入勝的電影《愛樂之城》由瑞恩·高斯林和艾瑪·斯通主演,自然受到熱烈的討論和讚賞,他也帶來了波在電影頒獎季的趨勢。踢踏舞和歌唱的結合展現了愛情的故事,將他們的愛與洛杉磯市在一起結合起來。爵士樂主題在古老的好萊塢魅力中,完美地運用了洛杉磯最具標誌性的位置作為電影背景。
  • 愛樂之城 各大音樂節提升南京城市知名度
    愛樂之城 音樂為生活注入動能 四個月來,全省優秀的年輕學子聚首南京,用最動聽的原創音樂致敬青春,用音樂的夢想點亮這座「愛樂之城」。 當一座城市與音樂相連,會有怎樣奇妙的化學反應?南京森林音樂會、咪豆音樂節、南京大學生音樂節……南京,展現出強大的音樂節生命力。
  • 《愛樂之城》發海報 高司令石頭姐唱繁星之城
    年度最受期待愛情影片《愛樂之城》已確定於2月14日情人節上映,本片由金球獎獲獎導演達米恩·查澤雷執導。瑞恩·高斯林和艾瑪·斯通深情對望網易娛樂1月23日報導 年度最受期待愛情影片《愛樂之城》已確定於2月14日情人節上映,本片由金球獎獲獎導演達米恩·查澤雷執導,金球獎最佳男主角瑞恩·高斯林,金球獎及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女主角艾瑪
  • 奧斯卡丨好萊塢為什麼高捧《愛樂之城》
    該片英文名是LA LA LAND,中文翻譯特別好,叫做《愛樂之城》。《愛樂之城》海報這到底是一部怎樣的神片?談到「歌舞片」三個字,70後和80後也許會想到《新白娘子傳奇》和《如果愛》,演員們說著說著就唱起來了。它是一種主要依靠歌舞來刻畫人物和劇情的電影形式。
  • 愛樂之城:聆聽長沙的城市律動——寫在2019年中外著名城市交響樂團...
    愛樂之城:聆聽長沙的城市律動 ——寫在2019年中外著名城市交響樂團「長沙峰會」開幕之際 而海外知名樂團與長沙交響樂團的合作,以及本土音樂家走向世界更體現出長沙開放的城市氣場。 在今年,長沙交響樂團與俄羅斯愛樂樂團合作演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中俄建交七十周年暨「黃河大合唱」首演八十周年大型交響合唱音樂會。長沙交響樂團團長、音樂總監肖鳴先後應邀指揮俄羅斯沃羅涅日國家交響樂團、執棒俄羅斯「斯拉夫之春」開幕式音樂會。
  • 《愛樂之城》: 一首唱給好萊塢的情歌
    原標題:《愛樂之城》: 一首唱給好萊塢的情歌 獲第89屆奧斯卡14項提名的《愛樂之城》將於2月14日情人節以IMAX 2D格式登陸全國約390家影院,昨日IMAX在廣州提前點映該片。
  • 《美女與野獸》:《愛樂之城》的古典版
    本來,艾瑪受邀去參演《愛樂之城》的,但她因為這部電影拒絕了前者,而她的缺席,卻成全了《愛樂之城》中的艾瑪·斯通,使得她摘取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令人稱奇的是,這兩位都與《愛樂之城》碰撞過的女演員,都有一個相同的名字:艾瑪。如果艾瑪·沃特森主演《愛樂之城》,是否能大獲成功?答案無法去想像。
  • 《愛樂之城》影評 但親愛的,這就是愛情
    —— 空虛敲打著意志,仿佛這時間已靜止除去愛情這條主線之外,爵士樂在《愛樂之城》中同樣重要。爵士樂來自於紐奧良,是以非洲音樂為基礎的一種音樂派系。在二戰後到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從興盛於美國東海岸的咆勃爵士樂(Bebop Jazz),到發展於美國西海岸的酷派爵士樂(Cool Jazz),再到片子裡 Sebastian 想要保護的自由爵士樂(Free Jazz),整個爵士樂達到了自己的全盛時期。
  • 《馬戲之王》:為何都說比不過《愛樂之城》?
    獲獎情況:圖片只截取了愛樂之城獲得的一部分獎項,可以看得出來,從製片、導演、劇本、攝影、演員、配樂、剪輯等等方面,愛樂之城這部電影收穫了很多讚賞。愛樂之城的很多地方還收穫了可以說是影視作品最高的讚譽——第89屆奧斯卡獎。馬戲之王雖然也收穫了很多含金量較高的獎項,但卻遠遠比不上愛樂之城這部電影。
  • 《愛樂之城》的音符是怎樣落在地上的
    ‍‍-------撰稿:達琳;審核/排版:仙女麥麥-------很多觀眾在節目上線後表達了對《愛樂之城》這首歌的喜歡,我們借著這個機會,和Lee A進行了一個深度的採訪,聊聊觀眾對Lee A好奇的問題和《愛樂之城》這首歌背後的故事。
  • 《愛樂之城》,又一部平庸的奧斯卡大熱電影
    圖片來自豆瓣老K和老KLP的《愛樂之城》電影票。今年(2017)情人節過期第一天的2月15日,和LP大人去看了大紅大紫的《愛樂之城》。如果說《血戰鋼鋸嶺》是去年年末到今年年初期間,第一次的老K觀感與大眾口碑不符,那這回看《愛樂之城》就是第二次了,不喜歡的電影老K一般不會有碼字的動力,除非是在這種不太尋常的特例情況之下:大眾口碑表現的普遍與老K相左。
  • 金球獎大贏家《愛樂之城》確定引進
    《愛樂之城》講述了一段發生在洛杉磯的愛情故事,兩位主人公米婭(艾瑪·斯通飾)和塞巴斯汀(瑞恩·高斯林飾)在遇到愛情之前一直追尋著看似不可能實現的夢想,米婭希望可以完成一次不被打斷的試鏡能夠順利成為演員,塞巴斯汀對傳統爵士樂情有獨鍾,渴望開一家爵士樂餐廳。
  • 你是否也在期待說唱版《愛樂之城》首演?
    總決賽之戰已經打響,讓我們一起期待誰會是最後的冠軍吧! 不過節目播出至今,盤點歌單裡的眾多Hit Song,Lee A梁傲與西米合作的《愛樂之城》無疑是出圈的一首,在微博、抖音更有「愛樂之城說唱版」、「JuloJulo舞蹈」的翻唱翻跳視頻。
  • 《愛樂之城》追夢煉成記
    《愛樂之城》被稱作繼《報童傳奇》(1992)之後,好萊塢第一部原創的音樂電影。它重新將歌舞片這種獨特的類型題材帶入到觀眾的視野,致敬米高梅經典影片外,又把復古元素融於現代愛情故事。這是導演查澤雷的訴求,他用自己的方式在歌舞片和觀眾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
  • 《愛樂之城》的音符是怎樣落在地上的
    ‍‍-------撰稿:達琳;審核/排版:仙女麥麥-------很多觀眾在節目上線後表達了對《愛樂之城》這首歌的喜歡,我們借著這個機會,和Lee A進行了一個深度的採訪,聊聊觀眾對Lee A好奇的問題和《愛樂之城》這首歌背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