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古代守著西伯利亞幾千年都沒有將其納入版圖?

2021-02-13 魚羊史記

文:林森

西伯利亞(Siberia)是俄羅斯境內北亞地區的一片廣闊地帶。西起烏拉爾山脈,東迄太平洋,北臨北冰洋,西南抵哈薩克斯坦中北部山地,南與中國、蒙古和朝鮮等國為鄰,面積1276萬平方千米,比整個歐洲的面積還大,除西南端外,全在俄羅斯境內。但是,現在的歷史研究表明,中國人在西伯利亞的活動要遠遠早於俄羅斯,歷代王朝也從不缺乏冒險和開拓精神。從地理位置上講,當俄羅斯還只是一個小小的莫斯科公國的時候,西伯利亞從距離上看顯然更接近中國。可是,為什麼中國古代守著西比利亞幾千年都沒有將其納入版圖,反而是後來居上的老毛子僅僅用了一個多世紀就將它收入囊中了呢?

不是誰都叫蘇武

西伯利亞面積雖大,但實際上只有南部一些地區適合人類生活居住,這些地區僅佔整個西伯利亞面積的15%。而其廣大的中部、北部地區,別說人類,就連很多耐寒動植物都生存不了。我們知道,歷史上生活在中國最北部的主要是彪悍的遊牧民族,他們進入到西伯利亞腹地的記載少得可憐,這一方面是史料缺乏,另一方面也足以反映出西伯利亞的環境實在太不怎麼樣。對中國歷史影響較深的如匈奴、鮮卑、契丹等民族,一般是生活在西伯利亞以南的蒙古高原。而即便是這一地區,在以農耕立國的中原王朝看來,那裡土不可耕、地不可守,也就是能養個牛羊,即便佔據了又有什麼用?對蒙古高原尚且是這番態度,那麼對比蒙古高原還要靠北的西伯利亞不感興趣,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而且,中國古代人在西伯利亞也無法站穩腳跟。清宮戲看得多了,一般都會知道清代時發配內地犯人會將其遷至吉林的寧古塔。可見在那時,吉林就已經被認為是難以存活的苦寒之地了,更不用說西伯利亞了。首先從衣物上看,明朝中期棉花的種植在中國被普及之前,在沒有棉衣棉褲的情況下,到西伯利亞去,靠什麼來抵禦嚴寒?即便是把絲、麻、綢裹得跟熊貓一樣,十層單也不如一層棉啊,靠穿幾層單衣如何度過西伯利亞漫長的冬季?穿全套獸皮衣服是可以,但那東西有幾個人穿得起?在人均一個月才能吃到1斤肉且沒有蛋奶供應的古代,每天就靠乾糧獲取的那點熱量和營養,使人們的身體素質很難適應西伯利亞的氣候和環境,畢竟不是誰的名字都叫蘇武。

囚犯變拓荒者

    

因此,雖然西伯利亞很大,但連和它最近的中國人都不願染指,別的地區的人們就更不用說了。所以,實際上幾千年來,西伯利亞一直都是個廣袤的無人區。即便當地出現一兩個比較有勢力的部族、群落,也往往要向蒙古高原上強大的遊牧民族政權稱臣納貢,以求安保。蒙元帝國雖然將最北部嶺北行省和遼陽行省的國境線劃到了北冰洋邊上,但很少對其進行有效管理,基本上也是處於沒人管的狀態。等到明朝建立,乾脆不要了,清朝也是,大幅度向南收縮國境線,為的就是減少國防開銷、保護好對王朝存系最為重要的中原內地就可以了。

但就在此時,正在悄然興起的俄國卻注意到了這片烏拉爾山以東的處女地。為了獲取經濟發展所必須的原料及資本積累的需要,俄國開始有計劃地向西伯利亞地區發展。當然,老毛子也不傻,他也知道這個地方一般人沒法待。所以,他們採取的方式很特別,就是組建小規模僱傭軍向西伯利亞搞滲透,利用金錢、火槍「軟硬兼施」,挑動當地部族自相殘殺,自己從中獲利,這有點像中原王朝的「以夷制夷」政策。不過,好好的國家公民是肯定不願意去西伯利亞的,所以這些僱傭軍的組成者都是一些身負重刑的囚犯。你是願意繼續受刑罰,還是到西伯利亞冒險去?雖然地方不怎麼樣,但是誰願意失去自由?於是,大批大批的殺人犯、縱火犯、強.奸犯等社會不安定因素被俄國組織起來,加入到了拓荒的大軍之中。

1572年,沙皇授意下的斯特羅加諾夫家族組織的僱傭軍跨過烏拉爾山,進攻山脈以東的西伯汗國和庫臣汗國。雖然這支僱傭軍只有840人,但卻裝備有火槍等先進武器,加上官兵又都是亡命之徒,橫的怕不要命的,這些汗國被打得落花流水,不久後紛紛亡國。此後,一批又一批「流氓探險隊」被派到了西伯利亞,到1636年,成功抵達太平洋邊上的鄂霍茨克海,完成了貫穿西伯利亞的「偉大」壯舉。

吃人的「羅剎」

當然,即便悍勇的毛熊們在當時也無法深入西伯利亞北方。但貫穿西伯利亞之後,他們在該地區南部劃了一條線,將其從中國北方遊牧民族活動區分割了出去,這就為以後獨佔西伯利亞埋下了伏筆。

進入西伯利亞,讓毛熊獲得了該地豐富的礦藏、木材、藥材和動物毛皮,為其本國的發展提供了大量原料和資本。正因如此,嘗到了甜頭的俄羅斯開始在西伯利亞建立起了一系列商站,通過,毛皮、木材等生意巧取豪奪,讓該地各部族紛紛前來歸附,進而取得對他們的管理權。但是,除了為了不坐牢而心甘情願玩命的囚犯外,那時真正的俄羅斯人進入到西伯利亞的很少很少。大量人口的遷入,是西伯利亞大鐵路修建完成以後的事情了。

隨著俄國對西伯利亞的開發進一步深入,毛熊們又開始將目標轉移到了臨近西伯利亞的中國東北地區。東北可是清王朝的龍興之地,故而統治階層對該地區的國土防禦十分重視,幾次擊退了俄軍的侵擾。但是,由於滿蒙漢八旗主力悉數入關進攻南明政權和李自成等農民起義軍,東北地區的清軍兵力甚為有限。所以,清軍不可能對東北各地都兼顧得到,一旦清軍撤走,俄軍立馬捲土重來。毛熊在東北無惡不作,沒有糧食吃了,他們便吃死去的戰友和被殺死的中國百姓的屍體。吃人的場景嚇壞了清軍和百姓,由於佛教中管吃人的惡鬼叫羅剎,所以大家便稱俄國為「羅剎國」,俄國人為「羅剎鬼」。後來近代俄國在中國建立的東正教教堂,也被百姓們稱為「羅剎廟」。

雅克薩之戰與《尼布楚條約》

等到康熙帝繼位,先後平定了三藩之亂、收復了臺.灣,經濟水平也有了很大提升,清朝國力蒸蒸日上。在這種情況下,康熙決定給不聽話的毛熊們一個教訓,於是先後兩次下令清軍進攻佔據東北雅克薩城(今黑龍江主航道以北的俄羅斯阿爾巴津諾)的俄軍。1685年6月,由都統彭春率領的清軍用「紅衣大炮」圍攻雅克薩三天之後,城中的俄軍不支, 俄國的「阿爾巴津督軍」託爾布津乞降,保證將「不再來犯」。因此清軍主帥彭春允許殘餘的俄軍攜帶個人財物離開雅克薩,並提供了必需的馬匹和食物將其送至額爾古納河口。清軍焚毀木製的雅克薩堡壘後也退往黑龍江城(今璦琿)。俄軍殘部狼狽回到了尼布楚(今俄羅斯涅爾琴斯克)。

但是在得知清軍班師之後,毛熊故技重施,背信棄義的託爾布津立即再次率兵入侵黑龍江流域,於8月27日悍然重佔雅克薩,這時距離第一次雅克薩之戰結束還不足兩個月。於是,1686年夏,黑龍江將軍薩布素再次出兵雅克薩,並在攻城的第4天的戰鬥中擊斃敵酋託爾布津。但清軍受阻於俄軍新建的雅克薩城堡之下,只得轉入長圍久困。從1686年8月起,在低達零下40攝氏度的嚴寒中,清軍圍困雅克薩長達10個月,直到1687年5月16日,中俄雙方即將開始籤訂《尼布楚條約》前的漫長邊界談判,清軍逐漸從雅克薩撤軍,第二次雅克薩之戰宣告結束。

隨後,清、俄兩國開始談判,籤訂了著名的《尼布楚條約》。該條約明確劃分了兩國邊界:從黑龍江支流格爾必齊河到外興安嶺再向東直到大海,這一線以南屬於中國,以北屬於俄國;西邊以額爾古納河為界,以南為中國,以北屬於俄羅斯。儘管《尼布楚條約》是兩國之間的平等條約,與後來的《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完全不是一個性質,但從實際情況上看,憑藉該條約,毛熊反而多得到了十餘萬平方公裡的新領土,等於是清朝在戰場取勝的有利形勢下反而在談判桌上做出了重大讓步,也正式放棄了對西伯利亞地區的領土要求。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局面,一是當時清朝對這些苦寒之地也不感冒,有它不多沒它不少;二是此時準噶爾部正嚴重威脅著清朝西北地區的穩定,為了對準噶爾作戰,清朝希望儘早結束與俄國的敵對,避免陷入兩線作戰。從軍事上講,由於當時清朝已經把統治重心轉移到關內,而且嚴禁內地人出關,關外沒有足夠的力量守衛廣大的外興安嶺以北之地。兩次雅克薩之戰,清軍一次出兵3000千,另一次只有2100,大部分人馬還都是從關內調集的。而且出動這麼點兵,在後勤補給上就已經吃不消了。在這種情況下,清朝自然不願為不屬於國家核心地區的地方耗費太多國力,因而也就不再對西伯利亞提什麼主權不主權了。

時過境遷,隨著近代以來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昔日的苦寒之地已經能夠通過人類的後天改造變得能夠生活居住。如今中華版圖的每一寸土地,都是960萬平方公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管是多麼偏僻荒涼的土地,我們也決不放棄這些地區的主權,這不僅是對歷史的負責,更是對未來的擔當!

作者:林森,字天俊。魚羊秘史籤約作者。網絡新銳通俗歷史作家,擅長用故事刻畫、分析歷史人物及事件,著有《誰將主宰未來天空》《金戈鐵馬之兩宋烽煙錄》《盛世餘光》等歷史、軍事類專著。

版權聲明:本文由「魚羊秘史」原創製作,並享有版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歡迎轉發朋友圈。

相關焦點

  • 古代中國為什麼沒有把遼闊的西伯利亞納入版圖
    但雖然西伯利亞和中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但中國實際上一直沒有對西伯利亞進行過有效的管轄,即使被劃入版圖的黑龍江流域,中國對當地的管理其實也是很疏鬆的。那麼古代中國為什麼沒有把遼闊的西伯利亞納入版圖?這主要和西伯利亞惡劣的氣候有關。西伯利亞地處亞洲北部,緯度較高,所以氣候較為寒冷。西伯利亞地域溫差很大,越往北越冷,不過即使最溫暖的南部,氣候也是非常寒冷的。
  • 為什麼強大的中華帝國沒有將朝鮮半島納入版圖之內?
    翻開中國數千年的歷史,從夏朝開始直到鴉片戰爭前夕,其國力都是超級大國,作為絕對的東亞霸主存在,實力遠超周邊的落後國家。作為東亞秩序的主導者,沒有將日本納入版圖可以理解,畢竟在造船技術和航海技術不發達的古代,跨海作戰的風險是巨大的,元世祖兩次遠徵日本失敗就是例子。
  • 中國古代歷朝歷代統治者,為何對廣袤的西伯利亞視而不見?
    中國古代歷朝歷代的封建統治者,為了追求文治武功開疆拓土的豐功偉業,不斷的向外拓展自己的統治領域,這一點在由遊牧民族建立的大元王朝身上顯現的極為明顯。根據史料記載,元朝疆域西起額爾齊斯河,東至鄂霍次克海,南至緬、泰北部,北達北冰洋,版圖可謂空前絕後。
  • 蘇聯為什麼沒有將蒙古國最終納入自己的版圖?
    呂海峰    話說,無論是在沙皇俄國時期,還是在後來的蘇聯,這個國家都在不斷的擴張自己的領土。但是,在後來,蘇聯已經對蒙古國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力的前提下,它又為何始終沒有去徹底吞併蒙古國呢?甚至,在1854年,沙皇俄國的東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曾經明確強調說「中國一旦發生政變,也不應容許中國新政府把權力擴張到蒙古,在這種情況下,蒙古應受到俄國保護」。所以,在後來,沙俄和清朝政府籤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之中,關於俄國在蒙古利益的條款就有很多。    此後,在大清王朝宣統三年,由於辛亥革命的爆發,清朝的統治很快就土崩瓦解了。
  • 臺灣是如何納入中國版圖的?清朝的貢獻不可磨滅
    當時孫權派出的海軍雖然沒有找到亶州,但是卻到達了夷州,並且在此駐紮了一年,後來因為水土不服而撤回。這表明,孫吳試圖將臺灣島納入版圖,只是時機遠未成熟。大業三年(607年)大業四年,楊廣兩次派遣朱寬到流求招撫,但是均被拒絕。於是,楊廣在610年派遣陳稜、張鎮州率兵萬人登陸流求,殺其首領歡斯渴刺兜,俘虜了幾千人而離去。從這裡可以看出,隋煬帝也試圖將臺灣納入版圖,但是隋煬帝只希望臺灣臣服,並沒有在島上實行管轄的意思。因此,隋朝軍隊在島上劫掠後就走了。
  • 臺灣是如何納入到中國版圖的?清朝的貢獻不可磨滅
    當時孫權派出的海軍雖然沒有找到亶州,但是卻到達了夷州,並且在此駐紮了一年,後來因為水土不服而撤回。這表明,孫吳試圖將臺灣島納入版圖,只是時機遠未成熟。大業三年(607年)大業四年,楊廣兩次派遣朱寬到流求招撫,但是均被拒絕。於是,楊廣在610年派遣陳稜、張鎮州率兵萬人登陸流求,殺其首領歡斯渴刺兜,俘虜了幾千人而離去。從這裡可以看出,隋煬帝也試圖將臺灣納入版圖,但是隋煬帝只希望臺灣臣服,並沒有在島上實行管轄的意思。因此,隋朝軍隊在島上劫掠後就走了。
  • 中國為什麼沒把朝鮮完全納入版圖?國力、文化?原因是它?
    我們大家都知道,古代的中國版圖曾經非常廣大,東到勘察加半島、白令海、鄂霍次克海,西至西亞,西南至高黎貢山, 南到南越半島、南海。那麼,和我們近在咫尺的朝鮮半島,歷史上為什麼沒被我們完全徵服呢?原因很複雜,我們先看看朝鮮的歷史。
  • 為什麼古代不將韓國徵服併入版圖?
    古代時還真看不上朝鮮(韓國)的版圖。③中國從未將朝鮮(韓國)版圖併入中原王朝主要是朝鮮半島太窮了。土地貧瘠、資源稀少,對大中原的作用不大,所以沒有吞併,而作為藩屬國存在。清朝時期朝鮮也是附國。②1392年,李成桂推翻高麗王朝,自立為王,將所擬國號方案「朝鮮」(箕子所建古國名)、「和寧」(李成桂誕生之地)上奏明太祖朱元璋裁定,朱元璋選取新國號為「朝鮮」,理由是:「東夷之號,惟朝鮮之稱美,且其來遠,可以本其名而祖之。③朝鮮半島在中國歷史上曾經三次被佔領,但也只是被佔領,沒有納入中國版圖之內。
  • 越南曾是中國的一部分,為何沒有像雲南一樣被納入版圖
    文/寂寞的紅酒 越南,位於中南半島東北部,是中國的鄰國。歷史上,越南還曾是中國的一部分。秦漢時期,越南和雲南一樣,被納入了中國的版圖。直到唐朝時期,越南仍然是中國的一部分,歸安南都護府管轄。不過,幾經波折,越南卻脫離了中國,成為了一個獨立的國家。而雲南則成為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長達300年,沙俄才將西伯利亞變為囊中之物,為什麼當時中國無動於衷?
    其實,西伯利亞地區一開始並不是沙俄的領土。 沙俄整整花了300年時間,才將1300多萬平方公裡的土地徹底納入囊中。 1581年,沙皇先是消滅了喀山汗國、阿斯特拉罕汗國。 又將徵討西伯利亞汗國的任務交給了斯特羅甘諾夫家族。
  • 為什麼古代中國不把朝鮮半島併入版圖?
    X 為什麼古代中國不把朝鮮半島併入版圖每個問題背後都有一份翹首以待的熱情,如何回復,你懂得!
  • 自古朝鮮就向中國稱臣納貢,為什麼皇帝們不把它納入中國版圖呢?
    人們在評判一個國家的強大的時候,一般都是綜合考慮的是一個國家的疆域、人口和經濟實力等,當然疆域是很大的一個指標,比如說唐朝國土面積就達到了1240萬平方公裡,當時經濟又強盛,所以大唐盛世被世界各國傳頌,到現在國外華人居住的地方都叫唐人街。
  • 斯裡蘭卡和印度近在咫尺,歷史上印度為何沒有將其納入自己版圖?
    【歷史】斯裡蘭卡被譽為印度洋上的明珠,以出產寶石和紅茶聞名於世,其與印度的距離可以用近在咫尺來形容,因為兩國相距只有不到30公裡。也正是因為斯裡蘭卡太靠近印度,而深受印度的影響,但是印度作為印度洋的大國在對周邊國家進行整合的時候,卻沒有將斯裡蘭卡納入自己的版圖,是因為印度不敢嗎?
  • 中國消失的版圖:西伯利亞曾是中國領土!無人區內發現唐朝宮殿!
    中國消失的版圖:西伯利亞曾是中國領土!無人區內發現唐朝宮殿!西伯利亞在最早其實並不是俄羅斯的領地,而是中國的領土哦,這是由於幾年前考古學家在西伯利亞發現了一座古城,它在很早之前被地震和大火損毀,科學家對其進行還原後發現這座古城的外形與故宮極其相似,推斷這裡曾是中國的領土。具體情況是怎麼回事呢?等小編為朋友們細細講解。
  • 看看西伯利亞的版圖,這麼大一塊「肥肉」,被我們嫌棄2000年
    在我國的北方,就曾經擺放著一塊超級巨大的荒地,它的面積比我國現在的版圖還大,雖然荒涼,但現已勘明其存在巨大的資源儲備,它甚至撐起了俄羅斯一半以上的經濟,它的名字叫——西伯利亞。我們來看看西伯利亞的版圖:從圖上可以直觀看到:俄羅斯要沒有它,只能算是一個中型國家,比印度大一點,和超級大國相比,還差了很長一截。中國要是擁有了它,毫無疑問將成為世界第一超級大國。然而,這一切只是假設。
  • 歷史上時為領土時為屬國的朝鮮半島為何最終沒能納入中國版圖?
    在中國的古代歷史上,朝鮮半島有時被中原王朝直接統治,像漢武帝滅亡衛滿朝鮮後在朝鮮半島北部設置了遼東四郡;有時是中原王朝的附屬國,像唐朝時的新羅。但最後,朝鮮半島沒有併入中國的版圖,成為了獨立的王國。這是為什麼呢?這實際上與中原王朝的性格有關。
  • 緬甸曾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印度為何沒有把緬甸納入其版圖?
    緬甸在1044年形成統一國家後,經歷了蒲甘、勃固、東籲和貢榜四個封建王朝。1824年至1885年間英國先後發動了3次侵緬戰爭並佔領了緬甸,1886年英國將緬甸劃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自此,印度和緬甸同屬英國殖民地,納入英屬印度版圖範圍,那麼在後來的民族獨立解放過程中,印度為何沒有和緬甸一起成為一個國家呢?
  • 西伯利亞的名字咋來的?中國古代的一個民族,讓這裡有了名字!
    提到俄羅斯,人們就會想到西伯利亞。那麼,西伯利亞這個名字是咋來的?和中國古代一個民族有關係!西伯利亞絕大多數被俄羅斯控制,但是西南有一小塊在哈薩克斯坦。 西伯利亞名字的由來,與中國古代的少數民族鮮卑族有著很大的關係。根據資料記載,秦漢之際,東胡被匈奴冒頓單于打敗,分為兩部,分別退保烏桓山和鮮卑山,均以山名作為族名,形成烏桓族和鮮卑族,受匈奴奴役。後來,鮮卑族興起,是繼匈奴之後在蒙古高原崛起的古代遊牧民族,興起於大興安嶺。
  • 庫頁島納入到中國版圖之後,是如何失去的?
    奇聞觀止 舉報   在一望無垠的東北大地,曾有一座資源豐沛、幅員遼闊的島嶼,在歷經千難萬險將其納入中國版圖之後
  • 納入到中國版圖的庫頁島,是如何一步一步失去的?
    在一望無垠的東北大地,曾有一座資源豐沛、幅員遼闊的島嶼,在歷經千難萬險將其納入中國版圖之後,最終又被別人收入囊中,這就是庫頁島。東漢時,人們還將庫頁島稱作「女國」,範曄把這個信息記入史冊。在唐史中的《東夷傳》和宋史中的《日本國傳 》裡,庫頁島被叫做「毛人國」。唐代常常把庫頁島稱為「窟說」「屈設」「屈說」「莫曳皆」等。伴隨朝代的更迭和民族的遷徙,庫頁島的名字越來越多。近代學者石榮暲的《庫頁島志略》中,歸納了古代庫頁島的名稱就達到十五個。我國東北地區的少數民族對庫頁島的稱呼也多達十餘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