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大家都知道,古代的中國版圖曾經非常廣大,東到勘察加半島、白令海、鄂霍次克海,西至西亞,西南至高黎貢山, 南到南越半島、南海。那麼,和我們近在咫尺的朝鮮半島,歷史上為什麼沒被我們完全徵服呢?原因很複雜,我們先看看朝鮮的歷史。

在中國歷史上,漢代、唐朝,曾經真正統治過朝鮮,剩下的時間裡,朝鮮大多都是作為藩屬國。春秋戰國時期,商朝後裔建立的箕氏朝鮮,控制朝鮮北方,箕氏統治中心在遼東,北朝鮮只是邊疆區,南部朝鮮更是荒涼。
戰國末期,箕氏被燕昭王奪取遼東及鴨綠江東部沿海的一部分領土後,箕氏又向朝鮮南部擴展,建立了衛氏朝鮮。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可能因為朝鮮太過於荒涼而放過了朝鮮。到了漢代,衛氏朝鮮雖然臣服漢高祖,但是阻撓朝鮮南方的三韓部落向漢朝進貢,其實就是維護自己在朝鮮半島的霸權體系。漢武帝一氣之下,發兵滅了衛氏朝鮮,在朝鮮中北部設立了四個郡(立樂浪、玄菟郡、真番郡、臨屯郡),正式將北朝鮮納入中國版圖。之後中央王朝對朝鮮,包括東北在內都沒有形成有效控制。

隋煬帝三徵高句麗,沒有得到實際的利益,只是取得了表面的臣服。後來高句麗崛起,唐朝薛仁貴東徵高麗,將朝鮮半島重新納入中央勢力範圍。之後,又一度失去控制,直到元朝,對朝鮮的控制時間稍微長一點。唐代以後,中國少數民族政權也多次進攻朝鮮,例如高麗契丹戰爭、高麗蒙古戰爭、後金高麗戰爭等等,但是朝鮮始終保持相對的獨立性,僅僅成為藩屬國,沒有像漢朝、唐朝那樣納入中央管理。除此之外,就是蒙元時代了。

從文化上看,朝鮮半島一直都屬於大中華文化圈,文化習俗很多都是相通的;從文明程度來講,都屬於農耕文明,佔領朝鮮可以直接奪取耕地,從地域來講,朝鮮不像西域突厥,距離長安洛陽都很近。
但是,為什麼,朝鮮半島沒有真正地被納入中國版圖?其一,中國很少侵略他國。打匈奴、蒙古以及塞外胡人等,都是為了防守,他們翻過長城姦殺掠奪,無惡不作,他們打中國能得到實際的利益。中國打他們基本什麼都撈不到,要馬糞、羊皮、還是蒙古馬,我們沒有什麼需要從那裡得到的,中國的反擊純屬是為了自保。朝鮮半島的勢力,他們打不過中國,也不騷擾中國,也沒有大面積耕地,沒有值得中國需要的必需品,古代中國長時間佔據朝鮮是虧本買賣。

其二,朝鮮半島在較早的時間內,形成成熟穩定的國家,不類似於蒙藏新疆這些偏遠地區,雖然地處偏遠,但是人口稀少、文明程度低,民族眾多,形成不了強大的凝聚力,戰鬥力,古代中國出師比較容易。反之,朝鮮也是偏遠地區,但是人口相對稠密,形成相對獨立的國家,具有一定的戰鬥力。中國不是大規模出師,往往敗多勝少,如果大規模出師,即使勝利了,付出的代價也大,與獲得的利益往往不成正比,反而不如納入藩屬國經濟實惠。
其三,無論是高句麗、三韓政權,進入封建社會較早,文化程度也較高,但是從來沒有像匈奴、突厥、契丹、女真、滿族這些少數民族政權一樣大規模的入侵中原王朝。朝鮮政權對中原政權威脅,遠沒有那些少數民族威脅大,不是中原王朝打擊的對象。

還有一個最重要原因,朝鮮的情況跟越南很類似。中原王朝要統治越南,中間隔著廣西,廣西本來就民族眾多,山多林密,歷來就不安定,中原王朝只有先解決廣西之後,才能從廣西去安定越南。朝鮮的情況更甚,中間隔著遼東,遼東歷史上出現過許多強大的政少數民族政權。例如,鮮卑、匈奴、女真、契丹、滿族建立了多個強大的政權,遼國、金國、元朝、以及後來的清朝就不用說了。中原地區不可能越過遼東去解決朝鮮問題。所以,遼東少數民族政權,客觀上也是朝鮮維持自己的獨立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朝鮮的特殊的地理位置,三面環海,內部多山的半島,人口集中,使他們易守難攻,進入封建社會較早,文明程度高的情況下,更容易走上自己的獨立文明之路,從而未被納入中華版圖。